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霸主的魏武卒:為什麼後期一敗塗地?還不願意重建

2020-12-16 世界史圖鑑

魏武卒的士兵,每一個都要手執長戟,腰掛鐵劍,背上背一面犀面大櫓和一把強弩,並且還有帶五十發弩矢。光這些玩意加起來,小几十斤就有了。除此之外,魏武卒身上還必須要披上三重甲,出徵之時還要攜帶三天軍糧,再算上這些,估計有近百斤的負重。

這是一些最基本的簡單介紹,但是這並不是魏武卒成為強大軍事力量並且使魏國在戰國初期成為中原霸主的唯一因素。其實魏武卒,我們要知道的是,可能是歷史上中國第一個職業化的軍人部隊,在以前打仗都是在農民當中來的,雖然魏武卒也是在農民和普通人當中選擇,但是進行了職業化的訓練,並且也是常備軍,對於一個農民而言,接受這樣職業化的訓練,在當時的戰國初期還比較少見,所以一旦這一個職業化的農民軍隊,成為國家專業軍事力量以後,很難找到與之相應的對手,而魏國的霸權也因此而起。

此外,任何一項軍事改革,它的本質都是土地改革,在羅馬共和國時期也是如此,它們兩者比較相似的就是作為魏武卒,當退役了以後,你可以分得土地,並且獲得自由身,在還是奴隸制社會的春秋戰國時期,這一點直接決定了很多人奮勇參軍,希望能夠通過魏武卒的身份獲得自由,這使得魏國國內的很多奴隸都想要在戰場上立功得軍功,而這保證了魏國兵力充足。

同時,魏武卒,並不是你參加訓練就能夠成為的一支軍隊,它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和考核,能夠成為魏武卒的人,少之又少,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之下,魏國作為當時的中原霸主,魏武卒的數量也不超過十萬,是絕對的精兵強將,再加上吳起的作戰方式十分新穎,也貼合當時的國家發展和國際戰略,在戰略和戰術上,軍隊和教官相互配合,魏武卒的力量由此被激發。

那麼最終的魏武卒為什麼衰落了?魏武卒的衰落並不是單純的軍隊的衰落,而是魏國國力的下降,一方面吳起在內部鬥爭當中失敗被迫出逃,這一軍隊被國內貴族掌握,而貴族是不想讓,奴隸上戰場的,因為奴隸一旦獲得了軍功,就會與自己平起平坐,他們認為奴隸沒應該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所以對於魏武卒的待遇,以及魏武卒在退役以後分得土地獲得自由的這一個權利,一定程度上弱化了!

同時,魏國內部鬥爭激烈,很多人才都無法入局獲得真正發展,一些在未來傑出的政治家也相繼離開這一個國家,魏武卒的力量根本無法施展出來,再加上未來魏國霸權鬥爭失敗,接連數次作戰失敗,魏武卒的精銳部隊消耗殆盡,新招募的魏武卒也沒有得力的訓練,戰鬥力逐漸下降。

同時,魏國引領起來的第一次變法潮流,很多戰國後期的強國還沒有崛起,所以這個時候魏武卒的作戰力量為很容易凸顯出來,而當商鞅變法,訓練秦國軍隊以及趙武靈王和周邊其他國家也進行的大大小小的改革變法,都激發了國內的生產力和國內底層工作的參戰熱情,軍事力量也獲得提升,雙方之間的軍事作戰手段和作戰能力的差距也被縮小,可以理解為戰國軍事鬥爭的內捲化。

