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體篇章,修辭的要求,劉知幾

2021-01-10 張心卉聊一聊

大家好,這裡是張心卉聊一聊,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劉知幾對史體篇章修辭的要求。

劉知幾在《敘事》篇中曾說過:「夫飾言者為文,編文者為句,句積而章立,章積而篇成,篇目既分,而一家之言備矣。」可見他對篇章修辭是重視的。他論及寫史的篇章修辭方面的問題較多,有正面論述,也有反面抨擊。概括起來,主要有下列幾方面:

(一)前後伏應

劉知幾認為寫史對文章的結構要有通盤考慮,主張運用「先舉其始,後詳其末,前後相會,個月取同」的敘事方法,即注重前有伏筆,後有呼應。如《左傳》前敘「成七年,鄭獲楚鍾儀以獻晉」,後寫「至九年,晉歸鍾儀於楚以求平」即是一例。裴子野 《宋略》中,先有「索虜臨江,太子助使力士排徐湛、江湛僵僕,於是始與助有隙」,敘述江湛與助有隙的原因,埋下雙方有可能仇殺的伏筆,再與「其後三年,江湛為元兇所殺」之事的敘述前後相應,是又一例。

(二)有首有尾

《史通·五行志錯誤》批評了《五行志,寫作上的一種毛病,即「直飲時談,竟無它述」,敘事有頭無尾。《五行志》記載說:「成帝於鴻嘉、永始之載,好為微行,置私田於民間。谷永諫日:諸侯夢得田,佔為失國。而況王者蓄私田財物,為庶人之事乎?,敘事到此結束,沒有下文。所以劉氏抨擊說:「已下弗雲成帝俊與不俊。谷永言效與不效。諫詞雖具,諸事闊如。」認為這是敘事不完整的例。從他對有頭無尾敘事方式的批評中,可以看出他是主張敘事要有首有尾的。

(三)有條不紊

劉氏主張敘事必須注意連貫,要條理清晰,避免雜亂無章。他指出了《漢書·五行志》的毛病:

其述庶徵之恆寒也,先雲趁公十年冬,大雨雹。隨載劉向之佔,次雲《公羊經》日『大雨雹』,續書羞生之解。案《公羊》所說,與上奚殊,而再列其辭,俱雲『大雨雹』而已。此科始官大曾與雹,繼言瑣箱殺草,起自春秋,訖乎漢代。其事既盡,仍重敘雹災。

劉氏認為,這樣的記述,其弊在「分散相離,斷絕無趣。夫同是一類,而限成二條。首尾紛攀,而章句錯揉。此所謂科條不整,尋繹難知者也」。這就是條理不清,雜亂無章之例。

關於此類,又如《漢書·五行志》記載說:「史記成公十六年,公會諸侯於周。」成公是魯侯,其前面不應寫漢代的《史記》,而應寫《春秋》,才能使人知道成公是魯君。所以劉氏批評:「今引史記居先,成公在下,書非魯史,而公舍魯名。膠柱不移,守株何甚。此所謂《春秋》、《史記》雜亂難別也」。

(四)言辭一致

《史通》強調敘事時言辭前後必須一致,不能自相矛盾。他在《因習》篇中批評魏收《魏書》「標榜南國,植、劉諸侯,成日島夷」,而對宋文帝的第九子劉放,宋臣沈文秀(二人皆出奔仕魏)等人列傳時,卻按照南國習俗,「敘其爵裡」這就形成了詞語運用上「島夷其君父,而邑裡其子臣」的不相一致的矛盾。這種情形在其他史書中也有,如《齊史》論魏收,「良直邪曲」,有三種不同的言辭產周書》評太祖,有寬仁與好殺兩種截然相反的言辭。劉知幾批評說:「隔卷異篇,逮相矛盾」,「非惟言無準的,固亦事成首鼠者矣。」

(五)題意相符

對於史書的書名和篇秩題名,劉知幾也很重視。他認為「大名以定體,為實之賓,苟失其途,有乖至理」,名實應該相符。他曾在《題目》篇中批評說:

