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愛芬參與防疫工作前後手部對比 桐鄉提供
(抗擊新冠肺炎)特寫:全民戰「疫」下的皸裂大手 滿手裂口守護萬家
中新網嘉興2月11日電(記者 施紫楠 通訊員 魏衍方)浙江桐鄉桐德公路石門卡點,39歲的朱愛芬正在執勤。「臉又幹又黑,手也變了樣,現在我都快不認識自己了。」她笑著說。
作為石門鎮顏井橋村一名村幹部,朱愛芬負責卡點處的協調、統籌工作。不同於別處卡點,這裡每天早晚高峰車流量大,不時有卡車經過,搭建帳篷不利通行,因此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都在露天下開展工作。
葉深輝被汗水浸泡的手 桐鄉提供
每天12個小時的風吹日曬,甚至雨淋,讓朱愛芬時刻暴露在外的手發生了變化。
「其實我每天都在塗護手霜,不過好像也不管用了。一開始會覺得有點癢,現在已經習慣了,就是晚上回家給手消毒時,那種刺痛感比較強烈。」朱愛芬說,「手背上皸裂的紋路,我就當作自己的『軍功章』了。」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千萬個「朱愛芬」主動請纓,勇敢向前。他們從不抱怨辛苦,但那一雙雙飽經風霜的「手」,卻見證了防疫一線工作的艱辛,也彰顯了最有力量的中國精神。
姜海義受傷的手 桐鄉提供
葉深輝是桐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崇福分局的一名隊員,每天在崇長線海寧至桐鄉交界處的南陽卡點執勤,24小時輪班,每天要檢查上千輛車。
檢查後備箱、登記人員身份信息、測量體溫……葉深輝一忙就停不下來。由於長時間戴著手套,他的手被汗水浸得變了形。
「70後」姜海義是桐鄉市雄鷹應急救援中心的一員,自投入防疫一線以來帶領隊員對桐鄉各大小卡點、公共場所進行消毒,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
姚國宇的手 桐鄉提供
半個多月前,姜海義在搬東西時不慎擦傷了手,傷口還沒痊癒,就主動參與到防疫工作中。而像他這樣的隊員還有很多,但誰都沒有一句怨言,只是默默努力守護這座城市。
一雙雙忙碌的「手」,是一個個為萬家燈火的「守」。他們相信,只要心手相連,沒有什麼苦難是打不倒的。
姚國宇今年35歲,在嘉興市生態環境局桐鄉分局工作,每天都要對全市醫療固體廢物規範貯存、處置情況進行現場檢查和服務指導。每次檢查,不透氣的手套一戴就是四五個小時,幾天下來,姚國宇的雙手就跟脫了一層皮一樣。
楊茂林的手生了凍瘡 桐鄉提供
在屠甸鎮養老服務中心的留守員工中,66歲的楊茂林也是其中之一,他在食堂工作,負責大家的一日三餐。
「老楊是位不折不扣的好員工啊。」不管是同事們,還是生活在這裡的老人,都對楊茂林認真細緻的工作讚賞有加。洗菜、炒菜、出鍋、刷碗,不斷地冷熱交替,楊茂林的一雙手早就長出了凍瘡……
正是這一雙雙傷痕累累的手,帶來了春暖花開的希望,也帶來了打敗疫情和恐懼的力量。那些傷口,就像一枚枚光榮的紀念章,註解著舉國堅強,也註解著敬重生命與抗疫必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