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圓點世界——草間彌生(Yayoi Kusama)

2021-02-26 服裝設計師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畢業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女子學校。在1956年移居美國紐約市,並開始展露她佔有領導地位的前衛藝術創作,她曾與當代卓越的藝術家如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克勒斯·歐登柏格(Claes Oldenburg)、賈斯培·瓊斯(Jasper Johns)一起聯展。2013年12月15日至2014年3月30日,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亞洲巡展在上海當代藝術館開展。



個人經歷

1939年,草間彌生(YayoiKusama)約10歲時,開始被大量幻覺困擾,因而時常有自殺企圖。她留有當時為母親畫的鉛筆畫,畫中就已充滿了小圓。

1954年,草間在繪畫作品《花(D.S.P.S)》中曾有下列的表達:「某日我觀看著紅色桌布上的花紋,並開始在周圍尋找是不是有同樣的花紋,從天花板、窗戶、牆壁到屋子裡的各個角落,最後是我的身體、宇宙。在尋找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被磨滅、被無限大的時間與絕對的空間感不停旋轉著,我變的渺小而且微不足道。

1955年,與美國女畫家喬治亞·歐姬芙通信,並開始準備到美國。

1957年,移居美國,大部份時間都在紐約市創作,並開始有「前衛的女王」之稱。1960年代參加了許多反戰運動。

1963年,在紐約市的綠藝廊參加了七人聯展,展出作品是軟雕塑,參展藝術家包括了安迪·沃荷、克勒斯·歐登柏格。

1965年,在紐約展出《無限鏡屋》(InfinityMirrorRoom),個人特色(白底紅點、大面鏡、藝術家站在中央)相當引起注意。

1966年,作品《無限的愛》(LoveForever),使用小圓燈泡和大面鏡無限反射的空間裝置,造成了相當視覺迷幻的作品,可說是草間的成名作。該年受邀參加了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作品名為《那克索斯的花園》(NarcissusGarden)

1968年,創作短片「消滅自己」(草間の自己消滅)得到了比利時第四屆國際短片大獎與第二屆日本聯合樹下電影節(アン・アーバー映畫祭)的銀獎。

1978年,在日本出版了第一本小說《曼哈頓企圖自殺慣犯》(マンハッタン自殺未遂常習犯)

1983年,新小說《克裡斯多夫男娼窟》(クリストファー男娼窟)獲得日本第10屆野性時代新人文學獎。(此書在1999年有中文翻譯,由皇冠出版社出版,ISBN:9573316374)

1993年,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

1998年,參加了臺北雙年展。

1998年出版的草間彌生作品集,收錄了她在1958年到1968年間的當代藝術作品1951年,青年時的繪畫作品《彷徨的夢》(Zanmu)獲得日本第二屆創作獎入選。

2000年,參加澳大利亞雪梨2000雙年展。作品是1965年的《無限鏡屋》(此作品在1998年用同樣的材質複製,原作已毀損。整個作品空間為250x500x500釐米)。

2001年,獲得日本朝日賞AsahiPrize。

2002年,出版自傳《無限的網》。

2003年,在日本與美國展開了長期的巡迴回顧展。並獲法國文化部頒發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Chevalierdel'ordredesartsetdeslettres)

今日她住在東京的心理治療所中,並以七十多歲的高齡繼續從事藝術創作,她的工作室離治療所不遠,她曾經常對媒體表示「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

2012年,草間彌生本人、其工作室以及長久代理她作品的大田藝廊(OtaFineArts)與蘇富比合作策劃了一場「草間彌生-花兒在我心中為香港綻放」的獨一無二草間彌生作品展售會。該展售會將會在2012年5月19至31日在「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舉辦。

2013年12月15日至2014年3月30日,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亞洲巡展在上海當代藝術館開展。


