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越發討厭媽媽?明白原因後,扎心了

2020-12-16 柔柔媽教育心法

文|柔媽

柔媽,心理師一枚,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天分享育兒心理學,歡迎關注。

本文導讀: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越來越討厭媽媽,心理學為你分析原因後,媽媽們扎心了。

01

來諮詢的王女士,最近就和青春期的兒子關係緊張,據王女士說,兒子是她親手帶大的,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辭去了自己的工作,做起來全職寶媽。

全職媽媽也是一種職業,並且是沒有休息日,沒有節假日,24小時都在崗位上的一種職業。

王女士對兒子照顧得很細緻,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包攬。兒子小的時候,也比較聽話,調皮搗蛋的時候,媽媽嚴肅地批評後,兒子就變乖了。

學習上,王女士抓得就更緊了,兒子的每一次考試,王女士都特別在意,怕孩子沒有複習到位,怕孩子考試精神狀態不好,怕孩子粗心大意,更怕孩子考砸,成績名次倒退。

在王女士的高壓下,兒子的成績在小學階段還是比較突出的。這一點也讓王女士比較欣慰,畢竟自己付出這麼多,為的就是把兒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

雖然王女士嚴格,兒子對媽媽還是很依賴很親密的。可是兒子上了初中之後,卻慢慢地變了。

變得不再和媽媽親密了,言語也不多了,回到家簡單地吃過飯就獨自回房間。有的時候,王女士多說幾句,兒子就表現出不耐煩的狀態,甚至會和媽媽頂上幾句。

王女士很失落,感覺兒子越來越討厭自己,不再跟自己親了。王女士為此還偷偷地流過淚。

02

那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越來越討厭媽媽呢?心理學分析原因後,媽媽扎心了。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從一個「乖寶寶」變成一個「叛逆者」?

為什麼不順心就對媽媽吼?

把怨氣都撒在媽媽身上?

