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色字NBA籃球實用技巧 一鍵關注!努力做最好的籃球微信
防守幹擾球 麥肯 早期籃球運動原來並沒有幹擾球這一條規則,結果那些高個子就成了香饃饃。禁區那麼一站,管你球從哪裡飛過來,一律封蓋了事!而當時,喬治麥肯就是最擅長幹這個的了。並且,似乎當年也只有麥肯才有這份封蓋的功力!好不容易搶到球了,投籃的時候卻被人一巴掌扇飛了,那還怎麼贏?後來某些人實在看不下去了,怎麼辦呢?就定下這個幹擾球規則了!
三秒區的擴大 早期的籃球三秒區只是6尺,結果喬治麥肯在內線予取予求。當時NBA為了限制喬治麥肯在籃上的巨大威力,特意又將三秒區的寬度由6英尺擴大為12英尺,但這仍然無法削弱邁肯的威力,他在1949-1952年,3次成為NBA的最佳射手,並且,有意思的是,由於三秒區的擴大,還促成了喬治麥肯在1952年和1953年2次成為NBA的籃板王。
張伯倫在堪薩斯時,為了避免他每次都搶到罰丟後的前場板,改了規則。
進攻幹擾球制定 世上最具統治力的籃球運動員到底是誰?不用問了,維爾特張伯倫!世人皆知張伯倫在nba一場比賽能拿100分,其實早在高中的時候,張伯倫已經讓我們證實到這股可怕的能量了。高中某次比賽,張伯倫12分鐘內連拿60分,震撼全國!進入NBA之後,張伯倫展示了自己的無與倫比的統治能力。張伯倫的命中率高的嚇人,而他得分的另一個重要手段就是二次進攻。他要是一次投籃不進,他會跳起補進。籃球還在籃筐轉的時候,他一勾手,進了!當時籃壇也沒有幾個跳的比他高的,籃筐之上他就是霸主。張伯倫實在難以阻擋,結果NBA不得不再次制定規則,引進了進攻幹擾球的概念,限制張伯倫無與倫比的得分能力。結果倒好,成全了張伯倫籃板王的加冕!
三秒區再次擴大 三秒區由6尺變到12尺,那是因為第一中鋒喬治麥肯的橫空出世。沒過幾年,另一位天皇巨星張伯倫震撼登場,打爆12尺禁區,將球玩弄於股掌之間,如遊龍戲珠,萬馬軍中得分如同探囊取物,易如反掌。四五十分是家常便飯,七八十分手到擒來,一百分興之所至即可拿來。對手只能望人興嘆,望其項背而已!哪怕他是第一防守巨星拉塞爾!如果當年不是某些人不懷好意,慫恿聯盟擴大三秒區,那凱爾特人的八連冠也就不復存在了。雖然,三秒區由12尺變成了18尺之後,依然沒有人能夠阻擋住張伯倫的進攻。
天勾在UCLA時,NCAA為了限制他規定不許扣籃。
喬丹法則 與前面那些規則所不同的是,這個法則不是NBA的明文規定,卻是各支球隊奉若神明的至理名言!喬丹法則號稱多達100多條,每一條都不是光明正大地跟喬丹比籃球,而是將推、拉、扯、拽等非正軌動作用至極至來阻止喬丹得分。而神之所以為神,那他的能力自然不是以常人為論的。的確,法則都是針對喬丹的習慣制定的,但是,讓防守方迷惑的是,喬丹的『習慣』總是會改變的!蘭比爾,羅德曼兩條惡棍也是喬丹法則的忠實執行者。
巴克利擁有也許是聯盟歷史上最碩壯的臀部,他持球背身進攻時,幾乎沒有防守球員能夠抵擋住「查爾斯爵士」碩臀的連續攻擊。於是「巴克利規則」應運而生。這一規則的官方名稱叫做「背身單打5秒規則」,也就是說球員持球背身單打的時間不能超過5秒鐘。從此巴克利再也無法用24秒的時間一步步地將防守隊員拱到籃下,然後輕鬆得分了。
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創造籃球運動的時候,肯定沒有想到籃球場上會出現奧尼爾這樣的怪物。「大鯊魚」橫空出世後,聯盟發現現行的籃球規則已經嚴重滯後於人類進化的速度。於是在奧尼爾對籃球規則的巨大推動力下,聯盟接連修改了籃下合理衝撞區、允許了聯防戰術的運用、禁區三秒違例。另外,針對奧尼爾糟糕的罰球,聯盟還特別規定,比賽最後兩分鐘對無球球員犯規將判罰一罰一擲,以避免出現奧尼爾在最後時刻被對手追得滿場飛奔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