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正是人們走出家門鍛鍊身體的好時光。近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向好,南昌市體育場館陸續復工,吸引市民參加鍛鍊。
記者了解到,為實現全面復工,不少場館在閉門期間也沒閒著,而是苦練內功,加強服務水平的提升;或是加大投入,全面改造和提升場館硬體設施。這些場館負責人認為,疫情的發生,讓人們更加重視健康,體育產業的機會更多了。
場館升級改造
喜歡打羽毛球的南昌市民,對樟樹林羽毛球館或許不會陌生。然而,4月4日記者再次走進這裡時,發現這家球館已經更名為「東湖區有象體育健身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東湖有象)。
場館內明亮的燈光,動感的橙色噴塗,沉穩的灰色牆面,以及重新布置的籃球場和羽毛球場,讓來此打球的市民耳目一新。
事實上,這家場館並沒有易主,而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悄然改造。江西有象體育產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吳曄告訴記者,球館從1月下旬開始閉館,3月25日正式復工。但在去年12月,公司就啟動了改造設計。
「2月8日球館開始內部施工,經過近兩個月時間,改造已基本完成。」吳曄介紹,公司目前在全市有7所體育場館,未來的形象和硬體會全部統一。「因為老的場館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鍛鍊需求,儘管發生了疫情,但也給了我們充分的時間進行自我提升。」
基於對市場的判斷,經過一番改造,東湖有象由之前的18片羽毛球場、3片標準籃球場調整為14片羽毛球場、5片標準籃球場。
吳曄認為,目前球館的場地和燈光已經達到專業比賽要求,不論是緩衝防震,還是硬度和彈性,都有了質的提升。「這次改造投入了400萬元,體育愛好者將感受到一種全新的體驗。」
智能化管理
在南昌市的另一頭,位於經開區的雷公坳西可體育中心也在3月20日正式復工。這是個集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和網球場於一體的綜合性體育場館,每天吸引了上百人來此鍛鍊。
由於去年才正式營業,西可體育並沒有像東湖有象一樣進行改造。但該中心負責人李有嫵告訴記者,閉館期間,管理人員也積極修煉內功,與上海總公司加強對接,不斷梳理管理體系,提升服務水平,隨時迎接全面復工的到來。
4月4日20時,記者來到西可體育中心,只見一塊7人制足球場上兩支隊伍激戰正酣。明亮的燈光,配上挑高的頂棚,儘管戶外小雨不斷,但球員們一點都不受影響。
緊鄰足球場的,是全部採用智能化運營的三片籃球場。入口處張貼了二維碼,顧客只要掃碼付費便能進場打球,實現了24小時無人化管理。
「不論是哪塊場地,我們全部採用無接觸式服務,即市民提前或現場通過手機預訂,服務人員通過手機或監控查看和控制燈光。」在運營策略方面,李有嫵表示,「我們所有場地的收費都低於中心城區,籃球場還接待散客,只要10元就能打兩個小時。」
在東湖有象,散客同樣是主要消費群體,儘管收費較西可體育高,但因為傳統的口碑和全新的硬體,前來打球的人不斷增加。「年前每天40多人,這段時期最高峰達到200多人。」吳曄說。
雖然受疫情影響,今年收入有所下降,但對於未來,兩家體育場館負責人都非常看好,並積極籌劃下一步的發展。李有嫵表示,球場會在氛圍的營造和配套設施的完善上進一步下功夫,同時在大眾點評、美團等網絡平臺加大推介。
吳曄則透露,東湖有象還將用可升降籃球架替換現有固定的籃球架,同時增加周邊看臺座位和直播大屏幕,並策劃更多的比賽來提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