案呂、陸二氏,各著一書,唯次篇章,不系時月。此乃子書雜記,而皆號日春秋。魚豢、姚察著魏、梁二史,巨細畢載,蕪累甚多,而俱傍之以略,故名責實,奚其爽軟!他認為呂不韋、陸賈寫的書乃是「子書雜記」,卻用了《春秋》的名字,而魚豢寫的《魏略》等書,記載詳細,篇幅也多,卻稱之為「略」。這都是書名與內容,即名與實不相符合的例。

相關焦點

  • 史學奇才劉知幾
    劉知幾(661~721),字子玄,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曾任懷州獲嘉(今獲嘉縣)主簿19年。
  • 【記憶獲嘉】與獲嘉有關的歷史名人—— 劉知幾(唐代)
    劉知幾,字子玄,唐代史學家。永隆年間(680~681),劉知幾以弱冠舉進士,任獲嘉主簿達19年。後歷任著作佐郎、中書舍人、著作郎,又撰起居注,兼修國史20餘年。景龍二年(708)辭去史職,從事私人修史工作。開元九年(721),六十歲的劉知幾因營救長子犯罪流配一事而被唐玄宗貶為安州都督府別駕,不久去世。有《史通》傳世,對中國唐朝以前的史籍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批評,是中國第一部史學理論專著。劉知幾性格剛直嚴峻,做事認真。武后證聖元年(695)任獲嘉主簿,其間得知有人在同盟山懲罰一名百姓,就微服前去察看。
  • 劉知幾退而撰《史通》,吳兢辭而撰國史,海瑞憤而離職
    其實官場並不是適合每一個人的,很多學者文人都不習慣也不喜歡官場,可以死活政治生涯不適合他們,雖然他們廉潔奉公,但是卻學不會圓滑,很多人都選擇去做一個史官,因為這些都不是需要和誰阿諛奉承的,唐代的劉知幾和吳兢就是這樣的人。像正直清廉的海瑞,他因為得罪的人太多,朝廷也壓不住,被貶官就憤而離去了。
  • 論劉知幾《史通》關於史學構成的思想
    劉知幾《史通》反映了關於史學自身構成的思想,包含史學淵源流別、史學社會功用、史書編撰要求、史學主體修養、史學批評原則等五個方面。這在中國史學史上是前無古人的,在世界史學史上也罕與其匹。可以認為,《史通》以史學批評顯其鋒芒,以思考史學自身之構成為其底蘊,顯隱相濟,貫通古今。今年是劉知幾誕生1355周年、逝世1295周年,筆者撰寫此文,論述他的這一史學思想史上的創造,以示紀念。
  • 古代史學理論:劉知幾——《史通》
    可見,《史通》在中國古代史學中最早把子書也歸人了史類,這樣就擴大了史學的範圍,為治史者開闢了廣闊的途徑。《史通》對史料學的貢獻,還體現在提出了史料的「博採」和「善擇」相統一的原則。劉知幾曾這樣說過:「蓋珍裘以眾腋成溫,廣廈以眾材合構。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懷鉛握槧之客,何嘗不徵求異說,採披群言,然後能成一家,傳諸不朽。」
  • 《史通》是中國第一部史學評論專著,作者劉知幾,字子玄
    《史通》是中國第一部史學評論專著,作者劉知幾,字子玄《史通》《史通》是中國第一部史學評論專著作者劉知幾,字子玄,唐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他自幼愛好文史,自武則天長安二年(公元702年)起,開始擔任史官,中宗景龍二年(公元708年)辭去史官職務,私撰《史通》,以見其志。全書共20卷,包括內篇39篇、外篇13篇。
  • 寫作不可欠缺的修辭大全
    修辭是寫文修段的資本。適用於各種文章或應用文,是語言寫作時表達方法的集合。修辭手法一共有63大類,79小類。通過修飾、調整語句,按排段落結構,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來表達文章作用的一種方式。一、 大類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比擬(又名比體,分為擬人、擬物) ,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 襯託(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頂針、聯珠),對比,對偶(對仗、隊仗、排偶),翻新,反覆,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並提、合敘、合說) ;復迭錯綜,複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
  • 最委婉的表達 最含蘊的修辭 借代修辭格的識別與用法精解
    善用「借代」這種修辭手法,就能使語言表達變得含蘊、委婉,或者風趣有味。借代是漢語修辭格中能體現我們民族語方表達風格的修辭手法。是深受文人喜愛的一種修辭方法。02特徵代本體用借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的某種比較突出的特徵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這是「借代」的最基本用法
