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回顧 | 中洲未來實驗室: 一場關於科技*藝術*城市空間的未來實驗

2021-01-14 星構藝術



以實驗創造未來


一個時代的構成,總是離不開科技、文化、經濟、政治等這幾個最為重要的因素。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與作用,時刻為整體的社會景觀塑形。


縱觀整個人類的發展史,技術的作用始終如影隨形,而通過文化的多元視角來嘗試探討技術發展引出的社會現象,也從來未曾停歇過。


只是在科技成倍數級終以爆發式發展的我們的今天,技術的巨大變革是我們所處時代當中最為逼近的問題,從宏觀社會形塑到個人生活的細微刻畫,都深受影響。


一直關注和研究科技文化領域的美國學者Neal Leach說過:「技術本身並不驅動文化,然而當與政治、經濟或社會同步時,技術可以帶來新的機遇。」,「其發展模式除了會受到技術進步的作用,也會受到文化和審美的影響。」


作為文化構成當中最具敏感性和形式化的表達載體——藝術,可以說總是能夠最先捕捉到這個信息,並通過自身優勢——迅速吸引關注力的審美形式,應用伴隨技術進步應運而生的新媒介方式傳遞出背後對這個現象的思考與反饋。當藝術敏銳捕捉到技術的變化更新並變為己用,其表達形式與新技術相結合,以其審美和獨特的方式呈現最新科技成果,同時將這些成果以最引人興趣的方式迅速普及推廣到社會的每一位個體當中。這種擴散方式就像植物的種子,一旦附著落地,就會生根萌芽。而這片廣袤的土地,便是每個人的心靈。


以跨越不同學科及領域的實驗精神將藝術的創想和審美結合新生科技力量呈現出來的指向未來的作品,無論應用的是大數據、VR、AR、投影、全息、機械數控等等,其效果皆能讓人沉浸其中,身臨其境,信息以最高頻率的交流方式直抵心靈。在這裡,未來變得觸手可及,甚至可以去創造和改變它。


這一切,以往或許你只能在科學家的實驗室或藝術家的工作室,以及適於呈現最前沿藝術狀態的美術館及各種純粹藝術空間才能接觸得到,它似乎跟我們所處的城市空間及普通人的生活之間還有一段距離阻隔。而當這一切從特定空間中釋放出來,走進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場所,比如城市中最能代表普通上班人群的寫字樓裡面,在每個人上下班的必經之處,就能近距離接觸到,並持續不斷,從最初的新奇感代入到漸漸深入人心,就像呼吸空氣一般自然平常,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這樣,無論是科技、藝術及城市空間之間,乃至與每個人的生活日常,都變得密不可分。以科技更新與藝術的審美結合的形式帶進城市空間以及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情景,在美化城市空間與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同時,也潛在地影響了人的內心以至改變提升著人的思想觀念,直至對整體社會面貌的改觀。


這樣實驗出的未來呈現倒逼我們當下的進化,足以吸引人的科技藝術形式在引發普遍關注的同時也不乏帶給公眾以思考,從而成為文化問題的社會廣泛討論,讓更為廣闊的文化問題探討成為驅動技術、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力量。


深圳作為依重科技創新快速發展起來的深具實驗精神的年輕城市,在當下的急劇變化更新中,科技、經濟、文化與審美等並未達到同步,這個快速發展過程因各個部分協調不一致,整體上給人以略顯外觀粗糙內涵不足之感。


此次由中洲未來實驗室發起主辦的C FutureLab國際科技藝術展暨主題論壇系列活動,正是以與人的生活日常密切相關的城市空間為對象,探討科技進步結合藝術審美的新形式帶進公眾日常生活場景,為城市空間氣質的提升到整體面貌更新的可能。將當今國際上足以代表前沿實驗探索精神並作出完美呈現的科技藝術團體teamLab、明和電機、Tasko,以及國內的UFO媒體實驗室、今日美術館等,借2017年全國雙創周深圳活動的大型公眾活動之際,將這樣一場國際水準的科技藝術展覽放進深圳福田CBD的中洲大廈寫字樓大堂,同主題論壇放進本屆雙創深圳活動主會場深圳會展中心,以及中間穿插的極具科技感的機械音樂演出和不同領域意見人士深度碰撞的交流現場的組合,以實驗的精神,審美的形式表達並帶出觀點與思考,多維立體,親身可感的方式,主動走進公眾視野,呈現一個極富科技創新精神又不乏藝術審美與文化內涵的城市未來。


