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國家開放了二胎政策以來,越來越多的夫妻都準備再要一個孩子,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成為了二娃家庭。家裡多一個孩子,可不只是多一雙碗筷那麼容易,很多家庭矛盾也是越來越突出。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孩子都沒法去上學,只能在家裡上課,他媽媽群裡有一位二胎媽媽,老大7歲,老二兩歲,媽媽天天陪著老大上網課,還要照顧老二,這位媽媽就說自己現在越來越喜歡老二,對於老大真的是非常的討厭,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很多二胎媽媽都表示自己也是這樣的感覺,恨不得從來沒有生過老大。
二胎媽媽為什麼有了老二後會開始討厭老大呢?
這個問題可以從多方面去分析:
1.受到情緒的影響
家裡多了一個孩子,媽媽們會比之前更加的忙碌,不僅要管好老大的學習,而且還要照顧好二寶就吃喝拉撒,如果老公很給力,可以幫助媽媽或者是有公公婆婆幫忙,寶媽的壓力也會小一些。
但是如果兩個孩子都是有寶媽一個人帶的話,老媽的情緒會受到壓力的影響,脾氣也會變得越來越暴躁,焦慮。
但沒有二寶的時候,媽媽們會覺得大寶非常的乖巧懂事,但是有了二寶之後,媽媽們就覺得老大就應該懂事,但是他們卻忘了老大也只不過是個孩子,可能也會做一些大人們不喜歡的事情,也會犯一些在大人看來比較幼稚的錯誤,這樣的話,媽媽們就會覺得老大簡直是在無理取鬧,就慢慢的開始,討厭老大了。
2.習慣保護弱小
其實在很多媽媽懷孕的時候,就一直在心裡暗示自己: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的對待兩個孩子。但是小寶出生之後,很多父母都會更加的愛護小寶,認為小寶是家裡最小的,就應當受到最好的保護,其實這也不過是父母的一種本能。
有時候大寶和小寶在一起,只要小寶一哭,父母們就會習慣性的指責大寶,而大寶心裡也是非常委屈的,可能就會發脾氣,所以很多父母就會覺得大寶越來越討厭。
3.對老大的照顧需要更多的精力
很多家庭裡有了二寶之後,大寶已經開始處於學習的年齡,上了小學或者是幼兒園,除了基本的生活之外,他們的學習任務也會一天天的增加,這無形當中也增加了媽媽的負擔。本來家裡就多了個小寶寶,而現在媽媽也需要更多的精力來照顧老大,所以很多媽媽就會感覺非常的厭煩。
二胎家庭如何才能一碗水端平?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指出:
要同等對待兩個孩子,這樣才不會讓一個孩子形成「受害者」心態,另一個也不會形成「欺壓」心理。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的姿態。
所以說父母到底是不是偏心,重要的不是父母心裡怎麼想,而是孩子們怎麼看孩子們怎麼看就是父母平時的做法。
1.不提倡一方必須讓著另一方
其實對於我們很多父母來說,就希望兩個孩子能夠和諧友愛的相處,但有些時候會事與願違。演員胡可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也走過彎路。在他的觀念裡,哥哥大弟弟小,大的讓著小的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卻讓他改變了這樣的看法。
有一次他發現哥哥狠狠的掐了弟弟,他也像平時一樣批評了哥哥,但是哥哥的一句話讓她觸動很大,哥哥說:「我現在這麼慘,都是被你害的!」聽到這句話之後,她開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到後來兄弟兩個再有什麼衝突,胡可更多的是關注哥哥的情緒,而且也不再要求哥哥要讓著弟弟,而是讓他們自己去解決。這樣以後他發現兄弟兩個的感情越來越好。
如果兩個孩子有了爭執,父母一味的要求大一點的孩子,讓著小一點的孩子,那麼大一點的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根本就不愛自己,不在乎自己這樣的話,他就會將怨氣都指向小一點的孩子。反而不利於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培養。
2.拒絕當面比較
很多父母總是喜歡拿兩個孩子進行比較,其實很多父母並不是有意要比較的,但是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話語,會讓孩子們覺得非常不舒服。
「你看看妹妹多懂禮貌,你看你,像個悶葫蘆!」
「你看哥哥考試經常是100分,再看看你,真是笨」
有些時候這樣的比較,只不過是父母想用這樣的方式來激勵孩子,但是這樣比較的後果沒有激勵孩子,反而讓表現差的孩子變得更差,甚至對對方還會充滿爭寵和敵視的心理。
所以對於父母來說,一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或者是背地裡去進行,比較,要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並且將這個優點放大,而且父母們要知道孩子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3.對孩子做到特別的「偏愛」
二寶年齡還小,很多時候生活還不能自理,所以很多父母難免會多花一分精力去照顧二寶,而大寶同樣也希望媽媽能夠多花時間來照顧自己,顯然父母不可能對每個孩子都有同等的付出,事實上比起公平,大寶更需要父母對自己的特殊偏愛。
無論我們是基於什麼原因要的二胎,處理好「公平」問題,他們就是最好的玩伴,將來也會是最好的同盟。而這些成長中的小矛盾,最後都將在時間的洗禮中變成手足情深,津津樂道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