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全才的民國書法大家馬公愚

2021-02-08 書法田園

馬公愚(1890—1969),本名範, 初字公馭,後改公禺、公愚,晚號冷翁。

20世紀中葉,馬公愚雄踞海上,其書名如雷貫耳,世人無遠不聞,同人莫不嘆服。何其然哉?以其書法諸體精絕,為書畫篆刻詩文之全才故。

馬公愚之篆書的孫詒讓指引,起點高,遠者法乳三代, 於石鼓、秦詔版下力最深;近者師法鄧石如、吳昌碩,但不依傍他人,終成自家面目。

馬公愚篆書中堂

作為一個成熟書家,這種氣韻涵蓋他的篆、隸、楷、行、今草、章草、北碑、漢簡諸體,如此, 成就其一代大家。

其大篆章法,常呈參差排列,字形大小 由之,特別生動可愛;難能可貴的是,即使古板的小篆,他 也能摻以籀文意趣,不至於大小一律,這一點,他是勝人一 籌的。

馬公愚篆書對聯

篆書講究金石之氣,他的金文用墨如青銅澆鑄,而 石鼓文及小篆則時出鑿刻崩石之輕白。他本人也以篆書 自重,除碑額外,許多楹聯、題跋及題畫也都徑以篆書出 之,在吳昌碩之後的書壇上孤標獨步。

馬公愚四體扇面

其楷書出自鍾繇而神而化之。他的楷書已經自具面 目,可以直稱「馬體」,即使馬公愚別無成就,僅此一項足以彪炳史冊矣。

他在楷書上的建樹不限於發揚鍾繇。現傳之歐楷以宋拓《九成宮醴泉銘》 為圭臬,而自唐至宋經數百年之捶拓與風化,此碑字口筆畫已纖細,馬公愚深諳此道,他臨摹的歐體稍添豐腴,加之 自家楷書的筆致。

馬公愚楷書中堂

馬公愚為人踏實,他還探尋了歐字的親 緣即隋之《蘇(孝)慈墓志銘》,所以他所臨之歐字深得歐字 神韻而另具馬氏特色,黃泉之下歐馬二人若得相見,歐陽詢自當延之上座。

隸書自有清以來得以復興,是很難討好的書體,而馬公愚於尤喜《張遷》《史晨》《石門頌》,能以己意出之,書風醇厚樸茂,中正平和,即使以《石 門頌》風格書寫,也是文而不野,一派謙謙君子風度,其作 品多見於楹聯及條幅,每每使人如坐春風。

馬公愚隸書中堂

今草自張芝、二王以來代有風流,馬公愚雖然未曾明言,於草書他似乎與米芾一 樣,不越晉人雷池一步,故其草書成就最 低。

他作草,並不草,而是緩緩援筆,經他改造的二王草書帶楷書筆勢,其氣息依然純正 平和,不激不厲,但稍嫌板滯。

馬公愚章草冊頁

章草亦為馬公愚所好,綜觀馬氏諸體,無不胎息於三代、秦漢與魏晉,此所 以其書高古不群。馬公愚之章草異乎諸 家,出自自家心源,一如馬氏諸體,穩實 峻厚,散發著醇厚的文人氣息。

馬公愚行書對聯

有人生前聞名遐邇,而身後寂寞;有人生前悄無聲息, 而身後卻名聲鵲起,於其人,二者皆可悲。

馬公愚是鐘王書風的發揚者與集大 成者,人稱文人之好,他無所不能。縱觀書法史,如此全才,罕有其匹。作為書家,歷史尚未予以應有之定位,我不僅為他嘆不公,更為當代書法感到惋惜。