草間彌生的創作被評論家歸類到相當多的藝術派別,包含了女權主義、極簡主義、超現實主義、原生藝術(en:ArtBrut)、普普藝術和抽象表現主義等。但在草間對自己的描述中,她僅是一位「精神病藝術家」(obsessiveartist)。從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企圖呈現的是一種自傳式的、深入心理的、性取向的內容;草間所用的創作手法則有繪畫、軟雕塑、行動藝術與裝置藝術等。草間在相當早的創作時期就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她善用高彩度對比的圓點花紋加上鏡子,大量包覆各種物體的表面,如牆壁、地板、畫布、家裡會出現的物品(還有裸體的助理)。她自己的打扮往往也與作品有很高的同質性,並以短上衣和非常強烈的眼影妝聞名。草間曾說明這些視覺特色都來自於她的幻覺,她認為這些點組成了一面無限大的補捉網(Infinitynets),代表了她的生命。

此外,草間也發展出自己獨特的「繁殖」特色,她有許多作品都以蕈類聚生的造型出現。在1990年代之後,草間加入了商業藝術的領域,與時裝設計界合作,推出了帶有濃厚圓點草間風格的服飾,並開始販賣許多藝術商品。

草間也算是日本當代作家之一,自她在1978年回到日本定居之後,陸續出版了含自傳在內有10幾本書籍。除了前面生平提到的幾本重要小說之外,還包括了《聖馬克教堂的燃燒》(1985年)、《天地之間》(1988年)、《拱形吊燈》(1989年)、《櫻冢的雙重自殺》(1989年)、《如此之憂》(詩集,1989年)、《鱈魚角的天使》(1990年)、《中央公園的毛地黃》(1991年)、《沼地迷失》(1992年)、《紐約故事》(1993年)、《螞蟻的精神病院》(1993年)、《堇的強迫》(1998年)、《1969年的紐約》(1998年)


圓點女王、日本藝術天后、話題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間彌生複雜而多變的一生。這位和荒木經惟一起被批評為日本壞品位的代表人物,年逾80歲,用半個世紀的藝術創作來不斷證明自己,並和安迪·沃霍爾、小野洋子等先鋒藝術家見證了當代藝術史。在接受《外灘畫報》專訪,談及那些風雲人物時,她說:「我覺得沒有人比我有才華。我一直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藝術上,並且把我最原始的意念和想法全部用到了代表草間彌生的作品上。」