相關焦點

  • 魏武卒稱雄戰國,魏國後期為什麼不能重建魏武卒?
    魏國霸主,則大魏武卒打誰誰死;魏國沒落,則大魏武卒誰打都行。不是因為魏武卒所以魏霸主,恰是因為魏霸主所以魏武卒。搞清楚這個因果關係,也就知道魏國為什麼不能重建魏武卒了。從武卒入選的標準數據,從河西大戰的以少勝多,從吳起的戰功卓著,我們當然有理由認為有魏武卒這樣的軍隊,魏戰國想不崛起都難。但是,魏武卒後期卻衰落了。這是怎麼回事?按照荀子說法,即魏之武卒不能遇秦之銳士。因此,有了比大魏特種兵更強的大秦特種兵,魏武卒當然就不行了。
  • 魏武卒有多厲害,為何後期不能重建一支魏武卒?
    而作為最早的重裝步兵的魏武卒,牛逼豈不是理所當然啊。畢竟以當時的生產力,士兵的披甲率是不高的,遇上披三層甲的魏武卒,還不被砍瓜切菜拿下了。畢竟三層甲的重兵,明末都沒什麼辦法搞定的。魏國後期為什麼無法再訓練一支魏武卒呢?首先,任何一支精銳的軍隊,都離不開強大國力的支持唐朝鼎盛時期,可以支撐三千多玄甲軍和數千陌刀隊的建立,安史之亂後,也同樣難以支撐。
  • 戰國第一勁旅「魏武卒」
    首先,武卒的選拔非常嚴格。吳起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治」,他建議魏文侯用他的新標準考選士兵,組建一支精銳部隊,名叫武卒,並最終得以施行。在訓練中,還特別注重發揮軍事骨幹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一人學成,教成十人;十人學成,教成百人……萬人學成,教成三軍」,使全軍的素質迅速得到提高。此外,和一般軍隊不一樣的是,魏武卒幾乎從一組建,就是由實戰中訓練出來的軍隊,甚至連主帥都是九死一生積累經驗,更不用說陣亡的士兵數量了。
  • 齊軍技擊為什麼比不過魏武卒和秦銳士?
    齊國舊址一、軍功制度不完善荀子曾說,"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便是因為大秦銳士的士氣強於魏氏武卒,而魏武卒士氣又強於齊之技擊。曹劌用兵,講究一鼓作氣。而反觀魏秦兩國的軍功制度,魏武卒立功是能夠獲得土地的,這意味著他們在前方奮戰哪怕戰死沙場,也能夠福澤家人,甚至後輩子孫。而秦軍的軍功制度更是了不得,在戰國首屈一指,後世更是赫赫有名。秦軍的軍功累積到一定程度是可以授予爵位的,這在科舉還沒出現的時代,意味著唯一且前所未有的普通人晉升階級的通道。
  • 戰國時期最早的「特種兵」—魏武卒,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魏武卒是戰國歷史上裝備最為精良、作戰能力最為強悍的精銳步兵之一。它的存在,曾讓魏國一度稱霸於戰國之首,但也因為它的衰落,使得魏國實力大為下降,直至被秦國吞併。縱觀魏武卒的選拔標準,我們可以看到,是非常苛刻的,在那個物質資料極為匱乏的年代,士兵們在吃不好穿不暖的情況下去完成這麼苛刻的要求,可想而知選拔出來的士兵得多優秀。正是憑藉的嚴格的選拔標準,魏武卒才能名震一時,使列國無不聞其名而喪膽。眾所周知,魏武卒的創立者是戰國時期大名鼎鼎的吳起。他被魏文侯任命擔任西河郡守期間,一手締造了馳名天下的魏武卒。
  • 魏武卒到底有多厲害,為何魏國後期就不能再次重建一支魏武卒呢?
    魏武卒,是戰國初期非常有名的一支精銳重裝步兵,魏國因它而的以成為當時實力最為強悍的霸主級國家。
  • 重步兵的先驅——戰國第一勁旅「魏武卒」
    首先,武卒的選拔非常嚴格。吳起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治」,他建議魏文侯用他的新標準考選士兵,組建一支精銳部隊,名叫武卒,並最終得以施行。在訓練中,還特別注重發揮軍事骨幹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一人學成,教成十人;十人學成,教成百人……萬人學成,教成三軍」,使全軍的素質迅速得到提高。此外,和一般軍隊不一樣的是,魏武卒幾乎從一組建,就是由實戰中訓練出來的軍隊,甚至連主帥都是九死一生積累經驗,更不用說陣亡的士兵數量了。
  • 曾經縱橫天下無敵的魏武卒,為何在戰國的後期銷聲匿跡了呢?
    如果此時的魏國與周邊的韓國和趙國依然還處在三家分晉的蜜月期的話,說不定魏國就會被瓜分得絲毫不剩。吳起認為現在的國家戰爭士兵雖多,但是根本不強,所謂的士兵只不過是一群稍加訓練的農夫罷了,兵貴在精,而不在多只有強兵才能在這個時代橫掃諸國,建立強權。魏文侯很認可吳起的話,而且此時的魏國已經國富民強,國家的經濟實力比其他的國家強上了許多,完全可以訓練職業化軍人。
  • 圖解馬陵之戰:魏武卒幾乎全軍覆沒,魏國就此失去霸主地位
    公元前389年,吳起率領五萬魏武卒大破秦軍五十萬之眾,一戰使魏武卒揚名天下,魏國傲視群雄!之後吳起率領魏武卒橫掃天下,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皆平,建立起魏武卒不敗的神話!但是在之後魏軍遭遇馬陵慘敗,魏武卒幾乎全軍覆沒,魏國因此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 吳起在魏國時,魏武卒天下無敵,為何吳起不在時,魏武卒被吊打?
