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萌娃、中小學生、警察蜀黍、駐村扶貧幹部……他們在10月17日的《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北京賽區選拔活動相遇了。當天600餘名通過各層級選拔脫穎而出的選手匯聚一堂,開啟詩詞交流盛宴。
本次活動由教育部、國家語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指導,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辦,北京教育音像報刊總社承辦。
《中國詩詞大會》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自主研發的大型演播室文化節目。作為全國首檔全民參與的詩詞節目,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基本宗旨,通過對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節目播出後在全社會掀起了濃鬱的詩詞文化熱潮。
選手分享記憶竅門
北師大實驗中學初一學部的孫心泉非常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喜歡中國古典詩詞。經常背誦古詩詞,可以讓自己懂得一些人生真理。
「我最喜歡唐代詩人韓愈的詩,從他的詩裡,我可以悟出很多生活真諦。比如:他寫到『人生如此自可樂,豈必侷促為人鞿』。人的一生很短暫,有什麼事情讓你悶悶不樂呢。詩詞讓我的心胸變得開闊,感情變得真摯。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的同學們因為一點事情苦惱的時候,我就會用這句詩來勸慰大家。」
背誦古詩是孫心泉的興趣,「我喜歡跳舞,就會專門查找有關描寫舞蹈方面的詩詞,然後把它背誦下來。在寫作書法時,我也儘量寫古詩詞。背誦《長恨歌》時,我就會找來唐代歷史書籍,了解詩詞的歷史背景、人物故事命運,加深對詩詞的理解。」
孫心泉認為,背誦詩詞一段時間後,很容易忘記。為此,她找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背誦過的詩詞錄音保存在手機裡,每天堅持聽自己的錄音,這樣就順其自然的記住了。
此外,她還背誦過《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古典書籍。「學習傳統文化對我的歷史、語文、寫作都有特別大的幫助。」
參加比賽,離陳更和彭敏更近一步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選拔現場通過選手30秒自我介紹、4-6人飛花令以及一對一提問等環節,考查選手的古典詩詞儲備和舞臺表現。
杜佳航是北京育園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他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來鼓勵自己。
「我從小就看詩詞大會,覺得中國的詩詞博大精深,我想好好去探索,陳更和彭敏是我的偶像。」杜佳航最喜歡的古詩詞有《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沁園春·雪》,「因為這兩首古詩詞都非常豪邁,顯示出詩人樂觀、豁達的胸懷。」
「我平時非常注重詩詞積累,堅持每天背誦詩詞,對詩詞的愛好是我參加這次節目的動力。雖然我的年齡比較小,但是我已經會背幾百首古詩詞了,我覺得我有實力參加比賽。」
因為熱愛,真的擁有了詩和遠方
陳芊芊來自北京四中高一人文班,她非常痴迷中國古典文化,從小便接觸並熱愛古詩詞,在父母的帶領下讀詩背詩,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有非常好的基礎,後接觸書法,在練習和創作的過程中熟記了更多詩文,有更深的體會並投入大量課餘時間讀書背詩,不斷豐富詩詞積累。自中國詩詞大會播出後,每集必看,並經常與同學一起玩飛花令和詩詞接龍。
她認為古詩詞總是能把自己引向遠方的世界。一句「丞相祠堂何處尋」帶著她來到了松柏森森的武侯祠;一句「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帶她來到了揚州;一聯「洛陽三月梨花飛, 秦地行人春憶歸」又帶她來到了洛陽。「詩詞讓我從書中窺見古意,也讓我從腳下邁向遠方。」
陳芊芊最喜歡的詞人是辛棄疾,「他那深沉的家國情懷、剛健超邁的精神氣質、對國家對人民至死不渝的愛都深深感染了我。與其說他是一個詞人,我更願意把他看作是一位將軍。」
「我希望可以在參賽過程中以詩會友,共同提升,可以將這份對詩詞的熱愛傳遞更多人,讓優秀的中華文化得到發揚。」
駐村扶貧幹部的日常是把詩意融入工作
鄧高梅是駐村扶貧幹部,她生長在雲南省馬龍縣柳樹壩村,從小在爺爺的薰陶下喜歡國學,後來她成為村裡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
大學畢業後,鄧高梅進入昆明海關下屬的孟連海關工作,那裡地處雲南邊境,距離緬甸一橋之隔。2017年底,鄧高梅調入馬龍區政法委工作,今年全國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時期,她正式成為一名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在全區唯一一個未脫貧的深度貧困村工作。「詩詞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是我工作之餘的放鬆方式,在與人交流中或者寫作中也成為一種高級的表達方式。」
鄧高梅從小就喜歡讀詩、讀史、旅遊,每年的中國詩詞大會都第一時間收看了,「詩詞大會舞臺很雅致,選手的風採讓人羨慕,非常希望自己也能有機會參與其中,同更多愛好者一起分享和交流,也希望自己能給家鄉的孩子做出更好的表率。」她坦言,自己的文史地理知識儲備也還可以,平時喜歡畫畫,所以對於詩詞不僅僅是機械背誦,還融入了生活和表達。
鄧高梅喜歡的古詩有文天祥《正氣歌》、黃庭堅《登快閣》、杜甫《飲中八仙歌》。最喜歡的詩人是蘇軾,「因為蘇軾詩詞、書法、音樂、美食無一不精,胸襟豁達,性格通透。」
鄧高梅的駐村畫作
農村少年逐夢詩歌殿堂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中華古詩詞是祖國瑰麗的寶藏,是歷代先賢留給我們的珍貴文化遺產。活動當天,北京市密雲區東邵渠鎮中心小學師生團共計10人參加了《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北京賽區選拔活動,農村少年逐夢詩歌殿堂。
推廣經典古詩詞 進入尋常百姓家
《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覆蓋了北京市十六個區、各高校以及社會各行業詩詞愛好者。
北京市教委語言文字工作處負責同志介紹:「今年的參賽人數相對去年有一定的增加,從參賽選手來看,出現了低齡化的現象。在前幾屆節目的影響下,親歷經典、闡釋中國優秀文化的內涵,彰顯中華語言文化魅力以及弘揚愛國精神的宗旨得到了完整的體現。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吸引更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更好地親近中華經典,提升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的支撐動力。」
此次北京賽區選拔根據活動要求及疫情防控需求,為減少選手聚集和等候時間,組委會開設面試約號功能,成功報名的選手通過丘瑞斯平臺註冊成功後根據自身的時間及路途情況選擇合適的面試時間。選拔現場運用開放式場地,避免大流量人群聚集,確保活動安全順利進行。
據了解,本次選拔活動中的優秀選手將有機會作為「百人選手團」成員參加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節目的錄製。
文字 | 解淑平
攝影 | 侯建鵬 陳西恩 高陽
責編丨李 培 主編丨雷 玲
鼓勵一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