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三毛經典 對話三毛家人:看她的書,要看得深

2021-01-19 新華網客戶端

  2018年,是作家三毛離開我們的第27個年頭。但是,她又仿佛從未離開。

  7月4日,《三毛典藏全集》首次以電子書形式發售,在掌閱實現全球首發,上架首月即在掌閱平臺獲總計得超200萬人氣,熱情的讀者給三毛的作品留下了10000多條評論。目前,《三毛典藏全集》在「傳世經典」分類的下載量及好評數仍穩居第一名。

  《三毛典藏全集》(14本)

  近日,借三毛《回聲》演唱會巡演的機會,我們有幸與三毛的大姐陳田心女士、著名編劇史航老師一起,重溫三毛獻給世界的愛與坦誠。

  對話陳田心:看三毛的書,要看得深

  讀三毛的書,不難感受到她與家人強烈的情感羈絆。1964年,18歲的三毛赴西班牙留學,母親與小姨從臺灣一路送行到香港機場才捨得與她分別,三毛在《赴歐旅途見聞錄》裡寫道:「回頭再看了母親一眼,再看了一次,然後硬下心去再也不回頭了,淚是流不盡的」。

  在接下來的行程中,三毛遭英國移民局不公對待、被粗暴拘押十多個小時,卻繃住了不落一滴淚,她性格之倔強、對家人之深情可見一斑。

  三毛年少離鄉,長居異國,旅行與通信的條件都極度受限,她與家人的深情,卻始終未有褪色。三毛是怎樣通過有限的交流機會,從情感上與家人彼此支撐的?

  陳田心解釋,她們與三毛最常用的聯絡方式是寫信,確切地說是通過郵簡,這是早年郵局發行的一種郵品,外觀是一張薄薄的紙,寄件人把內容寫在郵簡的內層,摺疊起來貼上郵票就可以寄了,比航空信更經濟。三毛寄給家人的郵簡非常特別,她把字寫得很小,洋洋灑灑寫滿一整張,連郵簡折起的兩邊也會寫上,密密麻麻填滿所有空白。郵簡從撒哈拉寄到臺灣大概需要二十天。家人們回信時,每個人在郵簡上給三毛寫一句話。

  「在我來說,旅行真正的快樂不在於目的地,而在於它的過程。遇見不同的人,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克服種種的困難,聽聽不同的語言,在我都是很大的快樂。」

  對三毛不夠了解的人,往往只知道她的浪漫與灑脫,卻忽略了她的實幹與犀利。在我們熟悉的華語作家裡,三毛大概是「暴改出租屋」的第一人,她在著名的《撒哈拉的故事》中寫過這麼一個故事,她與荷西結婚時,由於荷西經濟拮据,只能租了當地人的小破屋做婚房,連基本家具都沒有,不服輸的三毛撿來當地人不要的木箱,讓荷西自製沙發。後來他們才得知,這些木箱是棺材的包裝,等於他們一直坐在「棺材板」上,其他人聽來只覺得毛骨悚然,三毛夫婦卻非常自得。這份超脫,顯然與三毛的成長經歷有關。陳田心女士提到,三毛性格中特立獨行的一面從小就非常明顯——三毛也曾厭學,卻不是為了貪玩,而是去荒涼的墓地讀書和思考。

  從三毛第一次發表作品,到今天已經過去將近六十年,她曠達、樸實的文字,有著怎樣的魔力,能跨越50多年的時光,激蕩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潮?

  陳田心回答:「我看到的是愛。人類沒有愛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在她簡單的文字裡,能讀到非常大的憐憫和極深的情感。看三毛的書,要看得深,才能體會到她想讓我們看見的是怎樣的一種情感、還有人類靈魂深處一直存在的一份情。三毛的書,沒有時代、沒有年齡,每一個人都能從她的書中獲得需要學習、經歷的經驗,或者獲得一個方向、一個夢想。」

  對話現場

  對話史航:張愛玲選擇背對世界,三毛繞著世界徘徊

  掌閱:您曾評價三毛「是一個始終手涼的人,所以更容易觸及到溫暖」,您覺得「缺憾」對文學創作意味著什麼?

  史航:我覺得文學創作基本就是對缺憾的感知、鎖定以及填補,這樣的一個過程。所以三毛如果是個手涼的女孩兒,那麼因為手涼,她觸及到任何有溫度的東西都比普通人更有所感,也更能把那些感觸鎖定、傳遞給我們。

  掌閱:過去幾十年裡,許多人通過三毛,第一次認識了撒哈拉沙漠等很少有中文寫作者涉足的地域。在今天,旅行、通訊都變得很便利了,那麼讀三毛對當代人是否還有意義?她的寫作中有哪些不可替代性?

