以身說法,終將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是一件壞事嗎?

2020-12-26 紅葉小院

迷戀《奇葩說》這個節目有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期節目都會讓我明了一個熱門話題的多個維度,並提醒我以新的視角審視自己。

第四季最後一期節目特別給我以心靈的震撼,辯論題目是「終將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是一件壞事嗎?」,經過辯論,觀眾投票的結果是正方贏了,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一件壞事」。而我卻深深被反方的觀點折服。

因此,我也來辯一辯。

首先對辯論題目進行解析。辯論的題目是每個人「終將成為最討厭的人」,那麼就排除了殺人、放火、做惡人等可能,因為這些惡人是極少數人,不符合辯題的範圍。

那麼什麼樣的人生階段才能成為我們每個人都要「終將」經過的階段呢?那就是歷經歲月後的自己,那個長大的自己,那個變老的自己。那麼為什麼原來的自己討厭後來的這個自己呢?是否是「討厭」本身出了問題?

例如,小的時候,我們都被教育,「撒謊」是不對的,是令人討厭的,而我們以後都學會了撒謊的技能,我們會對年幼的孩子說,「爸爸媽媽不喜歡吃這些好吃的東西,寶貝吃吧」;我們會對家人說,「工作不累,放心吧」,所以,誰又能說學會撒謊一定就是一件壞事呢?

「成長」是每一個人必須反覆面臨的人生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必然面臨許多令自己討厭的東西。

退休以後,我又找到一份新工作,和東娜小朋友一起做事,她每天被我的心靈雞湯灌得迷迷糊糊的。「成長」是我對她提起最多的一個詞。

「成長」本身非好非壞。成長是包含著所有信息的種子在時光中逐步展開的過程。當一個花朵說:我喜歡盛開,討厭凋零。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對於人來說,「成長」的本質是人變得複雜,而人變得複雜是人類得以發展生存的必然條件。人類不同於動物,人從生下來就有一個階段叫「幼態持續」,和最摯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度過一個漫長的教育期,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主觀世界。「成長」就是,剛建立起來的主觀世界遇見客觀世界時會遇到一條溝,掉進溝裡去,叫挫折,從溝裡爬出來叫「成長」。

為了更加形象地形容「成長」,可以從另外一個層面定義。「成長」,就是遇到一件無法接納、令人討厭的事,從而人格、心理破碎,撿出那個擊碎自己的渣渣,如何處理?有兩個選擇,一是把它扔掉,重建自己;二是審視一下這個令自己討厭的東西,重新植入心裡,進行心理重建。第二個選擇是成長,第一個選擇是不成長。

二十年前,明明已經晉升高級技術職稱,且在當地已經有了一定名氣,卻放棄了這些難得的事業根基,拖著一個行李箱隻身從遙遠的北方來到江南。進入浙江後,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語言問題,從出了火車站,就仿佛進入了一個新的國度(這是真的感受!)。第二個問題,過去的「名氣」已經不再有,一切從頭開始。第三個問題,是與新的工作集體的融合、配合。第四個問題是,需直面來自四面八方的「排外」,重建自信。

我每天掙扎在鼓勵自己、拷問自己、擊碎自己、重建自己的過程中,右手背因為每天寫很多病歷而出現了腱鞘囊腫,心臟因為焦慮與壓抑而出現了頻發早搏,這個痛苦的階段持續了至少5年,或者更長,最終我融入了這個曾經讓我恐懼、甚至厭惡的「新國度」。現在已經光榮退休1年,不僅退而不休,而且還面臨著更加廣闊、明亮、令我興奮且有興趣的職場前景,因此,我充滿信心。

現在回首當年那段令我痛苦、厭惡的感覺,我心中的答案很明確,一切都值得。

人生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有灰度認知,黑白決策。那些看上去令人討厭的東西,那些擊碎自己的東西,不要輕易拋掉,要看清它,用無形的手在大家不注意的時候,悄悄把那些碎渣收起來,放進心裡。從討厭中獲得重建的能量,每一次心靈的重建都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

