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之一堯帝

2021-03-05 蛋蛋說史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蛋蛋說史,我是蛋蛋。今天我們要說的依然是三皇五帝系列,而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堯帝。

堯帝姓伊祁,號放勳,因其是古唐國人(今山西臨汾)遂稱唐堯也有稱帝堯,帝嚳(ku)與慶都之子,這裡值得一說的是帝堯的父親帝嚳也是三皇五帝之中的五帝之一。帝堯是上古時期方國族盟的首領,為祁姓劉氏的遠古一世組,十三歲被敕封地於陶輔助當時的帝王擎,十五歲改封地於平陽號陶唐氏,二十歲時堯取代擎為天子定都平陽,執政七十年後堯愈來愈老,便要求舜代其執政,後堯禪讓二十八年後病逝,葬於谷林。堯死後因其為百姓社會的功德被追認為三皇五帝中的一帝被大家一致認為是中國古代的賢明聖王。

歷史上所有賢明聖德的大人物註定從出生就與眾不同,堯帝也如此。相傳古帝的第三個妻子名叫慶都,是伊耆侯的女兒,慶都於帝嚳成婚以後仍留在父母家居住,說某一年的春正月末時,慶都與父母坐上小船於三河之上遊玩,當正午時出現了一條飛舞的赤龍。第二天又出現了條形小些的赤龍,晚上慶都睡不著閉著眼睛還在為看見赤龍的事不由抿嘴發笑,正朦朧中陰風四合,赤龍撲上她身,醒來時身上還留下腥臭的涎水沫子,身旁留下一張沾滿涎水沫的畫兒,上面畫著一個紅色的人像,臉形上銳下豐滿,八採眉,長頭髮,畫上寫著:亦受天佑。之後慶都就懷孕了,過了十四個月後她生下一個兒子,竟與赤龍留下的畫像一模一樣。正好此時孝子帝嚳的母親卻在這時候去世了,帝嚳因為母親的去世痛心不已為母親一連服孝三年,全然不顧妻子與剛出生的兒子,於是慶都帶著孩子回到了娘家撫養長大等到了十歲時才讓他回到父親的身邊,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帝堯。所以帝堯小時先隨外祖父家的姓為伊祁(耆)氏,後又稱陶唐氏。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帝嚳有兩個兒子──摯和放勳(堯);帝嚳死後,摯以年齡最大為長子而繼承帝位,為帝摯。堯自小便好學而能幹,十三歲時就受命輔佐帝摯。帝摯才幹平庸不能做到妥善管理國恩澤百姓,而堯仁慈愛民 明與察人 助帝擎管理有方,盛德聞名天下。於是各部族首領紛紛離帝擎而去歸附於堯。帝摯也自知才能聖明不如於堯,終於在繼位九年之後將帝位禪讓與其弟堯。在堯二十一歲時登帝位,以唐縣為都城,以火德為帝人稱赤帝,堯當上天下共主,性格仁慈 十分聰明 年輕有為也不因而驕橫傲慢。他勤於政事未敢休息。禮儀簡單,生活儉樸,絕不浪費百姓的一分一毫。

堯執政初期,還沒有基本的國家制度系統,國家只是各大部落聯合體。非常鬆散,不利於國家的統一管理,所以在堯積累了一定的施政經驗後,開始建立國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按各種政務任命官員,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較為系統的政治制度,為奴隸制國家的產生奠定了基礎。為了管治天下,制定法度,禁止欺詐。他設置諫鼓,讓普通人都能對國事發表意見。他樹立謗木,鼓勵百姓批評自己的過失。他說:「如果有一個人挨餓,就是我餓了他;如果有一個人受凍,就是我凍了他;如果有一個人獲罪,就是我害了他。」堯無微不至地關心百姓,輕徭薄賦,因此百姓都十分擁戴他。他又大力提倡道德與和順,使天下百姓能融洽相處,使天下萬國和諧一致。

