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長沙丨湖南省博物館的幾大「鎮館之寶」,這個文物絕對難以想到

2020-12-14 大長沙小知識

商代豕形銅尊1981年湘潭九華船形山出土,高40釐米,長72釐米,野公豬形狀,有蓋,蓋上捉手殘缺,現已根據殘存情況復原成鳳鳥形。大禾人面紋方鼎商代晚期文物,通高38.5釐米,口長29.8釐米,寬23.7釐米,出土於寧鄉縣黃材鎮,是中國唯一的以人面紋為飾的鼎。此鼎的顏色為綠色,器身口部略大於底部,兩耳直立,四柱狀足,足上部有獸面紋,器身外表四周裝飾著半浮雕的人面,人面周圍有雲雷紋。

御龍帛畫戰國(公元前475至前221年)時期文物,長37.5釐米,寬28釐米,被稱為中國早期肖像畫的傑出代表,人們將其與「人物龍鳳帛畫」一起並稱為先秦繪畫藝術中的雙璧。黑地彩繪漆棺漢代文物,該棺內髹朱漆,外塗黑漆,並且用朱、白、黑、黃、綠等顏色畫出了雲氣,雲氣間有一百多個形態各異的動物和神怪,組成了五十七幅內容不同的畫面,是漢代雲氣紋漆畫的典型作品。曲裾素紗衣西漢早期文物,衣長160釐米、通袖長195釐米、袖口寬27釐米、腰寬48釐米。

漢墓T形帛畫漢代文物,1972年,考古學家在馬王堆一號漢墓第四層的內棺蓋上發現了一幅帛畫,1973年,人們又在馬王堆三號漢墓第三層內棺蓋上發現了一幅帛畫,因為這兩幅帛畫都是上寬下窄,因此就把它們通稱為T形帛畫。帛畫的內容,主要分為天上、人間和地下三大部分,表達了遠古人民對自然的崇拜。

唐摹《蘭亭序》唐代文物,此卷長24.5釐米、寬65.6釐米。正文質地為絹本,黃褐色,所以,它又被稱為「黃絹本」。卷前有明代著名書畫家、鑑賞家董其昌所題「墨寶」二字,卷中有多處明代書畫鑑賞家項元汴藏印,在正文的最後一行下有「芾印」「子由」兩個朱文印,但已不太清晰。卷尾依次有明代許初,清代王澍、賀天鈞、唐宇肩、顧蓴、梁章鉅、梁同書、孫星衍、石韞玉、李佐賢、韓崇諸跋。

大家也可以看看我以前寫的一些東西,也挺有意思,感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

老長沙丨30年前在長沙當老師原來如此簡單,還記得夜校嗎?

老長沙丨我見過的長沙街頭騙術,小心踩雷!

