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第一勁旅「魏武卒」

2021-02-23 蘭亭會


大家都知道統一六國的秦國,後世也認為在戰國時期秦軍是最強的。從秦的地圖來看,韓、魏是擋住秦軍的第一道防線,所以魏國的軍隊就是他必須跨過的一道坎,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魏國的軍隊,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魏武卒。

公元前405年,在英明君主魏文侯的支持下,吳起在魏國首創「武卒」制組建的精銳部隊。這使得魏國在戰國初期,力壓諸國,稱霸中原。

首先,武卒的選拔非常嚴格。吳起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治」,他建議魏文侯用他的新標準考選士兵,組建一支精銳部隊,名叫武卒,並最終得以施行。據《荀子議兵篇》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魏武卒宅。」也就是說,士兵身上必須能披上三重甲(內外三層防護服或者就是重甲的別稱),手執一支長達兩米重達二十五斤的鐵槍,腰懸銅劍,後背一面重達十斤的銅盾,一筒五十支長箭和一張需鐵胎硬弓,同時攜帶三天軍糧,半天內連續急行軍一百裡後還能立即投入激戰的士兵,才可以成為武卒!當時的一百裡相當於今天的四十一公裡,差不多就是奧運會的馬拉松項目,但是跑馬拉松只穿短褲背心,而武卒渾身上下連甲帶裝備,總重至少六十餘斤,跑完後還要立即投入戰鬥。此外,在弓箭方面,每個人必須一氣可以連發三箭,否則視為不合格。鐵胎硬弓弓弦之力極大,一箭射出,能破開數重銅甲。據說王翦就是因為可以拉開鐵胎硬弓這樣的強弓,在秦國一舉少年成名。儘管在當時的諸侯國,甚至是在軍隊中,也只有勇士才可以拉開炫耀一把,而在魏武卒中卻是人人都可以拉開的基本功,這樣的軍隊戰鬥力是何等驚人?而且,武卒的選拔原則是能選出多少就是多少,絕不濫宇充數。

其次,武卒的編制精幹嚴密,讓各諸侯國幾乎無法模仿。因為除了魏武卒之外,再也沒有什麼地方,再也沒有別的諸侯國使用完全由步兵組建的兵團,不是沒有條件,不是沒有能人,主要是在以戰車為王的時代,誰也沒有這個膽量。武卒的編制,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為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稱「千人」,也就是以一千人為基本的作戰單位,類似現在的一個團。需要打戰的時候再靈活編制,設將軍一人指揮。這種編制,充分體現了魏武卒的指揮系統在作戰中的靈活性,能達到如腦使臂,如臂使手,如手使指一樣。即便是戰敗了,也是可以迅速的組建軍陣。不管各軍隊士兵是否相識,在這種各級將官存在的情況下,都是可以迅速的組合起來。

再次,武卒特別注重實戰訓練。吳起組建了武卒後,對這些軍事基本素質較高的士兵進行了嚴格的軍事技能訓練,包括單兵技藝訓練、陣法訓練、編隊訓練以及聯絡記號訓練等。在訓練中,還特別注重發揮軍事骨幹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一人學成,教成十人;十人學成,教成百人……萬人學成,教成三軍」,使全軍的素質迅速得到提高。此外,和一般軍隊不一樣的是,魏武卒幾乎從一組建,就是由實戰中訓練出來的軍隊,甚至連主帥都是九死一生積累經驗,更不用說陣亡的士兵數量了。

吳起特別強調紀律和賞罰分明。入選武卒的士兵,生活好,待遇高,國家不但免除其全家的徭賦租稅,還獎田宅房產,這種待遇,在當時諸侯國中首屈一指。部隊的紀律也是十分嚴格的,一切行動必須堅決聽從指揮,否則嚴懲不貸。吳起不僅講求重罰,更注重重賞,他將軍功分為「上功」、「次功」,根據不同的軍功給予不同獎勵。對立有大功的不僅升職提拔,對其家屬和子女也予以重賞,一人立功,全家光榮。

