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蝶衣,母親為妓,生父不詳,自小被賣到京戲班學唱青衣。
最初,因為天生六指,遭到班主的無情拒絕,程母狠心斷其一指,方得班主接納。
只因一句「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生生混淆了男女之間的界限——自己是男?還是女?分不清,也不想分清。
就像尊龍曾說的:
「性別是可以流動的,雌雄莫辨的吸引力最為致命。」
尊龍曾一門心思想演《霸王別姬》,只因程蝶衣和他太像太像。
不同於還有六姐和一眾朋友的張國榮,尊龍的身世可謂是「程蝶衣再世」,甚至在某些地方,比戲裡的人兒還要悽慘。
01
1952年,一位身患殘疾的上海女人走在香港街頭,卻意外發現了一個竹籃。
竹籃裡,裝著一個小嬰兒。看上去嬰兒剛出生不久,而且隨身並無任何字條、信物。
身在異鄉為異客,女人獨自在香港求生打拼已十分不易,這個嬰兒又仿佛天外來客一樣,闖進了她的生活裡。
但在當時的香港,領養孩子可以享受一定的福利待遇。女人為此將嬰兒帶回住所,取名吳國良。
可是,養母對這個孩子並不好。想想也是:動機不純、有非親生、自己又身患殘疾,過日子也沒有搭把手的人,加之本身生活條件又不好,自然也不會對撿來的孩子好到哪裡去。
尊龍日後在回憶自己童年時也說:
「養母年紀很大,很窮,還有殘疾,還要養活我,所以一直對我非常不好,亂打我,還要丟掉我。有一次將我丟在香港的巴士站上,不要我了。那次,我們對望著……最後,她還是走過來牽上我的手回家。我表面很犟,心裡還是感激她,因為她也很窮。」
遭遇暴力、生活拮据的童年,養成了尊龍乖張的性格,卻沒有奪走他感恩的心。
對於童年匱乏的飲食,他是感恩的:
「「我小時候每天吃麵團,沒有肉吃,沒有營養。但我現在很感激,正因為這樣,我的血很乾淨,沒有脂肪沒有油,牙也很好,因為小時候沒有吃糖。」
對於養母給他造成的創傷和負面回憶,他也是感恩的:
「成為明星後最重要的事,不是我的電影,不是我的財富,而是我還可以,為那位收養我的女士流淚。」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說的,就是尊龍了吧?
02
可是,畢竟經歷過常人難以想像的傷痛,又怎會對這個世界毫無怨言呢?
這邊《霸王別姬》最終定下由張國榮飾演程蝶衣,那邊關於尊龍的傳聞卻喧囂塵上。
有人說,尊龍耍大牌,活該被徐颯棄用;
還有人說,尊龍那一套,在好萊塢好使,回國就不好使了。
前者有跡可循,畢竟尊龍當年要求確實在合同中提到了:
我跟我的狗要做最好航空公司的最高等機艙,而且我的狗要和我同時出關。
後者愈演愈烈。
尤其尊龍後來確實在2004年回國和李玟拍過電影《自娛自樂》;
又出演了《康熙微服私訪記5》;
還在2012年,被換掉本屬於他的《王朝的女人楊貴妃》中的皇帝,換成了黎明......
這一切的一切,無一不在給那些說他「過氣」,說他「回國撈錢」的人以把柄。
可是,就在他拍《自娛自樂》的時候,BBC曾要求跟他一起來拍攝紀錄片,被他拒絕了;
拍《楊貴妃》那年,他還偷偷跑去看崔健的演唱會。被認出他的記者形容「淡定祥和」;
對於這些事,尊龍從來不解釋。
哪怕是半夜2點給陳凱歌打電話,被陳指責「你知不知道現在幾點?」
哪怕是打斷記者的問題「你是不是容不下那些......」,轉而一句「我從來不容。」
哪怕是範冰冰和田大壯去看他,他也視若不見地給小陳助理介紹「會發光會冒泡泡」的浴缸。
正如某媒體評價的那樣:
尊龍一邊發洩著孩子式的不快,一邊又在做著紳士該做的事。
他會給養母安詳的晚年和體面,也會對陌生人噓寒問暖。
可他就是學不會,如何變得圓滑一點,如何和這個瞬息萬變、說法頗多的世界,和平相處。
03
除了那段讓人唏噓的身世,尊龍的學藝經歷,也仿佛「另一個程蝶衣」。
10歲那年,還叫吳國良的尊龍,被養母送進春秋戲劇學院學習京劇、舞蹈、武術。
那年頭,學藝=吃苦,而且吃的還是苦中苦。
如果說,養母對尊龍是「給不起」,那學藝的地方對來往的學徒,乾脆就是「不給你」。
但也正是這段經歷,讓尊龍的外形、氣質和表演風格,不同於其他所有人。
那一抹遺世獨立的光芒,哪怕隔著老遠,也能讓他在茫茫人海中,被一眼認出。
17歲那年,吳國良被一個美國移民家庭帶到了洛杉磯,並取名Johnny。
後來,是尊龍自己,在名字後面加上了意為「孤獨」的lone,並改為John Lone——尊龍。
到了美國以後,尊龍潛心在紐約劇院裡演舞臺劇。
一個偶然的機會,「傳奇伯樂」黃玉美發現了他,並給他安排進好萊塢的劇組。
簡單說一嘴,黃玉美曾提攜過的人,除了尊龍,還有陳衝、劉玉玲。