《尚書·堯典》上說,堯命令羲氏、和氏根據日月星辰的運行情況制定曆法,然後頒布天下,使農業生產有所依循,「敬叫授民時」,他派羲仲住在東方海濱叫暘谷的地方,觀察日出的情況,以晝夜平分的那天作為春分,並參考鳥星的位置來校正;派羲叔住在叫明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北向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時間最長的那天為夏至,並參考火星的位置來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叫昧谷的地方,觀察日落的情況,以晝夜平分的那天作為秋分,並參考虛星的位置來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觀察太陽由南向北移動的情況,以白晝最短的那天作為冬至,井參考昴星的位置來校正。二分、二至確定以後,堯決定以366日為一年,每三年置一閏月,用閏月調整曆法和四季的關係,使每年的農時正確,不出差誤。由此可知,古人將帝堯的時代視為農耕文化出現飛躍進步的時代。帝堯還任命羲和掌管天文,制定曆法,授民農時。分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住四方,負責觀察日月星辰萬物生靈,以通報氣候變化,使百姓能及時了解。

治理水患

堯的時代,是傳說中的洪水時期。「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水勢浩大,奔騰呼嘯,淹沒山丘,衝向高岡,危害天下,民不安居。堯對此非常關切,徵詢四嶽(四方諸侯之長)的意見,問誰可以治理水患,四嶽推薦了鯀。堯覺得鯀這個人靠不住,經常違抗命令,還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適宜承擔這項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嶽堅持要讓鯀試一試,於是堯任命鯀去治理水患。鯀治水九年,毫無功績,因而被治罪被殺。

史載堯訪納賢臣,堯之功臣九人,或說十一人,可謂人才濟濟。但他唯恐埋沒人才,野有遺賢。所以他還常常深入窮鄉僻壤,到山野之間去尋查細訪,求賢問道,察訪政治得失,選用賢才。堯治理天下萬民,使海內政治清明,曾到汾水北岸的姑射之山,去參拜四位有道之名士,悵然若失,好像丟了天下。這四位有道名士為方回、善卷、披衣、許由。善卷重義輕利,不貪富貴,是有名的賢人;堯自覺德行達智不如善卷,認識到對於賢德的人,不能自驕自傲,必須謙恭好禮,以平民對待長者、學生對待老師的禮節去拜訪他,讓善卷居主位,堯站在下邊,面向北施禮求教。

最讓大家樂道稱頌堯帝的就是他開始的禪讓制度,因為以前的帝位制度都是傳位給自己的子孫這是祖宗定的祖法。堯在位七十年,在他八十六歲那年,自覺年老力衰,想找個繼承人接他的班。可堯的兒子丹朱心既頑囂,又好爭訟,深知其子丹朱之不肖,所以不用他而想把帝位禪讓給賢明之人。人們就推薦了給堯賢能有德的舜。堯於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都嫁給了舜,以便對他進行了解和考驗。舜靠自己的美德,在歷山,使爭奪土地的農民懂得了謙讓;在雷澤,使爭奪房屋的漁民化仇為友,和睦得如同一家人;在河濱,他還使陶工制的陶器更精緻。這種種的政績,使他英名遠揚,每到一處,總有許多人緊隨其後,逐漸形成了村落、鄉鎮、城市。堯對舜的品行嚴加考驗後,就把治國大權交給了他,自己則帶一班人馬到各地巡視去了。舜就這樣幹了二十年,事事辦得井井有條,深得人心。這時,堯已經一百多歲了,視察天下歸來,就把全部權力都交給了舜,自己在家養老。又過了八年,堯去世了,舜把天下治理得更好,這就是堯舜禪讓的故事。

因為堯的賢明聖德大公無私,開創禪讓制,設立誹謗木,治理水患,頒授農耕時令,制定四時成歲。以為天下百姓為重的精神讓華夏民族都爭相傳頌他。之後的歷代傑出帝王都以與堯舜禹湯為榜樣造福天下人民。