通過這種方式打造的這支部隊一共多少人呢?《呂氏春秋·用民》稱頌「吳起之用兵也,不過五萬」。《尉繚子·制談第三》說:「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

根據《吳子·勵士》裡的記載,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創造了步卒五萬人(另有車百乘,騎三千,用魏武侯名為增派實為監視的部隊)而破秦五十萬眾,在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在吳起的領導下,武卒南徵北戰,且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的奇功偉績。由此可見當年全盛的時候,魏武卒的戰鬥力是何等的驚人。

可惜好景不長,因為吳起名聲不怎麼好,曾經殺妻求將,因而在朝廷上受到他人妒忌,後被迫離開魏國,轉而到楚國為楚悼王進行變法雖說吳起在楚國的變法也頗有成效,但由於保守派勢力頗為強大,致使楚悼王死後發生舊貴族叛亂,他們輪番攻打王宮攔截吳起,最後將吳起逼入絕境,弓箭齊發。吳起見勢不妙,便拿楚悼王的屍體做擋箭牌,但自己也中箭身亡,屍體上也中了幾箭。繼位的楚肅王開始追究舊貴族搗亂和射殺先王屍體的責任,牽連到70多個舊貴族,結果一併滅族, 吳起也總算是給自己報了仇。吳起雖死,但魏武卒的威名仍在,自秦商鞅變法之前,魏國一直保持領先優勢。魏武侯去世後,魏惠成王接位,開始廣納賢士,龐涓於是來此做了上將軍,由於其出色的軍事才華,讓魏武卒的戰鬥力又保持了一段時間。

正在這時候,秦國、齊國、韓國開始變法強盛(秦獻公改革、齊威王改革、韓昭侯變法),魏國見此狀絕不會坐視讓他國對自己的霸主地位有任何威脅,於是派丞相公叔痤領兵攻打秦國,派將軍龐涓在魏國東部駐紮觀齊韓之變。而魏武卒的頻繁敗績,由此開始。少梁山之戰,秦獻公率軍獲得慘勝,並俘虜丞相公叔痤,作為秦魏之間停戰的砝碼。龐涓方面,因為有齊國支持,趙國先攻下魏之與國衛,取衛之漆(今長垣北)、富邱,並駐兵。魏惠成王乃派將軍龐涓率兵8萬圍攻趙都邯鄲(今屬河北),並徵調宋國軍隊助戰。趙成侯不得已,向楚國求救不成,只能向齊求救,齊威王答應出兵,這就是經過改革後的齊技擊之士與銳氣正盛的魏武卒的第一次較量——桂陵之戰。而齊國方面的軍師,就是當初被龐涓用毒計趕出去的孫臏,他採用圍魏救趙的戰術,直撲魏都大梁,迫使魏軍回救,然後派一支精銳齊技擊埋伏在桂陵山地,以逸待勞偷襲魏武卒,最終,龐涓被俘,魏武卒損失慘重。這一仗,震動天下,讓魏國飽受自吳起創製以來最嚴重的打擊,也讓齊國開始躍躍欲試登上霸主地位,魏國上下自然不甘心,十三年後,中原大戰再次打響。韓國由於申不害變法的強大效用,使得各諸侯國不敢小覷於韓,而韓國憑藉豐富的鐵礦和精良的裝備,而得到「勁韓」之稱,而魏國無法容忍韓國的強大,派太子申和龐涓(後來被齊放回)出兵韓國,想憑藉此戰來重振魏國霸主的聲威。這次魏國算是把魏武卒全部精銳給投入進去了,因為龐涓認為齊國不會坐視不管,齊國方面,孫臏和田忌主張再和魏國打一場決戰以挫敗魏國的霸主地位。最後魏國猛攻韓國,齊國則又使出「圍魏救趙」計策再次突襲大梁,暗中又派齊國技擊射手在馬陵道埋伏,龐涓與太子申得知大梁被襲,急衝衝地回軍救都。途徑馬陵道中,10萬魏武卒遭遇齊國技擊射手埋伏,悉數射殺於此,龐涓戰死,太子申被俘。從此魏國精銳力量魏武卒所剩無幾,魏國的霸主地位幾乎垮臺,戰國形勢也開始進入群雄並起的戰國中期。