馬公愚行書冊頁

相關焦點

  • 馬公愚:無所不能的「書法宗匠」
    繪畫擅長山水、花卉、鳥魚等,篆刻取法秦漢,探本求源,無絲毫近人習氣,但均為書名所掩,素有「書法宗匠」「藝苑全才」之譽。馬公愚書法馬公愚出生於「書畫傳家三百年,一脈相承到如今」的書香世家,幼承庭訓,根底甚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馬公愚品性敦厚而又富有幽情雅趣,他書如其人,印如其人,具有很濃的「文氣」。
  • 作為民國第二代書法家,堪稱全才的鄧散木,為何草書成就不高?
    在20世紀的書法家中,鄧散木堪稱全才,在書法方面他五體皆善,並且能作詩文,兼善繪畫,尤其是他的篆刻,很有影響力。作為民國第二代書家,鄧散木成名頗早,早在20世紀30年代即馳譽書壇。蕭蛻庵書法深具碑意、奇崛拗折,而鄧散木書法則寢饋山陰,晚年則宗法旭、素,一生書法實踐遠碑近帖。陳振濂在《現代中國書法史》中,將鄧散木劃歸沈尹默海派一系,不過在沈尹默系統中與馬公愚、潘伯鷹、白蕉諸家相較,鄧散木顯然與沈尹默靠得不那麼近,與潘伯鷹、馬公愚書法完全為沈尹默書法的翻版不同,鄧散木的行書倒還稍具有些自我的面目和個性。
  • 近代書法帖學名家馬公愚,精選18幅書法欣賞:筆力渾厚、氣息醇雅
    於是當今書壇便有了一些心浮氣躁的書家刻意在書法的形式上追求「新意」,但結果卻是五花八門、優者寥寥,甚至落得個「醜書」之名。不過我倒是覺得啟功先生的一個觀點是非常正確的,那就是「新意就是古人佳處和自己病處的結合」。比如柳公權的書法,不同於歐陽詢、顏真卿,那這便是他的新意,無所謂高級或低級。而很多書法愛好者往往就是沉不下心,花時間下功夫去學習那些經典範本,而學一些過渡作品。
  • 民國「二王熱」,大書法家們學王羲之,誰寫得最好?
    白蕉的學生孫正和曾說:「沈尹默先生傳羲之書風如鑑湖之風,澄澈明淨;馬公愚先生傳羲之書風似會稽之酒,芳香醇厚;鄧散木先生傳羲之書風如越王之臺,嚴峻高聳;白蕉先生傳羲之書風如蘭亭之竹,瀟灑脫俗。」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四位民國帖學倡導者,誰更得「王書」神髓。
  • 書法史上的全才,水平不亞王羲之,這字美得一塌糊塗!
    比如對於自然的理解,對於哲學的理解,對於書法以外其他門類的傳統藝術,比如音律等等的了解,這些屬於「字外功」。這些內涵豐富了,你的字的格調就一定不會差。我們今天介紹書法史上的一位全才,綜合水平不亞於王羲之,他的字美得一塌糊塗!
  • 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精選10幅書法作品欣賞,網友:堪稱書法大家
    袁世凱 袁世凱的書法修為非常高,擅長多種字體,近代只有沈尹默,啟功等少數人可以比一下,古代人寫毛筆字就像現在人玩手機的頻率一樣,也都是通訊工具
  • 民國第一高手,書法得「二王」真傳,這字足以令當代書家汗顏!
    常讀書法史的朋友不難發現一個規律,書法的基本體系奠定與漢魏時期,在唐朝達到了一個巔峰,再往後的宋朝、元朝、明清、甚至於民國,筆法一直在式微,縱然個中有幾個大師級人物,但也是難挽狂瀾於既倒。但在每一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取法於特色,這與當時的社會與文化環境息息相關,但有一點是大家共同的目標,那就是上追魏晉,學習「二王」,書法不入「二王」基本就等於「野狐禪」,這是千百年來書法人共識。
  •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欣賞
    楊守敬 楊守敬(1839-1915),字惺吾,湖北宜都人,以長於考證著名於世,是一位集輿地、金石、書法、泉幣、藏書以及碑版目錄學之大成於一身的大家。 伊立勳 伊立勳(1856~1942),字熙績,福建寧化人,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大家,真草篆隸無所不能,功力深厚。曾任清光緒無錫知縣,民國時期寓居上海,以賣字為生。
  •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高清大圖)
    從此,書法幾乎成為一種中國古代社會階層的標籤。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了民國,即便杜月笙這樣的流氓大亨也要練得一手好書法。民國之後,此道遂絕。      民國也是一個書法史的高峰,千人千面,風格多樣,異彩紛呈。      偶然看到這個帖子,竟然一下子整理了100多位民國人物的書法作品,很難得,跟大家分享一下。書法愛好者可資借鑑以成自家面貌,一般讀者可以培養一下書法審美。
  • 不能忘卻的民國書法
    于右任聯絡王世鏜、劉延濤等人,發起成立「標準草書社」,倡導「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的「標準草書」觀念,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標準草書運動」。沈尹默繼吳昌碩1914年舉辦之後,於1933年單獨舉辦了「書畫展覽」,使中國書法從書齋案頭堂而皇之地走進了美術展廳,徹底改變了書法作品的生態;而且還大力推動現代帖學復興,打破了碑學的霸權,奠定了民國書壇碑帖並峙的基本格局。
