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80,診斷為心臟瓣膜病......
只能外科手術解決
做: 體質差、年齡大、手術風險高
不做: 可能最終心衰不治......
當「高齡」和「高風險」並存時, 是否有「兩全其美」的辦法?
今天這個故事,見證了TMVI手術的神奇......
耄耋之年 身患重疾
楊奶奶是陝西某高校的一名退休教授,她的愛好廣泛,樂觀開朗,退休生活多姿多彩,喜歡慢走、旅遊、跳舞、打太極......
2020年6月2日,81歲的楊奶奶被推進了手術室,這是她人生面臨的第二次心臟手術,要說這個故事,還要從12年前講起......
2008年4月,69歲的楊奶奶因二尖瓣返流合併心衰住進了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診斷為二尖瓣大量返流,由許鎖春主任為其進行了「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換術」。手術很成功,對楊奶奶來說,置換後的心臟瓣膜,為她的心臟值入了新的系統,給生命重新投入了活力!
置換生物瓣膜,一方面避免了長期服用藥物,生活質量提高;另一方面,對於當年69歲的楊奶奶來說,生物瓣平均使用壽命為10-25年,已經能基本覆蓋老人壽命,特別是老人同時患有多種基礎疾病。
轉眼12年過去了,這12年裡,楊奶奶和其他老人一樣正常的生活,且由於心功能得到改善,這12年來她盡情綻放著自己的夕陽紅,然而近日楊奶奶突然又出現了胸悶氣短等症狀,緊急就診後複查心臟超聲發現之前置換的生物二尖瓣已出現衰敗,返流顯著,同時老人合併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通過常規藥物治療已經很難緩解症狀,唯一的出路就是再次手術,可是對於接受了瓣膜置換的楊奶奶進行二次手術,於醫生雖易,但對於患者則需要冒更大的風險!
楊奶奶育有獨女小莉(化名),孝順的小莉此次特地請假由浙江返回西安照顧生病的母親,看著母親承受病痛折磨,她曾經考慮過「搏一把」,請醫生為其進行二次外科開胸手術治療,但是由於楊奶奶已年逾八旬、體質弱、心功能差,屬傳統外科開胸手術高危人群,而且是二次手術,又害怕老人難以承受手術打擊而病情加重......因此陷入兩難,儘管如此,看著楊奶奶日漸衰弱的身體,手術卻是一步不得不走的險棋。
領先技術帶來新的希望
綜合考慮到楊奶奶的身體現狀及多方因素,在與其家人充分溝通後,心外科閆煬主任提出可以考慮行「經心尖二尖瓣置換手術(TMVI)」。
說起TAVI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近幾年正式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對於與心臟有關的臨床各領域,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使得TAVI手術在「江湖」一經露面,全國各大醫院便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紛紛開展這項新技術。自2018年交大一附院心外科亦成常規實施TAVI手術,使多名患者康復出院。
而在心臟外科領域,「經心尖二尖瓣置換術(TMVI)」無需開胸、無需心臟停跳、無需體外循環,大大降低了手術創傷,成為繼TAVI手術之後的又一個熱點。
「經過該手術路徑進行二尖瓣置換手術,適合外科手術風險過高、病情危重、無法行常規瓣膜置換手術的患者,是目前心血管專科的一種新技術。」聽了閆主任的介紹後,楊奶奶看到了生的希望。
優勢和風險並存,心臟團隊保駕護航
最終經由心外科閆煬主任、李勇新副主任、姜益主治醫師、陳強主管醫師聯合麻醉科關正主治醫師、心內科導管室、結構性心臟病科、放射科多學科組成的團隊專家反覆研究討論,決定為楊奶奶實施一站式「經心尖二尖瓣置換手術+冠脈支架植入術」。
經過積極的術前準備,楊奶奶很快接受了手術治療,手術在雜交手術室內完成,全部耗時約3個小時,醫生們首先為楊奶奶植入冠脈支架一枚,順利打通閉塞冠脈血管。
通過術前的充分準備,瓣膜定位精準,治療團隊在心臟不停跳的狀態下順利完成原瓣膜內的二尖瓣置換,釋放位置非常理想,不需要體外循環、不需要鋸開胸骨,術中幾乎無出血、無傳導阻滯、無流出道梗阻,血壓心率均平穩。
直到手術順利結束,每一位在場醫護人員懸著的心才徹底平復下來。小莉一直等候在手術室外,當手術結束,得知母親手術成功的好消息時,她再也繃不住,一時泣不成聲,口中只是反覆說著謝謝。
據悉,像楊奶奶這種「二尖瓣生物瓣置換」術後12年,再成功實施生物瓣的瓣中瓣一站式「TMVI+PCI手術」,在西北地區尚屬首例。
術後楊奶奶恢復順利,很快從心外重症監護室轉回病房,術後僅一周就出院回家調養了。在不久的將來,楊奶奶就可以重返自己陽光、幸福、健康、多彩的退休生活了。
這項高難度的技術創新打破常規,突破多個手術禁區,為高齡危重心臟瓣膜病患者提供了手術機會,給許許多多的「楊奶奶」們帶來了希望。
生命不易,生命不息。
希望我們都可以如小莉般膝下承歡,
讓父母晚年健康、幸福、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