好了各位看官大大今天的文章就到這了,大家看完記得點讚關注一下,謝謝大家了。

相關焦點

  • 遊唐堯故裡看傳承千年的堯帝文化
    堯帝,中華文明始祖、華夏「三皇五帝」之一,其父,古帝帝嚳,其母,慶都。公元前2365年,堯,十五歲,受封於古唐國,故又名「唐堯」,傳承千年的「唐堯文化」,也因此而得名。慶都山,顧名思義,是以堯帝母親的名字「慶都」而命名,其貌山巒疊翠,景色秀麗。慶都山康養旅遊度假區,依山而建,佔地面積16平方公裡,約24200畝,總投資54億元,以休閒度假、文化體驗為重點,將歷史人文、自然山水、傳統民俗、特色民宿、養生酒店等多種業態巧妙融合,是保定及華北地區最大的旅遊度假目的地之一。
  • 從堯帝到劉少奇一一五千年的譜系傳承
    劉少奇最早的先祖是堯帝。堯帝何許人也?孟子說:人人皆可為堯舜。
  • 「三皇五帝」究竟是誰?
    所以大家在考量上古的賢君時,根據他們各自的功績,把能夠配得上皇、帝之稱的八個人合稱為「三皇五帝」。那麼「三皇」、「五帝」究竟是指哪些人呢?其實任何人都不能提供一個確切的答案。因為歷史學家對這些「皇」呀、「帝」呀各有各的說法。例如,「三皇」的名單說法,就有六種;「五帝」的名單說法,也有三種。
  • 堯帝和舜帝真的是和平過渡嗎
    堯帝與舜帝是古代中國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儒家思想的典籍中記載,堯帝以禪讓的形式將位置讓給了舜。而另一種觀點認為,舜從堯的手中奪過了帝位,個人認為第二種說法是比較符合的。傳說中的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軒轅黃帝以後,在黃河流域又先後出現了三位部落首領,分別是堯、舜和禹。堯又被稱為陶唐氏,出生在丹陵地區;舜又被稱為有虞氏,出生在姚墟。
  • 三皇五帝分別指的是誰?三皇五帝歷史上是什麼地位?
    三皇五帝是人類的祖先,在太古時期就已經為人類造福,有很大的貢獻。最早三皇五帝都是一些部落的首領,當部落日益強大之後,被後人尊稱為皇或者是帝。 一、三皇五帝的歷史
  • 世人皆知的「三皇五帝」究竟何許人也?
    根據相關學者考證,三皇五帝原本並非連稱,最早於西漢時期出現了三皇五帝的連稱,三皇這一說法最早出現於《史記秦始皇本紀》,而五帝說則產生於戰國時期,而最早將五帝說系統化的也是見於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 由於秦火和項羽火燒鹹陽,先秦時期的典籍大多佚失,這導致了後世在追溯上古史時缺乏有效的材料。
  • 三皇五帝歷史簡介
    在《周禮》、《呂氏春秋》與《莊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並對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義作了解釋,但都未實定其人名。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
  • 中國上古神話故事中及史書中的三皇五帝
    在各類有關歷史書籍、電視劇以及各類文學作品中經常提到三皇五帝,中國自古就有三皇五帝之說。但三皇五帝到底是誰?有多少人知道三皇五帝?地黃氏:地黃氏乃天皇氏之子,地皇氏治所在今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界處,五龍之一。人皇氏:人皇氏為地黃氏之子,人皇氏治所在今山東沿海一帶。東方青帝靈威仰:五大天帝之一,掌管天下的東方,住址:泰山。
  • 三皇五帝的甄別
    追本溯源,皇帝一詞來源於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究竟是何人?歷史書上卻說不清道不明眾說紛紜,我們來探究一下。三皇五帝,本來就是歷史傳說中的人物,神龍見首不見尾。是不是真實存在,還另當別論。從一些傳說故事書當中來看,原始意義上的三皇五帝其實不是人,而是神。
  • 三皇五帝是誰
    三皇五帝是誰?三皇五帝的時代又叫上古時代,是夏朝建立以前的時代,沒有文獻記載,後世對這段時期的了解更多來源於傳說。「三皇五帝」到底是誰,根據三皇五帝之後的典籍記載眾說紛紜,並無定論。三皇五帝確切是誰已經無從考證,只能等待考古學的新發現告訴我們答案了。
