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的士兵,每一個都要手執長戟,腰掛鐵劍,背上背一面犀面大櫓和一把強弩,並且還有帶五十發弩矢。光這些玩意加起來,小几十斤就有了。除此之外,魏武卒身上還必須要披上三重甲,出徵之時還要攜帶三天軍糧,再算上這些,估計有近百斤的負重。
這是一些最基本的簡單介紹,但是這並不是魏武卒成為強大軍事力量並且使魏國在戰國初期成為中原霸主的唯一因素。其實魏武卒,我們要知道的是,可能是歷史上中國第一個職業化的軍人部隊,在以前打仗都是在農民當中來的,雖然魏武卒也是在農民和普通人當中選擇,但是進行了職業化的訓練,並且也是常備軍,對於一個農民而言,接受這樣職業化的訓練,在當時的戰國初期還比較少見,所以一旦這一個職業化的農民軍隊,成為國家專業軍事力量以後,很難找到與之相應的對手,而魏國的霸權也因此而起。
此外,任何一項軍事改革,它的本質都是土地改革,在羅馬共和國時期也是如此,它們兩者比較相似的就是作為魏武卒,當退役了以後,你可以分得土地,並且獲得自由身,在還是奴隸制社會的春秋戰國時期,這一點直接決定了很多人奮勇參軍,希望能夠通過魏武卒的身份獲得自由,這使得魏國國內的很多奴隸都想要在戰場上立功得軍功,而這保證了魏國兵力充足。
同時,魏武卒,並不是你參加訓練就能夠成為的一支軍隊,它要經過嚴格的訓練和考核,能夠成為魏武卒的人,少之又少,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之下,魏國作為當時的中原霸主,魏武卒的數量也不超過十萬,是絕對的精兵強將,再加上吳起的作戰方式十分新穎,也貼合當時的國家發展和國際戰略,在戰略和戰術上,軍隊和教官相互配合,魏武卒的力量由此被激發。
那麼最終的魏武卒為什麼衰落了?魏武卒的衰落並不是單純的軍隊的衰落,而是魏國國力的下降,一方面吳起在內部鬥爭當中失敗被迫出逃,這一軍隊被國內貴族掌握,而貴族是不想讓,奴隸上戰場的,因為奴隸一旦獲得了軍功,就會與自己平起平坐,他們認為奴隸沒應該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所以對於魏武卒的待遇,以及魏武卒在退役以後分得土地獲得自由的這一個權利,一定程度上弱化了!
同時,魏國內部鬥爭激烈,很多人才都無法入局獲得真正發展,一些在未來傑出的政治家也相繼離開這一個國家,魏武卒的力量根本無法施展出來,再加上未來魏國霸權鬥爭失敗,接連數次作戰失敗,魏武卒的精銳部隊消耗殆盡,新招募的魏武卒也沒有得力的訓練,戰鬥力逐漸下降。
同時,魏國引領起來的第一次變法潮流,很多戰國後期的強國還沒有崛起,所以這個時候魏武卒的作戰力量為很容易凸顯出來,而當商鞅變法,訓練秦國軍隊以及趙武靈王和周邊其他國家也進行的大大小小的改革變法,都激發了國內的生產力和國內底層工作的參戰熱情,軍事力量也獲得提升,雙方之間的軍事作戰手段和作戰能力的差距也被縮小,可以理解為戰國軍事鬥爭的內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