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一位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他的成就,至今少有人能過超越。
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李白的劍法也是相當厲害的,而且在唐朝時期,李白的劍法可以名列天下第二位,這可以說是相當厲害了。那麼,李白的劍法又是從哪裡學的呢?李白的劍法為什麼會有那麼厲害,他有沒有教他劍法的師父呢?那他的師父又是誰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李白的師父是誰
作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謫仙人」李白的詩歌不僅享譽當時,對後代也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李白是詩人,這沒有什麼好質疑的,「詩仙」身份擺在那裡;可是,李白的另一個身份卻鮮為人知,那就是劍俠。
《新唐書·李白傳》記載,李白「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證實了這一點——長安的遊俠兒,身上有縱橫家的影子,又喜歡雲遊四方,沒有武藝傍身,如何能在一次次的「戰鬥」中活下來?
李白的劍術究竟如何呢?是個高手,李白的劍術師父是裴旻,就是證據。
裴旻,唐代開元年間人,曾先後參與對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戰事。據史料記載,裴旻曾官至「左金吾大將軍」,統領天下的府兵並掌管衛戍京師的禁兵,被世人稱為「劍聖」。而唐文宗曾下詔御封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唐代三絕」——能與李白、張旭齊名,又被人稱為「劍聖」,且身份得到朝廷認證,這足以說明裴旻劍術之高明。
2、李白的劍法水平有多高
野史記載,裴旻曾指導過李白的劍術,並對其劍術進行了肯定。撇開李白「詩仙」身份的影響,最起碼李白有一定的功夫底子,裴旻才會教導並承認李白劍術,不然比劍輸了,李白丟臉,裴旻也丟臉啊。
如果對野史有質疑,那麼「有徒弟」這個事實也足以說明李白劍術很高明。在李白的《贈武十七諤》中講到,李白有一個「門人」叫武諤,是個豪俠,要去山東亂軍中救出李白的兒子。門人有三種意思,即:看門人、食客、徒弟。「看門人」首先可以排除,而李白「輕財重施」,家世也不是富商,所以他沒錢養食客,因此,武諤就是李白的徒弟。
而武諤又是一個豪俠,也不大可能跟李白學詩,所以他是李白劍術上的徒弟,哪怕是武諤為李白的人品所折服而拜師,至少,李白是個劍術高手,這是事實。可以說,李白是當時「文人圈裡劍術第一,武士圈裡文採第一」的存在。
至於李白殺人這一點,姑且算是文人的自許。因為,《唐律》不僅規定了,「謀殺、故意殺人要處以極刑」,就算是鬥殺、誤殺、戲殺、過失殺人,也要面臨長途流放、罰金等處罰。所以,「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只能是李白美好的幻想。
3、裴旻人物軼事
劍畫合一
開元年間,裴旻因母親去世,想請大畫家吳道子在天宮寺作壁畫超度亡魂。吳道子說:好久沒作畫了,如果裴將軍一定要我畫的話,只好先請將軍舞一曲「劍舞」好啟發一下我的畫思。裴旻當即脫去孝服,持劍起舞,只見他「走馬如飛,左旋右抽」,突然間,又「擲劍入雲,高數十丈,若電光下射,旻引手執鞘承之,劍透室而入」。被拋起數十丈高的劍,竟然能用手持的劍鞘接住,使其直入鞘中,真是劍技絕招。當時,幾千名圍觀者為之震驚,讚嘆不已。吳道子也被那猛厲的劍舞氣勢感動,畫思敏捷,若有神助,於是揮毫圖壁,颯然風起,很快一幅「為天下之壯觀」的壁畫就繪成了。
裴旻射虎
裴旻為龍華軍使,守北平。北平多虎。旻善射。嘗一日斃虎三十有一,既而於山下四顧自矜。有父老至曰:「此皆彪也,似虎而非。將軍若遇真虎,無能為也。」旻曰:「真虎安在?」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裡,往往有之。」旻躍馬而往,次叢薄中。果有一虎騰出,狀小而勢猛,據地一吼,山石震裂。旻馬闢易,弓矢皆墜,殆不得免。自此慚懼,不復射虎。(出《唐國史補》)
裴旻作為龍華軍使,駐守在北平。北平有很多老虎。裴旻善於射箭,曾經在一天之內射死過三十一隻老虎。然後他就在山下四處張望,顯出自得的樣子。有一位老頭走過來對他說:「你射死的這些,都是彪,像虎而不是虎。你要是遇上真虎,也就無能為力了。」裴旻說:「真虎在哪兒呢?」老頭說:「從這往北三十裡,常常有虎出沒。」裴旻催馬向北而往,來到一個草木叢生的地方,果然有一隻老虎跳出來。這隻老虎的個頭較小,但是氣勢兇猛,站在那裡一吼,山石震裂,裴旻的馬嚇得倒退,他的弓和箭都掉到地上,差一點兒被虎吞食。從此他又慚愧又害怕,不再射虎了。
射殺怪蛛
裴旻還射過大蜘蛛。相傳他在深山中行走時,遇到了車輪一樣的大蜘蛛,蜘蛛網就像一匹布一樣垂下來。蜘蛛盤絲結網,差點將裴旻纏住。裴旻「引弓射殺之」,並從蜘蛛網上取下數尺長的絲收藏起來。當部下受傷的時候,他剪方寸貼之,血立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