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樓市新觀
前段時間,北大、清華的教授都站出來說,中國房地產沒有泡沫。對此,網友們頗不買帳,口水戰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中國房地產到底有沒有泡沫?其實三個數據就能說明一切:其一、易居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50重點城房價收入比13.3:1,對照房價收入比國際合理區間值3~6:1,國內50個大中城市只有長沙一城滿足,其餘49城房價都「偏高」,四大一線城市和廈門、杭州、南京等城市,房價更是「嚴重偏高」;
其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剛剛突破3萬元。事實上今年7、8、9月份全國平均房價已經連續三個月破萬元/平,也就是說,城鎮居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僅能買3個平方的房子,買100平米的房子,則至少需要30年;
其三、房地產業內公認的全國房屋空置率已經超過20%,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房屋存在過度開發建設情況,空置率更是已經高達30%以上。
總結來說,我國房價偏高,而且很多地方收入和房價水平極不相稱,疊加全國房屋空置率高居不下,所以結論就是,儘管很多人不願意承認樓市有泡沫,但這不能掩蓋其泡沫很大的現實。
有人說,房地產的支柱地位一百年都不會變,也有人說,國家經濟發展離不開房地產,所以長遠來看,大城市的房產仍然是最佳投資品,只要有魄力買入,未來一定會有巨大回報,投資炒作房地產永遠都不會過時。
不過也有專家認清了現實:房地產已經告別黃金時代,正式進入白銀時代。國人跟風買房躺著賺錢的時代終結了,未來在調控存在變數,房產稅、空置稅預期難料的情況下,買房或許不再是最好的投資,房子多也不一定是好事。
我們雖然也不全盤否定房地產的投資價值,但是就事論事,從最近幾年房地產發生的種種變局來看,我們也更傾向於建議大家以更穩妥的方式進行投資,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全民投資樓市,熱情高漲,孤注一擲:一方面,人口、金融和經濟等基本面已經決定了,未來10年房地產的天花板,房價不再具備「大漲」的潛能。換言之,未來10年,全國90%的城市95%的房產,都不具備投資價值,買房不僅不會繼續大賺,甚至有可能連本都收不回來。簡言之就是,全面炒房的黃金周期已經過去了,房地產從全面時代轉向了專業時代。專業的事僅限於5%,或者1%的人才能做到;
另一方面,從國家調控樓市來看,我們更不覺得房地產未來還會是「最好的造富工具」——5限+土地+金融調控早已把樓市上鎖,房產流動性徹底降低,這遏制了房產升值的可能;國家三令五申「不拿房地產刺激經濟」,更表明了「擺脫房地產」的巨大決心,投資炒作房地產顯然「此路不通」了;
更重要的是,通過對2019年全國房價漲幅最高的幾個城市的投資收益分析不難發現,縱觀全國房地產市場,投資房地產還能「穩賺不賠」的城市已經所剩無幾——有些城市漲幅雖然在6%-8%,但是刨除掉貸款利息成本、資金成本、契稅費等開支,其實買房是「虧錢」的,這還是有眼光,買到每年還能升值6%-8%的房產的情況下,如果自己購買的房產,每年連這個漲幅都達不到,那麼買房就是「血虧」了。
我們不止一次強調過,樓市新周期裡,不要再異想天開。現在投資一套房子在3年抑或是5年內價格都不可能再翻番,按照內行的說法,以未來經濟增速5%的水平,房價15年內能再翻番就已經非常不錯了。這種漲幅下,妄想靠投資炒作樓市「一夜暴富」,真的可以洗洗睡了。
到此結論已經很清楚了:在人口、經濟等基本面低速運行下、在調控長期保持緊繃的主基調下、在投資房產收益普遍降低的趨勢下,未來10年房子大概率都將不再「吃香」——全國絕大多數城市房產或將失去投資價值,即買房不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而且,如果沒有高瞻遠矚的精準眼光,跟風買房可能就是高位接盤。
未來10年,房子將不再「吃香」?內行坦言:有兩樣東西未來更稀缺、更珍貴。而且這兩樣東西都比房子更珍貴,任正非早有暗示,馬雲也提到過。
第一是教育:任正非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說過,華為能有今天的成就,全是花重金在培養人才上的功勞。他們與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都有人才接收合作,即華為願意給有才學、有學歷的年輕人更高的薪水,只要他們願意。任正非也多次暗示過國家,要重視教育。在他看來,對一個國家來說,重心是要發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礎教育。只有教育跟上了,人才才能培養出來,有了人才才會有創新能力,才能發展科技,引領每一個行業走在世界最前列。
無獨有偶,馬雲也表達過一樣的觀點。馬雲在去年退休之際提到過,未來5-8年房地產將「高位解體」。年輕人未來不必再為買房而發愁。他更直言,我們現在的很多年輕人戾氣太重,投資心態太甚,被房地產賺錢帶偏了。很多人剛一畢業就想著買房,很多人都想當投資房產的優勝者。這種風氣非常不好。在他看來,教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應讓老師成為待遇最好的職業。事實上,馬雲退休後,從事的行業也仍然是教師。
第二是科技製造: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任正非不久前就說道,發展空間製造才是一國崛起之根本。房地產帶來的都是虛假繁榮,地價、房價上漲,導致實體企業的運營成本增加,利潤壓縮,擴張發展的難度加大。本質上,房地產一家獨大擠壓了實體製造業的發展。言外之意在暗示,要想製造業不輸人家,我們首先要把地價和房價壓下來,企業的運營成本自然降低,效率和規模都會穩步上升。
馬雲更是直言不諱提到,過去8年中國房價只漲不跌,這是違背經濟學常理的。房地產高位解體,摔落神壇,未來是大概率事件。未來房地產不會一直興盛,房子也不可能一直都是國人的創富工具。中國未來真正稀缺真正珍貴的除了教育之外,就是科技製造。放眼全世界都是如此,誰掌握了科技製造,誰就擁有了話語權,尤其是在世界利益互聯互通的大背景下,掌握製造業的核心科技的企業才有立足之本。從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來看,真正支撐一個國家強富且長久的就是科技製造業的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