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蘇媒記者4問新政:足協需要做的是幫俱樂部賺錢

2020-12-22 護球像亨利

昨天,足協發布限薪和俱樂部名稱中性化的新政。今天,江蘇蘇寧跟隊記者,蘇媒《揚子晚報》記者張昊在其公眾號上發文4問足協新政。談到這次新政,文章總體認為:出發點是好的,也符合民意,但明顯執行力是弱的,執行邏輯也是混亂的。

第一問:為何對外援限薪一刀切?

文章認可對本土球員的現象,但對於外援的限薪進行一刀切表示了不理解。文中認為從品牌知名度和上座率來看,中超已經是亞洲第一聯賽,但這是由於大牌外援支撐起來的。如今隨著限薪,這些外援將逐漸流失,中超還能是亞洲第一聯賽?

而且,文中還強調這些年中超籤的商業合同都是在這些大牌外援在的時候拿下的。比如2015年,體奧動力以80億元買下2016-2020年5個賽季中超版權,之後又改成10年110億。也就是說,等到了2025年,這個合同將到期,到時候一旦沒有了知名外援,中超每年又值多少?

對此,該文寫道:「中超還配得上這種大單商業合同麼?這種操作考慮過贊助商的利益和感受麼?

第二點:限薪能促進球員留洋?

有個觀點認為降薪能促進球員留洋,對此該文回顧當年韋迪任期的留葡計劃,以及萬達的西班牙計劃,認為從實踐來看,都是不成功的。

談到為何這種留洋模式不成功,作者認為最主要是球員的實力沒達到。「之所以韋迪的操作和萬達的運作不成功,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球員的競技水平太爛了,根本不具備立足歐洲的能力;很多海歸球員,他們在歐洲踢的比賽,都很可能是商業操作。

對此,文中還拿目前在西班牙人隊踢球的武磊來舉例,表示當我們最好的本土球員在西乙替補上場踢球還被當地媒體球迷噴時,其他球員靠什麼立足歐洲?

這話有道理,我們不能為了留洋而留洋,韋世豪和張玉寧就是例子,在國外踢不上比賽球員就會被荒廢了,反而在國內當主力,或許還能有提高空間。所以,並非只有歐洲聯賽可以鍛鍊人。

第三問:中性名能緩解俱樂部對母公司的依賴?

談到除了申花這個名字還能保留,國安、泰達、亞泰、建業、綠城這些超過20年的老字號可能全都得改名,這品牌價值、球迷文化又得重新培養,損失誰來承擔?

談到讓俱樂部擺脫對企業的依賴,對此該文認為一個幾乎所有俱樂部都在賠本的聯賽,怎麼擺脫對投資方的依賴?而且如今連品牌曝光都被打掉了,各個投資方繼續搞下去的訴求是什麼?

第四問:足協需要做的是幫俱樂部賺錢!賺到錢了,誰還會欠薪?誰還會退出?

文章認為中國足球職業化最大的問題,並不在球員拿多少錢,也不在於俱樂部叫什麼,而在於中國各級職業俱樂部普遍缺乏賺錢、自負盈虧的能力;這才是一旦母公司垮臺或出現困境,很多俱樂部就得換東家或跟著倒黴的原因。

那怎麼解決問題,文中認為「足協需要做的是幫俱樂部賺錢」。這個建議真的很好,具有建設性。因為當俱樂部能自負盈虧了,產生造血機制和盈利了,這個時候該不該限薪已經是偽命題。這個時候誰會傻到自動退出,誰還會在乎俱樂部叫啥名字?!

總體來講,該文點評比較到位,可謂入木三分!有意思的是,(上圖)文章的最後一句很敢說:「一個連賽會制的中超頒獎典禮的發獎流程都搞不好的單位,還怎麼能對這些有著悠久歷史的足球俱樂部指手畫腳呢?

