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鍾琪,字東美,號容齋,漢族,清四川成都人,宋朝民族英雄嶽飛的嫡傳後裔。歷仕康、雍、乾三朝,在平定西藏,青海及大小金川戰役中卓有戰功,舉國素有威望的大將。
據《清史稿》載:其父嶽升龍,康熙三十五年隨駕西徵葛爾丹,功擢四川提督。嶽鍾琪由捐同知改武職從軍,康熙五十八年,「以先鋒隨康熙子永禵入藏」平亂,打箭爐大捷,擒叛軍頭子蘭佔巴,長途奔襲,神兵天降,佔領拉薩。康熙六十年師還,功擢四川提督,賜孔雀翎,36歲的嶽鍾琪成為清王朝西部的封疆大吏。雍正即位(公元1723年),同年青海蒙古族和碩部羅卜藏丹津發動叛亂,企圖將青海和河西走廊的部分土地從祖國的版圖分裂出去,嚴重破壞了青海和河西走廊一帶的安定,雍正帝深以為憂。嶽鍾琪以奮威將軍奉調為撫遠大將軍年羹堯的副將參贊軍務,出師青海平叛。嶽鍾琪協助年羹堯制定「乘春草未生」、「搗其不備」的戰略方針,親率一萬五千步兵大破羅卜藏丹津十萬叛軍,直搗其巢穴莊浪衛以西的桌子山、棋子山,全殲叛軍餘部,僅羅卜藏丹津一人女扮男裝逃脫。此次平叛大勝往返僅用兩個月,被雍正帝贊之為「奇功」。
嶽鍾琪卓越的軍事才能,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以身作則,以嚴治軍。
每次大戰,除恰當運用戰略戰術,指揮得法外,更重要的是他以身作則,以嚴治軍。全軍將士的戰鬥力始終保持旺盛。汪景祺在《西徵隨筆》記載:「奮威將軍嶽公鍾琪,攝甲胃,為士卒先,替有滅此朝食之心,不敢留一賊以遺君父。且飛匆挽粟,士飽馬騰,壁壘族旗,煥然一變。」鍾琪率軍轉戰南北,「偏歷遐荒,其進藏次於錫松工也,目威積雪,失明者半月;瑜郭喇大嶺,觸啞瘴,失音旬日。甚至食盡炊斷,則河魚野獸,亦與軍士同吠共飽,極人生未有之厄,生死利害,毫不介意」。他和部下同甘共苦,將士人人都樂意為他效命。
嶽鍾琪剛調至金川軍營時,他發現這裡的士兵訓練鬆弛,根本就沒有戰鬥力。他乾脆不再訓練這些戰鬥鬆弛的那些士兵了,而改為召募新兵,於是他廣泛地招募體格健壯的男丁入伍,嚴加訓練,幾個月不到,就得到了一千多戰鬥力極強的士兵。軍隊的戰鬥素質迅速提高,士氣頓時大振。
嶽鍾琪再次出任四川提督時,針對四川境內軍隊鬆弛的狀況,建議「急需整頓」。他親自上陣,訓練、督提兩標、城守營及鎮協各營將士,很快隊伍就有起色,技藝嫻熟、步武整齊。他還認為操練部隊就要從「習勞苦而勵士氣」出發,最佳的方式是行圍,即在圍場裡狩獵。為此,他遞交《行圍訓練疏》一疏,得到乾隆的頗賞識,並傳諭各省照行。
其次,運籌帷幄,出其不意,以險用兵。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二月至九月,嶽鍾琪等先後招撫裡塘、巴塘,該地區頭人均親遞喇嘛、民人戶口清冊,以示原意回歸。巴塘之外、屬喀木地區的察木多(西藏昌都)、乍雅(西藏察雅)等地也陸續回歸。次年,他抵達察木多,停留期間,挑選軍中熟悉西藏語的三十人,喬裝打扮潛至洛隆宗(西藏洛隆),斬準噶爾使,番眾大驚,紛紛請降。很快,嶽鍾琪又親率一直輕騎軍直接開進拉薩,策零敦多布敗走,西藏得以平定。六十年(1721年)班師回朝,他因功升為四川提督,賜孔雀翎。
原居住於新疆的厄魯特四部之一的青海和碩特蒙古人,他們的首領固始汗在明末時率眾進入青海和西藏,其後裔在西藏的為拉藏汗,在青海的為鄂齊圖汗,在河西的為阿拉山王。
