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重裝步兵魏武卒的誕生

2020-12-16 蕾蕾看歷史

談到魏武卒不可不說他們的創立者吳起。吳起衛國人,早年在魯國用兩萬老弱魯軍打的強大的齊國丟盔卸甲。後因為魯國猜忌和魏國招納人才而投奔魏國。遇魏國雄主魏文侯,被其重用,訓練魏軍。

魏國地處天下中心,四面接敵,並且掌握秦國東出之路。因此魏文侯將吳起派駐到西河統軍。借用吳起,威懾秦國。秦軍雖然有心奪取函谷關,但只能按兵不動,等待時機成熟。既然放棄了和魏國爭鋒,秦國就轉身投入到西部大開發的事業當中去了。可是憨厚的老秦人可沒有想到他們不打,不代表魏國不打。吳起並不是一個甘於屈居人後的傢伙,秦國不來找事去搞西部大開發。導致秦國東部空虛,如此天賜良機,吳起自然不會坐視秦國壯大。但是老秦人的強悍天下文明,雖然秦國落後落小,但是秦人尤其擅長苦戰硬戰。魏國打秦國問題不大,但是吳起打秦國問題就太大了。這裡有些朋友要說了,魏國打秦國不就是吳起打秦國嗎?這兩點還是有區別的,魏國打秦國是在國家綜合國力的基礎上碾壓,動員全國大軍排山倒海的殺過去。而吳起要做的是以魏國一地供應少量魏軍在不影響魏軍其他戰線的情況下,以一己之力攻伐秦國。那麼怎麼在不影響在其他戰線的情況下達成這一目標呢?歷史上一支強大的軍隊出現了。

吳起決定訓練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重視質量的強悍軍隊。這支軍隊必須配備優秀的將領和卓越的士卒,兩者相輔相成,通過嚴格的賞罰和訓練,統一號令。這支軍隊就是魏武卒!吳起認為要讓一個士兵安心的離開家園,父母妻兒,全心全意的打仗,就必須免除他的後顧之憂。讓他的家人皆有所養,有所依仗,因此吳起下令免除魏軍帳下士卒家中牢獄賦稅,嚴格標準來選拔士卒。高水平福利待遇的刺激之下,吳起開始加強訓練士兵。凡是要求加入魏武卒的士兵,必須在半天之內跑完整整一百裡,而且必須身披全身裝備,背負弓弩五十支箭,還要手上戈,可腰間挎劍,攜帶三日乾糧。這種標準,即使在今天都是十分嚴格的標準了。由此可見這支軍隊在當時的綜合素質已經好到何種程度了。

在經歷了嚴格的挑選之後,吳起當眾宣布從今日起被選入魏武卒的士兵,一律免除家中徭役和田宅租稅。軍營歡聲雷動,但這支軍隊必然要承受最嚴苛的考驗。而在訓練魏武卒的同時,吳起被魏文侯命令進入魏國西部防禦秦國,並且尋機攻佔秦國河西。這個河西可不是如今的河西走廊這個河西。秦國河西地區是如今的黃土高原,山西、陝西兩省邊界陝西一側由於位於黃河西側,因此被稱為河西。此地對於秦魏兩國都十分重要,兩國為此多次在此地拉鋸。連續打了七八年,雙方互有勝負。吳起率軍來此之後,不希望和秦國繼續耗下去,準備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將河西劃入魏國版圖,讓秦國永遠不能染指。

於是吳起率領魏軍從少梁出發,急行軍攻佔元裡,臨晉。在此地派重兵防守,同時修築永久性要塞防禦。而臨晉前方就是秦國重鎮櫟陽,櫟嶽陽的附近,就是當時的秦國都城涇陽對於秦國來說魏國軍隊已經打到了首都,局勢之惡劣可見一斑。而同時秦國還面臨更大的問題,此時的秦國政局混亂已經開始,秦靈公已死。在秦靈公死後秦國內亂爆,一直持續連續四代,元氣大傷。直到秦獻公贏師隰,而他的兒子就是開啟商鞅變法強秦統一之路的秦孝公。但此時的秦國距離秦獻公孝公父子的變法,還有三十年的時間。

大難已經臨頭了,在秦人還在為自己的生死糾結,被秦國的亂政擔憂的時候,吳起再度揮兵,直取秦國,一舉攻陷秦國河西咽喉,這樣如同一把鋒利的刀一樣。吳起在地圖上對著秦國版圖狠狠的劃了一刀,北起龐繁南到鄭地被吳起一刀劃破,在兩地以東的廣袤秦國國土,失去了與秦國的聯繫,被一舉包圍,紛紛淪陷。從此河西之地與秦國再無干係。至距離吳起受命西進才不到兩年時間,秦國就失去了從春秋時期就得到了河西之地,數百年辛苦經營化作東流之水。魏國在此地設立西河郡,由吳起出任第一位郡守。秦國失去了河西,就等於失去了東出的機會。如果不能收復河西,秦國就將被困在西方貧瘠的土地上,被視作蠻夷,再無翻身的機會。於是不甘心的秦國多次發動反擊,希望奪回河西,但慘遭吳起擊破。至此,魏文侯徹底奠定了魏國對河西的統治。