也許這才是符合深圳精神和這個城市氣質的未來。




展覽


開幕現場

    

中洲未來實驗室負責人呂華先生開幕致辭



明和電機演出現場


明和電機演出現場


現場觀眾



本次「未來實驗」於9月15日上午11點,在深圳福田CBD中洲大廈一樓大堂,以一場由日本著名演出團體明和電機帶來的音樂現場拉開了活動帷幕,當天下午2點至5點在深圳會展中心8號館開展了相應主題論壇。並於次日上午10點起,在展覽現場進行了近3小時的論壇演講嘉賓與本土各界創新代表人士的深度對話。本次論壇及交流現場由中洲未來實驗室負責人呂華先生主持,參與演講及討論嘉賓分別來自美國矽谷You Space 約翰.斯塔德、日本東京teamLab亞洲區負責人竹井卓哉、明和電機社長土佐信道、北京今日美術館副館長晏燕及全球五大建築事務所Aedas原董事Quad創始人鄧偉堅,精彩的展覽和現場演出及論壇嘉賓演講吸引了大量公眾前來,並引發熱烈反響。




論壇


實驗之聲


持續進化——


這基本上可以說是我們城市永恆主題。每個領域都在人們的不經意間產生著變化,然後直至質變,似乎頃刻之間變革了生活,而這一腳步從未停歇。


理想的城市應該是各種群體的理解共通,因而我們也發起了一場社會實驗:在我們城市載體中快速進化著的科技與藝術,能否有機融合起來,然後反作用於城市公共空間,打造一個生產力與人文情懷並存的未來之城?


正如劉易斯·芒福德在其1937年的著作《什麼是城市(Whatis a city)》中所說,「對人們來說,不僅要有更好的技術團體,更要有敏銳的社會理解,進而來展現城市生活中的各種可能性,在合適的個人和城市架構下演繹自我,這些正是下一代城市的使命。」以科技進化城市的理性空間,以藝術為城市強化人文痕跡,從每個人可感的生活空間出發,「下一代的城市」也許就已在不遠處。




論壇現場


主持人與演講嘉賓討論現場


論壇主持呂華先生與五位演講嘉賓現場合影


現場觀眾




交流現場



——這裡沒有觀眾,每個人都參與改變 中洲未來實驗室作為一個在地的實在的空間、開放的平臺,堅持立足深圳,放眼全球,匯聚國際智慧並連結本土力量,以此作為思想橋梁,讓各界專家學者、不同行業領域優秀人士從不同的角度發表見解,深入探討科技、藝術、設計與商業創新融合、空間概念的邊界拓展、藝術大眾化普及等,如何作用於人,並最終創造深圳未來城市空間及美好生活場景。
無論我們是誰,來自哪裡,擁有怎樣的能力及背景,從事何種職業甚至無所事事,只要我們熱愛創造,樂於改變、嚮往美好,因為共同的目標——構建城市未來理想棲息地,而走到一起!









嘉賓言談VS本土對話




論壇、交流現場精彩摘錄: You Space/約翰·斯塔德:...技術幫助我們用新的方式來看到世界,這些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藝術、城市空間都有聯繫,設計師、藝術家和城市空間的建設者利用新的技術作為一種延伸品來創造新的想法...藝術對我們是無處不在的,建築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藝術的展示和藝術體現在方方面面……藝術建築結合起來就和城市的空間結合起來,也和科技結合起來,我對未來藝術、科技和城市空間的結合是充滿信心的。 明和電機/土佐信道:在佛教中波若可以翻譯成智慧,讓智慧傳播得更深遠就要有一定的媒介,比如一些佛教的經書、典籍,靠這些典籍讓人聽頌、傳授,涅槃滅度之後精神也會傳承下來。藝術家做的工作也是一樣的,設計出各種各樣的音符作品,等於將我的思想用這樣的工具呈現出來,當你和產品產生互動的時候,就象佛的波若智慧的傳遞,這樣藝術就能貼近你了。

teamLab/竹井卓哉:你去看展覽、看蒙娜麗莎的微笑,很多人看,你關注的是只是蒙娜麗莎那張畫,你周圍的人並不關注你,你也並不關注你周圍的人,這是非常孤立的表現,我們想打破這種界限……每個人都會成為另外一個人眼中的風景,這個意境是你在橋上看風景,橋下的人在看你……我們想創造更強的互動性,藝術其實可以讓人的關係變得更加美好。 