  • 民國108位書家精品書法作品合集
    楊守敬 楊守敬(1839-1915),字惺吾,湖北宜都人,以長於考證著名於世,是一位集輿地、金石、書法、泉幣、藏書以及碑版目錄學之大成於一身的大家。 伊立勳 伊立勳(1856~1942),字熙績,福建寧化人,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大家,真草篆隸無所不能,功力深厚。曾任清光緒無錫知縣,民國時期寓居上海,以賣字為生。
  •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賞心悅目,先收著,慢慢看.
    楊守敬楊守敬(1839-1915),字惺吾,湖北宜都人,以長於考證著名於世,是一位集輿地、金石、書法、泉幣、藏書以及碑版目錄學之大成於一身的大家。行書七言聯伊立勳伊立勳(1856~1942),字熙績,福建寧化人,清末民初著名書法大家,真草篆隸無所不能,功力深厚。曾任清光緒無錫知縣,民國時期寓居上海,以賣字為生。
  • 陳振濂 | 與五千年的書法史相比,民國書法一點也不遜色
    通常我們認為,民國書法是一個斷代史的概念: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書法史,續到民國,在時序上完全是順序而生。那麼,中國五千年歷史十幾個朝代接續下來,到民國也就是一個斷代史的含量而已。
  •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欣賞(六)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欣賞(六)來源:書法字帖      按:最近《谷園講通鑑》專門寫了一期《中國書法史的高峰》的講稿,講東漢末桓靈時期書法藝術勃興的情況。從此,書法幾乎成為一種中國古代社會階層的標籤。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了民國,即便杜月笙這樣的流氓大亨也要練得一手好書法。民國之後,此道遂絕。
  •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欣賞(十一)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欣賞(十一)來源:書法字帖      按:最近《谷園講通鑑》專門寫了一期《中國書法史的高峰》的講稿,講東漢末桓靈時期書法藝術勃興的情況。從此,書法幾乎成為一種中國古代社會階層的標籤。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了民國,即便杜月笙這樣的流氓大亨也要練得一手好書法。民國之後,此道遂絕。
  •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欣賞(十)
    107位民國人物的書法欣賞(十)來源:書法字帖      按:最近《谷園講通鑑》專門寫了一期《中國書法史的高峰》的講稿,講東漢末桓靈時期書法藝術勃興的情況。從此,書法幾乎成為一種中國古代社會階層的標籤。這種傳統一直延續到了民國,即便杜月笙這樣的流氓大亨也要練得一手好書法。民國之後,此道遂絕。
  • 民國隸書大家——胡漢民
    來源    書法與字帖民國時期,有四位書法家享譽書壇,他們也是當時政壇的風雲人物。他們是譚延闓、胡漢民、吳稚暉、于右任。其中譚延闓善於楷書,胡漢民工於隸書,吳稚暉精於篆書,于右任長於草書。他們四位在當時可謂各領風騷,被譽為「民國四大書家」,也稱「真草篆隸四大家」。胡漢民
  • 馬大爺苦練書法50年,一幅字賣2萬,專家:與藝術無關!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書法堪稱國粹藝術。所以,不管是富貴階層,還是普通百姓,從古至今研習書法的人不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位屬於「下裡巴人」階層的書法家,他叫馬全才,是位早已過古稀之年的農村大爺,籍貫是河南鶴壁縣人。
  • 秤砣上的書法
    民國時期曾經金石收藏家柯莘農收藏,在2011年5 月拍賣場中拍得977.5萬元。 秦權的收藏,隨著金石學的隆興,而被晚清民國金石名家、文物藏家所珍愛。端方是其中突出的一位。據端方幕僚褚德彝後來介紹,他一生共藏有各式秦權四十八枚,是他衙齋邀與友好玩賞的至寶。
  • 煙雲過眼 | 鄭孝胥、于右任、譚延闓:民國政壇的書法
    這樣的餘韻一直延續到民國,雖然科舉已經廢除,但事實上毛筆依然是社會上大部分人的書寫工具,外國傳來的鋼筆還未普及,即使是胡適、錢鍾書、陳寅恪這樣的留過洋的學者,也都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在民國文人留下的大量書信中,也大部分是毛筆書寫的,只不過相比前代,寫得更加恣肆隨意罷了。通觀整個民國,精擅書法的政治家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