相關焦點

  • 精銳重裝步兵的登場,赫赫威名「魏武卒」
    「衣三屬之甲」首先,「衣三屬之甲」,背後的軍事意義是:魏武卒是擁有重防護盔甲的重裝步兵,在平時訓練中,吳起也要求士兵穿戴好全副甲冑,以適應著甲狀態下的戰術動作。這一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魏國的國力強大、國用充實,昂貴的全防護重甲在訓練中都可以使用,完全不考慮因此可能出現的磨損與耗費—顯然魏國發達的手工業和強盛國力可以給魏武卒提供充足的優質盔甲。同時,這也反映出魏武卒在作戰中將披掛全身護甲,是一支重裝化的精銳步兵。
  • 魏武卒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
    吳起訓練的魏武卒有多厲害,史書記載,魏武卒南徵北戰,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的戰績,堪稱是百戰不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魏秦陰晉之戰,吳起率領五萬新訓練的魏武卒,配以戰車百乘,輕騎三千人,與秦國的五十萬人展開大戰。
  • 重步兵的先驅——戰國第一勁旅「魏武卒」
    從秦的地圖來看,韓、魏是擋住秦軍的第一道防線,所以魏國的軍隊就是他必須跨過的一道坎,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魏國的軍隊,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魏武卒。因為除了魏武卒之外,再也沒有什麼地方,再也沒有別的諸侯國使用完全由步兵組建的兵團,不是沒有條件,不是沒有能人,主要是在以戰車為王的時代,誰也沒有這個膽量。武卒的編制,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為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稱「千人」,也就是以一千人為基本的作戰單位,類似現在的一個團。
  • 《全面戰爭三國》重裝戟步兵怎麼樣 重裝戟步兵...
    18183首頁 全面戰爭:三國 《全面戰爭三國》重裝戟步兵怎麼樣 重裝戟步兵... 《全面戰爭三國》重裝戟步兵怎麼樣 重裝戟步兵...
  •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魏國後期就不能再次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魏武卒,是戰國初期非常有名的一支精銳重裝步兵,魏國因它而的以成為當時實力最為強悍的霸主級國家。
  • 戰國第一勁旅「魏武卒」
    從秦的地圖來看,韓、魏是擋住秦軍的第一道防線,所以魏國的軍隊就是他必須跨過的一道坎,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魏國的軍隊,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魏武卒。因為除了魏武卒之外,再也沒有什麼地方,再也沒有別的諸侯國使用完全由步兵組建的兵團,不是沒有條件,不是沒有能人,主要是在以戰車為王的時代,誰也沒有這個膽量。武卒的編制,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為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稱「千人」,也就是以一千人為基本的作戰單位,類似現在的一個團。
  • 青銅時代的「鋼鐵俠」:古希臘重裝步兵的戰鬥力怎麼樣?
    希波戰爭是古希臘重裝步兵最風光的時期,當時重裝步兵的防護裝備包括頭盔、胸甲、臂甲、護脛和圍在腰間的皮甲裙等,同時,重裝步兵還要攜帶一枝長矛、一面圓盾、一柄金屬劍,不少人還會再揣上一柄匕首。這身行頭的價格實際上相當昂貴。
  • 古希臘重裝步兵的興衰過程以及歷史影響
    波斯帝國、羅馬帝國統統倒在了希臘重裝步兵的腳下。正是由於其輝煌的戰績,重裝步兵在古希臘的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但是,隨著希臘社會的不斷變化、戰爭形勢的不斷改變,重裝步兵不再能滿足形勢變化的需要,它在戰場上的作用日益減弱。最終,重裝步兵不得不遺憾的告別了希臘的歷史舞臺。
  • 伊闕之戰:魏武卒全軍覆沒,韓國葬送精銳部隊,秦國開始東出擴張
