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心目中,」龍生龍,鳳生鳳「,自然詩書之家出才子,而忠義之後必定也是鐵血丹心。在雍正年間,有一位叫做曾靜的書生,也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他雖然是一介書生,但卻堅持「夷夏之防」,認為作為夷狄的滿清不配擁有天下,素有反清大志!但一直以來,他始終覺得自己是紙上談兵,因此很希望找到當世豪雄,自己好輔助其完成反清大業!至於人選,曾靜非常鍾意一位清朝的封疆大吏,他便是時任川陝總督的嶽鍾琪。
嶽鍾琪
嶽鍾琪是漢家千古忠烈嶽飛的二十一世孫,可以說根正苗紅!當然,不光因為嶽鍾琪是嶽飛後人,也是因為當時的嶽鍾琪深受雍正猜忌!嶽鍾琪是當時的不世名將,在西徵葛爾丹,平定青、藏等叛亂上功勳卓著。在康熙六十年,年僅36歲的他便成為四川提督,到了雍正時,因為平定青海和改土歸流之中的功績,更是官拜川陝總督,賜爵三等功!以一位漢人的身份成為清朝的封疆大吏,可以說是備受帝王恩寵!但是功高之下,也因此受到雍正的猜忌,稍有不慎,便會落得和他的前任年羹堯一般的下場!
雍正劇照
曾靜見嶽鍾琪作為川陝總督手握重兵,又是嶽飛之後,更難得的是還受雍正猜忌,因此喜不自勝,認為他便是成就反清大業的天選之人!於是曾靜派出自己的門人張熙帶上自己的勸反書前去總督府。嶽鍾琪看了曾靜在勸反書中洋洋灑灑、慷慨激昂的文辭之後,作為嶽飛後人的他是怎麼做的呢?根據《清史稿》記載,嶽鍾琪並沒有拍案而起,直接造反;也沒有當場將「反賊」拿下,而是非常客氣地接待了張熙,然後,讓這位門人詳細闡述他老師曾靜的造反理念和計劃!在獲悉曾靜等人的全部圖謀之後,嶽鍾琪終於露出真面目:立即將曾靜等一干人全部逮捕,接著火速將其圖謀不軌之事上奏給雍正,交由雍正發落!
由於事情相當嚴重,雍正親自審問該案,曾靜在案中供出自己受明末學者呂留良所」荼毒「,於是死了多年的呂留良被開棺戮屍,而呂家被誅滅全族,其他但凡有私藏呂留良書籍的,全部株連受死!至於始作俑者曾靜本人,卻被雍正無罪釋放,當然曾靜必須到全國各地宣講,向天下士子懺悔自己的聽信謠言,誤入歧途!與曾靜的全國懺悔相配合的,便是雍正親自編寫的《大義覺迷錄》,將關於自己的種種諸如「謀父、弒兄、屠弟、貪財、好殺」等爭議一一予以解釋,還對「夷夏之防"作出深入辯解,希望以此緩和漢人對滿清的牴觸情緒,然後全國分發!
嶽鍾琪對於雍正如此忠心,但也始終擺脫不了猜忌,到了雍正十二年,他因為一次小小的失利差點被斬立決,最後雍正念在他的功績,」仁慈「地改為死緩,之後被貶為庶人,乖乖回四川老家養老!直到乾隆十三年,因為大小金川叛亂,朝中無能用之人,乾隆這才想到昔日的這位名將嶽鍾琪,此時他已經62歲了。之後直到死去,他一直是在為乾隆東徵西討平亂之中。其一生,可以說為清朝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