相關焦點

  • 足協新政落地,記者爆料:魯能或更名為山東泰山
    足協新政落地,記者爆料:魯能或更名為山東泰山 12月14日下午,中超、中甲以及中乙的各俱樂部齊聚上海,參加中國足協召開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會上,中國足協公布了一系列新政實施細則,備受關注的限薪、俱樂部名稱中性化議題,也有了最終的答案。對照相應規則,「魯能」、「蘇寧」這兩個名號都不符合規則要求,註定將成為過去。
  • 咖咖一問足協:為什麼新政球迷不歡迎?
    咖咖一問足協:為什麼新政球迷不歡迎?「明年將以職業聯盟為主進行管理,足協進行指導支持。中國足協向四家參加亞冠的俱樂部表示敬意,他們克服了很多困難。他們現在正在準備登機回國。明年聯賽大概率開賽時間是二月底三月初。」「俱樂部中性化,很多媒體和球迷有疑問。這有利於俱樂部長期足球文化的傳承,不因投資人的變更頻繁變更名稱。很多俱樂部的名稱屢屢在變,我就不點名了,我們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
  • 足協頒布中性名新政 申花或成老牌俱樂部唯一保留
    北京時間今天,中超足協在上海召開「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會上公布了多項中國足協即將實行的新政,包括:中超&中甲俱樂部支出總額限制:中超6億,甲2億;中超球員限薪;本土稅前500萬元,外援稅前300萬歐。職業俱樂部中性名新政:不得含有品牌名稱,要求為行政區域+名稱形式等。
  • 記者:新政下周公布,足協同意各隊額外增設1000萬獎金
    虎撲12月2日訊 據記者袁野在節目中透露,足協將在下周一或者下周二正式對外公布一系列的新政。袁野在節目中表示:下周一或下周二,所有的新政就將公布。在過去的一周多時間裡,中國足協在召開了三級聯賽會議後,一直在敲定所有的細節,在反覆修改,現在已經進入了倒計時。爭取會在下周12月7日或8日把中性化名稱、限薪等這些政策全部推出。還有一個好消息。之前中國足協規定獎金最高不得超過300萬元人民幣。但是有的俱樂部考慮,如果保級了、衝超了、衝進亞冠了,奪冠了,能不能有一筆單獨的獎勵費用?
  • 曝:足協限薪新政遭多俱樂部反對,支持者僅不到3成
    因此,足協的最新限薪政策,也在各大中超俱樂部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據某國內知名足球記者報導,目前支持足協最新限薪政策的中超俱樂部並沒有幾個,總數不超過1/3,也就是說支持這項政策的俱樂部還不到5家。持反對意見的俱樂部認為,投資人之所以願意投錢給中超俱樂部,本來就沒打算賺錢。
  • 足協新政前景幾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悅/文 鄧放/圖近日,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在上海舉行。針對中國足壇「虛火」過旺的重疾,中國足協可謂是重拳出擊,接連出臺了壓縮俱樂部總支出、球員進一步限薪、以及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等政策。相比2018年中國足球協會職業聯賽總結大會上公布的9億元人民幣,中國足協最新的規定要求:在2021賽季中超俱樂部單個財政年度總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人民幣。
  • 京媒:足協新政得到輿論廣泛支持!更名讓泰達太委屈
    不過《北京青年報》的消息稱,足協的新政得到了輿論的廣泛支持。此外,根據天津媒體《每日新報》的要求,泰達的名字保不住,讓俱樂部上下既委屈又生氣。雖然在聯賽大會上,三級聯賽球隊集體發表聲明,堅決支持足協的新政,並會嚴格執行,接受足協和社會的監督。然而新政出臺後的第2天,各地媒體就紛紛為多支老牌豪門的更名叫屈。
  • 足協新政本「無錯」錯的是一直有新政
    昨天,就新賽季的相關足球政策,中國足協進行了相關情況的說明及通報會,其中幾個主要放慢的調整為:1限薪:新籤國內球員不超過稅前1000萬人民幣,U21球員不超過稅前30萬人民幣(界定時間以2019年11月20日為界),新籤外援不超過稅後300萬歐元(界定時間以2020年1月1日為界);2外援報名政策:為上場 4人、報名5人、註冊6人且全年累計註冊不超過7人;3轉會限額由5(不限年齡)+3(U21以下年齡),變為5(不限年齡)U21放開。
  • 中國足協新政「三板斧」,或令中國足球一夜回到解放前!
    同時,中超俱樂部在世界足壇俱樂部的排名年年遞升。中超聯賽更是一度被美其名為世界「第六聯賽」。 所有這一切的發生都離不開俱樂部的巨資投入,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當年上港在陳戌源做董事長的時候,如果不是投入六、七十個億巨資進行瘋狂擴軍,接連以破紀錄的轉會費和年薪引進奧斯卡和胡爾克,他們能夠有機會在恆大手中拿一次中超冠軍嗎?
  • 足協新政被「破解」,金元足球難改變
