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來到平遙,專心做了一件事……

2021-02-19 行走山西

日升昌,昔日「匯通天下」的全國第一家票號,今天仍是研究晉商文化的一座寶庫,其存世的帳冊、書信等文字材料,建築、匯票、匾額等實物資料,乃至傳說、故事等口頭文獻,無不為研究者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傅山畫像

傅山,明清易代之際山西著名思想家、學者。清順治、康熙年間,傅山在平遙的活動十分活躍,經常出入於十里舖的棲真庵與長則村的聚仙樓,交遊廣闊,常與當時的平遙名士溫秋香、梁潢、梁禹甸、劉澤民等人聚會、暢談、郊遊,從事反清復明的活動,儘管這些活動處於極其隱秘的狀態,但從傅山遺留在平遙的詩文、碑記中可以略窺端倪。如惠濟橋廟關帝殿聯「神趣靈長,文德武功,春秋一傳;諡尊壯繆,佛蘭道靖,日月同明」、後院佛殿聯「佛母神道,十字總持方便;普門化現,俱支隨處津梁」。還有如東鳳落村戲臺匾額「潮到了」,以及常見的門匾「安樂居」等。而其中較為特殊的是日升昌三進院東角門的「數飛」額題,長100釐米,寬50釐米。

對於「數飛」額題,不能局限於書法角度辨識,還必須結合傅山在平遙的活動,以及地域文化等多重角度予以解讀。

此二字迄無確切釋讀,筆者結合傅山的行草特徵,釋作「數飛」,二字為詞也,蓋出於《說文》,「習,數飛也。從羽從白。凡習之屬皆從習。似入切」。又「數,計也,從攴,婁聲,以矩切」。「飛,鳥翥也,象形,凡飛之屬皆從飛。甫微切。」甲骨卜辭有「習一卜」「習二卜」等文,徐灝《注箋》曰「戴氏侗曰:習,鳥肄飛也。《記》曰:鷹乃學習,引之則凡數數扇闔者謂之習。《詩》云:習習谷風。又引之為學習,講習。別作謵。灝按:習有頻數義,故又引申為重為積。《易》:習坎。陸績曰:習重也,虞翻曰:積也」[1]。 這些「習」字,都有「重複」之意。可見,「數飛」二字乃「習」字之本意。

而就日升昌而言,筆者以為「數飛」一詞的內涵或有兩種釋讀:一是指類似「飛錢」的匯票流動往復,亦即「匯通天下」之意;二是泛指木構建築「鳥革翬飛」的巍峨壯麗。試分述如下:

除日升昌的一處保存完好外,另兩處均已不存,一在城內米家巷蔚長厚票號舊址東甬道角門,一在花園街東口路北第二座院落(民國美麗公司所在,疑為承光慶票號舊址)二門。這三處「數飛」的共性在於,均在票號院內,但又都不在正門。

石駿在《匯通天下的晉商》[2]一書中,綜合近人東海《說山西票號》與衛聚賢《山西票號史》等諸家之說,概括出山西票號肇自「李自成遺金」的觀點,說李自成兵敗西撤路經山西,將所攜帶大量金銀珍寶埋棄於中路一帶,晉人得之,開設替反清復明義士籌款的秘密組織,以經營存放、匯兌業務作掩護,並由傅山、顧炎武創製周密森嚴的號規。而另一種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山西票號興起於嘉道間,乃平遙人雷履泰所創,已為大量史料所證實。

兩種說法看似矛盾,其實有相通之處。對於一個從事匯兌業務的機構,從事匯兌業務是其核心所在。我們可以推測:清初,伴隨著反清復明的各種起義,反清鬥士在平遙創立了匯兌機構,處於秘密狀態,不為社會所知。到清朝統治鞏固後,這些機構失去了政治意義,轉而成為真正的商業機構,其後發展成為票號。

筆者大膽設想,這一秘密匯兌機構即創建於順治初年的棲真庵。棲真庵「起於丁亥(清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終於乙巳(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日月一十九稔」[3]。對於棲真庵的研究,由於其創建時代特殊,來往者特殊,濟世方式特殊,特別名字的特殊,學界已對其在反清復明活動中的作用有所關注,惜哉存世資料有限,始終難有定論。