魏武卒是戰國時代初期的一個奇蹟,它開創了中國史上重甲步兵作戰的新風格,雖然如同曇花一樣很快凋零,但給中國戰爭史添上了一道新的作戰藝術彩圖,壯觀的魏武卒方陣讓人無限遐想。

蘭亭會是全球頂尖的綜合性文化傳播交流平臺。其總部設於中國北京,目前已經在全球20餘國家,30餘地區設立合作機構以及辦事處。中國文化傳承產品平臺,中國高端養生產品平臺,海外投資及海外移民平臺,在這裡,高朋滿座、群賢聚首、各領風騷、相會融合的文化平臺。

聯繫方式:wltint@sina.com

點擊右上角"┇"分享朋友圈

相關焦點

  • 重步兵的先驅——戰國第一勁旅「魏武卒」
    從秦的地圖來看,韓、魏是擋住秦軍的第一道防線,所以魏國的軍隊就是他必須跨過的一道坎,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魏國的軍隊,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魏武卒。由此可見當年全盛的時候,魏武卒的戰鬥力是何等的驚人。吳起雖死,但魏武卒的威名仍在,自秦商鞅變法之前,魏國一直保持領先優勢。魏武侯去世後,魏惠成王接位,開始廣納賢士,龐涓於是來此做了上將軍,由於其出色的軍事才華,讓魏武卒的戰鬥力又保持了一段時間。
  • 魏武卒稱雄戰國,魏國後期為什麼不能重建魏武卒?
    達到這個標準,你才能入選魏武卒。這就是戰國時代的特種兵,是當時的最強戰士。而由這些最強戰士組成的軍隊,就一定會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魏武卒的創建者吳起,徵戰河西,以五萬魏武卒大破秦軍五十萬,開河西郡。同時,戰績彪炳史冊,所謂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戰平一十二,大魏武卒無敗績。
  • 戰國時期最早的「特種兵」—魏武卒,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魏武卒是戰國歷史上裝備最為精良、作戰能力最為強悍的精銳步兵之一。它的存在,曾讓魏國一度稱霸於戰國之首,但也因為它的衰落,使得魏國實力大為下降,直至被秦國吞併。縱觀魏武卒的選拔標準,我們可以看到,是非常苛刻的,在那個物質資料極為匱乏的年代,士兵們在吃不好穿不暖的情況下去完成這麼苛刻的要求,可想而知選拔出來的士兵得多優秀。正是憑藉的嚴格的選拔標準,魏武卒才能名震一時,使列國無不聞其名而喪膽。眾所周知,魏武卒的創立者是戰國時期大名鼎鼎的吳起。他被魏文侯任命擔任西河郡守期間,一手締造了馳名天下的魏武卒。
  • 戰國霸主的魏武卒:為什麼後期一敗塗地?還不願意重建
    這是一些最基本的簡單介紹,但是這並不是魏武卒成為強大軍事力量並且使魏國在戰國初期成為中原霸主的唯一因素。其實魏武卒,我們要知道的是,可能是歷史上中國第一個職業化的軍人部隊,在以前打仗都是在農民當中來的,雖然魏武卒也是在農民和普通人當中選擇,但是進行了職業化的訓練,並且也是常備軍,對於一個農民而言,接受這樣職業化的訓練,在當時的戰國初期還比較少見,所以一旦這一個職業化的農民軍隊,成為國家專業軍事力量以後,很難找到與之相應的對手,而魏國的霸權也因此而起。
  • 戰國第一強軍魏武卒,曾打得秦軍生活不能自理,為何會走向衰落?