這是很多媽媽想不通的事情。

為什麼孩子到了青春期,最討厭的是媽媽,而不是爸爸,心理學是這麼分析的:青春期是孩子走向成熟的階段,到了青春期也就代表著孩子要長大。

相關焦點

  • 孩子小時候最愛媽媽,為什麼長大後卻最討厭媽媽?原因扎心了
    >在孩子的心目中,媽媽是和自己最親密的人,在大多數孩子的眼裡,自己第一喜歡的人是媽媽。媽媽想要給楠楠買一件外套,楠楠想要綠色的,但媽媽卻想要買藍色的,為此兩個人互不相讓直接在商場裡吵了起來。外甥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很多孩子長大後和媽媽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不過,這不僅是孩子的問題,有時候媽媽也需要多多反省。什麼樣的媽媽容易與孩子產生矛盾?
  • 為什麼有的媽媽會討厭自己的孩子?大多有這4個原因!
    即使在動物界,也有很多媽媽對自己的寶寶並不好,如野兔媽媽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下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倉鼠會將病弱的孩子吃掉。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母愛都是偉大的,母愛也是需要培養的。最近有位網友反應,她說自己現在討厭自己的兒子,雖然兒子才八個月大,可孩子一旦哭她就會煩躁,就想打他。
  • 單親媽媽和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溝通?對常見問題給出三個小秘方
    我們會發現,單親家庭中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較多。尤其是單親媽媽和青春期的孩子。 阿麗就是一個單親媽媽,和丈夫離婚後她沒有再婚,因為她擔心再婚後孩子接受不了新父親,擔心孩子受委屈,擔心孩子因為新組成家庭的各類問題影響學習。
  • 為什麼青春期孩子容易叛逆?了解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就明白了
    孩子生長發育,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需求層次不同1)0—2歲,以生理需求為主。剛出生的孩子首要任務是生存下去,所以以人類基本需求為主。於是,這一年齡段誰撫養他變與誰更親近,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會一直哭著要媽媽或者奶奶。
  • 「父母去世後,為什麼兄弟姐妹不再親近?」過來人說的原因很扎心
    導語 :「父母去世後,為什麼兄弟姐妹不再親近?」過來人說的原因很扎心親情,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純潔的感情了,除了愛與呵護,還應該抱有感激之情。玉婷是家中的老大,她底下還有一個弟弟,但她的弟弟結婚比她早,原本婚後姐弟兩相處得還很不錯,可直到玉婷的媽媽去世後,一切發生了改變,她表示:弟弟結婚後,弟妹對我一直不是很滿足,她總是在我媽面前說我的壞話,其實也就是一些小事,我為了不讓我媽擔心,也就沒放在心上,直到有一次,我和我老公為了給孩子換個學區房,由於手裡資金不夠,想問弟弟先借點用,等到手頭不緊了
  • 父母最喜歡的總不是最孝順的孩子?過來人說出原因,太扎心了!
    如果你對孩子特別好,孩子也會感受到父母很愛他們,在長大之後也會記得父母的好,會更加的孝順父母。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有時候父母最喜歡的孩子,其實並不是家裡最孝順的孩子。而最乖巧和孝順的孩子,得到父母的疼愛也並不是最多的,反而是比較沒心沒肺的孩子,父母會更加的疼愛。
  • 青春期孩子平時不關心家人,很冷漠怎麼辦?連線嘉賓:我明白了
    謝量解惑: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嘉賓:可能是因為我跟他爸爸在孩子十幾年的成長過程中,關係一直都比較冷。 也就是說,沒有給孩子一個很溫馨的家,但是我這兩年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孩子爸爸也一直都很配合,我們關係就緩和了很多。 可是現在到了青春期了,一個十三歲男孩的身上並沒有見到一個很好的效果。
  • 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
    但是,到了青春期以後,他不願意了。昨天晚上,我跟嘟嘟聊天還說起這個話題。嘟嘟說,他現在特別討厭別人叫他寶寶。我是不會叫他寶寶的,他媽媽有時候會叫他寶寶。他跟他媽說:「你可以叫我寶寶,但是其他人如果叫我寶寶,我就跟他翻臉。」不知道為什麼他突然之間覺得「寶寶」這個詞不適合他了。孩子在發生改變。第六個,情緒和人際關係多變。
  • 有了二胎後,為什麼越來越討厭老大?很多媽媽有同感!
    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孩子都沒法去上學,只能在家裡上課,他媽媽群裡有一位二胎媽媽,老大7歲,老二兩歲,媽媽天天陪著老大上網課,還要照顧老二,這位媽媽就說自己現在越來越喜歡老二,對於老大真的是非常的討厭,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 女孩在商場走丟,找到後,媽媽的第一句話,讓孩子由欣喜變為害怕
    父母在孩子面前,很多時候會不自覺地習慣正話反說——批評代替了讚美、貶低代表了鼓勵、責罵代替了關心。這樣的情感表達,對孩子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甚至是討厭自己,從而產生自卑的心理,久而久之,在性格上也會有缺陷。劉女士帶著她的孩子妞妞一起去逛商場,不知怎麼的妞就走丟了。
  • 當孩子說「我知道你討厭我」,含辛茹苦的媽媽懵了:我明明最愛你