但我們從各種隱晦的記錄中還是可以窺得一二。比如,關於棲真庵的創建,朱之俊的《創建棲真庵碑記》留下了許多值得深究之處。

其一,棲真庵的創建。乃明末「楚均州房竹間據為巢穴,連年累歲騷擾靡寧,海內朝山者裹足艮趾,概不敢進。而武當黃冠大半散逸,餬口於四方矣。蠟燭澗何子一貫緣在汾陽,來建玄帝宮殿於石盤山。遇仙坪張子守性緣在平遙,來建玄帝宮殿於十里舖。」[3]如此才有了平遙棲真庵與汾陽玄帝宮兩處盛極一時的道教宮觀。

其二,棲真庵建築的特殊性。「餘往歲皋狼之役,取道平邑,假憩道院,則見環以土堡,冠以雉堞,獨蹲曠野,客至如歸,不覺生歡喜心,細詢廟祝。最先立玉虛大殿以奉金容,次建玉皇閣、東華堂、前門中殿、靈官黑虎二殿,以及十坊齋堂,復券窯洞數十,餘為靜室。」[3]銅牆鐵壁,如此規模,像城堡般堅固,像驛站般獨蹲曠野,尤其窯洞數十,確有一般宮觀所沒有的職能。

其三,朱之俊對棲真庵的釋讀,一如傅山之作《丹楓閣記》,實是欲蓋彌彰。「餘聞道家有全真、正一二門,亦猶釋氏之頓、漸,分南北宗也。然全真之教,昉於東華教主少陽君,興於王重陽,盛於丘長春。嘗繹夫真之旨而推廣之。三光恆明,四序不忒,天之真也。春生夏長,嶽峙川流,地之真也。他日,青林紫字,不假煤楮,一氣結成,號曰真經。黃芽白雪,犬食化龍,雞吞變鳳,號曰真丹。鞭風策電,入水不濡,投火不焦,號曰真人。真之時義大矣哉。」[3]而且,敘及築庵,還特別提及「平邑大工則有朱守丹、李子誠蓮,暨徒蘇子宣福、揚子太賓在協力共圖,不日告竣。」[3]朱守丹、丹鳳閣,乃至朱衣道人、霜紅龕,朱、丹、紅,潛詞不言自明。更何況穿梭於丹鳳閣、棲真庵者,乃傅山、顧炎武、戴廷栻、朱之俊等反清復明的中堅,庵中有傅青主《不為大常住勖哉之碑》[4],朱之俊《創建棲真庵碑記》,乃至「陸狀元(陸肯堂)親筆一,王山史(王弘撰)徵君親筆一,許時庵(許汝霖)先生詩一」[5]即為明證,以及平遙當地與傅山過從甚密的溫秋香、梁禹甸、梁潢。

此外,還有一個特別的旁證,清康熙《朔平府志》記,在平魯城北固山有元帝廟[6],清康熙年間劉三元《創建普濟橋廟碑記》[7]:「我陶梁親家,商遊北塞,謂雲、朔地鎮端北,位屬元冥,為建元帝廟一座,以凝風氣。又設茶房於側,四時施茶濟行道,且便焚醮,為守廟計慮深遠也」,「公諱世全,號小泉,山西汾州府平遙縣侯坰裡二甲人」。而威遠衛又是與傅山、李顒為道義之交的郭傳芳九芝家鄉。清康熙五年(1666)顧炎武「出雁門,適應州,重過大同,與李因篤等二十餘人聚資肯荒於雁門之北,五臺之東」[8]。

對比平遙之棲真庵,汾陽之玄帝宮,可以發現,這些建築幾乎是同一時期落成,同為玄帝宮觀,相似的行俠濟世,平遙棲真庵與汾陽玄帝宮出入駐足者已明,平魯元帝廟創建者又恰恰是平遙人梁世全,作《創建普濟橋廟碑記》的劉三元,筆者以為,即是《清實錄》[9]與清康熙《平遙縣誌》[10]等典籍所載,聚集義師於清順治六年(1649)呼應姜瓖反清起義,執殺滿清首任平遙知縣,起義失敗後棄家為道,放浪山水間,最後落腳欒城的明朝舉人、欒城令、兵部車駕司主事兼戶部事、寧遠憲使的平遙人劉三元。