    擁有魏武卒的魏國,為什麼還是衰落了相信,大家對春秋戰國時期的魏國是有著很深刻的印象吧,在吳起時期,魏國建立了一支當時中原地區最強大的軍隊,這也就是歷史上十分著名的魏武卒。而這支軍隊也幫助魏國成為了當時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
  • 戰國精銳之師齊國技擊騎士,重創魏武卒,打的秦國割地求和
    荀子評價各國軍隊曾有言論:「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聖人所言好像齊技擊不強,然而,能夠跟聞名於天下的魏武卒,秦銳士相比較,本身也並非弱旅。
  • 嚴格的選拔標準告訴你,戰國時的魏武卒到底有多牛
    前言:在戰國這個亂世中曾經有個國家率先崛起了,不是資歷老的齊國楚國,也不是後來那一統天下的秦國,而是三晉中的魏國,作為一個後來者,魏國卻領先其他諸國一步成為戰國七雄中的首位霸主,靠的就是吳起建立的那支空前強大的重兵部隊魏武卒。
  • 極其強調單兵作戰素質的魏武卒,為何會在戰國末期銷聲匿跡?
    到了戰國中期,魏國失去了河西六城和大片土地農業生產大大受損,加上土地兼併現象的發展,魏國政府漸漸無法保證魏武卒士兵的土地配額和軍隊糧草供給,在這種情況下,渴望加入「魏武卒」部隊的士兵開始減少。在「魏武卒」成立前期,除了對於士兵的獎賞以外,政府只需要支付士兵的俸祿和保證軍事供給,但是到了後期那些老殘的「魏武卒」,雖然失去了戰鬥力,但是依然享有優厚的待遇,長此以往,免除徭役的人越來越多,魏國衰敗的經濟再也無法支撐起這麼一支強大的軍隊。
  • 老兵不死,只會逐漸凋零;為何強悍的魏武卒不可複製?
    他以河西之地作為士卒的田畝和房屋,有軍功的還賞及家人,一方面士卒會拼命保衛自己的家園-河西,另一方面優厚的賞賜和待遇,讓士兵們甘於聽命。 但同時,為了保證士兵們服從命令,懲罰也是十分嚴重的。在一次戰鬥中,有士卒不聽命令,不待上級下令就出戰,還斬殺了敵軍,但戰後吳起認為此人不聽軍令,還是將此人斬首。
  • 魏武卒曾經稱雄戰國,打得秦軍生活不能自理,為何後面卻不行了?
    魏武卒在吳起的時代最為風光,基本上就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甚至於還創下過五萬魏武卒擊破五十萬秦軍這種以一敵十的誇張戰績。 因為戰國初期的列國,其治軍思想大都還停留在春秋時期,除了那些貴族部曲以外,大部分軍隊屬於半職業化。 和平時候他們都在家務農,只有打仗的時候才會被諸侯大夫們召集起來。這就有點像歐洲中世紀打仗,軍隊通常都是由少量的騎士和農民組成。這些農民們往往都裝備較差、且缺乏軍事訓練,戰場配合效果一般。
  • 戰國第一強軍魏武卒,曾打得秦軍生活不能自理,為何會走向衰落?
    魏武卒在吳起的時代最為風光,基本上就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甚至於還創下過五萬魏武卒擊破五十萬秦軍這種以一敵十的誇張戰績。這裡面除了吳起這位兵家亞聖的強大統帥能力以外,魏武卒自身的實力也不可小覷。在戰國初期,魏武卒是列國中唯一一支成建制規模的職業化軍隊。其從兵員的身體素質,武器裝備以及戰鬥訓練各個方面,都做到了高標準。
  • 吳起組建魏武卒,瞬間讓楚變強,為何不算戰國四名將?不算就對了
    戰國時,白起、李牧、廉頗、王翦合稱四大名將。講道理說,到了戰國後期,基本也就這4人最給力了,不過戰國初期時,也有吳起這樣的神一般的存在。說起吳起是神一般的存在真心一點不為過:論軍事,他可打造戰國著名的魏武卒,僅用5萬兵就可破50萬秦兵;講政治,他在楚進行了改革,瞬間就讓楚變強。
  • 戰國創立最早的特種部隊——齊技擊,號稱單兵最強,曾擊敗魏武卒
    昨天我們說了歷史在進入戰國之後,到處都是殺戮與徵伐。各國都在變法強兵,部隊也越來越平民化、暴力化、特種部隊化。戰國時代的特種部隊有很多,赫赫有名的有趙邊騎、齊技擊、魏武卒、秦銳士。其實,齊技擊是創立最早的特種部隊。
  • 曾經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精銳軍隊—魏武卒,最後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曾經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精銳軍隊—魏武卒,最後是如何走向滅亡的戰國初期有支非常善於作戰的部隊,是由吳起訓練的,這支部隊的人數非常的龐大,大約有五萬左右,這支部隊的名字就叫做魏武卒。吳起率領他們進行南北戰爭,創造了「戰爭七十二,勝利六十四,餘下都是打成得平手,這樣的豐功偉績讓人非常的震撼。
  • 魏惠王在位52年,魏國從中原霸主淪為頹弱小國,堪稱「敗家子」
    數十年後,曾經的第一諸侯國晉國,被趙魏韓三家瓜分,中原三晉正式登上歷史舞臺,而第一個繼承晉國衣缽成為戰國第一霸主的,不是三家中最強的趙家,而是不起眼的魏國。 而魏國的霸業,也僅持續了文候武侯兩代,在被人戲稱「大魏王」的魏罃繼位後,魏國霸業轉瞬即逝,最終淪為了夾在諸強之間的頹弱小國,而魏惠王魏罃也真堪稱敗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