但最初的尊龍,只能在電影中跑跑龍套,最長的鏡頭莫過於《金剛重生》中的中國廚師。
連在《冰人四萬年》中,也是靠扮醜才能拿到主角。
直到1985年,一部讓美國震驚、讓華人震怒的《龍年》,讓尊龍這條東方龍,抬起了頭。
說「震怒」是因為:《龍年》的上映,直接導致美國唐人街旅遊業暴跌。因此,很多華人說這部電影「辱華」,尊龍也「不配為黃種人」。
但公子想說句公道話。
《龍年》這部電影,講的是「唐人街最後的教父」。不管傳說中的三合會多麼神乎其神,華人在外面不好混,這是幾百年來不爭的事實。
雖然《龍年》這部電影,學習《唐人街》用一個警探做主角,用探案的過程抽絲剝繭出整個故事的全貌。但其中的很多情節,都是基於事實去處理的。
用葬禮開場,用葬禮閉合的《龍年》,在如此重大的場合也不用東方音樂做背景,這本身已經將在外華人的身不由己,表現得淋漓盡致。
長話短說,這部電影本身,還是值得一看的。
雖不至於像外媒評價的那樣「可以媲美阿爾帕西諾的《教父》」,但至少在勾勒華人的苦楚和權柄交替的動蕩上,尊龍的表演絕對可圈可點。
04
真正讓很多人記住尊龍的,是1987年的《末代皇帝》。
貝託魯奇拿著中國高層特批的「準許進入紫禁城拍攝」的證明,將尊龍這位「最美的溥儀」呈現給全世界。
在這部電影中,尊龍左手牽著陳衝、右手牽著鄔君梅,將末路君主的無奈,和時代賦予這個人物的悲哀,演繹得十分傳神到位。
尤其自剪辮子那段,那抹「終得其所」的微笑,更是讓人驚心動魄、心酸不已。
還有溥儀下車的鏡頭,至今仍被很多觀眾津津樂道。
但尊龍在那之後,即便被評為「亞洲美男」,又成為第一個拿到勞力士代言的華裔,還出演了《龍在天涯》等電影,仍不復《末代皇帝》的輝煌。
從他錯過的《霸王別姬》,以及《龍年》和《末代皇帝》中,都可以找到尊龍的影子:孤獨,冷清,不被別人懂,也無需別人懂。
但或許,演員和作品之間,總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緣分和玄機。
不同於《霸王別姬》帶給張國榮的成就和榮光,《蝴蝶夫人》則是開啟了尊龍的下坡路。
《蝴蝶夫人》的原型是:原北京青年劇團的時佩璞,而故事中高仁尼的原型則是:原法國駐華大使館職員布爾西科。
也許和兩位原型的結局有關:時佩璞於1983年,在法國被判入獄。
也許和整個故事想突出的重點太多,又不像《黑皮書》那樣分得清輕重緩急。
總之,《蝴蝶夫人》流傳到現在,除了留下了尊龍的京劇扮相和可男可女的美麗,別無可說。
但對於觀眾來說,尤其對於那些為「程蝶衣沒讓尊龍來演」而遺憾的觀眾而言,能留下如此寶貴的影像和瞬間,足矣。
05
關於尊龍和陳衝之間的故事,眾說紛紜。
有人說,是早年間一位善於編排明星的人胡說的;
也有人說,尊龍和陳衝,本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璧人。
從他倆作為奧斯卡頒獎嘉賓,留在舞臺上的互動影像資料中,也能看出兩人的默契和親密。
但對於尊龍來說,最為遺憾的或許不是錯過陳衝,而是沒能維持住那段僅僅5年的婚姻。
上世紀70年代,尊龍在美國求學時,與大學同學尼娜薩維諾結婚。可這段婚姻最終,以雙方性格不合為由以離婚收場。
具體因為什麼,只有尊龍自己清楚。
但他帶著滿身的傷痕,以及多年來冠以成型的乖張古怪的性格,或許真不能由普通人能伴隨左右。
只是對於孩子,尊龍有一段話讓人由衷敬佩:
「有很多女演員想跟我生孩子,她們說『你可以不管,生下來我來管』。可像我這種經歷的人,怎麼可能如此對待孩子?我現在沒有孩子,但是我可以照顧全世界的孩子。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可以照顧那些,無家可歸的孤兒。」
公子之前分享過這段,還是那句話,對於「很多女演員想跟他生孩子」這件事,公子深信不疑。
但從尊龍熱衷慈善,曾多次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看出,這段話的後半段,亦是十分可信。
想想也知道,尊龍有著那樣的身世,又怎會忍心做出對孩子不負責任的事?
如果不能保證自己的付出和心態,乾脆就不要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
06
說句心裡話,像尊龍這種性格,真心不適合在娛樂圈發展。
或許不近人情的好萊塢,比講究人情世故的國內,更適合他這種「不會做人」的人。
好在現在的他,在加拿大過著遛狗逛街的閒適生活。
畢竟只要人還在,一切就還有可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