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綜合與實踐的教學
第一節綜合與實踐教學的價值和目標
一、注重綜合與實踐是國際數學課程改革的共識
二、綜合與實踐的教育價值
(一)加強數學與生活實踐的聯繫
(二)改變數學學習方式,積累基本活動經驗
(三)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四)有助於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綜合與實踐的課程目標
通過「綜合與實踐」,學生能加深對其他三個學習領域內容的理解,獲得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發展推理能力(包括合情推理、演繹推理)和問題解決能力;形成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情感。
第二節綜合與實踐的內容與形式
一、綜合與實踐的課程內容
(一)綜合與實踐活動內容涉及的領域
1. 個人成長。
2.家庭生活。
3.學校生活。
4. 社會生活。
(二)綜合與實踐活動內容的特點
1.綜合性。
2.操作性。
3.現實性。
4. 探索性。
二、綜合與實踐常見的學習形式
(一)數學測量
數學測量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利用簡易量具(如三角板、量角器、量筒、時鐘等),對事物的長度、面積、體(容)積、角度、質量、時間、溫度等屬性進行度量的過程。
(二)數學調查
數學調查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調查專題,收集、分析信息並作出決策的學習活動。
數學調查首先要確定專題,調查的專題一般來自於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根據調查的專題再組成協作小組,通過制訂計劃、落實分工、開展調查研究,最後形成結論並撰寫報告。
(三)數學製作
數學製作主要指利用材料進行兒何模型的製作,數學教具、學具的製作,數學玩具的製作等。
(四)數學遊戲
數學遊戲必須具備兩個特點:一是要有趣味性和娛樂性,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二是要蘊含數學的原理和方法,為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問題服務。
(五)數學實驗
數學實驗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數學學習為目的,運用小學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以及實驗器材,通過某一事物或現象發生、發展或變化,驗證或探索數學規律的活動過程。數學實驗具有以下基本特徵:一是重複性;二是可以實現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數學實驗可以分為驗證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
它們的區別在於:驗證性實驗時實驗者已經知道實驗結果;探索性實驗時實驗者對其結果並不知道,還有待發現。
(六)數學建模
所謂「數學建模」,是指將實際問題,經過抽象、簡化,明確變量和參數,並依據某種「規律」建立變量和參數間的一個明確的數學關係(即數學模型),然後求解該數學問題,並對此結果進行解釋和驗證。
「數學模型」有兩個特點:一是經過抽象、簡化;二是這種結構是藉助數學符號來表示的,並能進行數學推演的結構。
數學建模的過程,是實踐-理論-實踐的過程,是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學會建立數學模型的方法,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1)審題。
(2)簡化。
(3)抽象。
(七)小課題研究
組織小課題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有好的問題。
(2)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索,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3)組織學生合作交流。
(4)對小課題研究的評價要針對小組、注重過程。
(八)動手做活動
它的基本過程是:提出問題-動手做實驗-觀察記錄-解釋討論-得出結論-表達陳述。
第三節綜合與實踐的實施和評價
一、綜合與實踐活動的主要環節
(一)創設情境,提供背景
(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能力的水平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事實性水平、聯繫性水平、探究性水平。
(三)探索研究,解決問題
(四)評價激勵,收穫成果
二、綜合與實踐活動應注意的問題
(一)活動的內容要貼近學生實際,起點要低
(二)活動要有一定的開放性,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探究空間。
(三)注重學生參與過程和在活動中的體驗
(四)數學活動要能體現數學的本質,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五)在數學活動中合作交流、獲得經驗和情感體驗
(一)注重過程
(二)定性為主
定性描述通常以評語的形式給出,主要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哪些進步,具備了哪些能力。
(三)方法多樣
(四)關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