    魏武卒在吳起的時代最為風光,基本上就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甚至於還創下過五萬魏武卒擊破五十萬秦軍這種以一敵十的誇張戰績。這裡面除了吳起這位兵家亞聖的強大統帥能力以外,魏武卒自身的實力也不可小覷。在戰國初期,魏武卒是列國中唯一一支成建制規模的職業化軍隊。其從兵員的身體素質,武器裝備以及戰鬥訓練各個方面,都做到了高標準。
  • 極其強調單兵作戰素質的魏武卒,為何會在戰國末期銷聲匿跡?
    戰國時期,由名將吳起所打造的精銳步兵——魏武卒堪稱所向無敵。吳起帶領這支軍隊南徵北戰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的傲人成績。其中最著名的還是陰晉之戰時,「魏武卒」以五萬破秦軍五十萬,奪取黃河西岸500多公裡土地的戰績。
  • 嚴格的選拔標準告訴你,戰國時的魏武卒到底有多牛
    前言:在戰國這個亂世中曾經有個國家率先崛起了,不是資歷老的齊國楚國,也不是後來那一統天下的秦國,而是三晉中的魏國,作為一個後來者,魏國卻領先其他諸國一步成為戰國七雄中的首位霸主,靠的就是吳起建立的那支空前強大的重兵部隊魏武卒。
  • 魏武卒曾經稱雄戰國,打得秦軍生活不能自理,為何後面卻不行了?
    這裡面除了吳起這位兵家亞聖的強大統帥能力以外,魏武卒自身的實力也不可小覷。在戰國初期,魏武卒是列國中唯一一支成建制規模的職業化軍隊。 戰國初年,衛國人吳起從魯國來到魏國,被魏文侯任命為河西守將。吳起是個有想法的人,他強調兵不在多而在「治」,並以此建議魏文侯組建一支新軍,也就是魏武卒。 出於吳起的精兵理論,魏武卒的選拔標準是非常高的。
  • 戰國創立最早的特種部隊——齊技擊,號稱單兵最強,曾擊敗魏武卒
    昨天我們說了歷史在進入戰國之後,到處都是殺戮與徵伐。各國都在變法強兵,部隊也越來越平民化、暴力化、特種部隊化。戰國時代的特種部隊有很多,赫赫有名的有趙邊騎、齊技擊、魏武卒、秦銳士。其實,齊技擊是創立最早的特種部隊。
  • 曾經縱橫天下無敵的魏武卒,為何在戰國的後期銷聲匿跡了呢?
    魏武卒的訓練耗費無數的錢糧給堆積起來的,但是戰果也是驚人的,公元前409年到公元前408年,吳起奪取了臨晉、元裡、洛陰……等多座城池,讓秦國軍隊不得不龜縮至洛水建立防禦工事。名揚吳起率領的魏武卒就像貪婪的狼群一般不斷在秦國這頭強壯的巨人身上撕咬下他的血肉,多年的徵戰讓魏國的領土不斷的擴大,而秦國更是失去了函谷關,失去了土地肥沃的河西地區。
  • 戰國精銳之師齊國技擊騎士,重創魏武卒,打的秦國割地求和
    聖人所言好像齊技擊不強,然而,能夠跟聞名於天下的魏武卒,秦銳士相比較,本身也並非弱旅。齊技擊出現的時間比魏武卒早的多,早在春秋齊莊公時期就有了。 戰國時齊國訓練步兵,也稱持戟之士。駐防於五都,亦稱「五家之兵」或「技擊」。這就是齊國的常備軍,與之前臨時動員百姓而成軍戰鬥力不可相提並論。
  • 吳起在魏國時,魏武卒天下無敵,為何吳起不在時,魏武卒被吊打?
    擁有魏武卒的魏國,為什麼還是衰落了相信,大家對春秋戰國時期的魏國是有著很深刻的印象吧,在吳起時期,魏國建立了一支當時中原地區最強大的軍隊,這也就是歷史上十分著名的魏武卒。而這支軍隊也幫助魏國成為了當時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
  • 吳起組建魏武卒,瞬間讓楚變強,為何不算戰國四名將?不算就對了
    戰國時,白起、李牧、廉頗、王翦合稱四大名將。講道理說,到了戰國後期,基本也就這4人最給力了,不過戰國初期時,也有吳起這樣的神一般的存在。說起吳起是神一般的存在真心一點不為過:論軍事,他可打造戰國著名的魏武卒,僅用5萬兵就可破50萬秦兵;講政治,他在楚進行了改革,瞬間就讓楚變強。