喜歡萊昂納德.科恩的那句名言,「萬物皆有裂痕,那又怎樣,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夏洛特煩惱,長大以後,你是不是也成為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類人
    沈騰馬麗的電影【夏洛特煩惱】非常好的詮釋了一個人在成長中的各種煩惱,曾幾何時,當我還是一名學生的時候,走在大街上,看著那些小商小販,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對顧客低聲下氣,感覺沒有一點尊嚴,扭頭又是一副唯利是圖的嘴臉,發誓長大以後,就算去要飯也不要成為這種人,可沒有想到,多年以後的今天,自己也成了這樣的人,為了一點散碎銀兩,整天給別人賠笑臉
  • 心理學家:這2大跡象,說明你正在成為自己最不喜歡的那種人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隨著年齡的長大,我們逐漸變成了自己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人。 在童年時期,我們都嚮往自由、快樂,希望當一個正直善良的人;而在成年之後,卻被迫成為了世故圓滑的人,不得不八面玲瓏、左右逢源來維持人際關係。
  • 劇名終將成為你,讀作終將成長,看得胃疼不斷又欲罷不能
    根據仲谷鳰同名漫畫改編的十月新番《終將成為你》正在熱播,這部講述女孩子的故事的番劇究竟是憑藉什麼讓廣大觀眾們被虐得死去活來,卻還是對它欲罷不能的呢?《終將成為你》用了一個別出心裁的開局,吸引觀眾看下去的欲望。
  • 情懷、理想和錢財,我選擇了後者,成為了自己曾經最鄙視的人
    2020年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過得不是太舒服,但這也許不是一件壞事,在困難面前可以加深自己的內功,換來困境的發展。今年聽得最多的一句話貌似是「挺住,能活著就不錯了」。心裡像吃了個冰塊,哇涼哇涼的,心情更加抑鬱了……作為三十來歲的男人,畢竟不是小年輕了,心情煩悶過後開始自我反思,自身缺點及對待工作這件事的態度問題,發現自己的取向走向了最討厭的那種人。
  • 你終將成為自己的「過來人」
    曾經那些以為過不了的坎,最終都過去了。小時候,我們都曾經歷過,許多天大的事。6歲那年,你在無意中,打破了廚房的一隻碗。你怕挨打,於是你撒了謊,說那不是你打碎的,是它自己掉到地上的,可最後,你還是被父母揍了一頓。
  • 父母愛情:安傑討厭白紅梅,何嘗不是在討厭曾經的自己!
    這段戲很有意思,在安傑的身上,似乎看到了很多現實中馬上要做婆婆的女人的心理,可能心理上還覺得自己很年輕,可是忽然有一天自己的孩子告訴自己,要帶回來一個男朋友或者女朋友,才猛然覺得孩子長大了,自己要變老了,一時間這種心理轉換難以接受,安傑呈現出那種表現,其實也被很多人理解。可是大家想過沒有,安傑僅僅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看白紅梅不順眼的嗎?
  •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你是否活成了自己當初討厭的樣子?
    每個人的青春都是不同的,今天推薦給大家一部13年上映的青春片《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部電影講述了鄭微及她身邊朋友們的青春故事,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被背叛後在火車上失聲痛哭的阮莞不過最可笑的是,曾經陪別人墮胎的阮莞,最後自己也墮胎了。鄭微對阮莞的評價是「只有阮莞的青春是永不腐朽的」,劇中也只有阮莞轟轟烈烈的追尋自己的愛。
  • 勒夫留任,並不見的是一件壞事
    其實在德國足協看來,目前能改變德國隊成績的真的只有勒夫了,輸給西班牙隊後,勒夫與他的團隊也進行了總結,德國人向來都是喜歡總結以及學習的,而勒夫也是一個非常善於學習的德國人。其實在我個人看來,勒夫留任,對於德國隊以及德國足球來說,並不見的是一件壞事。
  • 百合作品的最前線,《終將成為你》原作者仲谷鳰訪談
    如果問現在「最受關注的百合作品」是哪部,很多人都會說《終將成為你》吧。這部漫畫不但獲得電擊漫畫金獎、累計銷量突破了50萬,改編動畫也將於10月5日播出,可以說是百合作品的最前線。第一次商業連載,就獲得如此佳績。原作者仲谷鳰(音「入」),到底有何來歷,又是如何創作的呢?前幾天、百合作品專門站 「百合Navi」聯合多位百合愛好者,一起詢問了她。
  • 你終將成為自己的過來人
    作為已經大學畢業馬上兩年的人,對高考可能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焦慮和辛苦,反而更多的是羨慕和後悔。羨慕現在的年輕人,還青春年少,還有機會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未來;後悔自己當年為什麼不更努力一點,給自己拼一個更好的未來。時間只會往前走,不會後退,所以無論怎樣都已經回不去了。
  • 拳王泰森罕見流淚,表示很懷念曾經的自己,卻又害怕和討厭
