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員工喜愛吃怎樣的菜品?每位員工每餐的用餐量是多少?……東莞市厚街鎮一家企業通過大數據分析員工口味,通過即讓員工喜愛的菜品,為員工量身訂造「舌尖上的美味」,減少剩飯剩菜,將浪費糧食現象降至最少。同時該企業又通過研發智能餐廳,藉助智能系統的「營養數據中心」為每一位使用者生成「營養報告」,每天攝入的熱量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纖維等都有數據提示,反饋營養攝入狀況,提醒使用者關注健康。此舉,即讓員工食得健康,又節省了「成本」,用科技手段支持「光碟」行動。
飯菜重量按「克」算,大數據分析員工口味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東莞市厚街鎮的鴻駿膳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駿膳食)智能餐廳看到,餐廳裝修時尚大氣,用餐環境別致舒適,中式料理、日式料理、韓式料理、火鍋、海鮮各種美食琳琅滿目。用餐時,只見該公司的員工用自己的手機掃一掃託盤底部二維碼,綁定微信後就可以自由取餐。近百道新鮮出爐的美味佳餚整齊劃一擺在取餐檯上供員工選擇。員工每取一道菜品,取餐檯上的計價器就會顯示出所取菜品的重量和價錢,飯菜按重量計價收費。用餐後系統會進行自動結帳,無感支付,非常方便。
「傳統的員工食堂一般採用套餐制模式,菜品比較單一、無法自由選擇,而且菜品的搭配和分量較為固定,有的人吃不完,也有人不夠吃。這種缺乏科學分配的用餐模式經常會造成浪費。」 鴻駿膳食執行董事陳燕玲說,而該公司開發的智能餐廳的飯菜按重量計價收費,稱重計量單位精確到克。員工根據自己的「肚量」取餐,吃多少算多少,智能化、個性化取餐用餐,借力科技手段改變員工用餐習慣和觀念。
尤其是在豐富菜品種類方面,鴻駿膳食的智能餐廳系統通過大數據可以分析員工口味,了解員工喜歡吃的菜品,並根據受員工歡迎程度制定和優化菜品,為員工量身訂造「舌尖上的美味」,從而減少剩飯剩菜,將浪費糧食現象降至最少。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飲食、注重健康。」陳燕玲說,員工在智能餐廳用餐後,系統的「營養數據中心」會為使用者生成「營養報告」。員工每天攝入的熱量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膳食纖維等都有數據提示,並反饋營養攝入狀況,提醒員工關注健康。
科學精準控制食材用量,為企業減少浪費和成本支出
今年6月在北京召開的2020(第十四屆)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大會,主辦方發布了一組數據,2019年中國團餐市場規模高達1.5萬億元,佔整個中國餐飲市場的33.23%。預計2020年,中國團餐市場規模將增長12.67%,屆時中國團餐市場總規模將達到1.69萬億元,餐飲市場的佔比將提升到35.65%。
然而,與龐大的團餐消費市場相比的是,在大型的傳統飯堂,常常會出現飯菜剩餘的情況,時間長了,剩餘的飯菜也會給企業造成巨大的浪費。為解決這個問題,鴻駿智能研發了一套智能系統,該系統可以做到科學控制食材用量,用科技的手段助力企業實施光碟行動。
「智能系統可以幫助企業精準掌握員工用餐數量,科學控制食材用量,有效減少食物浪費和企業成本支出。」鴻駿膳食惠州區域經理殷星輝說。他舉例說,惠州市TCL電子有限公司的食堂一天要為1500多名員工供應餐食,引入智能餐廳後,該企業一個月可節約成本約11萬元。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殷星輝介紹,智能系統通過對員工用餐量的計算,科學控制食材用量的同時,將TCL公司的菜單庫擴充到600多道菜品,每天推出的菜品超過100道,讓企業食堂一周的菜品不重樣,大大提高了員工對企業飯堂的滿意度。
「食材科學精準使用,菜品豐富美味受員工歡迎,產生的浪費自然就會減少。」殷星輝說,現在TCL公司每餐產生的餐後廚餘垃圾約為30公斤,相較之前的每餐約160公斤,大幅減少。「廚餘垃圾會對環境造成汙染,企業需要花錢處理,這在無形中也為企業節約了成本。」
充滿科技感的就餐方式和節約餐廚成本的顯著成效,讓鴻駿膳食獲得了眾多企業的信任。正因為如此,今年以來,碧桂園華南總部、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深圳中洲大廈、廣州商學院、順德箭牌陶瓷總部等企業院校都引入這種智能餐廳。不僅如此,華為、三星、北汽、索尼、TCL等1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及華南理工大學、深圳中學等學校也選擇了這種智能餐廳的配餐服務。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劉滿元 通訊員:朱穆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