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打破規矩的矮行星,它擁有了一個中文名:共工

2020-12-23 奇點使者

如果我們大家太陽系由什麼組成,相信很多朋友最新想到的是太陽和地球,之後可能會說八大行星、月球,再之後就說不出來了。其實,太陽系之中還有這矮行星、小行星、各個行星的衛星、彗星、隕石碎片等等,它們共同都在太陽的引力範圍之內。

對於一些80後來說,小時候學習天文知識的時候,老師都會說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可是為何到了後來,就突然變成了八大行星了呢?其實,這一切都要從2006年說起。當時,伴隨著天文探索的不斷進步,科學家在太陽系周圍發現了很多新的天體,而且一些天體的個頭都要比當時還是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大很多,於是,後來科學家們開會表決,將冥王星從行星陣營中開除了,天陽系的九大行星也就變成了八大行星。

那麼,如今的冥王星是什麼身份呢?它成了太陽系中次要天體群中的老大哥,它變成了一顆矮行星。說起來,我們都知道,一直以來,科學家們對於各類矮行星、衛星等的命名,大多會從希臘神話等西方神話傳說中取名,大多都是其中的神話人物,不過,前段時間,一顆成就編號為2007OR10的矮行星,就打破了這個延續了上百年的命名規律,它破天荒的擁有了一個中文名——共工。

什麼是矮行星呢?可能朋友會有疑問,在這裡,我們先來簡單的做一下介紹:矮行星是一種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的天體,而且矮行星並不是特別容易被發現,目前在太陽系中,被正式命名的矮行星也只有5顆,分別為穀神星、冥王星、鬩神星、鳥神星和妊神星。其它待確認的矮行星,也都是用編號來命名。

這顆最終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它的編號2007OR10,這就意味著它是在2007年被發現的,通過資料顯示,當時天文學家在探測的時候,發現海王星的軌道之外似乎存在著一個新的天體,當時天文學家還曾把它當做是海王星的一顆衛星,不過最終認為,它可能是一顆矮行星。說起來,2007OR10的命名,還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

因為它距離太陽實在是太遠了,所以當時一些人想要將它命名為「白雪公主」。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太陽系邊緣的星球都是「冰雪星球」異常的寒冷,於是,在沒有看清它的真身之前,人們誤以為2007OR10也是白雪皚皚。可是,後來天文學家發現,2007OR10竟然通體都是紅色的,是在於「白雪公主」的形象不符合。

