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的退休女人自述:想要晚年生活幸福,請你學會「薄情」一點

2021-01-08 一月愛八月

導語:

人的這一生非常短暫,從出生到退休,短短幾十年,經歷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人的前半生非常忙碌,小的時候,為了學業奮力拼搏;成年時,為了工作堅持努力;中年時,為了孩子和家庭付出。好不容易熬到自己退休了,卻發現自己變老了,忙忙碌碌的前半生,一下子閒了,反而有些不習慣。

有的人退休後,會選擇去旅行;有的人退休後,會選擇和子女同住;有的人退休,會選擇和好姐妹跳舞逛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晚年生活都不一樣。

不管選擇什麼樣的晚年生活,都要學會「薄情寡義」一點,這樣晚年生活才會更加幸福。

58歲退休女人的自述

周阿姨今年58歲了,她退休已經8年了,這些年她從剛開始得不適應,到現在生活過得如魚得水,她說:自從學會「薄情寡義」,晚年生活越過越有勁。

周阿姨50歲時就退休了,剛退休的周阿姨,選擇幫女兒帶孩子,她順理成章的搬進女婿家,當一個帶薪保姆。

周阿姨就只有一個女兒,女兒女婿都要工作,沒人帶孫子,所以她女兒就要求周阿姨幫忙帶孫子。剛開始的時候,女兒還會給周阿姨1500元生活費,可是時間長了,周阿姨問女婿要生活費時,女婿每次都板著個臉。

一家人1500元的生活費完全不夠,多餘的生活費全是周阿姨拿自己的退休金來補貼。女婿還經常嫌東嫌西,不是說菜鹹了,就是說飯菜不合口,甚至覺得飯菜太差了。周阿姨心裡很不是滋味呀!要知道牛肉都三十多元一斤,什麼菜都貴,天天希望吃好的,吃都被吃窮了。

周阿姨在女兒家呆了一年多的時間後,實在呆不下去了,周阿姨主動給女兒1萬元,讓女兒叫自己婆婆來照顧孩子,自己一個人回老家住。周阿姨說:再在女兒家住,我一定會得抑鬱症的。

周阿姨回老家後,經常和小姐妹逛街、跳廣場舞,生活過得還算可以。小姐妹裡,有幾個人和周阿姨一樣都是喪偶單身,幾個小姐妹就商量著一起開生活,一起買菜做飯,除了吃飯外,都是各回各家。

周阿姨覺得反正自己都要做飯,幾個人一起吃也有伴就同意了,幾個好姐妹一起買菜做飯,晚上一起去跳廣場舞。可是沒幾個月矛盾就出現了,有個別姐妹懶不願意煮飯,有的感覺自己吃的少虧了,最終因為各種原因,她們散夥了。

好姐妹散夥後,周阿姨很少和好姐妹聚會逛街了,晚上跳完廣場舞,她就趕緊回家了,以前還和好姐妹去吃夜宵等,現在她很少參加了。周阿姨喜歡繪畫,有時間就去畫廊繪畫,下午看書,偶爾寫點東西,她非常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間。

周阿姨覺得不管是在女婿家,還是和好姐妹搭夥吃喝,時間長了都會有矛盾,而且還不能對別人太好,時間長了別人會覺得那是理所應該。周阿姨經歷過這些,她也想明白了,這把年紀了,對人對事都應該「薄情寡義」一點,有時「不合群」反而更幸福。

中老年人的「薄情寡義」,反而更幸福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是一個大學問,即使關係再好,也要懂得把握分寸感,特別是對於退休的中老年人而言,不交朋友會覺得孤獨,交朋友又難相處。所以不管是與親人之間,還是朋友與朋友之間,最好保持一定距離,有時「薄情寡義」一點,反而更幸福。

幸福——對親人「薄情寡義」一點

周阿姨退休後,就去女兒女婿家幫忙帶孫子,周阿姨是心疼女兒,想著自己幫忙帶孫子,女兒就可以出去上班。可是讓周阿姨沒有想到的是全心全意的付出,換來的卻是女兒女婿的不理解。

周阿姨和大多數父母一樣,退休後都會選擇幫子女帶孩子,可是換來的卻是子女的不理解。所以呀!退休的父母們,對親人「薄情寡義」一點,除非子女需要,不然千萬不要和子女同住,保持一定距離,和子女之間的關係更親密,晚年生活更幸福。

幸福——對朋友「薄情寡義」一點

朋友是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天談心,有困難的時候,朋友會幫你一把,這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之間也應該保持一定距離,有時對朋友「薄情寡義」一點,相處反而更幸福。

周阿姨和好姐妹搭夥吃飯,看似和諧的一群人,當矛盾出現時,你會發現,原來,只要有人群得地方就是江湖。看似很好的關係,經不起長期時間近距離的相處,保持一定距離,才是朋友之間真正的相處方式。

