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句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在世,想必每個人都希望將來有朝一日做出一番事業,青史留名,讓後人敬仰,成為一個響噹噹的「人物」,而不是得過且過,渾渾噩噩度過一生。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人物?如何成為這樣的人,作為平凡人的我們又該如何做呢?
什麼是「人物」
「人」加上一個「物」字,叫「人物」。人是物的一種,毋庸置疑。但是人物是人和物兩個字連在一起,就告訴我們,既然生而為人,就要超然物外,而不是被物所困。
如果一個人腦子裡都是物,那就叫作物慾橫流。這是中華文化裡面最唾棄的一件事情。如果那樣,人跟禽獸就沒有分別了。
孔子講過一句話,「鳥獸不可與同群」。
「鳥獸不可與同群」,鳥獸是鳥獸,人是人。孟子提出四個字,叫「人禽之辨」,這四個字很重要。 有些人,明明跟父母在一起走,卻抱著狗而不去拉父母。大家一想就知道這過分了。
人只要活著就要使自己跟禽獸有距離,我們中國人講禽也很好,講獸還是很好,但是如果講禽獸就很可怕。
當一個人被人家罵「禽獸不如」時,這個人就完了,就活得一點兒價值都沒有了。
有很多事情,不可以就是不可以,這不是敢不敢的問題,跟會不會也沒有關係,而是能不能。所以,是要成為「人物」,那就非常不容易了。
成為人物的3個標準
道德修養歷來流傳下來的人物沒有一個是道德修養不好的,他可以很窮,可以很潦倒,也可以一無所成。
比如顏回,就是一無所成。顏回來不及有成就走了,他三十幾歲就走了,但是他留名了,道德修養沒有人比得過他。
對當代的影響比如,孔明在三國時代樹立了一個標準,對當代有重大的影響。
有所為有所不為,堅持自己的原則,但是也可以很圓通,該放曹操的時候他就放,而且他考慮得很周密,讓關公去放,因為關公欠曹操一個人情,讓他放曹操一馬,就把人情抵掉了,還不會讓東吳抓住把柄,以後關公也比較好做人。而且終其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關羽也是一樣,明明軍令狀都寫了,真放了曹操,那回去就是死罪,但還是放了,了不起就在這裡了。其心誠志堅的忠義形象,在三國時代一直到今天人人敬服,武聖的形象也火到了全世界,這樣的例子太多。
對後代的影響
人物對後代都有著深遠而重大的影響,我們隨便舉例就好了。
孔子、老子,一個聖人,一個神人,幾千年來,不僅影響著我們中華民族後代的子子孫孫,還聲名遠播全世界,成為中華民族、中華文明的標誌性代表,世界文化名人。
這就是成一個響噹噹的大人物的三個標準,可見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人頂多成為一個小人物。
既然成為人物這麼難,是不是我們就要放棄?作為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又該如何做呢?
《易經》通篇就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一陰一陽之謂道。大道至簡。大道為什麼至簡?就是因為它非常單純。
所以做中國人很單純,我們一生一世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要不斷地提升品德修養,僅此而已。不管有錢還是沒錢,都不要忘記提升品德修養,得意或委屈也不要忘記提升品德修養,就是這麼單純。
所以孔子覺得很容易,老子也覺得很容易。為什麼有的人就覺得很難呢?
其實不難,只是我們受西方的影響太大,老喜歡鑽牛角尖,把自己搞得暈頭轉向。那具體該怎麼做?每一個人要先看看自己有幾斤幾兩重,在這個大環境裡面應該扮演什麼角色,然後去切實做好。
要知道,該做的沒有做不對,不該做的做了也不對。
但是,有一點一定要記住,一個人,不管你是男是女,都只有一個目的,既然身為人,就要好好做人,隨時隨地提升品德修養,最後檢驗的標準是問心無愧。別人不了解我、誤會我、冤枉我,是別人的事,我問心無愧。
就像孔子在路上走,找個渡口找不到,子路就去問旁邊的人渡口在哪裡。那個人問子路車上那個人是誰,子路說是孔夫子。那個人說你去問他就好了,他不是什麼都知道嗎?你問我幹什麼!
後來再問第二個,第二個問你是誰?子路說我是子路,孔夫子的學生。對方說你是孔夫子的學生,你應該什麼都知道,你問我幹嗎?
碰到這樣的情況,你能怎麼樣?你跟他有什麼好生氣的?總之,人物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即使成不了流芳後世的人物,也要規規矩矩做人,實實在在做事,先把自己修養好,不枉來活一次,也為後世造就一個高的起點。
我們用一句話總結:你這一生不管做什麼,不管在哪裡,只要把它當作過程、手段,而不把它當作目的,努力做好每一件該做的事。
這才是真正的「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易經》成書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大道之源"、「群經之首」。它雖然是在講述大千萬物的自然變化規律,但是它又在書中揭示不同人生階段適用的大智慧。
曾幾何時,《易經》被人認為是一本"算命"的書,被冠上「封建糟粕」之名而不恥。但是當人們對它越發深入的研究,意外發現書中將各個人生階段,應當如何為人處世說得十分詳盡。
曾經有人這麼說道:"西方的智慧源頭是柏拉圖,中國的智慧是《易經》。"可以這麼說,先秦諸子百家思想都是由易經發展而來的。
如今,不管是商人還是從政者,不管是學者還是為人父母,面對的問題千奇百怪,但是都能夠在這本書中找到解決的方法。
很多朋友都會問道《易經》都是拗口令人頭大的文言文,再加上古怪難懂的卦象圖,更是無從下手。
在這向大家推薦我讀的是這本白話文版本《彩繪全注全譯全解周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相近的注釋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從陰陽五行、天幹、地支、六十四卦的爻辭、象詞、彖傳的講解,再到《易經》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馬雲更是多次公開推薦《易經》,並忍不住感嘆"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可以讓你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可以讓你受益終身!
一本僅需要56元,看個電影就差不多了,但是卻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何樂而不為呢?一本易經,能讓你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