    邁克-泰森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重量級拳王之一,同時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壞的人之一,作為賽場上的戰鬥機器,泰森讓無數對手感到恐懼,他憑藉敏捷的速度、驚人的力量贏得一場又一場勝利,甚至揚言要吃掉競爭對手的孩子,曾經有一位記者這樣形容泰森:和他站在一起的時候,我會感到後背發涼。
  • 票選《熊出沒》中最讓人討厭的角色,李老闆上榜,他比肥波更可惡
    導讀:《熊出沒》是近年來國產動畫中異軍突起的一部優秀作品,與其他國產動畫相似,在國內主要觀看的觀眾是低幼年齡段的少年兒童,但是在自己孩子觀看動畫的時候,家長們無疑也陪伴著一起觀看,而動畫中自然會有「好人角色」和「壞人角色」的區分。哪些角色是最讓人討厭的呢?「好人角色」就一定被大家喜歡嗎?
  • 想要幹一件壞事之前,讀下雨果的語錄,你就放棄幹壞事了!
    那麼如果制止一些人去幹壞事呢?相信很多人會說多給他講一些做壞事的後果,只要他意識到了,就不會去做了。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雨果的一段,相信很多人讀完後,就不會去幹壞事了,特別是一些人想要幹壞事,讀完後就不會幹了,就會放棄,文字如下:一個人只要幹了一件壞事,就想幹盡一切壞事,除非他發了瘋才會中途停止。——雨果
  • 海賊王劇場版13黃金帝泰佐洛最終還是成為自己最討厭的人!
    黑白兩道通吃,利用金錢的力量操控天龍人!年輕的曾經喜歡上天龍人的奴隸,想要為其贖身,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金錢,沒有辦法把那個奴隸贖走,好不容易湊夠錢的時候卻被天龍人買下帶走折磨死。因為成為天龍人奴隸連笑的權利都沒有,聽到相愛的戀人死去之後,變對金錢非常的執著,因為覺得如果他有錢的話,事情就不會變成這樣子了。最終他還是變成了他當初最討厭的那種人。
  • 給未來兒子的一封信:你終將成為最好的自己!
    聽醫生說你來到以這個世界的時間是2018年的6月6日,姑且將這一天成為你的出生紀念日吧,我曾經在無數個夜裡期待著當你降臨人世間的時候,第一次擁抱你的感覺。想像的場景是溫暖而又發自感動的,因為以後從此以後我們終將相依為命,同時對於你的未來也想對你說幾句貼心的話。2008年當我第一次思考當我的下一代降臨人世間的時候,我應該說些什麼呢?
  • 多年以後,我又變回了自己曾經被討厭的樣子
    整個過程並沒有很多人說的那麼難,沒有任何煎熬與不適,唯一的一點變化就是半年內體重增長了10斤,從140斤長到150斤。此後,我的體重一直保持在這個水平,沒有什麼大的波動。然而這一切,被一場疫情給打破了。我平時的生活習慣還算是不錯,雖然平時從不控制飲食,但是每周至少戶外跑步3次,每次5~10公裡,每個月還能組織踢兩三場足球,每場兩個小時。
  • 川普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變成了曾經最討厭的人
    川普卻又是一個非常驕傲自大的人,他經常批評別人是失敗者,但是這一次卻扎心了,川普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變成了曾經最討厭的人,因為他竟然也被別人批評為失敗者了。 因為像川普這樣一個讓人捉摸不透的人,在他的統治之下,所有的一切都變得不正常了,同時他還提出在川普執政期間,美國變得一片混亂。尤其是在爆發了抗議種族歧視的事情之後,這本是一個統一美國,讓全國人民團結在一起的最關鍵的時刻。可是川普竟然火上澆油,甚至還讓衝突變得更加的嚴重,是他憑藉一己之力讓美國變得更加分裂。
  • 如果一個人只幹一件壞事,沒有被發現
    幹壞事的人被人發現後會受到懲罰的,如果懲罰不到位,還會受到人們的謾罵。而人們據以謾罵的標準就是道德,而不一定是法律。如果一個人只幹了一件壞事,沒有被發現會有什麼結果呢?
  • 世代教育大調查:你是否慢慢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父母的樣子?
    這個短片想揭露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代際教育傳遞的問題,節奏很平緩,沒有扣人心弦的劇情,但是卻真實的讓每一個父母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是的,很多時候,我們走著走著就變成了曾經自己討厭的父母的樣子。「我最討厭我媽一直叫我讀書、讀書、讀書。」
  • 孩子會發脾氣,不是壞事,一直壓抑自己的脾氣,才是壞事
    可是朋友和我的意見恰恰相反,她平時在幼兒園當老師,對於這些脾氣已經見怪不怪了,她表示孩子發脾氣不是一件壞事,孩子發脾氣只是他們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等表達結束,看到結果沒有改變,他們也就會恢復正常了。原來如此,其實很多大人對孩子發脾氣都手足無措,有很多時候孩子發脾氣也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往往選擇妥協。其實換個角度看問題,每個人都有情緒,孩子發洩情緒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一件好事。一、孩子發脾氣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