 

今日美術館/晏燕:格式一方面代表了承載藝術的一種形式,同時這種格式構建了我們認知世界以及世界本身形態的不同緯度,每個人可能就是一種格式的轉換,這樣的話就引導更多人能關注到我們的展覽……我們確實打開了一個門禁,我們思考藝術如果真能運用技術拓寬我們藝術的面貌、世界的面貌包括觀眾體驗的面貌。
 quad/鄧偉堅:對人來講,我們工作的方式改變了,玩樂的方式也發生改變,唯一能創造出全新空間的辦法就是要和其他的技術進行合作,要和藝術進行合作,共同去創造這樣的空間……我們把這些空間更多賦予藝術,就把藝術帶給大眾,這是在中國、中國香港地區未來更大的趨勢。

中洲未來實驗室/呂華:深圳是有著這麼優越科技基礎的城市,是不是有可能將我們所有的科技、創新概念融於一體?以嶄新的、全面的形象呈現給世界呢?這就是我們成立中洲未來實驗室的目的,我們希望通過匯集國際的智慧和本土的力量,讓不同背景和專業的頂級人士聚合在一起,共同創造未來的城市空間,能夠為深圳創造可以在全球集約展示所有深圳的優勢,科技、藝術、設計、創意的空間,所以我們邀請了來自全球科技、藝術、設計各個方面的頂級團體,以及國內的先鋒團體與我們一起協作完成長期關於科技、藝術、城市空間的未來實驗。

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讓藝術家、科學家、工程師、植物學家等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在一起去創作城市級別的作品。今天在這裡舉辦科技藝術論壇,以及我們在寫字樓大堂舉辦的科技藝術展,將科技藝術展開設在福田CBD中洲大廈的大堂,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實際上是我們長期實驗的小小步驟,我們嘗試著讓科技、技術完美融合,嵌入到大家日常的生活中,不用去藝術館、科技館欣賞頂級的科技和藝術,在日常上班、下班、購物、休閒的時候無意中被一件作品所感動、啟發、產生疑問,去追尋屬於你的科技、藝術的追求,這是我們想要做到的事情。



  歡迎前來:越深圳,越國際 本次展覽還在進行當中,現場設有互動體驗專區,觀眾可以近距離親身體驗作品,通過親身參與改變對城市空間的看法。
歡迎科技藝術愛好者、市民朋友一起體驗未來城市空間的可能性。未來使得全球不同地方的人進入這個城市空間時,會覺得「這很深圳」。


teamLab作品:虛擬三維瀑布——水粒子的世界


明和電機作品:機械演奏裝置組合


Tasko作品:Mori-san: 用擴音器組成的演唱裝置

Auto Auto Mata G: 原生吉他自動演奏機器人


展期

2017年9月15日-10月25日

地點

深圳福田CBD中洲大廈一樓


開放時間

10:00-21:00 周一至周五

10:00-17:00 周六

周日及法定節假日閉館

免費向公眾開放


機器人演奏

展覽期間每日13:00-13:30


主辦

中洲未來實驗室

籌劃

星構藝術


關於中洲未來實驗室

中洲未來實驗室C FutureLab,致力於探索未來商業形態,是中洲集團旗下專注於未來科技、藝術、設計和商業領域的研究平臺。中洲未來實驗室匯聚了一批來自美國矽谷、日本東京、韓國首爾、法國巴黎、中國深圳等各地的,在科技、藝術、設計、自然等領域中擁有長遠視野的優秀團隊,共同致力於未來商業的探索。通過中洲集團下屬的商管,科技,金融,投資等公司,中洲未來實驗室將持續發掘、培養全球範圍內具有前瞻性的科技、藝術、設計等領域的新星。中洲未來實驗室下設科技藝術系列論壇,為全球科技藝術領域提供前沿思想交流及市場化應用的平臺。


加入我們







關於星構


一個整合國際藝術資源、新銳、專業、有高度的藝術內容綜合運營機構。以專業化團隊為基礎,致力於藝術與商業的有機結合,為藝術家創造展出機會,同時向各類藝術空間、文化地產、商業綜合體、藝術金融機構等輸出高質量的藝術內容。