  • 魏武卒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
    吳起訓練的魏武卒有多厲害,史書記載,魏武卒南徵北戰,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的戰績,堪稱是百戰不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魏秦陰晉之戰,吳起率領五萬新訓練的魏武卒,配以戰車百乘,輕騎三千人,與秦國的五十萬人展開大戰。
  • 精銳重裝步兵的登場,赫赫威名「魏武卒」
    而他一手訓練出的「魏武卒」,更在戰國亂世中打出了赫赫威名。雖然這支戰力超群的部隊最終喪於「左契人頭,右挾生虜,追亡逐北」的秦軍銳士,但他們的戰績仍值得我們今天慢慢淘洗歷史的塵沙,細細回顧。魏武卒到底強悍在哪裡?
  • 戰國奇兵哪家強?秦、魏、趙、齊皆有勁旅,邊騎技擊各有所長
    譬如,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春秋戰國時期,便華夏歷史從奴隸社會逐漸轉向封建社會的過渡時期。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探討的話題,便是戰國時期陸續出現的4支精銳軍隊「齊技擊」、「趙邊騎」、「魏武卒」和「秦銳士」。至於這4支戰國精銳軍隊的實力究竟孰強孰弱,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仔細的剖析一下。首先,「單兵王者」齊國的技擊之士。眾所周知,齊國的原住民大都是尚武好戰的東夷。
  • 吳起創建的魏武卒,72大戰,全勝64其餘戰平,卻因國家戰略被淘汰
    不過,今天我們要講到的是戰國時期魏國特有的魏武卒。所以,在進入到戰國時期,魏國是第一個改革變法、實現自強的國家,在軍事上的表現就是任用一生為曾一敗吳起,魏武卒就是由他一手創建的。在戰國的前中期,魏武卒幾乎做到了所向披靡,所向無敵。
  • 齊軍技擊為什麼比不過魏武卒和秦銳士?
    國家不幸詩家幸,兵家興,在那一個叫春秋戰國的年代,狼煙四起,戰鼓喧囂,沙場自古為練兵之地,於是那個年代,兵戎絕勝往昔,有操練極嚴、枕戈而待旦的魏武卒,有南徵北戰、踏遍六國河山的秦銳士,有鮮為人知。但也曾雄甲一時的齊軍技擊,在那一場盛大的交響樂裡,兵戈聲,號角聲,馬蹄聲,接踵而來......
  • 魏武卒到底有多強大?五萬新兵,大戰五十萬秦兵,結果是大獲全勝
    說起戰國時期的魏武卒,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吧,魏武卒不僅是戰國時期首屈一指的王牌精銳部隊,哪怕在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都算得上是最頂尖的;當然,說魏武卒是最頂尖的,不僅僅是說說而已,關鍵還是要看戰績和威懾力,而這兩點,魏武卒都都有非常不錯的表現。
  • 老兵不死,只會逐漸凋零;為何強悍的魏武卒不可複製?
    關於戰國時期軍隊的戰鬥力,流傳著這樣一句經典的評判:「齊技擊不如魏武卒,魏武卒不如秦銳士」。 但實際上,所謂齊技擊不過是對齊軍訓練度高,單兵素質高的形容;而秦銳士是在軍功爵位制獎勵下,秦軍展現出的可怕戰鬥力的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