  史航:不管旅行、閱讀的分享、記錄變得如何便利,還像羅大佑的歌裡唱的那樣:「孤獨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寵」,每個人依然是孤獨的課題,依然是孤獨的孩子,至於TA能不能成為造物的恩寵。意味著TA能不能把她想傳播的東西傳播出去,重要的就在這一點。

  三毛是個能傳遞很多美好的作家。身為讀者,有幸生於三毛之後,更有幸生於三毛髮表作品之後,我覺得一直在領受著,美好的四季在自己身邊輪迴。

  我們現代人上網就可以搜到一百條到某個地方的旅行攻略,但是所有的攻略都無法代替你出門前的一聲召喚,和你上路後的一種陪伴。

  記得有朋友要去漫遊中國的時候,我送他書,在書上寫了兩行字:「除了流浪,你沒有別的道路;除了道路,你沒有別的情人。」那正是我深受三毛影響的時候。

  三毛的寫作,不可替代性就在於她在記錄的是生活,而不是想像。她在感受的是人,而不是簡單的閱讀內容。她這樣的人永遠在節省著我們的時間、延長著我們的生命半徑。讓我們生命的圓裡有更多有意義的內容生長。

  在當代作家裡,我覺得只有李娟一個人,繼承了三毛這種意義。或者說煥發出與三毛同樣的意義。

  掌閱:三毛和張愛玲都是至情至性的天才型女作家,從作品的體裁和表現形態來說,她們兩人給讀者留下的印象是大相逕庭的。三毛後期卻對張愛玲的人生經歷發生了很大的興趣,您覺得她們兩人是否有什麼共通的地方?

  史航:張愛玲打量這個世界的時候,三毛選擇擁抱這個世界。張愛玲在晚年選擇背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三毛只是繞著這個世界走來走去,她可能會有一段時間內在你視野裡消失,但她不是為了迴避或者逃避,她只是為了從一個新的角度出現在你眼前。

  掌閱:史航老師的藏書是有名的,您有看電子書的習慣嗎?您覺得什麼樣的作品適合用電子書呈現?