長按二維碼識別
諮詢詳細課程

微信號:xiangxian2018

掃一掃、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獨 立 設 計 師 集 合 平 臺

為 中 國 原 創 發 聲


+合作聯繫+

Email:hu_wenbang@126.com

微信號:wenbanghu

<原創設計師免費推廣>

+

相關焦點

  • 草間彌生 世間萬物,皆是圓點 | 佳作重讀
    圓點和她的精神病一樣,成為草間彌生身上最深的印記。藝術天后、精神病患者、圓點女王、日本怪婆婆等諸多標籤加在一起,都不足以概括她複雜多變的一生。 1960年代,亞洲女子草間彌生是紐約前衛藝術的先鋒人物,影響力堪與波普藝術領袖安迪·沃霍爾匹敵。40年前,她回到東京,住進精神療養院,銷聲匿跡。
  • 波點女王——草間彌生
    草間彌生的圓點,是人類的原動力。每一天,她都用一個新的圓點紀錄自己的觀察和思考。草間彌生曾談道:「我認為宇宙的起源就來自圓點,我自己也是一個圓點,地球、月亮、太陽都是圓點,我從中聽到來自宇宙的召喚。」草間彌生(Yayoi Kusama),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畢業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女子學校。
  • 賞析草間彌生的版畫作品
    )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是日本國寶級藝術家,被世人稱為「世界的波點女王」。1957年,草間彌生來到美國,開始人生新徵程。當時的美國正流行波普藝術,推崇大眾文化藝術,受安迪·沃霍爾、勞申伯格、利希滕斯坦等人的作品影響,草間彌生自回到日本六年後的 1979 年開始首次創作版畫。
  • 展前最強攻略|草間彌生最高級別東京個展
    ⭕⭕⭕▼距    離草間彌生日本最高級別個展~2017.1.22-草間彌生在無限之中芬蘭赫爾辛基、藝術博物館⭕香 港Whitestone Gallery好萊塢街有草間彌生的作品展覽開館時間草間彌生工作室授權|最大體積室外雕塑亮相中國
  • 展訊|草間彌生在東京的年度大展
    草間彌生——這個名字聽起來相當古典和優雅,但是任何看到其作品的人都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無窮無盡的圓點和條紋,豔麗的花朵重疊成海洋,混淆了真實空間的存在,只有陣陣眩暈和不知身處何處的迷惑。重複性的圓點對於草間彌生與其被當作她與世界溝通的途徑,不如說是一種治療。1929年生於日本本土的草間是一個孤獨的孩子,在幼年時代她就對現實生活視域中的圓點充滿興趣。
  • 草間彌生美術館視覺設計是這樣的!
    投稿郵箱:iidc@iidc.org.cn草間彌生美術館今年10月1日於東京新宿開幕,一揭神秘面紗。即使有一天僅能四次預約入場的規定,還是吸引許多藝術愛好者預約,至2018年2月為止的開幕紀念展門票早已全數售完。
  • 帶妳去現場|草間彌生東京最高級別個展
    (hi,Yayoi kusama!)明知我們隔著個太空,仍然將愛慕天天寫進推送|生日快樂草間彌生📨|草間彌生給世界的一封信 - 視頻展前最強攻略|草間彌生最高級別東京個展草間彌生將在東京舉辦最高級別個展
  • 村上隆、草間彌生:與商業對接的日本當代藝術兩劍客
    1990年代之後,她也加入了商業藝術的領域,與時裝設計界展開合作,推出了帶有濃厚圓點的草間風格的服飾,並開始販賣許多藝術商品。奢侈品牌看到了她的價值,也紛紛和她合作。我看過一張照片,照片上奢侈品牌的代表在草間彌生兩旁扶持著,那樣子仿佛就是一種象徵,油然而生出草間彌生被商業綁架的感覺。實際上,草間彌生總是樂於將自己的東西商業化。
  • 小屋裡的大宇宙——奉上一份草間彌生"無限鏡屋"展的「線報」
    展覽的入口處,經典的紅白圓點,以及草間彌生1968年所說過的地球也不過是宇宙中一個圓點的語錄。這就是「無限鏡屋——陽具原野」。不準觸摸,但應該是軟雕塑;紅白圓點、陽具狀。走出鏡屋,還有更多的粉紅、黑圓點大球。有一個色澤明顯有異。
  • 【亞洲美術】潘力 │ 我所認識的草間彌生
    《ART藝術》編者按:3月到6月,『波點女王』草間彌生時隔6年再次在上海開展。這場題為「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恆」的展覽,囊括了草間彌生40多件重要作品,包括戶外《南瓜》雕塑、『無限鏡屋』系列、2009年至今一直在創作的繪畫作品《我的永恆靈魂》系列等。作為一名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的身上同時印著先鋒和流行的標籤。
  • 草間觸鬚 彌生點點
