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驗創造未來
一個時代的構成,總是離不開科技、文化、經濟、政治等這幾個最為重要的因素。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與作用,時刻為整體的社會景觀塑形。
縱觀整個人類的發展史,技術的作用始終如影隨形,而通過文化的多元視角來嘗試探討技術發展引出的社會現象,也從來未曾停歇過。
只是在科技成倍數級終以爆發式發展的我們的今天,技術的巨大變革是我們所處時代當中最為逼近的問題,從宏觀社會形塑到個人生活的細微刻畫,都深受影響。
一直關注和研究科技文化領域的美國學者Neal Leach說過:「技術本身並不驅動文化,然而當與政治、經濟或社會同步時,技術可以帶來新的機遇。」,「其發展模式除了會受到技術進步的作用,也會受到文化和審美的影響。」
作為文化構成當中最具敏感性和形式化的表達載體——藝術,可以說總是能夠最先捕捉到這個信息,並通過自身優勢——迅速吸引關注力的審美形式,應用伴隨技術進步應運而生的新媒介方式傳遞出背後對這個現象的思考與反饋。當藝術敏銳捕捉到技術的變化更新並變為己用,其表達形式與新技術相結合,以其審美和獨特的方式呈現最新科技成果,同時將這些成果以最引人興趣的方式迅速普及推廣到社會的每一位個體當中。這種擴散方式就像植物的種子,一旦附著落地,就會生根萌芽。而這片廣袤的土地,便是每個人的心靈。
以跨越不同學科及領域的實驗精神將藝術的創想和審美結合新生科技力量呈現出來的指向未來的作品,無論應用的是大數據、VR、AR、投影、全息、機械數控等等,其效果皆能讓人沉浸其中,身臨其境,信息以最高頻率的交流方式直抵心靈。在這裡,未來變得觸手可及,甚至可以去創造和改變它。
這一切,以往或許你只能在科學家的實驗室或藝術家的工作室,以及適於呈現最前沿藝術狀態的美術館及各種純粹藝術空間才能接觸得到,它似乎跟我們所處的城市空間及普通人的生活之間還有一段距離阻隔。而當這一切從特定空間中釋放出來,走進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場所,比如城市中最能代表普通上班人群的寫字樓裡面,在每個人上下班的必經之處,就能近距離接觸到,並持續不斷,從最初的新奇感代入到漸漸深入人心,就像呼吸空氣一般自然平常,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這樣,無論是科技、藝術及城市空間之間,乃至與每個人的生活日常,都變得密不可分。以科技更新與藝術的審美結合的形式帶進城市空間以及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情景,在美化城市空間與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同時,也潛在地影響了人的內心以至改變提升著人的思想觀念,直至對整體社會面貌的改觀。
這樣實驗出的未來呈現倒逼我們當下的進化,足以吸引人的科技藝術形式在引發普遍關注的同時也不乏帶給公眾以思考,從而成為文化問題的社會廣泛討論,讓更為廣闊的文化問題探討成為驅動技術、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力量。
深圳作為依重科技創新快速發展起來的深具實驗精神的年輕城市,在當下的急劇變化更新中,科技、經濟、文化與審美等並未達到同步,這個快速發展過程因各個部分協調不一致,整體上給人以略顯外觀粗糙內涵不足之感。
此次由中洲未來實驗室發起主辦的C FutureLab國際科技藝術展暨主題論壇系列活動,正是以與人的生活日常密切相關的城市空間為對象,探討科技進步結合藝術審美的新形式帶進公眾日常生活場景,為城市空間氣質的提升到整體面貌更新的可能。將當今國際上足以代表前沿實驗探索精神並作出完美呈現的科技藝術團體teamLab、明和電機、Tasko,以及國內的UFO媒體實驗室、今日美術館等,借2017年全國雙創周深圳活動的大型公眾活動之際,將這樣一場國際水準的科技藝術展覽放進深圳福田CBD的中洲大廈寫字樓大堂,同主題論壇放進本屆雙創深圳活動主會場深圳會展中心,以及中間穿插的極具科技感的機械音樂演出和不同領域意見人士深度碰撞的交流現場的組合,以實驗的精神,審美的形式表達並帶出觀點與思考,多維立體,親身可感的方式,主動走進公眾視野,呈現一個極富科技創新精神又不乏藝術審美與文化內涵的城市未來。
也許這才是符合深圳精神和這個城市氣質的未來。
展覽
開幕現場
中洲未來實驗室負責人呂華先生開幕致辭
明和電機演出現場
明和電機演出現場
現場觀眾
本次「未來實驗」於9月15日上午11點,在深圳福田CBD中洲大廈一樓大堂,以一場由日本著名演出團體明和電機帶來的音樂現場拉開了活動帷幕,當天下午2點至5點在深圳會展中心8號館開展了相應主題論壇。並於次日上午10點起,在展覽現場進行了近3小時的論壇演講嘉賓與本土各界創新代表人士的深度對話。本次論壇及交流現場由中洲未來實驗室負責人呂華先生主持,參與演講及討論嘉賓分別來自美國矽谷You Space 約翰.斯塔德、日本東京teamLab亞洲區負責人竹井卓哉、明和電機社長土佐信道、北京今日美術館副館長晏燕及全球五大建築事務所Aedas原董事Quad創始人鄧偉堅,精彩的展覽和現場演出及論壇嘉賓演講吸引了大量公眾前來,並引發熱烈反響。
論壇
實驗之聲
持續進化——
這基本上可以說是我們城市永恆主題。每個領域都在人們的不經意間產生著變化,然後直至質變,似乎頃刻之間變革了生活,而這一腳步從未停歇。
理想的城市應該是各種群體的理解共通,因而我們也發起了一場社會實驗:在我們城市載體中快速進化著的科技與藝術,能否有機融合起來,然後反作用於城市公共空間,打造一個生產力與人文情懷並存的未來之城?