  史航:我藏書雖然多,也有讀電子書的習慣,但並不是那種隨身帶一個閱讀器。只是用過手機看一些已經看過、需要再看的網文,沒有每天閱讀電子書的習慣。

相關焦點

  • 揭秘:作家三毛死因之謎
    隨後,作家張景然在書中和採訪中指出了:自殺說的種種疑點,從而推翻了社會上流傳和臺灣警方認定自殺的結論,張景然認為:三毛實際上也許是死於謀殺。時間到了2008年3月26日,這一天,正是三毛誕辰65周年紀念日。三毛生前忘年交,「臺灣第一才子」眭澔平公布了《三毛的最後一封信》和三毛生前打給自己的電話錄音。正是這些,讓三毛死因之謎再次成為全民熱議的焦點。
  • 三十年過去了,為什麼我們還是深愛著三毛
    視頻底下的評論裡,有很多人其實是第一次聽到三毛的聲音,他們都不由得驚嘆,原來三毛的聲音,跟她的文字一樣溫柔,又自在寬和。在這幾萬條評論裡,有人說,三毛是自己的青春,她永遠是那個走遍萬水千山的女孩,很多時候自己甚至已經不敢再看她的書,因為不知道讀到哪一段又會流淚。
  • 三毛誕辰77周年 懶人聽書與新經典聯手打造三毛作品系列有聲書
    ——三毛3月26日,是著名作家三毛誕辰77周年紀念日,有聲閱讀平臺懶人聽書獨家上線三毛代表作《夢裡花落知多少》《萬水千山走遍》有聲書,以獨特的聲音文本緬懷故人,也讓更多讀者通過聲音走進三毛。據了解,「三毛作品」有聲化是授權方新經典文化(以下簡稱「新經典」)與懶人聽書又一重磅合作,此前雙方已成功合作引進諾貝爾文學獎作品《百年孤獨》有聲作品,取得良好口碑。未來雙方還將進一步圍繞國內外名家名作加強合作,助力經典文化以音頻形式得到更廣泛傳播。
  • 電影《三毛從軍記》經典喜劇的背後
    《三毛從軍記》是根據作家張樂平的同名漫畫改編,講述了三毛在從軍時的一些列搞笑的經歷,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是那麼歷歷在目。豆瓣評分也高達8.3分。90年代電影狂飆突進的時代張建亞導演拍了這部喜劇電影《三毛從軍記》在當時這部電影取在當時很高的成就不僅僅是在中國有不錯的成績,在國外也獲得無數獎項
  • 《流浪的三毛》被告侵權,六百年城牆坍塌
    這些信件是科芬在研究《第二性》時,偶然在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中發現的,她稱這些信件是「二十世紀的文化公物」。電影《流浪的三毛》被告侵權8月6日午間,鳳凰傳奇影業在其官方微博帳號上貼出一份聯合聲明,稱「近日,有傳電影《流浪的三毛》即將開機,此信息對我司正在籌備的三毛傳記影片造成了極大幹擾。鳳凰傳奇影業在此嚴正聲明:我司系三毛家人及三毛作品著作權所有者皇冠出版社唯一授權的影視化版權方,《流浪的三毛》與我司等均無任何關係!
  • 懶人聽書與新經典文化合作升級 聯手打造三毛作品系列有聲書
    懶人聽書與新經典文化合作升級 聯手打造三毛作品系列有聲書    3 月 26 日,是著名作家三毛誕辰 77 周年紀念日,有聲閱讀平臺懶人聽書獨家上線三毛代表作《夢裡花落知多少
  • 三毛為何要自殺?她與荷西的愛情是虛構的?究竟誰在說謊!
    馬中欣自詡他行了上萬裡路,遍訪了三毛眾多好友親人,甚至走過了當年三毛和荷西居住地,最終發現事實真相與三毛筆下的大不相同!他的此番舉動將許多人心中美好的偶像擊碎,激怒了眾多「三毛迷」。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是假的?馬中欣在書中表示,三毛不敢帶荷西回臺灣,不敢讓他曝光,「因為她在書裡虛構了荷西,也虛構了她與荷西的所謂愛情。」
  • 馬中欣:三毛的愛情並非書中的偉大,赤裸裸的騙局
    三毛在她很多的作品中寫下了她與荷西之間的愛情故事,很多讀者們被書中他們兩個的愛情故事所感動。三毛書中與荷西的愛情三毛的年齡比荷西大,在認識荷西的時候三毛其實是有未婚夫的。但是荷西還是義無反顧地愛上了這個比他大好幾歲的姐姐。荷西對三毛的愛情是炙熱勇敢的。他經常偷偷翹課從學校跑出來去找三毛,並且還希望三毛能夠等他六年的時間。
  • 三毛與荷西的愛情,真如她筆下那般甜蜜?鄰居:其實是她一廂情願
    十六歲那年,從一篇散文《惑》開始,用文字與這個世界對話。此後讓人熟知的,便是遠赴他國,開始了流浪之旅。而她的流浪生涯,也使許多崇拜她的人心生嚮往,她死後,不斷有人在世界上追隨著她的足跡。三毛在書中寫道,自己是在西班牙的馬德裡大學進修時遇到荷西的,荷西比她小八歲,那時還是個高中生。在一次派對上,荷西對三毛一見鍾情。之後為了見三毛,這個帶著法國帽的男生常常逃課。但八歲的年齡鴻溝,使三毛一直對荷西下「逐客令」。荷西還認真地對三毛說:「你等我結婚好嗎?六年。
  • 三毛:我的書上不了您的書架,除非是友誼而不是文字
    三毛對賈平凹作品和為人的珍愛那是恭恭敬敬的,用三毛的原話講就是:你是我心中最至愛的那一位,只有你的作品才可以讓我忘記吃飯,忘記一切其他的東西。這很顯然是賈平凹的作品給三毛帶來了極大的快樂與對平凡生活的衝擊感。
  • 三毛的愛情是假的?鄰居稱三毛只是一廂情願,荷西沒有那麼愛她