那麼,「共工」又是誰呢?他也是神話人物,在中國古代的神話中,共工是水神,也有說他是炎帝的後代。不過不管他的來歷如何,如今的共工都躋身於希臘神話中的神話人物之中,為中國的神話人物佔領了一片天地。希望未來會有更多的我國古代神話人物用來給天體命名,大家最期待什麼名稱呢?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共工」
    | 字號:A+ | A-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此前系內最大未命名星球近日獲得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這是太陽系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
  • 新知丨太陽系有顆矮行星叫「共工」
    我們的太陽系由八個已知的大行星和環繞這些行星運行的上百個衛星組成。此外,還有無數小行星、彗星以及被稱為矮行星的天體也在圍繞太陽的軌道上遊蕩;它們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體積最大,一度躋身「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的矮行星冥王星。
  •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命名:太陽系最大的無名天體,現在叫共工
    【ALENG 自媒體】2月23日晚間自媒體專稿,我們的太陽系由八大行星和圍繞這些行星運行的數十個衛星組成,此外,還有無數個小行星、彗星以及被稱為矮行星的天體也在一個圍繞太陽的軌道上四處遊蕩,這其中的老大哥就是冥王星,多年以前,它還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後來被除名了,現在是八大行星之外天體的老大哥
  • 共工是誰?以他命名的太陽系無名天體,究竟什麼來頭?
    而且所有你能想到的與水有關的傳說,也都與共工有關,而且關於黃河泛濫洪災的治理,共工也功不可沒,雖然最終共工怒觸了不周山,但是他的確是一個值得人們敬佩的人物。好了,關於人物的簡介到此結束,下面,讓我們步入正題。在去年4月份,一顆編號為2007OR10的矮行星,經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投票,最終以「共工」命名。
  • 以神話人物命名的太陽系八大行星,地位最高的是哪一顆?不是地球
    最近收到一個消息,太陽系內第三大矮行星、最大的未命名天體2007OR10,被官方定名為共工,這是首顆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的太陽系主要天體。眾所周知,對於太陽系主要星體的命名一直是西方主導。所以我們看太陽系主要的天體,比如著名的太陽系八大行星,國際通用都是英文名,對應的全是西方著名的古希臘、古羅馬神話中的人物名稱。神話也就是文化的體現,這從側面證明了西方文化的主導地位。所以這次「共工」上天的事件,我認為代表的意義十分重要,體現了我們中國文化的競爭力,在世界上影響力越來越大。當然了,我們習慣了金星、木星、水星、火星的說法,對於八大行星的英文名稱可能並不了解。
  • 科技日曆丨「紛爭女神」厄裡斯被發現 連累冥王星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
    最初被歸類為行星,但引發了一場科學爭論,最後導致它和冥王星都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厄裡斯是行星還是矮行星?當厄裡斯在2005年首次被發現時,天文學家認為它比冥王星大得多,甚至考慮厄裡斯是否可能是我們太陽系的第10顆行星。然而,最終,科學家發現厄裡斯是一顆如此小的行星,從而在2006年將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的原因。這一決定至今仍有爭議,因此厄裡斯的名字恰如其分。「厄裡斯是希臘的紛爭女神。」
  • 雖然被擠出了行星行列,冥王星仍然是一顆孤獨而特別的星體
    所以冥王星就和其他的八大行星一樣位列仙班了。然後後來隨著科學的進步,科學家們逐步在柯伊伯帶上發現了很多和冥王星質量以及體積相似的天體,其中有的星體質量甚至於比冥王星還多出了將近30%,所以冥王星肯定就要地位不保了。果不其然,通過一次會議投票,冥王星被投了出去,成為了一顆矮行星。
  • 它「長」什麼樣?這顆矮行星在哪裡?
    矮行星——鳥神星鳥神星與其他的矮行星冥王星、鬩神星和妊神星,一同位於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鳥神星比冥王星要稍微小一些,是柯伊伯帶從地球上看第二亮的天體(冥王星是最亮的)。這顆矮行星繞太陽一圈大約需要305年的時間。
  • 冥王星之後,第九行星有了新線索,科學家發現一顆軌道異常的行星
    自從冥王星在2006年被天文學會貶為矮行星以後,叫了幾十年的太陽系九大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一時間很多人還不適應。但這也沒辦法,誰讓冥王星的個頭太小,而且軌道異常,最主要的是它沒有清除自身軌道周圍的其他小型天體。
  • 矮行星?原來你是這樣的冥王星!
