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縣現有573個村莊(行政村),這些村名的來歷,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以地形地貌命名的;
(二)以居民的姓氏命名的;
(三)以傳說或遺蹟命名的;
(四)以物產資源命名的;
(五)以佛教傳統或寺廟命名的;
(六)以居民的心願命名的。
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看看各村的來歷吧!
古城:西漢時置慮虒縣,為縣城故址,現有城牆遺蹟,故名古城。
東雷:舊志載,東西雷村有雷公殿,雷聲發起於此,故名雷村,有東雷、西雷之分。
代銀掌:相傳古代此溝開過銀礦,至今留有礦洞,故名。
風棲巖:相傳古代鳳凰落於山巔,至今留有鳳爪痕跡,故名。
王城:相傳為吳王屯兵之處,故名。何代吳王,待考。
避事堖:相傳古代有一姓郎的官僚被饞害,罪定滅族,脫逃於此,改姓為羅,故名。
教場:相傳古代該村為比武教練之地,曾有點將臺,故名。
國都殿:原本留人小店,名孤獨店,後人嫌忌「孤獨」二字,更名國都殿。
射虎川:據傳原名紅崖村,1683年清康熙皇帝巡幸五臺山,路經此地,遇一猛虎,親挽弓射死,山西巡撫穆爾賽立碑紀之,故名。
桑院:傳說原名虎峪村,明朝有一楊姓將軍到此被劫,楊發怒,遂將村人滅絕,一家藏於桑院倖存,遂更名為桑院。
槐蔭:此地原有大槐,相傳為董永七仙女結合處,故名槐蔭。
五級:相傳古代有一富戶,助貧求學博得功名,皇帝念其有功,提官五級,後人以資紀念,定名為五級村。
望景崗:原名茶坊上,傳說康熙西巡至此,登崗望景,賜名望景崗。
永安:原名薄家村,早在魏晉時期,曾是官府的糧地,有「倉城」之說,後廢棄。乾隆二年,石村被水淹,朱徐倆家遷居於此。欲以永安,故名。
郭家寨:後周顯德元年,郭通從聞喜來此修建香草寺定居,清順治六年因村居姓郭較多,故名郭家寨。
蘇子坡:相傳宋代蘇東坡遊五臺山,曾在此住宿,為紀念蘇東坡故名。
南大賢:唐代有大賢寺,建於大賢嶺下。又相傳古代有一賢良母親,走路時背著前房留下的大孩子,手裡拖著自己生下的小兒子,人稱大賢,故名。
茹村:濮子坪原有茹湖,故名茹村,明嘉靖六年發大水,將村分割為二,即東茹和南茹。
楊柏獄:相傳宋朝時楊繼業父子被誣告,囚禁於此,後遇赦出獄,後人為楊柏峪
以地形地貌命名,如石咀、羊臥、安窪、坪塔等;以居民姓氏命名的,如毛家村、孫家崗、董家村、郭家寨等;以地主莊主命名的,如蘆家莊、新莊、郭家莊等;以靠近山梁河間命名的,如上金山、大梁、兩澗、河東、南茹、溝南等;以神話傳說命名的,如槐蔭、瑤池、鳳棲埯、蛇神等;以歷史傳說命名的,如蘇子坡、射虎川、楊柏峪等;以物產資源命名的,如銅爐、鐵堡、葦地、麻黃溝等;以軍事活動命名的,如較場、營坊、少軍梁、東營、東崗等;以寺廟命名的,如佛光、建安、法華、維摩、白頭庵等;以居民心願命名的,如善文、永安、神佑、神西、文興等。
是不是很漲姿勢啊~
還有,看到這,有些小夥伴就氣憤了,怎麼沒有我們村的名字啊。
這裡,小編遺憾的告訴大家,由於網上資料收集很有難度。大家如果對自己村名的來歷知道的可以留言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