    直到草間彌生來DC辦展,我才發現如果展覽夠火爆,那我住多近都沒用。據傳早晨五點去排隊等票,八點鐘加入隊伍的時候,票已經發完。 其實我對草間無感。我只記得有一年在紐約第五大道上看到路易威登用草間的波點觸手來裝飾櫥窗。不是我對日本人有偏見,不過除了日本人似乎沒有別的國家可以把小密集和觸手系奉為國寶級藝術吧?
  • 中國出現草間彌生村上隆假展覽 日方探討採取法律手段
    【綜合/觀察者網 陸雨聆】有「波點女王」之稱的草間彌生和帶領御宅族走向世界的村上隆,都是日本當代的國寶級藝術家,在年輕一代中頗具話題度。然而,他們兩位的作品,卻在不久前被某些中國公司給「山寨」了。 《日本經濟新聞》10月24日消息稱,自今年4月起,中國多個城市都舉辦了打著草間和村上名頭的疑似虛假展覽,其中展出了大量贗品。
  • 草間彌生、大衛·霍克尼等藝術家發聲:病毒不能取消春天!
    剛剛過去的「同一個世界:四海聚一家」線上公益演唱會巨星隔空攜手共唱讓我們心潮澎湃而在當代藝術領域也有許多大咖用作品發聲>草間彌生發表詩歌大衛·霍克尼用畫筆記錄春天街頭塗鴉鬼才班克西將塗鴉搬到家中……在地球村裡每個人都是這場戰役的參與者
  • 草間彌生式的波爾卡圓點效果,怎樣可以填充到人像照片的背景上呢
    日本的草間彌生是倍受關注的一位女性藝術家,其作品色彩鮮豔,有著野性且夢幻般的場景,最具代表性的是大量波爾卡圓點,她又被稱為圓點女王。草間彌生作品如果將波爾卡圓點實現到人像照片的背景上,想想也會有不錯的裝飾效果。
  • 草間彌生與村上隆藝術展亮相武漢 千餘粉絲近距離膜拜大師作品
    草間彌生與村上隆藝術展武漢站主題「為熱愛而活」。(記者 劉建維 攝)荊楚網消息(記者郝菁劉建維)5月26日,草間彌生與村上隆藝術雙聯展(武漢站)正式和公眾見面,這是一場由波點和太陽花開啟的視覺盛宴,開展首日就吸引了「波點迷」「花花粉」1000餘人,各個展區的巨大視覺衝擊力讓參觀者們流連忘返,紛紛拿出手機記錄自己看展的每個瞬間。參觀者拍照留念。
  • 2017年日本長期展會匯總 草間彌生、安藤忠雄,個個都是大佬~
    彌勒菩薩坐像  京都醍醐寺🚢|草間彌生|我們永遠的靈魂▼http://kusama2017.jp/世界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1929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1957年移居紐約並開始展露出她的前衛藝術創作
  • 一下午賣出90000張門票,草間彌生究竟有多火?
    從智慧型手機在本世紀初的普及開始,草間彌生的作品再次引起人們的興趣。她1966年提出的想法,如今已經壟斷了市場。《草間無限》,新紀錄片上線最近,一部關於草間彌生職業生涯的電影《草間無限》(Kusama: Infinity)已在美國上線,十月份開始在英國的某些院線也會逐步排片,隨後將擴大範圍。
  • 日本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作品
    草間彌生,日本人,生於1929年。日本先鋒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是戰後紐約藝術界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物,他上演了一些挑釁性的事件,並展出了她的「無限網」(Infinity Nets)等作品,草間彌生把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和伊娃·黑塞(Eva Hesse)視為親密朋友,經常被認為是對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的影響,也是流行藝術的先驅。
  • 草間彌生:我們從未見過的夢幻景象竟如此壯麗
    01 東京草間彌生美術館展出無限鏡屋 從2020年 7 月 30 日起,草間彌生美術館推出草間彌生的最新個展《我々の見たこともない幻想の幻とはこの素晴らしさである》(譯作:我們從未見過的夢幻景象竟然如此壯麗),囊括她過去十年來的作品
  • 草間彌生的傳奇經歷:畫畫拯救了她的人生
    以圓點為創作主題被人們所熟知的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獲得了2016年的文化勳章。11月3日,在皇居舉行授勳儀式。草間さんは1929年生まれの87歳。2016年には米「タイム」誌で「アートの世界で急進的で革命的なことを成し遂げてきた」として『世界で最も影響力のある100人』に選出されるなど、海外でも高く評価されてい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