    2.冥王星是唯一被熟知擁有大氣層的矮行星。它的空氣非常稀薄,有可能含有有毒氣體,不適宜人類生存。當冥王星運行至近日點(最接近太陽),它的大氣變為氣體;當它行至遠日點(距離太陽最遠),大氣會凝結成冰,像雪一樣落下。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被「開除」行星之列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冥王星(Pluto),這一期,我們來看一下離我們最近的矮行星-穀神星然而即使這樣,它的質量也只有同為矮行星的冥王星的1/14。穀神星的半徑有476公裡,是地球的1/13。 如果把地球比作籃球,那麼穀神星就和玻璃彈珠一樣大。穀神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4.13億公裡,約2.8個天文單位(AU)。 一個天文單位(AU)代表的是太陽到地球的距離。陽光照射到穀神星大約需要22分鐘。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
    這一期,我們來看看太陽系質量最大的矮行星-鬩神星(Eris)。如果您對於矮行星和太陽系星體的劃分還不太清楚,請參照 一個天文單位(AU)代表的是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它與太陽的最大距離(遠日點)約為97.65天文單位,最近距離(近日點)約為37.91天文單位。它在1977年左右到達遠日點,並將在2256年到達近日點。它的公轉軌道呈橢圓形,近日點甚至比冥王星還要接近太陽(因為軌道共振等原因,兩者不會碰撞)陽光到達鬩神星大約需要9個多小時。科學家估計,鬩神星和冥王星一樣有一個巖石核心,其上被水冰覆蓋。
  • 身份未知的塞德娜,不屬於矮行星,更不屬於行星,它到底是什麼?
    自冥王星被剔除行星等級以來,科學家就加入了更細分的矮行星分類,至今為止,太陽系的矮行星只有4個(冥王星、鬩神星、妊神星、鳥神星)。但還有一個天體,它直到現在都沒有被正式確定行星身份,成為既不屬於矮行星、更不可能是行星的獨立天體,科學家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塞德娜。為什麼它一直沒有被確定身份呢?
  • 一顆零下223℃的行星或許是病毒的天堂
    一顆零下223℃的行星或許是病毒的天堂?以前我們提到太陽系內的行星,會不自覺地想到有九大行星。但在二零零六年,天文學家們通過一次會議判定太陽系是八大行星,冥王星被驅逐出列,降為矮行星,這其中當然是有原因的。
  • 科普:「特殊」隕石研究或揭開太陽系未知矮行星?
    一、新研究2020年12月美國西南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通過12年長期研究Almahata Sitta隕石,簡稱AhS,研究認為:太陽系中有一顆目前未知的矮行星。【天文學背景知識】:矮行星,體積介於行星和小行星之間,圍繞恆星運轉,質量足以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近於圓球)形狀,沒有清空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同時不是行星。
  • 這類恆星最有可能擁有宜居行星,孕育外星生命?
    圖片來自於Sankalan Baidya天文學家們使用「Goldilocks 帶」來形容一個溫度可使液態水存在的巖態行星的宜居帶。行星的宜居帶通常被視為尋找系外生命體的最佳地點。當下,科學家們也用Goldilocks 星來形容適合生命演化的溫度、環境恰到好處的任何行星,這一新興表達方式基於的是三十年來對於系外行星以及其恆星的觀測。
  • 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咋了?它長這樣,有點「可怕」!
    眾所周知太陽系上有八大行星,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不過在很早以前,太陽系是有九大行星的,這第九大行星就是冥王星,只是它在後來被踢出九大行星行列,於是太陽系從此只有八大行星。
  • 太陽系是否存在第九大行星?如果存在,它是如何形成的?
    在人類走出地球之後,首先看到的就是廣闊的太陽系,過去科學家對太陽系行星的認知是九大行星,可是後來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科學家發現冥王星太小了,如果它也能稱之為行星的話,太陽系還會存在第十顆行星,第十一顆行星。於是,後來科學家通過研究將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踢出了行星之列,從此太陽系由原來的九大行星變為八大行星。
  • 飛船克卜勒發現了一顆行星,和曾發現過的行星相比,這顆最年長
    並且需要這顆行星不止一次穿過恆星的表面,這樣才能確定它不是一個前景物體,與所觀察的恆星系統沒有任何關係。即使每顆恆星都有一個太陽系,所有這三種情況都能夠真實存在相對來說也比較少見,所以如果只是盲目地搜索,則需要大量的目標。克卜勒望遠鏡於2009年底開始運行,它指向銀河系的一個區域,那裡有大約15萬顆它可觀測的恆星。
  • 遠古一顆類水星行星與地球碰撞帶來生命元素
    地球的形成過程全展示 地質化學家進行實驗顯示,大約44億年前,水星大小的胚胎行星與地球發生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