  • 幾種常考修辭的辨別
    四、比喻和比擬的區別1.比喻和比擬比喻的比體和喻體有相似點,是用喻體表現比體的修辭手法。比擬是主觀上把本體看成擬體,而擬體絕不出現的修辭手法。2.區分方法比喻的喻體一定出現。例:月亮像顆橘子糖。喻體是「橘子糖」。比擬,擬體絕不出現。例:狂風呼嘯,江河揮淚。狂風像人一樣呼嘯,江河像人一樣揮淚。
  • 談談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1.要理解幾種常用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常用修辭手法主要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八種,對於每一種修辭手法,要準確理解它們的表達作用(課本上都有介紹),做到靈活運用。一篇作文是否有文採,主要是語言是否生動,是否有感染力,而修辭手法在裡面起著關鍵的作用。所以,將修辭手法靈活地運用到平時的寫作當中,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法。當然,絕不能單純為了修辭手法的訓練而不顧作文的其他要求。3.要多加比較揣摩。
  • 高考語文修辭手法題解析
    【分析】本題考查考生仿寫句式的能力,考查形式為開放式.此類仿寫要求較為寬泛,抓住句式、扣住色彩、明確修辭就行.1、句式要統一.句式,就是句子的結構形式.句式要統一,是指仿句與被仿句的結構要一致,這就要求仿寫前仔細觀察. ①如果試題給出了句式,要求與某一畫線語句句式相同,這樣,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語句是否符合要求的關鍵
  • 英語中幾種常見的修辭格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詞彙>正文英語中幾種常見的修辭格 2011-03-31 17:11 來源:英語四級考試網
  • 維吉爾·阿布洛的修辭手法
    維吉爾·阿布洛的發家史像是一部勵志史。建築專業出身的他從FENDI實習結束後便成為了坎耶·維斯特(Kanye Omari West)的創意總監,之後兩人的合作為他創辦Off-White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15年,維吉爾·阿布洛入選了LVMH新銳設計師大獎,在他入選大獎的第三年,LOUIS VUITTON正式任命其為男裝成衣系列的藝術總監。
  • 《修辭學發凡》:層遞
    摘自陳望道《修辭學發凡》
  • 平面設計也玩修辭?!
    運用比喻法進行設計創意主要有三點要求:要求喻體和本體之間要有相似之點,要貼切,能夠恰當地說出事物的特點;要求利用比較具體的事物概括比較深廣的內容,寓意要深,要有代表性;要求比喻新巧,出奇制勝,耐人尋味。
  • 【中考語文考點】常見修辭方法
    考點透視《新課程標準》對常見修辭方法的要求是: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1)請說出「百般紅紫鬥芳菲」中的「鬥」的修辭手法,並簡析其妙處。(2)請發揮想像,用自己的話描繪「揚花」「漫天作雪飛」的情景。【解析】本題對修辭手法的考查是在古詩詞的閱讀中進行的,判斷修辭手法,並簡析其妙處。(1)題要寫出效果,(2)題寫出「漫天」「作雪」基本意思,並要求語言生動流暢。
  • 廣告語的修辭特徵!
    廣告語言作為現代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獨特的詞彙特色和修辭特色。廣告語言常利用比喻、擬人、雙關、押韻等修辭,來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各種修辭賦予廣告簡潔、生動、幽默、形象等特點,使廣告語言成為一種具有獨特魅力的語言藝術。下面主要闡述英語廣告中常用的修辭手段及翻譯。
  • 修辭手法怎麼用?
    什麼叫修辭: 即文辭或修飾文辭。「修」是修飾的意思,「辭」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後引申為一切的言詞。 修辭手法很重要,學習修辭,能讓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強,可以讓我們更會說話,讓我們寫的文章更加有文採,讓作文離滿分作文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