之所以如此斷言,不僅因梁世全、劉三元都是平遙人,且文中記述梁世全籍貫所用為明裡甲而非清裡甲,這也是明代遺民的通用做法。同時說明,劉三元在避居欒城後,依然參與了一些不為人知的反清活動。如此,清初山西反清復明的群體,便可從平遙棲真庵、汾陽玄帝宮、平魯元帝廟乃至祁縣丹楓閣、平遙聚仙樓等的關聯中得到復原。儘管此類活動盡屬絕密,不為外人知曉,也不可能留下明確文字,但就這些隱晦的文字已經足以證明這些活動。

 上述建築,都屬當時山西反清復明的據點。這一點,從這些宮觀的曇花一現也可見一斑。又,上述三大宮觀,乃至丹楓閣,都「施茶湯以濟行旅,設藥局以醫疾苦」[3],從事著行俠濟世的活動,其大筆的開銷從何而來?得自於李自成遺金,或者有一批機構直接從事高利潤的借貸業務,而以匯兌的形式實現異地間的資金往來,設或可以假定為一種方式,只不過這些機構處於秘密狀態不為社會所知而已。直到清康熙的懷柔政策奏效,傅山、顧炎武等前輩過世後的清中葉,匯兌業務才逐漸成為面向商界與大眾的票號。《新唐書•食貨志四》中有「 憲宗以錢少,復禁用銅器。時商賈至京師,委錢諸道進奏院及諸軍諸使富家,以輕裝趨四方,合券乃取之,號飛錢」。

「飛錢」亦稱為「便換」,是在唐憲宗時期產生的一種匯兌制度。其時經濟日益發展,銅錢數量不足,加之攜帶不便,此種匯兌方式應運而生。商人在京城把錢交予諸軍、諸使、富家或諸道進奏院,攜券到其他地區的指定地方取錢。以此推理,「數飛」匾額可能是承載當年秘密匯兌業務的代名詞。傅山善寫異體字,但此處數飛二字則是借《說文》習字的字解,也藉助產生於唐代「飛錢」的內涵,匯票往來似眾鳥在空中穿梭。也就是說,「數飛」匾額應該是傅山為棲真庵或其他從事秘密匯兌業務的機構所題。

《詩經•小雅•斯幹》有「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如鳥斯革,如翬斯飛」,以歌頌周宣王宮室的宏偉壯觀、簷如鳥飛之勢。由此後人美宮室之聯語有「竹苞松茂,謂制度之得宜;鳥革翬飛,謂創造之盡善」。[11]從現有史料分析,西裕成顏料莊改為日升昌票號時,其營業場所的前身乃一木器廠,字號無記載,但據今日升昌西側「二合木廠巷」之名推斷,「二合木」者,大、小木作之合稱也。《營造法式》[12]三十四卷,其中,大木作制度兩卷,大木作功限三卷,小木作制度六卷,小木作功限四卷,通共佔去十五卷篇幅。說明木作制度在中國古建築中的主體地位。材、栱、料、爵頭、平座等大木作,版門、烏頭門、軟門、垂魚、雀替等小木作都可以勝任的木廠,才稱得上「二合木廠」。走遍平遙城鎮鄉村,北漢、宋(金)、元、明、清各代各式樓閣殿宇保存至今者甚多,各種民居更是豐富多彩,所有這些建築都應有發達的營造廠與匠人支撐。據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建木行祖祠碑》[13]記載,木行有「木廠行」與「木匠行」之別,當時大的木廠行即有元盛、富東、德盛、乾雍、東義、合盛等六個,日升昌票號前身的木器廠或許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一個集大、小木作於一體的二合木器廠。如此木器廠,「數飛」二字當之無愧。