    三毛,想必大家都知道。就算沒有看過她寫的書,也應該聽過她的名字。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用獨特的方式講述了她跟荷西的愛情,感動了無數的人。於是,便有很多人慕名而去,想要去追尋三毛和荷西的足跡。但這些人的目的卻是不盡相同。有的人去撒哈拉,去研究三毛,是為了證明愛情存在。
  • 三毛與荷西的姐弟戀,真如她書中寫的那麼浪漫?作家:都是在作秀
    三毛身為一位近現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名字充滿詩情畫意,但同時也是一場悲劇,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陷入悲痛和孤獨之中,並為之苦惱,直到1991年,在臺灣榮民總醫院自殺,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在三毛的著作《撒哈拉的故事》和其他的著作中,人們還認識了另一個男人,那就是來自西班牙安杜哈爾市荷西的三毛的摯愛。
  • 三毛親屬起訴《見字如面》侵犯著作權
    01三毛親屬起訴《見字如面》侵犯著作權4月24日,作家三毛親屬起訴《見字如面》製作方侵權案開庭。三毛家屬代理人王韻律師表示,在《見字如面》第二季中,節目組擅自播出了三毛父親寫給三毛的信,為追求煽情的效果,還對原信的內容進行了刪改。三毛家人曾在2018年發律師函要求停止侵權行為,但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 作家三毛經歷的三大靈異事件,能與去世的丈夫對話!
    三毛的作品很多人都曾看過,事實上三毛除了以文而著名之外,文壇不少人都說她有通靈的能力,因此在有些場合接受訪問的時候,三毛給人敘說的一些經歷,聽了總是讓人毛骨悚然,有人相信她的話,也有人不信,三毛說不信的人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們不能通靈,究竟三毛是不是真的能通靈呢?來看看作家三毛靈異事件就呢過找到答案。
  • 女作家三毛死因成謎?還有人寫了本書揭秘?看完這三方面你就明白
    結果更讓我驚訝的是,居然有人在「消費」她的死,有說三毛生前騙人的,還有說她不是自殺的。我不明白,這個世界上怎麼能有如此多的惡意,所以我想為她正名,不為什麼,就為著喜歡她的文字。闢謠一 三毛沒去過撒哈拉?儘管有很多三毛在沙漠的照片,儘管她的書裡也記錄著那裡的生活,但就是有人嚷嚷著「三毛根本沒去過沙漠!她是騙人的!我都調查走訪過了!」。
  • 作家三毛:30年後的今天,我們還在看她的《夢裡花落知多少》
    1991年1月4日,三十年前的今天,因子宮內膜增生症住院治療的臺灣著名作家三毛被發現在臺北榮總病房用絲襪自縊,時年48歲。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死後三十年,她的文字仍然被當下的人們捧在手心閱讀,她書裡的文字激勵著無數的人在黑暗中鼓起勇氣,點燃生活的光亮,尤其全球被新冠病毒肆虐的今天,人們需要這樣的文字勇敢地面對生活給予的一切。
  • 三毛的死並非自殺,是被她的老師害死的!
    我今天要說的是一個美麗的傳奇女子——三毛在我高中的時候,看過她的《三毛作品集》,三毛用她的文字帶領我走入了美麗又神奇的撒哈拉沙漠,我能體會到她與荷西之間真摯的愛情。我還摘抄過她與荷西之間的趣事,比如荷西偷吃三毛的豬肉乾啊,荷西說三毛是孫悟空啊,荷西非常喜歡吃三毛做的雨啊等等。
  • 三毛離開快30年了,她到底是什麼樣子?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 上官雲)「她永遠是那個拉著我們小孩子去玩去鬧的大孩子,永遠是那個我們不膩煩的大玩伴。」這是陳天慈對她的姑姑、作家三毛的印象。  在新書《我的姑姑三毛》中,她寫下了很多有關姑姑三毛的回憶。有人評價,剝離開以往刻板的印象,這本書讓讀者看到了三毛最真實的一面。
  • 三毛的死因是什麼?她的心先死了
    我們這個年紀的女人,沒有讀過三毛的書的,應該不多。很遺憾我錯過了讀三毛作品的年紀,年輕的時候,是因為排斥瓊瑤作品,殃及池魚,特別不待見臺灣小言,等過了讀小言的年紀,也就沒有心情再去讀這些書了。我昨天刷到一個三毛愛好者上傳的一段三毛的音頻,非常訝異,音頻中三毛的原音意外的溫柔清麗,娓娓講述她與荷西的愛情,以及荷西去世時三毛的悲傷。 三毛的聲音比她個人的形象更溫柔更娟好,三毛只是筆名,或許是作者自己淬鍊出來的,感受美好並講述美好的一個純粹的自己。
  • 三毛給荷西做菜,說食材是春雨、魚線和魚翅。荷西:你當我是白痴
    三毛說:在這個人為了愛情,去沙漠裡受苦時,我心裡已經決定,要跟著他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了。三毛口中的這個人,就是她的丈夫荷西。高中時看到三毛的文,驚為天人,無 比豔羨。一群情竇初開的小女生,從題海裡抬抬頭,喘口氣,嚮往著三毛筆下的撒哈拉。也嚮往著她與荷西的美好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