幸福——學會享受孤獨

不管是親人還是朋友,到最後你才發現,能陪你走到最後的只有你自己。所以不管對愛人、親人和朋友,都要保持一定距離,學會享受孤獨,生活反而更幸福。

周阿姨退休後,經歷了女兒女婿家的生活,經歷和好姐妹搭夥的日子,最後她學會了和自己相處,享受孤獨。一個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人生,和親人、朋友保持一定距離後,晚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總結起來就是對任何人都要「薄情寡義」一點,保持一定距離,學會獨處,才能更好的享受人生。

寫在最後:

「薄情寡義」這個詞是貶義詞,但是這個對自己而言卻是褒義詞,不管是中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要學會「薄情寡義」一點,這樣生活才會更加幸福。

學會獨處,學會享受孤獨,學會一個人的生活多姿多彩,這才是你應該值得擁有的晚年生。孤獨是生命的禮物,把這四本書送給你,願你活出自我。4本書僅售99元,點下方帶回家!

今日話題:

你想做一個「薄情寡義」的人嗎?

相關焦點

  • 一個53歲女人的自述:一塊荒地,成就了我退休後幸福快樂的生活
    對於許多中老年人來說,隨著年齡增大,身邊朋友少了,孩子有了自己的生活,生活變得越來越孤寂。於是許多人退休後想要融入人群,讓自己的晚年生活看起來熱鬧一些。 為了讓晚年幸福,生活充實,有人退休後到處打工賺錢;有人選擇幫助兒女們帶孩子,渴望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老了後,也能享受子孫滿堂的快樂。
  • 55歲阿姨自述:退休後,繼續找工作賺錢,生活過得充實又快樂
    導語很多女人,退休前都會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要怎麼過才會幸福,有的女人打算退休後,偶爾去旅遊,或者去跳廣場舞,要麼和朋友去逛街喝喝茶,嘮嘮嗑,幸福的晚年生活就是這麼來的。有的人退休後幫忙帶孫子,因為他們覺得帶孫子是他們應該做的事情,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可是真正到退休的時候,就發現體驗生活之後,才知道過得好不好。一位55歲阿姨自述:退休後,沒有閒下來,繼續找工作掙錢,日子過得充足又幸福。
  • 60歲退休女人自述:最好的再婚生活,就是不領證,湊合過餘生
    導語: 朱女士說:退休之後我再婚了,雖然再婚,但我並沒有領證,我覺得不領證,找一個伴,湊合過餘生就是最好的再婚生活。
  • 退休老人自述:到了晚年後錢放哪裡好,給兒子還是女兒,誰最靠譜
    2位68歲老人自述:「人到了晚年之後,錢應該放在哪裡最安全?是給兒子還是給女兒?這兩個人之間哪個最靠譜?」但其實,到了晚年之後,錢自己拿著最安全,因為,自己拿著就不用伸手問子女拿,想幹嘛就幹嘛,也不用擔心感冒生病的時候沒有錢治病。
  • 3位60歲老人的提醒:「薄情」,才是晚年的生存之道
    人生,就是在不斷的獲得和失去中成長,特別是人到了老年,更要適時學會放下一些東西,學會開始"薄情",學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之道,才能更好的過好自己的晚年生活。  接下來我們就以3位60歲的老年人為例,教大家如何在晚年更好的學會生存之道。
  • 一個56歲女人的內心獨白:退休後想要生活幸福,需要明白一件事
    1自從過了50歲,我發現身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大多數已步入退休的中年女人們,生活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她們沒有了養育孩子的負擔,沒有了工作上的羈絆,仿佛一下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與熟悉不熟悉的人聚會,吃飯聊天,圍著大圓形的桌子觥籌交錯;與舞伴們學習新流行的舞步
  • 一個58歲女人的自述:不合群的生活,才讓我真正享受心靈的自由
    在這種思想影響下,許多人進入單位後委屈求全,小心謹慎,只為了讓別人接納自己,而不是以個體形式的獨立存在;退休後,又希望融入一個圈子,與自己同樣的人打成一片,好像這樣才算找到了組織,找到了歸屬,可這樣,人生真的就幸福嗎?
  • 60歲女人提醒:人到晚年,你最大的靠山,並不一定是老伴
    其實,無論是感情還是生活,對於女人來說,有伴的日子就如春天般溫馨溫暖,會讓女人感覺日子的美好,生活的豐滿。可女人也要明白這一點,無論什麼時候,都有自己把握好人生,不要想著依靠誰,即使是到了晚年,也不要把自己的生活完全依靠在老伴身上。
  • 88歲老人說:人到六十,要想安享清福,請記住這8個字
    這天午後,我和鄰居88歲的退休老人,坐在開滿了紅紅豔豔蔦蘿花的小院子裡聊天,我們聊起人到六十的話題,老人說:人老了,都是想能夠安享清福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夠安享清福。一個人到六十的人,要想安享清福,就必須要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與此同時,在自己的精神方面,也要牢記這8個字,我們才能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把我們的晚年生活,過得更有質量啊。