但這木廠或木作業具體是哪一家?還需從棲真庵的創建尋找答案。《創建棲真庵碑記》中說,「平邑大工則有朱守丹、李子誠蓮,暨徒蘇子宣福、揚子太賓在協力共圖,不日告竣」[3]。可以發現,在棲真庵的創建過程中,道教人物主要有四,結合相關史料可知,張子守信半而殞生,何子登槖不久即被逐南遁。營造人物也主要有四,平邑大工朱守丹,李子誠蓮,徒蘇子宣福、揚子太賓。從朱之俊《創建棲真庵碑記》與傅山《不為大常住勖哉之碑》看,最終守丹、誠蓮乃至宣福、太賓也棄營造而入道。在十九年的棲真庵創建過程中,朱守丹、李誠蓮、蘇宣福、揚太賓等營造匠人貫穿始終。而此四人極有可能是日升昌票號前身的木廠中人。由此推斷,「數飛」或為此木廠書,以美其營造術。

參考文獻:

[1]王延林:《漢字部首字典》,上海書畫出版社,1990年版。

[2]石駿:《匯通天下的晉商》,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清)朱之俊:《創建棲真庵碑記》,(清康熙四十六年)《平遙縣誌利卷之七•藝文》。

[4](清)傅山:《不為大常住勖哉之碑》,(清康熙四十六年)《平遙縣誌利卷之七•藝文》。

[5](清)劉涵:《與王誡亭先生書》,(清康熙四十六年)《平遙縣誌利卷之七•藝文》。

[6]李裕民點校:(清康熙)《朔平府志卷之三•方輿志•山川》,東方出版社,1994年版。

 [7]李裕民點校:(清康熙)《朔平府志卷之十二•藝文志•碑記》,東方出版社,1994年版。

[8]侯文正:《傅山年譜•傅山傳》,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9]任根珠:《清實錄:山西資料彙編》,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0](清康熙四十六年)《平遙縣誌利卷之六•人物》。

[11](明)程登吉:《幼學故事瓊林》,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2]鄒其昌點校:《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營造法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3]晉中市史志研究院:《平遙古城志》,中華書局,2002年版。  

(選自《史志學刊》2016年第2期)