康熙親徵噶爾丹時,冊封了固始汗的子孫,自此青海和碩特歸屬清王朝。康熙末年,準噶爾的策妄阿拉布坦派兵入藏,清軍兵分兩路進藏,平定叛亂,羅卜藏丹津於康熙六十年(1721年)隨軍前行,獲勝後返青海。
羅卜藏丹津襲爵親王位後,又以固始汗子孫自居,希望成為青海和碩特諸部的首領,於是背地裡勾結策妄阿拉布坦,企圖脫離清王朝,歸附他的達二十萬人,於是羅卜藏丹津進軍西寧。
雍正任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諭令西北的軍事事務都要通知年羹堯,以統一行動。年羹堯令四川提督嶽鍾琪率兵駐松潘,隨時待命。
9月23日,嶽鍾琪上奏摺,談自己對進軍的看法,雍正諭批:「朕信得你,但凡百以持重為上,西邊有年羹堯、你二人,朕豈有西顧之憂,願你等速速成功,朕喜聞捷報。」
年羹堯與諸將商議出兵事宜,最後決定:派軍二萬分四路徵伐。
嶽鍾琪則認為:青海廣闊,如果貿然進兵深入,就會被對方各個擊破,不如以精兵五千,直搗其老巢。
雍正同意嶽鍾琪的方案,二年(1724年)任他為奮威將軍,參贊軍務。
嶽鍾琪親率六千人進擊羅卜藏丹津,並大敗之,羅卜藏丹津男扮女裝才得以逃脫,青海回歸。嶽鍾琪也被授予三等公,賜黃帶,命兼署甘肅提督。
次年,又命兼甘肅巡撫。四月,年羹堯被解除兵柄,降為杭州將軍,命鍾琪亦上奮威將軍印,署川陝總督,督撫諸軍。
羅卜藏丹津逃走後,被準噶爾首領策妄阿喇布坦收留,雍正五年(1727年),策妄阿喇布坦死,其子噶爾丹策零立,屢次出動軍隊掠奪喀爾喀諸部,堅定了雍正帝對準噶爾用兵的決心。
雍正帝命侍衛內大臣、三等公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駐軍阿爾泰山,出北路;命三等公、川陝總督鍾琪為寧遠大將軍,加少保,駐軍巴裡坤(新疆),出西路,並在當地築東西二城儲備糧草,作好深入作戰的準備。按清制,「雍正七年定,命將前一日告廟,行日告奉先殿並遣官。若先出師疆場,即軍前命為大將軍者,則命正、副使資救印往,大將軍率屬族教場。」(《清史稿》)。嶽鍾琪出徵前,雍正授予欽派之正、副使銅官刀,以壯軍威。
準噶爾部噶爾丹策零採用緩兵之計,遣使謊稱解送羅卜藏丹津入京。
八年(1730)五月,雍正皇帝受到影響作出了暫緩進軍的錯誤指令,並令兩位主帥回京商議。
準噶爾部獲知嶽鍾琪去了京師後,隨即出動二萬餘人趁機擄掠西路軍在巴密、巴裡坤之間所設的科舍圖嶺牧場,幾乎將所有的馬匹駱駝都趕走,這就是稱科舍圖嶺之役。
從京師返回前線後,上奏嘉獎諸將。朝廷遣內務府總管鄂善賞銀十萬犒師。立祠安西,祭祀陣亡將士。雍正親自以酒三爵遙酹,又命鄂善前往設祭。
九年(1731)三月,準噶爾二千餘攻吐魯番,鍾琪令將赴援。嶽鍾琪施以「圍魏救趙」之計,率西路主力過關斬將,分三路進攻,叛軍聞風逃遁,西路軍佔領新疆首府。雍正表揚嶽鍾琪「此次領兵襲擊賊眾,進退遲速,俱合時宜」。
嶽鍾琪一生,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身歷行陣,熟諳邊情,憑其膽略才識,參與平叛戰略決策的籌劃與實施,為保衛祖國邊疆的事業做出了畢生的精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