  • 一生不婚,50歲退休,她們給女性上了一堂關於幸福的課
    人生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希望我的文字能夠溫暖你的心。記得點擊「關注」我哦!01前兩天我寫過一篇關於66歲阿姨一生未婚的文章,很多讀者會擔心,如果女人一生不結婚的話,是不是在晚年過得很悽慘,很孤獨。我們不一定非要按照前人走的路一直走下去,我們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努力的生活。02日本有一部紀錄片叫《7位一起生活的單身女人》,它記錄了7個單身女性的晚年生活。
  • 70歲阿姨心聲:「廢物式養老」,讓我的晚年生活越來越不快樂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中,一個人晚年有錢有閒,兒女孝順,老了後能頤養天年,就是幸福生活。所以許多兒女在父母年老後,給他們創造好的物質條件,不讓父母忙碌操勞,不讓他們操持家務,把老人當成完全沒有自理能力的人,以為這就是真正的孝順。可這真的是老年人需要的嗎?
  • 退休女人老伴走了,再婚會不會幸福?3個女人說了心裡話
    尤其那些工作了一輩子的女人,本想退休以後跟老伴兒安享晚年,卻成了孤影一人行,雖有親情陪伴,但無法代替夫妻情,此時的她們便想要再婚找個伴兒,那退休女人再婚會幸福嗎?黃阿姨:57歲我跟現在的老伴兒爬山認識的,那時老伴兒過世還不到一年,喪夫之痛時刻在心頭纏繞。
  • 五十歲以後,學會「心狠」一些,生活才過安樂!
    文/飛魚時光不老,我們卻一晃就老了,一下子就走過了半輩子,前半輩子,一直都是為家庭而活著,一點時間都沒留給自己。後半輩子,希望你的心不要太軟,學會心狠一些,這樣生活才能過得安樂。人生中總是被很多事情耽誤著,自己又走不開,放不下,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奮勇向前,從來不懂得拒絕,因為自己的心太軟,以為這是對孩子好,卻沒有想要是在害他們。幸福始於心,晚年生活能否過得安心,就要學會對下面這幾件事情狠心一些,才能活好每一個當下。
  • 58歲二王妃近況曝光!離開泰王到美國享清福,比西拉米幸運多了
    58歲二王妃近況曝光!離開泰王到美國享清福,比西拉米幸運多了 瑪哈·哇集拉隆功是當今泰王,他的後宮一直都是美女如雲,跟整個現代社會顯得格格不入。蒲美蓬國王廢除了一夫多妻制,一生只迎娶了詩麗吉一位王后,兒子瑪哈卻大有不同。
  • 為什麼50歲女人,「退休後」會更忙更累,3個女人說出答案
    親愛的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動動手指,給小貝點擊「關注」,這樣您每天都能收到小貝的驚喜,小火雖未熾,星火可燎原,您的支持是小貝最大的動力。導語:很多中年女人,到了五十多歲,上了一輩子班,就指望退休後,能清閒下來,享享福,可是現實總是事與願違。
  • 65歲女人傾訴:退休十年後,新的養老方式讓我樂在其中
    相信每個人退休後,都會對自己未來的養老有所考慮,有人希望老了後與子女住在一起,有人希望晚年住進養老院,也有些人希望一個人獨居。想與兒女們住在一起的,又擔心與兒女生活習慣不同,難免遭到嫌棄,影響兩代人本來和睦的關係。
  • 男人一輩子不結婚,晚年就會悽慘?這3個男人卻過得非常幸福
    尤其有一些男人,特別害怕一輩子娶不上妻,晚年過得悽慘,但一些男人,一輩子沒結婚,晚年過得還非常幸福。孫先生:70歲年輕的時候,一直下煤窯掏煤,幹這個活想接觸女人太難,家人為了我的婚事特別著急,託人給介紹了兩個對象,我一個都沒看上,就這樣單身到現在。
  • 人到晚年,最親的不是老伴,3個60歲退休男人說出心裡話,扎心
    可是相守一輩子,沒離婚並不代表沒矛盾,在一起並不代表多恩愛,3位60歲的退休男人說出了心裡話:人到晚年,跟自己最親的不是老伴。01、李先生,66歲,包辦婚姻,毀了我一生的幸福我們是家族企業,母親很強勢,就連我的婚姻也是跟生意有往來,兩家聯姻有利於公司的長久發展,所以我跟妻子的婚姻都是建立在利益上的。
  • 生活瑣碎,想要幸福,女人就該學會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也不見得都是,面對生活的瑣碎,想要改善自己的處境,獲得幸福,這就需要我們能夠清楚的認識自己,哪些是我們能改變的,哪些又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只有將遇到的問題進行分門別類,解決起來才能遊刃有餘。遇到的問題是否可以改變,怎麼判斷?又如何解決?
  • 60萬「丁克夫婦」已退休,沒有兒孫的晚年,過得怎麼樣?
    在中國,很多人把「子孫繞膝」看成是晚年幸福的標誌。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夫妻選擇了另一種生活方式,那就是「丁克」。 從20世紀80年代起,丁克家庭在中國悄然出現,到目前為止,近40年間,我國的「丁克一族」逐漸壯大,已經超過6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