  • 【中華文化】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現在看來,他們都是部落首領,由於實力強大而成為部落聯盟的領導者。
  • 揭秘中國歷史上的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不僅僅代表的是帝王,也是我們的祖先,他們都是因為對人民的奉獻而坐上王位的,都是原始社會末期的部族首領,時至即日還有很多的版本。但是小編更傾向於三皇:三皇:天皇燧人地皇神農人皇伏羲。五帝:黃帝有熊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
  • 堯帝告訴你為什麼新婚之夜叫「洞房花燭夜」
    從此堯帝害了相思病,吃飯喝水都沒了味道,一心惦著仙女。由此可見,喜歡美女是男人的本性。 堯帝決定去尋找鹿仙女。帶著四個大臣出發尋找,終於在一個山洞外看到一隻梅花鹿,正要上前,一隻大蟒蛇竄出來衝向堯帝,堯帝措手不及。此時,只見梅花鹿變身鹿仙女,飄過來用手一指,大蟒頓時顫抖不已,倉皇而逃。鹿仙女救了堯帝,更讓堯帝愛慕。可見女人的美貌是為男人打了一針興奮劑,能力才是打動男人的殺手鐧。
  • 堯帝兒子丹朱不乏聰慧,是個「棋聖」,為何將帝位禪讓給舜?
    那麼,堯帝為何將自己的帝位讓給一個瞎子的兒子呢?這個人又為後人做出了哪些貢獻呢?不過,最終證明,堯帝沒有選錯人,他選的這個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舜帝。據《史記》記載,堯帝是黃帝的曾孫後代,名字叫放勳。堯帝總共有十個兒子,嫡長子叫做丹朱,其他九個因為沒有什麼影響力,史書很少記載。
  • 沒有史實,只活在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是如何成為中華之祖的?
    中國古代很多史書都存在著比較大的誤差,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其中很多內容,特別是前些朝代發生的大事已經無從考證,史官們也是在百姓口中得到的消息,以此來反推當時發生的情況。三皇五帝的記載,也是以這樣的方式。包括《史記·五帝本紀》對於三皇五帝的相關記載,也是沒有得到證實,而是司馬遷通過研究前人的記載,還有百姓對於三皇五帝故事的傳聞整合而成。
  • 對聯喜掛古城門 堯帝故裡迎新春
    26日上午,伴隨著喜慶的鑼鼓聲,堯帝古城城門樓上10餘米長的巨幅春聯在煙雨朦朧中揭開了神秘面紗。金湖作為全省首家開啟城門掛春聯活動的地區,2021年全省「城門掛春聯 江蘇開門紅」活動也自此拉開帷幕。本次活動是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江蘇省演藝集團、中共淮安市委宣傳部、中共金湖縣委、金湖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金湖縣文化館等多家單位協辦。
  • 三皇五帝,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三皇五帝是我們遠古時期非常著名的幾個部落大首領,他們所統治的時代,也是我們史學家推崇備至的時代,一個「禪讓制「,充滿了「民主」的元素。那麼「三皇」是哪三個?「五帝」又是哪個?我們中華民族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最早是從商朝這個朝代開始的,故而「三皇五帝」尚無統一划分。
  • 古人所說的「三皇五帝」分別是指誰?
    所以人們把原始社會中後期出現的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君王稱為「三皇五帝」,而是以真實的口傳歷史部落首領們為三皇,被《漢書》載入;對於五帝,則一般採取《史記·五帝本紀》的說法。中國古書上,把伏羲、女媧、神農稱為「三皇」,把太皞、炎帝、黃帝、少皞、顓頊稱為「五帝」 三皇五帝有兩種說法,一為,三皇為人族聖皇,分別是,伏羲,神農,軒轅。,五帝則是天庭五方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