相關焦點

  • 中國這些國寶級文物,都是博物館鎮館之寶,快來看看你認識幾個?
    蓮鶴方壺」,為之「鎮館之寶」。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是元代的瓷器,1950年出土於南京市江寧區將軍山沐英墓,現收藏於南京市博物館。該瓶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見珍品,為國寶級文物,是南京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中國瓷器三絕之一,號稱「天下第一瓷」。2013年,國家文物局將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底是哪幾件?
    坐擁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陝西歷史博物館自然是其他兄弟省份博物館難以匹及。官網中說,藏品量高達170餘萬件(組),精品自是不計其數。而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中,並沒有列出「鎮館之寶」的名目。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些收藏大戶的「主事」館(院)長,曾在不同場合上說過,他們那裡沒有所謂的「鎮館之寶」,因為精品太多,難以抉擇。陝西歷史博物館,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但在其官網新聞中則提到「十八件(組)國寶級文物」,這應該可以算作其代表作了。
  • 老長沙丨除了女屍,湖南省博物館究竟有什麼好看的?
    你知道湖南省博物館有哪些常設陳列嗎?新發現陳列《湖南十大考古新發現陳列》展館位於湖南省博物館新陳列大樓二樓西北,其面積約400平方米,展品共計133件(組),於2003年1月18日對外展出,集中展示了10餘年來湖南省最重要的十大考古新發現,其中有八項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八項中又有三項被評為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尤其是龍山裡耶戰國秦漢城址的發掘,更是被譽為21世紀我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文/姜松  [題記]有許多人每到一地,一定要去到當地的博物館看看。而有的博物館。那我們為什麼要逛博物館呢?第一,對於一個國家,對於一個城市,沒有比博物館更能貼近這個國家、這座城市的原始脈搏,博物館裡有這個國家或這座城市的基因;第二,博物館裡的文物是歷史最具象的體現,文物跨越時空,是我們存在過的唯一證據。第三,博物館可以提升人的品位。蔣勳先生在《美的沉思》中說:這些瑩潤斑駁的玉石,這些滿是鏽綠的青銅器,這些夭矯蜿蜒的書法,這些縹緲空靈的山水畫,卻逐漸使我開始思考起它們形式的意義。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中新網武漢12月13日電 (梁婷 孫夏)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3日正式揭曉,除現有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 湖北省博物館發布十大「鎮館之寶」 記者對話專家解讀背後的故事
    湖北省博物館被譽為「荊楚文化的殿堂」,館藏文物達24萬多件(套),其中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16件(套)。如此豐富的文物瑰寶是荊楚文化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在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擴建工程即將竣工之際,開展「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將原來的「四大鎮館之寶」擴容為「十大鎮館之寶」,將更好地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
  • 如數家珍,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娓娓道來
    《國家寶藏》節目截圖除了上面這三件國寶,陝歷博還有一些重量級的鎮館之寶鑲金獸首瑪瑙杯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6.5 釐米,長15.6釐米,口徑5.6釐米,屬唐代文物。作為十三朝古都的大西安,博物館和文物包羅萬象,其中蘊含的厚重歷史文明更需要認真鑽研,細細品味。可想把所有文物都看遍,難度可能有點太大。
  • 我國一座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一具「屍體」,日本想要3根頭髮遭拒
    中華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給我們創造了無數珍貴的文化珍寶,這些珍寶至今要麼完好的保存於地下,要麼就是在某些收藏家手中,而剩餘的大部分,是被珍藏在了博物館中。每一件文物都是我們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是中華文化的承載者,各自有其存在的意義。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但陶鷹鼎的來頭可大了,它是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出土文物。在1993年還曾被來華的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挑選出來,代表中國出境參加申奧國家文化展。這件文物實在是太珍貴了,2002年它就位列中國第一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行列。
  •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一件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為何被中國拒絕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件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為何被中國拒絕英國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庚子之變的發起國,在掠奪和收藏清宮文物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因為動手早、下手狠,所得豐富且精品多。英國許多博物館、圖書館甚至私人收藏家都藏有清宮文物。其中以大英博物館最突出。鎮館之寶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收藏了世界五大洲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和藝術品多達百萬件。而該館收藏中國文物的歷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館時期,被認為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歐美博物館之一。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8件鎮館之寶,件件價值連城,圖7曾被日軍炸毀
    【鎮館之寶:西周大盂鼎】 西周大盂鼎於1849年出土於今陝西寶雞,剛一出土就被賣到文玩市場,不久後就被一富人買下,因體型巨大,富人買後就被當地縣令強行奪走,此後該鼎換了多個主人,就連晚清名臣左宗棠也曾是它的主人,後又被左宗棠轉贈給潘祖蔭。
  • 了解博物館,先從這些LOGO開始吧
    西藏博物館典藏文物:朱墨彩繪雙體陶罐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是湖南省最大的歷史藝術類博物館,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中央地方共建的八個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湖南省博物館的LOGO非常抽象,關於其設計靈感也有多方面解讀。其實,這個LOGO為湖南省博物館新館的造型剪影,其設計師也是主體建築的設計師磯崎新。此外,這個剪影LOGO也是《山海經》中神獸強良的造型。
  • 京都國立博物館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一萬多件貴重文物     入館先知: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建造於1897年,也就是明治中葉時期,建築具有法式文藝復興風格。這座磚結構的建築物,由於其特殊的歷史價值,還被列為日本的國家重要文物。博物館主要收藏日本的出土文物和平安時代以來的美術、工藝美術作品,其中有許多日本的國寶。
  • 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12月13日,湖北省博物館新晉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在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原有「鎮館之寶」基礎上,新增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珍品。
  • 如數家珍,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都知道嗎~
    作為十三朝古都的大西安,博物館和文物包羅萬象,其中蘊含的厚重歷史文明更需要認真鑽研,細細品味。可想把所有文物都看遍,難度可能有點太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西安其他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為喜歡逛博物館的朋友劃重點哦~ 西安博物院鎮館之寶 唐代三彩騰空馬 於西安西郊出土,馬全身赭黃色,間白斑紋。
  • 來看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你有沒有被震撼到?
    如果還沒有也沒關係,今天,小新就帶你看看,這些精美的「鎮館之寶」:  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  朝代:商  大小:上口最大徑44.4釐米、高58.6釐米、重34.6千克四羊方尊。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  四羊方尊在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之中體型最大。
  • 湖北省博物館要上新啦!誰是「鎮館之寶」?你來定!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湖北省博物館 三期預計2021年全新開放,擴建後的博物館建築面積達11.3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8萬平方米,比現在大一倍,「鎮館之寶」也將隨之擴容。省博聯合湖北日報 推出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以更好地發揮明星文物代言博物館、推介荊楚文化的作用。
  • 澳門最綜合的博物館,卻沒有鎮館之寶,旁邊是澳門著名旅遊景點
    在很多人的旅遊經驗中,不管是省市級還是國家級的博物館,都會有一件鎮館之寶壓陣,代表著這座博物館的榮耀和這個地區的在某些方面的榮譽,但澳門就有一座博物館,沒有鎮館之寶,依然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前往旅遊打卡。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13日,十大「鎮館之寶」發布會現場火爆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稱,湖北省博物館三期工程預計明年全新開放,擴建後的博物館建築面積11.3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8萬平方米,比現在擴大一倍。為更好地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開展了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對原有四大「鎮館之寶」進行擴容。本次評選活動,自11月11日啟動,線上線下反響強烈,公眾通過博物館網站、微信,湖北日報微信為心儀的「鎮館之寶」投票。活動還走進中南民族大學、湖北美術學院等多所高校,廣大學子踴躍投票。
  • 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鎮館之寶,《伏爾泰像》雕塑
    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鎮館之寶,《伏爾泰像》雕塑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伏爾泰像》。世上原本沒有聖彼得堡,俄羅斯民族也原本沒有出海口,這一切都因為彼得大帝的雄才大略得以改變。根據蘇維的法令,包括艾爾米塔什畫在內的各大博物館被國有,並向全體公民開放。今天雄偉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由冬宮、舊文收歸爾米塔什、小艾爾米塔什、新艾爾米塔什和一個能容納500名觀眾的艾爾米塔什劇場構成,佔地九萬餘平方米、展室四百餘個。共有原始文化部、古希臘和羅馬世界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古錢志部、西歐藝術部、科學教育部和修復部等八個部,總藏品數量達到270萬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