聯繫我們


info@stellarcourse.net

www.stellarcourse.net




相關焦點

  • 中洲未來實驗室:一場關於科技x藝術x城市空間的未來實驗
    未來不單只是時間指向,還是生活多元、空間元素的結構重組。未來——承載著未來生活的可能性和多重選擇。於是,我們邀請世界,用人類的前沿技藝:科技與藝術,融合城市空間。在此,我們通過一場跨界實驗來聆聽未來。中洲未來實驗室C FutureLab,致力於科技×藝術×城市調和。我們將聯合國際智慧和本土力量,持續推進一場關於科技×藝術×城市空間的未來實驗。
  • 中洲未來實驗室開幕展:「藝術+科技」開啟對未來城市的想像
    9月28日,由中洲未來實驗室策劃並主辦的「一場關於未來城市的實驗」展在中洲灣C Future City啟幕,展覽集結全世界極具影響力的16個設計團隊100多件作品,涉及自然、科技、新媒體藝術、創意設計等領域,啟發社會各界共同探索未來城市發展藍圖。
  • 「一場關於未來城市的實驗」展今日在深圳福田區中洲灣開幕
    今日,由中洲未來實驗室策劃並主辦的「一場關於未來城市的實驗」展在深圳市福田區中洲灣C Future City開幕,本次展覽也是中洲未來實驗室開幕展和斯德哥爾摩設計實驗室20周年品牌設計展。2000m²沉浸式展館試圖展示探索一個開放的城市綜合體是如何變成一個容器,承載的「城市內容」並產生外溢效應。
  • 贏商對話 | 呂華:賦予靈感與啟發是中洲未來實驗室的使命
    在毗鄰深圳福田CBD的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大金沙片區,中洲正在進行一場關於「未來城市」的實驗。   作為該片區城市更新項目中規模最大的單元,300萬㎡的中洲濱海商業中心C Future City(原中洲灣C Future City),以「匯聚全球智慧,打造未來城市」為理念,探索科技、藝術、設計、創意等與城市空間的多維度跨界融合,塑造新型的城市生態圈。   這樣自帶「光環」的城市綜合體將如何落地實踐?中洲對於未來商業又是如何思考的?
  • 中洲X林茨 | 一座城市綜合體的「未來使命」
    關於未來世界,無論是林茨電子藝術節這場以討論未來延展開來的科技藝術盛宴,亦或是其他呈現形式,人類從未停止過想像的步伐。中洲濱海商業中心C Future City (原中洲灣) ,這個深圳福田區超300萬方的超大型綜合體項目,正是以這種面向未來的」實驗「姿態,嘗試去構建一個全新一代的城市綜合體,一個不止於物理空間, 更是優質內容發生地的, 承擔起更積極社會義務的「未來城市」。
  • 將「未來」呈現在眼前,中洲在深圳構建靈感啟發的精神場域
    與此同時,素有「都會美學創見者」之稱的中洲亦承擔起城市綜合運營商的責任和使命,積極參與到深圳的城市建設中。其在深圳進行了一場關於「未來」的實驗,結合科技、藝術、設計、自然、創意等元素,把對未來城市的暢想照進了現實。
  • C Future City:優質場景+優質品牌租戶才是未來商業核心
    圍繞科技、藝術、自然三大元素引領「未來城市」創新空間,C Future City旨在代言深圳精神,創造多元、複合、跨界的社交場所。   贏商網:與城市對話,過去一年,中洲未來實驗室C Future Lab攜手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共同打造「科技藝術40年——從林茨到深圳」,這場活動背後中洲的目的是什麼?與科技、與藝術的攜手,接下來還會有哪些動作?
  • 3萬㎡花園+七大獨棟,深圳中洲灣C Future City打造「未來城市」
    作為中洲未來實驗室的「未來城市」實驗樣本,這篇文章,我們僅從「設計」的角度來介紹中洲灣C Future City將如何打造「未來商業」?   據悉,該項目總體量超300萬㎡,由於體量過大,項目分為一二期,一期約126萬㎡綜合體預計2021年面世。
  • 探索未來:「疊加城市:前海未來城市/建築展」開幕
    高強度、多角度,對話中梳理前海城市價值2020前海未來城市/建築展開幕周與前海第五屆規劃建築周同期舉辦,當天上午,前海規劃建設專業諮詢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前海舉行,當天下午則舉行了「前海疊加態——2020前海未來城市/建築展暨第五屆前海規劃建築周開幕論壇」,會議聚合規劃建築、藝術、社會等多個領域專家,國內外知名建築師和青年設計師從城市建設的歷史
  • 發力應用場景創新 成都徵集首批創新應用實驗室和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
