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傳染性疾病的口罩一般分為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和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前兩者醫生用,後者普通人用即可。目前市場上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已經基本上買不著了,但是防霧霾口罩在超市裡還多有供應。那麼,防霧霾口罩能夠代替一次性醫用口罩使用嗎?
防霧霾口罩用來防止霧霾,那麼什麼是「霧霾」?大氣中各種含量超標的懸浮顆粒物被籠統地稱為「霧霾」,尤其是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它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這些細小的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被吸入呼吸道就會有害於身體健康。我們顆粒懸浮物直徑為2.5微米和2.5微米以下的懸浮顆粒物,稱為pm2.5;十微米以下的叫做PM10。
一次性醫用口罩用來防止病毒傳播,那麼病毒是什麼?可以把它理解成非常小的細胞寄生蟲,它必須寄一生在宿主的細胞中才能活命,然後複製的方式增值。那麼病毒有多小呢?一般來說,是納米級的單位。只有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它。
從尺寸上來說,防霧霾口罩過度的是微米級的顆粒物,而病毒是納米級的。所以,從尺寸上來說防霧霾口罩似乎無法過濾病毒。
但是,要注意的是病毒的傳播是需要宿主的。以肺炎病毒為例,它主要的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病毒寄生在人的口腔上的呼吸道內,之後隨著病人的咳嗽和打噴嚏飄在空中。那麼,答案就簡單了!微米級的防護口罩雖然達不到納米級別(真到納米級別呼吸就該困難了),但它就防護不了個唾沫星子?
只要能防得了飛沫,那它對預防病毒感染肯定是有效的!不要因為包裝上只寫著一個防霧霾或者防工業粉塵就擔心它不起作用。當然能買到醫用一次性口罩或者N95口罩更好,畢竟前者更便宜,而後者的靜電吸附能力更強且氣密性密閉效果更好。
所以,雖然說醫用防護口罩(N95)>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如果沒有一次性醫用口罩或N95口罩,是可以用防霧霾口罩來代替,畢竟一般人不像醫護工作者那樣面臨嚴峻的病菌環境。其實,出門就是戴普通保暖棉口罩或防塵口罩(材料不夠緻密,只能阻擋36%的病原菌),也比不用口罩裸奔強。
最後要提醒的是,只注意戴口罩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冬季,病毒在脫離人體的狀況下可以存活四個小時。因此,假如感染了病毒的人,在電梯裡打了個噴嚏,一個小時後,你進入電梯按電梯,靠在牆上看手機。那麼雖然你戴的口罩起到防護作用,但是手上或衣服上有可能感染病菌。之後如果你回家沒有及時消毒、洗手、換衣服就接觸口鼻,那麼就會增加感染的風險。
所以,感染高發期最好還是待在家裡不出門。如果你出門後,回來後不注意遙控器接觸到了,孩子也抱了,那麼就有可能將病毒帶到家裡。如此,一旦家人無意間接觸到口鼻,都有被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