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三尺講臺存日月,一支粉筆寫春秋!」教師,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海南省現有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不含技工)13萬餘名,這其中湧現出很多優秀校長、教師,他們兢兢業業,誨人不倦,在海南這片教育沃土辛勤耕耘。
為了展現優秀校長、教師風採,挖掘他們育人背後的故事,即日起,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將推出"好校長、好教師"系列報導。
都說「一個好校長成就一所好學校,一位好老師成就一群學生」,致敬老師,不僅僅在教師節,我們希望通過系列報導,讓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好風氣,激勵更多校長、老師勤奮耕耘,為海南教育事業發展更好地發光發熱!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2015年以來,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直接推動下,我省相繼實施「好校長好教師」引進工程和「一市(縣)兩校一園」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程。自2018年以來,全省教育系統共引進新增高層次人才5000餘人,通過引進「優質基因」,走出一條高位嫁接、開放發展的教育發展路徑。一手抓引進,一手抓培養,海南教育系統人才匯聚效果日益顯現,極大提升了全省教育水平。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記者 黃婷
「火種」型優秀校長教師 超七成到教育薄弱地區任教
為了改變海南基礎教育長期存在的人才少、底子薄、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我省於2009年-2012年開展全省教育扶貧移民項目。期間,共為全省教育扶貧移民項目25所思源實驗學校面向全國招聘了26名校長和229名學科骨幹教師,成功打造教育扶貧移民樣板工程。
海南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陳振華介紹,2015年,在充分調研總結全省扶貧移民項目引進校長教師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經省委、省政府決策,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海南省引進中小學優秀校長和學科骨幹教師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好校長、好教師」引進工程),決定投入1.5億元,用三年時間(2015—2017年)面向全國引進「好校長、好教師」300人。「這在當時創下多個『最』,成為當時建省以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經費最多、待遇最優』的教育引才工程。」陳振華表示。
「好校長、好教師」引進工程採取「校長+骨幹」團隊引進方式,即為一所學校引進一名校長和若干名學科骨幹教師,組成學校管理團隊,讓引進校長擁有強大的團隊支撐,避免「單槍匹馬」難以開展工作。同時,為了從根本上完善「引得來、留得住、幹得好」的機制,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委編辦聯合制定一系列引進人才的後期管理、考核獎勵和培養的政策措施。
「好校長、好教師」引進工程三年間,共吸引全國29個省份3220名優秀人才報名,成功引進校長教師300名。其中,校長51名、骨幹教師249名。特級教師34人,佔引進的校長教師11.3%,佔全省在職特級教師的24.1%;正高級教師、全國勞模、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6人。
「高層次教育人才的引進,進一步優化了我省教師隊伍結構,為海南基礎教育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陳振華表示,該工程面向全國引進了300名「火種」型優秀校長教師,75.33%以上到教育薄弱地區任職任教,較快改變了當地學校辦學面貌。
從「輸血」變成「造血」
高層次人才「孵化」本土人才
自2015年起實施1.0版「好校長好教師」引進工程和2016年起實施2.0版引進「校長+骨幹」的管理團隊後,我省又啟動實施了3.0版的「一市(縣)兩校一園」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程,引進國內外名校,實現了從「引進好校長、好教師」到「引進好團隊」再到「引進好學校」的「三好工程」迭代升級。
據了解,我省通過實施「一市縣兩校一園」工程,即一個市縣引進至少1所中學、1所小學和1所幼兒園。截至目前,全省已成功引進100多所國內外名校,哈羅公學、人大附中、北師大附中、清華附中、北大附中、華中師大一附中、華東師大二附中等名校相繼落戶市縣,成為當地教育人才的「孵化器」「助推站」。
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中心學校由於政策性超編,已近10年未新進教師。2019年,該校統籌優化教師編制結構,補充緊缺學科教師8人,主要是英語、音樂、體育等小科目教師,逐步解決學校學科結構不合理、教師年齡老齡化等問題,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該校的變化得益於基層人才試點改革。
據了解,為吸引優秀人才向鄉鎮基層學校流動,打造一支在「百姓身邊不會走」的鄉村教師隊伍,2019年,省教育廳指導五指山、保亭、白沙、瓊中、臨高等5個市縣,多層次、立體化推進了試點競聘工作,在鄉鎮及以下學校設置含金量較高的「省級農村骨幹校長」「農村特級教師」「省級農村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等高層次教育人才公開競聘崗位。
「這次公開競聘工作吸引全國各地440多名較高層次教育人才踴躍報名。」陳振華說,經業績評審、錄用考察,最終74人到崗工作,這些老師絕大部分具有高級職稱。
近年來,我省高校師資隊伍年齡結構和學歷結構也不斷優化,引進海外留學回國人數逐年加大。一批「海外名師」、國家教學名師、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特貼專家等人才引進到了海南。
自2018年以來,全省教育系統共引進新增高層次人才5000餘人。人才引進效益十分顯著,攪動了海南基礎教育的「一江春水」,對本地原有校長教師也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引領的作用,促進教師隊伍建設從「輸血」向「造血」轉變。
加強教育人才培養
打造省級骨幹校長教師隊伍
在做好人才引進的同時,我省加強教育系統人才培養。目前,我省中小學已建立了省特級教師工作站、省級卓越校長(教師)工作室100個,培養了中小學省級骨幹校長、省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500多名,打造了一支起到示範引領作用的省級骨幹校長教師隊伍。我省加大對教師培訓的投入,每年省級統籌「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經費達到9400多萬元,有力保障中小學、幼兒園和中職學校教師培訓的實施。為了適應海南自貿港建設對中小學英語教育的要求,從2018年起每年選派英語骨幹教師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進行集訓。
在落實教育公平,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上,除了引進好校長、好教師,我省還採取了一系列培養計劃,為農村教育「託底」。
陳振華介紹,自2006年起,海南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特崗教師計劃。目前,該計劃共為保亭、東方、白沙等14個市縣招聘農村義務教育特崗教師近7000人,佔這些地區農村教師的25%以上,有效緩解了農村邊遠貧困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緊缺狀況,優化了農村教師隊伍結構。自2016年起啟動實施省級學前教育農村特設崗位教師招聘,省級每年為鄉鎮中心幼兒園招聘約100名特崗教師,逐步解決鄉鎮幼兒園師資不足等問題。此外,通過實施「海南省鄉村教師定向培養計劃」,每年依託海南師範大學採取「縣來鄉去」的辦法,為我省公辦鄉村小學定向公費培養「一專多能」師範生約200名,依託瓊臺師範學院為公辦鄉鎮幼兒園定向公費培養師範生約200名,2020年已有首屆畢業生到崗任教。
2019年,桂志凡順利通過基層教育人才激勵機制改革公開競聘,他離開湖北的一所城區中學,他到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學校任班主任兼數學科組長。這位「農村特級教師」堅持不懈地努力,他所任教的班級班風明顯好轉,學風漸濃;他所在年級的孩子們更加自信,數學考試平均分比原來翻了一倍。
一個「好校長」「好老師」可以改變一所學校,一群「好校長」「好老師」可以助力海南教育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