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酒,人們通常是認為貯藏越久越香醇,比如很受大家歡迎的茅臺酒,窖藏的時間越長香味越濃,口感越醇厚,價格也會隨之增長。那麼古代的酒如果能埋藏到今天才喝,歷經千年後會不會又是不一樣的味道?
其實早在1974年,就有人曾品嘗過古墓中的千年美酒,這位專家名叫馮永謙,是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1974年的夏天,在法庫縣葉茂臺村西北和北山的山坡,出土了一個古墓群,經調查發現,此古墓是遼丞相蕭義及其家族的墓群。
蕭義是遼太祖時首任宰相蕭敵魯的後人,於1105年獲封北府丞相,佐理軍國之大政。任職3個月就促成了遼和西夏的聯姻,使兩國友好邦交。法庫縣就是蕭義的故鄉,他在辭歸後於1111年病逝於家中,葬在遼川之右,聖跡山陽,也就是現如今的葉茂臺西山南坡。
考古學家們立即對這座古墓進行了一系列保護性挖掘和研究,經發掘發現遼墓群中包含23個墓葬,墓中隨葬品豐富,壁畫保存完好,對研究遼代歷史和契丹民族習俗有著重要的意義。
而在琳琅滿目的隨葬品中,有兩個瓷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這兩個瓷瓶是由白瓷燒制,外觀上並不算特別,但瓶子的開口處被瓶塞和蠟堵住,將瓷瓶拿在手上搖一搖,還能聽到裡面傳來液體晃蕩的聲音。
專家們立即圍攏了上來,當時組織發掘活動的馮永謙猜測裡面裝的是酒,但不敢輕易下結論。由於木質的瓶塞已經腐朽,70年代時我國的保存技術也不是很發達,在運回的路上馮永謙憂慮瓷瓶會遭到破壞,經過一番討論後,他決心冒險嘗一嘗瓶中的液體。
得到考古組織的批准後,馮永謙小心翼翼打開了瓶塞,在眾人的注視下用手指蘸取了一點嘗了嘗味道。接著在大家期盼的目光中,他緩緩搖了搖頭,吐出兩個字:「無味。」
眾人都有些失望,千載窖藏的美酒怎麼會沒什麼味道呢?但後來幾個大膽的專家也跟著嘗試了一下,皆表示入口寡淡,還有人甚至嘗到了土腥味。
墓葬發掘完成後,瓷瓶和酒都拿去做了檢測,檢測的結果顯示瓶中液體確實含有乙醇的成分,也就是說這的的確確是千年前的酒。至於為什麼沒有味道,可能是因為這種的酒度數本來就不高,也可能是千百年來酒精已經揮發得所剩無幾了。
遼墓群的發掘,讓我國對於遼代歷史的了解又上了一個臺階,對墓主人蕭義丞相的生平也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這兩瓶千年前釀造、而被千年後的人品嘗的「美酒」,雖然已經無味,但也算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跨越時空的交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