    每經記者:張凌霄 每經編輯:劉豔美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6月29日,以「場景匯賦能科創 築夢天府」為主題的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高品質科創空間專場在成都舉行。成都新經濟委現場發布《成都市創新應用實驗室、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認定管理辦法(試行)》(下稱《管理辦法》),徵集成都市第一批創新應用實驗室和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著力推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城市場景中的市場化應用,以應用場景創新打造未來之城。值得注意的是,兩個實驗室均由企業獨立或牽頭組建,但各自重點任務有所不同,兩個實驗室之間有分工和協同。
  • 中海智慧生活3.0深圳光明首發,地產+科技「智慧空間實驗室」重磅發布
    深圳中海以前沿科技和可持續發展為抓手,以「為城市創造價值」為己任,堅持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產品,實現個體與城市、科技與未來的價值共榮。這是2020深圳中海載譽歸來的使命,也是2020深圳中海對科技賦能的生活變革。 精築城市,美好家園。未來生活需要跨行業、全生態的全新整合。中海發布第五代精品+「智慧生活3.0」,演繹地產+科技行業的重磅跨界,讓我們看到未來的空間不再是冰冷的六面牆而是有溫度的情感連接。
  • 智慧之環《設計未來》展 解構現代藝術與未來科技
    11月27日-12月6日,由清華大學中意設計創新基地活動主辦,成都天府新區天府文創城(中意文化創新產業園)管理委員會、清華大學藝術與科技創新基地、紫光·天府芯城聯合承辦的「2020設計未來國際作品展」將在成都紫光·天府芯城——智慧之環開展。
  • 探尋藝術與科技新的可能性:「出山·四川音樂學院實驗藝術學院2020...
    嚴格意義上說這是一件網際網路藝術作品,在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之際,眾多藝術家都在積極地思考關於生命、社會、疾病等主題的創作。田野作為教育者首先通過網際網路發起了一場藝術活動,面對回到全國各地在家的藝術學院的學生,要求每人帶三張當地疫情防控期間的出門條或通行卡拍攝成照片和圖像返回給藝術家進行整理;回到藝術現場,該作品包括了搜集的物件圖像的呈現和影像裝置兩部分,其中影像展現了worldmeter網站全球實時更新的新冠感染、死亡與治癒數據,為藝術家參與社會公共事件提供有效地佐證。
  • 展覽|以實驗室重返實驗——《回到現場》範勃個展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範勃——回到現場」相關信息:展覽時間:2019.12.07-2020.3.14開放時間:10am-5pm(周二-周日)展覽機構:三域·匯藝術空間展覽地址:廣州海珠區昌崗大道隔山新街21號藥片、注射器、試管、燒杯……
  • 光明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未來藝術學」開幕
    同時,「未來藝術學」展覽作為光明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的開幕首展,將免費向公眾開放至12月15日。展覽探討的是未來藝術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呈現,以及實驗過程中帶來的啟示,奠定了光明文化藝術中心美術館以「探索式綜合美術館」作為核心定位的基調,跟隨深圳開放創新的未來價值理念與深圳堅定不移貫徹創新的城市發展理念,緊扣光明區「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的區域定位。
  • 專訪中洲科技劉松亭:「智慧股東」創新園區合作模式
    ,園區和企業之間在業務上開始有一定的合作關係,但層面較淺;第三層,也是中洲科技現在正在著力打造的業務模式,即智慧股東關係,即園區以增值服務、空間資源置換初創企業股權,以聯合創投的方式投資成長型優質項目,提供多層次的融資渠道,實現多方共贏。
  • 論壇|未來城市什麼樣:數字媒介與城市生活
    顛覆性技術對城市影響的三個路徑開幕致辭之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研究員、北京城市實驗室創建人和執行主任龍瀛首先發表了主題演講。在演講中,龍瀛提到了他今年所做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即主持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與騰訊研究院、騰訊雲共同推出「We Space:未來城市空間」項目,在中國城市化轉型及推進深度媒介融合背景下,展望新基建的城市未來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