    突然我娃跟我說「我不想讓你當我媽了,你不是我親媽」,我有點發愣,嘴邊一句「你還不是我親孩子呢」差點脫口而出。定了定神後我問孩子「為啥這麼說?我要不是你親媽,會給你買玩具買衣服買書?會不管再困再累還要先顧著你?」一時間老母親的心酸一齊湧來。 結果我那七歲的娃說「我知道你最討厭的人就是我」。我徹底懵了,第一反應是想反駁。我怎麼會討厭我的孩子,我最愛的人就是你好不好?
  • 青少年心理諮詢:青春期孩子厭學,或許不僅僅是討厭讀書那麼簡單
    有個讀初中的小女孩,最近媽媽反映她厭學、對上學提不起興趣,回到家就玩手機。如果手機被沒收,她會發很大脾氣,摔東西,跟家裡人吵,甚至離家出走。她媽媽很著急擔心,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 師生關係好與差,對青春期孩子學業影響很大,聰明家長常這樣做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由於自我意識增強,常常會用他們的視角去審視周圍的一切。由於思想不成熟,且做事易盲目衝動,很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尤其到了初中以後,已經遠非在小學階段那樣易接受學校老師的管理。為什麼很多孩子進入初中後,在學業方面會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呢?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新型師生關係沒有構建好。
  •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溝通——知識星球告訴你
    家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最可依戀的對象,而孩子卻不願回家或故意拖延回家時間,孩子為什麼會離家出走,請想一想,孩子為什麼不願回家?他一定有他不願回的理由。先不要想孩子怎麼不聽話,先靜下心來,從家長自身找找原因,這與家長長期的教育方式有關。
  • 不要輕易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是「壞孩子」!
    孩子不願說話,叛逆,難以溝通不知道哪句話就讓孩子炸了毛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相信都深有體會孩子為什麼會有逆反心理?應該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青春期可能要到30歲才能結束我們常認為青春期是12-18歲,正好是初高中這個階段,一般覺得孩子到18歲就是個成年人了,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為真正的青春期要到30歲才會結束,一部分重要的生理原因就是因為前額葉皮質沒有長好。大腦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位叫做前額葉皮質,它差不多就是在我們額頭後面的部分。
  • 當媽的最怕就是看見孩子打針了,孩子沒哭,媽媽心就痛了
    其實就是我們平常說扎手指、抽血的地方。這天,奶奶帶著自己家的小孫女去醫院看病。就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奶奶跟小孫女在檢驗區排隊等著扎手指,在長長的隊伍前頭,就有那麼一個孩子,在大聲的叫喊著:媽媽,我怕疼!!啊~~~!我不扎手指啊!另一邊,一個中年老母親,以高几度的聲音回應著孩子:痛啥痛!一下就好了!怕痛的就不是好孩子了!坐下!
  • 17歲青春期女孩:父母重男輕女,討厭、模仿男性,不適應女性角色
    ,會表現得局促不安,以致不敢正常交談;二是女孩子討厭男孩子,對男孩子反感,不願接觸男孩子。在2歲的時候,孩子就已經開始有懵懂的性別意識。這時候,父母不能因為好玩,而將孩子打扮成異性。還有,儘量不穿開襠褲;引導孩子,告訴孩子:爸爸穿褲子,頭髮短;媽媽穿裙子,頭髮長。女孩尿尿蹲著,男孩站著。男孩去男廁所,女孩去女廁所等等。
  • 吵贏了孩子你還是輸了……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懂得示弱很重要!
    青少年,我們可以簡單的以孩子進入青春期為界限,青春期的表現以12-18歲最為突出。 但目前,也有許多孩子從8歲開始,就逐漸的顯現出一些青春期的苗頭,所以,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準青春期。 家長們千萬不要認為你的孩子小,就沒有青春期的問題。
  • 青春期親子關係衝突後的重建:讀懂孩子內心,才能走出育兒困擾
    文|橙果媽媽圖|網絡為什麼孩子總是牴觸寫作業?為什麼孩子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為什麼孩子痴迷於看手機玩遊戲?為什麼孩子膽子小,總是缺乏安全感呢,為什麼孩子特別的霸道?為什麼總是容易發脾氣?等等。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實際上也發生過親子衝突,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不清楚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用錯了地方,那麼就很難發現自己與孩子之間存在的一些問題,隨著孩子長大,親子關係之間的衝突會越來越厲害。
  • 孩子穿破洞褲像個「小混混」,媽媽納悶:為什麼喜歡穿奇裝異服?
    讓路人羨慕驚嘆不已,被譽為「最霸氣奶奶」、「最會造型媽媽」的家長們也十分自豪驕傲。可討人喜歡的這些服裝,若是放到大一點的孩子身上,人們的反應可就完全不一樣了。張女士的兒子剛上高中,她發現最近兒子的變化巨大,與之前乖乖仔、聽話守規矩的樣子判若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