    今年的冬窗期是各俱樂部在足協頒布新政之後的首個人員調整時期,大家都知道足協為了改變中超金元足球的現象,在年前就頒布了多條新政,其中對於球員轉會身價更是有了2000萬的限額規定,不過在冬窗結束後,足協新政貌似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高身價球員依舊存在。形同虛設!足協新政被「破解」,金元足球難改變
  • 足協頒布新政處罰規定:若有陰陽合同俱樂部將被罰降級
    揚子晚報網12月14日訊(記者 張晨瑆 孫雲嶽 張昊)北京時間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中國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會上公布了一系列新政。在中國足協公布的2021-2023賽季職業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的通知中,對於「陰陽合同」現象,足協規定一旦有違規發放薪酬的行為,該俱樂部將面臨降級處罰,同時相關球員將會被禁賽兩年。
  • 足協下周或出臺21賽季準入細則!新政增單筆獎金:可達千萬級別
    2021年1月1日之前出臺,但足協經過過去一周的討論、修改,準入細則、新政,有可能在12月7日、8日公布(下周),其中準入細則包括了俱樂部的中性名,新政則包括了新的限薪令,增設了單筆獎金不超過千萬的條款。
  • 足協新政落地,違規者或被罰降級
    會上,足協正式下發了《2021-2023賽季中超、中甲、中乙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的通知》,以及《關於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的通知》。至此,足協醞釀已久的新政正式落地。未來,中國職業足球能在新政強力規範下再度發展,從而刺激各級國字號闖進世界大賽中嗎?我們將拭目以待。
  • 北青記者:足協新政將讓中國足球回歸平凡理性之路
    張昆龍表示,疫情的衝擊讓2020年的足球圈顯得不平凡,「欠薪」、「破產」成了熱議詞。張昆龍認為,目前俱樂部出現的問題並不單單是所屬企業的問題,而還有中超乃至中國足球整個體制以及運行機制的問題。這樣看來,投資人固然重要,但是整個成熟健康的體系和機制同樣重要。或許正是看到了這些泡沫下的實情,近兩年來,相關政策的出臺和落地讓足球人的頭腦逐漸冷靜下來。
  • 國際足聯通過歸化新政!足協積極推進,河南建業4人符合條件
    和舊有的政策相比,新政對於歸化球員的要求大大放寬了。申花的錢傑給按中國足協的說法算是「恢復國籍球員」。在9月19號,中國足協官方表態:會依照國際足聯出臺的歸化新政,妥善地推行歸化工作!德轉朱藝,列出了一個可供中國足協歸化的球員列表。這個列表既包括已經入籍中國的,也包括沒有入籍的。值得說明的是,這個列表只是理論上可以被歸化的對象,究竟能否被歸化還要考慮到球員本人的意願、所在俱樂部以及中國足協的態度。
  • 中超頭號博弈曝光:足協想幫俱樂部脫困,但卻費力不討好
    去年底,足協出臺了年薪新政,國內球員頂薪1200萬元,這還是國腳的待遇,普通球員上限1000萬元,外援則是300萬歐元。足協之所以這樣考慮,一方面原因是,俱樂部的經營壓力增大,政策並非只是針對中超不過限薪也會帶來一些問題,一是球員的接受程度,畢竟去年剛限薪,今年再次下調標準,球員接受起來並非容易;二是雖然足協為俱樂部著想
  • 足協改名新政給整個社會釋放了信號
    足協的改名新政正在引發更多的口水戰前有建業、泰達、國安、申花、綠城五家俱樂部球迷會聯名上書,反對中性化名稱一刀切。近有建業球迷會發布公開信,要求俱樂部「在其位,謀其政」,為保留名稱竭盡全力。國安也為保留「國安」這兩個字做出很多,有傳聞稱,俱樂部老闆甚至考慮採用變更股權的方式來滿足新政要求。
  • 足協新政一出,中超豪門俱樂部心慌了,大牌外援面臨續約難問題
    昨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中國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會議內容主要圍繞兩大問題進行的,一個是俱樂部和球員限薪的問題,另一個就是俱樂部更改為中性名的問題。而且這兩個問題還是強制性的,違者有一定的處罰。
  • 評足協的俱樂部名稱中性化新政:初衷雖好,可不要一刀切
    此新政出臺之前,大連一方就將俱樂部名稱改為大連人。2020賽季,大連隊正是以大連人的名稱參加了2020賽季的中超聯賽。12月18日,廣州富力俱樂部將俱樂部名稱從廣州富力改成了廣州城隊,成為2021新政後第一支改名的球隊。
  • 足協新政有多荒唐?央視記者狠批:用人為規則保護廢物!可見一斑
    北京時間11月26日消息,最近一段時間,隨著國家隊各國字號成績相繼滑向低谷和19賽季中超聯賽接近尾聲,中國足協新政不斷,引發各方熱議。近日,足協公布的一項關於轉會制度調整政策更是令中國足壇群情洶湧,甚至連央視足球之夜記者王濤都忍不住狠批:如果用人為規則保護廢物,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