公眾號:行走山西

如若侵權,請隨時告知。不敬之處,納請海涵。   郵箱:xdn01@126.com

「行走山西」所發文稿除特別標註作者署名外,其他文稿均為「行走山西」原創稿,歡迎轉載,但請註明作者、出處。

相關焦點

  • 傅山的退和于成龍的進
    因為中國人還是習慣於看你的官階高低,在農耕文明的時代,唯有做官才能實現人生價值,做隱士,至多留點傳說而已,這點沒有錯,如果蘇東坡不做杭州太守,他能修蘇堤嗎?他能造福一方嗎?在那個時代,不想做官,腦袋肯定有毛病,當然,在今天,只想做官,腦袋也肯定有毛病。
  • 我好像從來沒有把一件事情給做好過,這一次我想要專心做好一件事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把一件事情認真的做好過。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努力的人,而最缺的往往都是堅持努力的人。你做一件事情又會堅持多久?是一時興起還是下定決心啊?1.我好像從來沒有把一件事情給做好過,這一次,我想要專心做好一件事。人總是會在頭腦發熱的一瞬間給自己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但往往這只是你的一種三分鐘熱度,時間一過,你下的決心又會記得多少?又是過了多少天后才把這件事情拋之腦後?
  • 臺灣大學生山西行來到平遙 品味古城文化(組圖)
    臺灣大學生山西行來到平遙 品味古城文化(組圖) 2018年07月04日 09:0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袁楚 攝)  中國臺灣網7月3日訊 (記者 袁楚)第十一屆「華夏文明看山西·臺灣大學生山西行」活動來到了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的平遙古城,主辦方組織一行四十餘位來自南方的臺灣師生代表來這裡品味北方古城文化。
  • 薩達姆被美軍逮捕前,一直在專心做一件事,根本不管國內民眾死活
    此前有一名在美國中情局工作過的員工曾向美國媒體透露:在薩達姆被美軍逮捕前,他還一直在專心的做一件事,根本不管國內民眾的死活,那就是寫書。薩達姆還堅稱自己沒有指使特工對時任美國總統的老布希進行刺殺,他還威脅抓捕的士兵:伊拉克不會被輕易徵服,你們必須釋放我,否則會遭到報復!
  • 寧拙勿醜——傅山書法理念與作品專輯
    按照這三個時期對傅山交遊及有關情況作一梳理。 ——胡湛《傅山的交遊及對其書法藝術形成的影響》(《中國書法報》263期2版) 傅山 《嗇廬妙翰》(局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書法之於傅山而言,同大多數士人一樣,並不是一件如何重要的事。
  • 傅山:「非常」趙孟頫
    年少不懂趙孟頫老來始覺松雪寒——題記:書法狗@彭澎書法史中,因人廢書、因事廢書的現象是比較多的
  • 傅山 :「趙孟頫,你是匪人!」
    傅山是鄙薄趙孟頫之為人的,雖然到了經驗豐富的斫輪晚年,體會到趙孟頫的書法確實爐火純青,他還是看不起趙孟頫,把他稱之為「廝」,連他的夫人管道升也被稱為「婢」。  這與董其昌晚年之言:「餘年十八學晉人書,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已目無趙吳興(趙孟頫),今老矣,始知吳興不可及也!」的感嘆,有著完全不同的感情色彩。
  • 傅山、書法與治學 / 白謙慎訪談
    傅山寫大幅字的時候還有點拿著架勢,力求驚世駭俗,但這些治學手稿,真的很了不起。在他的手稿中,《淮南子評註》那本不錯,《傅史》一般,《左錦》特別好。《左錦》就是《左傳》的集錦,現一部分藏山西博物館,另外一部分藏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非常精彩。裡面還有隨手圈的小紅圈,不像今天有些書法家在自己的書法上畫幾個圈圈做給別人看的形式,而是真有意義的。
  • 傅山與他的醫著
    傅山與他的醫著 傅山(1607-1684),明末清初醫家、文學家、思想家。山西陽曲人。幼習舉業,年十四補博士弟子員;後來傅山目睹明朝日漸腐敗,戰亂頻繁,疫病流行,民不聊生,便學習醫藥,欲以醫救國;明崇禎九年(1636)為提學袁繼鹹被誣下獄事伏闕訟冤,聲聞天下。明亡後,遂隱居於土穴中,衣朱衣,號朱衣道人,又有真山、濁翁、石道人等別名,堅不仕清。他在山中曾有《風聞葉潤蒼先生舉義》一詩云:「鐵脊銅肝杖不糜,山東留得好男兒。橐裝倡散天禎俸,敲角高鳴日月悲。
  • 【原創】三晉奇人傅山在曲沃:一位智者最後的濟世情懷
    可嘆傅山,滿腹才學,天生傲骨。他曾以各種方式做著抗清復明的努力,但終究是江山易主,回天無力。這是傅山的命運,更是歷史的宿命。據《顧亭林遺事》記載:山西票號的形成就是顧炎武先生親自委託傅山承辦創建的。當時顧在全國各地搞了一些農墾莊園,四面援顧之錢就是通過傅山先生創辦的票號代為轉遞,由傅山先生做總管代顧辦理的。
  • 傅山文化的現實意義