正如劉易斯·芒福德在其1937年的著作《什麼是城市(Whatis a city)》中所說,「對人們來說,不僅要有更好的技術團體,更要有敏銳的社會理解,進而來展現城市生活中的各種可能性,在合適的個人和城市架構下演繹自我,這些正是下一代城市的使命。」以科技進化城市的理性空間,以藝術為城市強化人文痕跡,從每個人可感的生活空間出發,「下一代的城市」也許就已在不遠處。
論壇現場
主持人與演講嘉賓討論現場
論壇主持呂華先生與五位演講嘉賓現場合影
現場觀眾
交流現場
嘉賓言談VS本土對話
teamLab/竹井卓哉:你去看展覽、看蒙娜麗莎的微笑,很多人看,你關注的是只是蒙娜麗莎那張畫,你周圍的人並不關注你,你也並不關注你周圍的人,這是非常孤立的表現,我們想打破這種界限……每個人都會成為另外一個人眼中的風景,這個意境是你在橋上看風景,橋下的人在看你……我們想創造更強的互動性,藝術其實可以讓人的關係變得更加美好。
今日美術館/晏燕:格式一方面代表了承載藝術的一種形式,同時這種格式構建了我們認知世界以及世界本身形態的不同緯度,每個人可能就是一種格式的轉換,這樣的話就引導更多人能關注到我們的展覽……我們確實打開了一個門禁,我們思考藝術如果真能運用技術拓寬我們藝術的面貌、世界的面貌包括觀眾體驗的面貌。
中洲未來實驗室/呂華:深圳是有著這麼優越科技基礎的城市,是不是有可能將我們所有的科技、創新概念融於一體?以嶄新的、全面的形象呈現給世界呢?這就是我們成立中洲未來實驗室的目的,我們希望通過匯集國際的智慧和本土的力量,讓不同背景和專業的頂級人士聚合在一起,共同創造未來的城市空間,能夠為深圳創造可以在全球集約展示所有深圳的優勢,科技、藝術、設計、創意的空間,所以我們邀請了來自全球科技、藝術、設計各個方面的頂級團體,以及國內的先鋒團體與我們一起協作完成長期關於科技、藝術、城市空間的未來實驗。
在我們的工作中,我們讓藝術家、科學家、工程師、植物學家等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在一起去創作城市級別的作品。今天在這裡舉辦科技藝術論壇,以及我們在寫字樓大堂舉辦的科技藝術展,將科技藝術展開設在福田CBD中洲大廈的大堂,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實際上是我們長期實驗的小小步驟,我們嘗試著讓科技、技術完美融合,嵌入到大家日常的生活中,不用去藝術館、科技館欣賞頂級的科技和藝術,在日常上班、下班、購物、休閒的時候無意中被一件作品所感動、啟發、產生疑問,去追尋屬於你的科技、藝術的追求,這是我們想要做到的事情。
teamLab作品:虛擬三維瀑布——水粒子的世界
明和電機作品:機械演奏裝置組合
Tasko作品:Mori-san: 用擴音器組成的演唱裝置
Auto Auto Mata G: 原生吉他自動演奏機器人
展期
2017年9月15日-10月25日
地點
深圳福田CBD中洲大廈一樓
開放時間
10:00-21:00 周一至周五
10:00-17:00 周六
周日及法定節假日閉館
免費向公眾開放
機器人演奏
展覽期間每日13:00-13:30
主辦
中洲未來實驗室
籌劃
星構藝術
關於中洲未來實驗室
中洲未來實驗室C FutureLab,致力於探索未來商業形態,是中洲集團旗下專注於未來科技、藝術、設計和商業領域的研究平臺。中洲未來實驗室匯聚了一批來自美國矽谷、日本東京、韓國首爾、法國巴黎、中國深圳等各地的,在科技、藝術、設計、自然等領域中擁有長遠視野的優秀團隊,共同致力於未來商業的探索。通過中洲集團下屬的商管,科技,金融,投資等公司,中洲未來實驗室將持續發掘、培養全球範圍內具有前瞻性的科技、藝術、設計等領域的新星。中洲未來實驗室下設科技藝術系列論壇,為全球科技藝術領域提供前沿思想交流及市場化應用的平臺。
請加入我們
關於星構
一個整合國際藝術資源、新銳、專業、有高度的藝術內容綜合運營機構。以專業化團隊為基礎,致力於藝術與商業的有機結合,為藝術家創造展出機會,同時向各類藝術空間、文化地產、商業綜合體、藝術金融機構等輸出高質量的藝術內容。
聯繫我們
info@stellarcourse.net
www.stellarcours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