    伊闕之戰是秦國與韓魏聯軍在伊闕地區展開的一場戰爭,這一場戰爭秦國擊敗了韓魏聯軍,魏國僅存的魏武卒全軍覆沒,韓國葬送國內精銳部隊,秦國發掘了一把鋒利的戰刀,從此用這把刀把六國砍得血流成河、屍橫遍野。這把戰刀就是白起,而伊闕之戰就是白起的成名戰。
  • 當古羅馬軍團的重裝步兵,遭遇大漢王朝的輕騎兵,究竟誰能勝出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個兵種: 重裝步兵,即佩戴重型鎧甲及武器的步兵,是重步兵兵種的一種。重裝步兵一般機動力性差,防護較好,適合於警衛守陣等非機動任務。主要裝備包括長矛、盾牌、頭盔、胸甲和護脛,重裝步兵理論上只有唯一的有效作戰方式——方陣作戰。
  • 戰國精銳之師齊國技擊騎士,重創魏武卒,打的秦國割地求和
    聖人所言好像齊技擊不強,然而,能夠跟聞名於天下的魏武卒,秦銳士相比較,本身也並非弱旅。齊技擊出現的時間比魏武卒早的多,早在春秋齊莊公時期就有了。 戰國時齊國訓練步兵,也稱持戟之士。駐防於五都,亦稱「五家之兵」或「技擊」。這就是齊國的常備軍,與之前臨時動員百姓而成軍戰鬥力不可相提並論。
  • 魏武卒:戰神吳起指揮下從無敗績的鐵血軍隊,真正的職業軍人
    而他足以耀眼後世的戰績,大半是依仗著一支由他培養建立鐵血軍隊——魏武卒。在吳起的指揮下,魏武卒創下了「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勝負難分)」的不敗神話。在陰晉之戰中,吳起使用五萬魏武卒、三千車騎的兵力,打敗五十萬秦軍。魏國依舊憑藉著「魏武卒」的戰鬥力和吳起過人的兵法,奪取秦國河西五百多裡土地,將秦國壓縮到華山以西。
  • 魏武卒到底有多強大?五萬新兵,大戰五十萬秦兵,結果是大獲全勝
    說起戰國時期的魏武卒,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吧,魏武卒不僅是戰國時期首屈一指的王牌精銳部隊,哪怕在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都算得上是最頂尖的;當然,說魏武卒是最頂尖的,不僅僅是說說而已,關鍵還是要看戰績和威懾力,而這兩點,魏武卒都都有非常不錯的表現。
  • 老兵不死,只會逐漸凋零;為何強悍的魏武卒不可複製?
    從本質上說,所謂秦銳士指代的是秦軍野戰部隊,而齊技擊更是直接指代齊軍,但魏武卒卻不是,它單指吳起選拔訓練的一支魏國步兵部隊,而不是吳起或魏文侯時期的魏國部隊。
  • 五萬戰勝五十萬 陰晉之戰 魏武卒為何在吳起手中如此爆燃!
    戰車、騎兵、步兵前呼後應,布列於道路與田野。前軍圍城,中軍待戰,後軍支援。入夜的陰晉城外,堆堆篝火,鋪滿了幾十裡方圓,猶如銀河瀉地!吳起怕了嗎?不!他是戰爭的弄潮兒,戰爭規模越大、越波瀾壯闊, 越是對他最大的獎賞。在他的眼中,50萬秦軍,就是他建功立業的一塊塊踏腳石,他之所以自信,是因為他掌握著一支令人恐怖的軍隊,那就是魏武卒!
  • 戰國時期最早的「特種兵」—魏武卒,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魏武卒是戰國歷史上裝備最為精良、作戰能力最為強悍的精銳步兵之一。它的存在,曾讓魏國一度稱霸於戰國之首,但也因為它的衰落,使得魏國實力大為下降,直至被秦國吞併。縱觀魏武卒的選拔標準,我們可以看到,是非常苛刻的,在那個物質資料極為匱乏的年代,士兵們在吃不好穿不暖的情況下去完成這麼苛刻的要求,可想而知選拔出來的士兵得多優秀。正是憑藉的嚴格的選拔標準,魏武卒才能名震一時,使列國無不聞其名而喪膽。眾所周知,魏武卒的創立者是戰國時期大名鼎鼎的吳起。他被魏文侯任命擔任西河郡守期間,一手締造了馳名天下的魏武卒。
  • 戰國第一強軍魏武卒,曾打得秦軍生活不能自理,為何會走向衰落?
    魏武卒在吳起的時代最為風光,基本上就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甚至於還創下過五萬魏武卒擊破五十萬秦軍這種以一敵十的誇張戰績。這裡面除了吳起這位兵家亞聖的強大統帥能力以外,魏武卒自身的實力也不可小覷。在戰國初期,魏武卒是列國中唯一一支成建制規模的職業化軍隊。其從兵員的身體素質,武器裝備以及戰鬥訓練各個方面,都做到了高標準。
  • 嚴格的選拔標準告訴你,戰國時的魏武卒到底有多牛
    古代重甲步兵劇照至於「操十二石之弩」這個可能很難讓人相信,古人的力氣大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這個力氣確實大的有些離譜。古代士兵劇照步兵半日行軍百裡,全身負重而「日中而趨百裡」,意思就是半日時間帶著裝備能夠急行軍100裡,之後還能立刻投入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