    因為人生價值觀的取向中,「興利之事,須實有功,不徒以志為利於人也」,「生人之有為也,本以富生人」,「聖人之利人也,實為其人之生也」。古代「聖人」一類偉人,都是為著「富生人」即提高眾生的物質、精神生活有大貢獻的人,所以才得到全社會的尊敬。
  • 志士仁人傅山——傅青主
    這次鬥爭的勝利,震動全國,傅山得到了崇高的榮譽和讚揚,名揚京師乃至全國。  袁案結束後,傅山返回太原。他無意官場仕途,尋城西北一所寺廟,闢為書齋,悉心博極群書,除經、子、史、集外,甚至連佛經、道經都精心覽讀,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崇禎十六年(1643年),傅山受聘於三立書院講學。未幾,李自成起義軍進發太原,傅山奉陪老母輾轉於平定嘉山。不久,起義軍、清軍先後攻佔北京,明亡。
  • 傅山:不會寫書法的道士不是好中醫
    傅山,字青主,山西太原人。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傳世之作,在當時有"醫聖"之名。在梁羽生的《七劍下天山》裡,傅山是一代大俠,武藝高強,醫術精湛,而且深謀遠慮,是小俠們的主心骨。這是演繹,但絕非無中生有,現實中的傅青主不僅是個大書法家,著名婦科醫生,還是太極拳的重要傳承人。明朝末年,官場腐敗叢生。傅山為人正直,不願阿諛權貴。
  • 一心一意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是專心!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時間同樣也是有限的。在我們有生之年,能找準自己要做的事情已經很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能抗拒潮流的衝擊,一直專心地做自己的事情,哪怕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情,你也非常了不起!人生其實就像鑿井一樣,想要成功,並不需要強迫自己成為「百事通」、「萬金油」;相反地,你其實只需要專心於某一個方面,並努力朝著自己既定的方向走下去,保證在某一個方面有較深的造詣,這樣就能夠做得出色,出類拔萃,有所作為。所謂的偉大,其實很簡單:就是用一生去把一件事情做到盡善盡美!
  • 古色古香的平遙,划過千年時空吸引著中外遊客絡繹不絕地來到這裡
    山西平遙古鎮,中國僅有的兩座世界文化遺產古城之一。世界遺產中心描述稱: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下面就跟兜兜一起去看看古色古香的平遙古鎮吧。
  • 平遙古城:做足準備,靜候君來!
    3月24日,記者來到平遙古城景區,就恢復開放前景區各項準備工作進行實地探訪。據了解,因平遙古城內進行基礎設施提升改造,目前開放迎薰門為遊客主通道,上西門、下西門為古城應急通道。遊客中心停車場、下西門停車場正常使用。
  • 傅山小楷《金剛經》欣賞
    傅山像傅青主,本名傅山(1607-1684),山西太原人,明諸生。明亡為道士,隱居土室養母。康熙中舉鴻博,屢辭不得免,至京,稱老病,不試而歸。說起傅山的書法,人們常常會想到他論書「四寧四毋」的美學觀點,想到他那恣肆飛動的狂草。在他的大幅狂草立軸面前,我們會感受到他那金戈鐵馬、長槍大戟、狂風暴雨般的感情宣洩魅力。但是傅山這冊精緻醇雅的小楷《金剛經》卻使我們看到了書法家傅山的另一面。
  • 清代奇才、天下名醫——傅山
    這次鬥爭的勝利,震動全國,傅山得到了崇高的榮譽和讚揚,名揚京師乃至全國。袁案結束後,傅山返回太原。他無意官場仕途,尋城西北一所寺廟,闢為書齋,悉心博極群書,除經、子、史、集外,甚至連佛經、道經都精心覽讀,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崇禎十六年(1643年),傅山受聘於三立書院講學。未幾,李自成起義軍進發太原,傅山奉陪老母輾轉於平定嘉山。不久,起義軍、清軍先後攻佔北京,明亡。
  • 孫國華:傅山松莊祈雨
    轉眼間,秋天收穫的季節又到了,新糧和瓜果散發著清香,也給傅山帶來一種清新的氣息。他還經常與村農坐在樹下話古今,有時也以高明的醫術給鄉親治病,與村民鄉親關係密切。有一年春天,松莊發生的大旱,眼看不能按時播種,鄉親一個個愁眉不展,結伴來找傅山,讓傅山幫忙祈雨。鄉親們說祈雨著必須是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人才能承擔,在松莊非先生莫屬了。
  • 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草書大師,傅山了解一下!
    且比起當下的「學霸」「學神」,傅山有一個更驚人的稱號——「學海」!學問像海一樣廣博是什麼概念,看傅山你就知道了。好唐詩、喜杜甫傅山出身詩禮簪纓之家,原字青竹,後改青主,家學深厚。深厚到什麼地步?其祖上連續七八代都有研究諸子或《左傳》《漢書》的卓然成家者。在這樣得天獨厚的環境下,傅山可以說詩文書畫樣樣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