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的最怕就是看見孩子打針了,孩子沒哭,媽媽心就痛了

2021-01-16 騰訊網

最近流感高發,各大兒童醫院裡,免不了人潮湧動,真替現在的家長捏把汗。那人頭湧動,叫喊聲、哭鬧聲,此起彼伏。

奶奶覺得,那是最折磨家長心性的一個場景了。

其中一個地方,是最讓人覺得不適的。那就是檢驗區。其實就是我們平常說扎手指、抽血的地方。這天,奶奶帶著自己家的小孫女去醫院看病。就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奶奶跟小孫女在檢驗區排隊等著扎手指,在長長的隊伍前頭,就有那麼一個孩子,在大聲的叫喊著:媽媽,我怕疼!!啊~~~!我不扎手指啊!另一邊,一個中年老母親,以高几度的聲音回應著孩子:痛啥痛!一下就好了!怕痛的就不是好孩子了!坐下!

孩子一邊鬧著,一邊嘗試掙脫媽媽的控制,但是胳膊怎麼擰得過大腿呢?媽媽更加孔武有力,把孩子摁得死死的。結果可想而知,孩子在媽媽的強力控制之下,一邊哭著,一邊被扎了手指。

最後還是被媽媽擰著去外頭等待結果呢!

看到這一幕,不少家長一邊安慰自己的孩子,一邊對這位媽媽投以側目。奶奶低頭問小孫女:怕嗎?小孫女笑了笑說,痛是痛,不過也沒那麼可怕!

奶奶今天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聊一聊打針的那些事。

一、家長嘴上說的「不痛」,讓孩子覺得內心更痛

說起打針、扎手指,尤其是7歲以前的孩子,一般都會聽到就覺得害怕。可能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怕痛,是特別嬌嫩的表現,擔心孩子日後不能承受大的責任,成就大的事業,所以,一般家長都會跟孩子說:不痛,沒事!

其實家長心裏面清楚的很,怎麼可能不痛。但是很多家長就習慣了那種「流血不流淚」的內心獨白,所以,及時自己內心再不舒服,也不表現出來。

當自己的孩子也面臨類似情況的時候,很多家長就會很自然的,把這種內心狀態,嫁接到了孩子身上,並且要求孩子跟自己一樣,表現「堅強」。

但其實,作為一個孩子,根本就不理解什麼是「面子」。他們也無法理解,為什麼父母要騙自己?在這個關頭,孩子內心除了害怕,還有另一種情感在滋生,那就是「父母在騙我」。

同樣是痛,還有另一個場景,就是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喜歡跑跑跳跳,也就很容易摔跤。很多父母就會哈哈大笑,跟孩子說著:沒事,不痛啊!我們站起來,站起來就沒事了!結果孩子還是站著就哭了。有些家長就會故作輕鬆,對孩子遭遇的痛,視而不見。

二、別讓情感忽視成為你教孩子的障礙

家長以為自己的故作鎮定,會讓孩子覺得真的就沒事了,甚至會覺得,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能夠摔著就不痛了。

其實,孩子比誰都明白,自己摔的有多疼。只是不知道什麼父母要這樣無視自己的感受,非要說不痛而已。

奶奶想告訴各位家長,你為了面子,或者讓孩子變得「更強」,非得要用這種方法,最終的結果,就是會讓孩子變得冷漠。

這種冷漠的集中表現,就是對自己和別人身上的痛「無感」。

心理學上,稱這種狀態叫做情感忽視。要知道,那些在情感忽視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其他人都會保持著一種隱隱的距離。平常時,大家聚在一起,可能聊得相當熱鬧,但是那種有過情感忽視經歷的孩子,就會隱隱然地退到一邊。成為了聚會上的那個「安靜的他」。

情感忽視演變的下一步,就是抑鬱症了。一說到這個詞,好像就距離陽光生活很遙遠了。奶奶覺得,作為家長,其實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孩子活在陰鬱的生活之中吧?

三、孩子喊痛的時候,就是共情教育最好的時機

其實,當孩子哭著喊痛的時候,父母正確的做法,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1、明確告知孩子,你知道他的感受

就比如扎手指、打針這樣的事情,換做誰,都知道是痛的。所以,家長在這個時候,就不要刻意避諱了。直接告訴孩子,你知道他被針扎了,確實會痛的。

2、在體會他的感情的同時,也告訴他,可以超越這個感情

在家長告訴孩子,扎針確實會痛的時候,也應該告訴孩子,這個痛,忍一忍就過去了。如果能做到的話,那麼這個孩子將擁有更大的勇氣和能力。

3、無論遇到任何事,都應該和你的孩子站在同一邊

當日後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難免會產生不良情緒,作為家長,最應該做的,就是站在孩子的身邊,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度過那些難熬的時刻。

奶奶寄語:

大人的「面子」,在孩子這裡,完全是無法理解的東西,他們有的是最真實的感覺和感受。如果家長為了面子,刻意忽略孩子的感受,那換來的,將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冷漠。其實,只要真實的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孩子明白,無論何時,你都與他同在,這樣,難到不是最好的親自關係嗎?

相關焦點

  • 你的孩子恐懼打針嗎?被嚇大的孩子最後竟然這樣了……
    最近有一位齊媽的好友聯繫齊媽,說孩子一說去醫院就哭,發愁不知如何是好。正巧,在幾周前我剛剛給齊齊做了這方面的心理疏導,效果非常的好。齊齊原來也是一個很怕打針的孩子,經過了正確的心理疏導後不僅不怕去醫院、打針也不哭並且還很開心的和其他小夥伴炫耀,「我去打針了,一點都不疼哦!」
  • 孩子請你記住:天底下所有的媽媽都是膽小,怕你哭、又怕你不哭
    文/蘭媽談育兒孩子,你可知道從你出生那一刻開始,媽媽就變成了這個世界上最膽小的人產房疲憊時我怕你哭、又怕你不哭,又怕你隨便跟人交朋友上學後我怕你依賴媽媽長不大,又怕你長得太快我怕你嫌棄媽媽太煩人怕你在外邊受欺負我還怕你不再跟我說悄悄話……
  • 「打針一點都不疼,真的!」你還在用這句話騙孩子嗎?該改改了
    奶奶哭笑不得,一邊安慰一邊拍她:「不是給你打針,你看你嚇得,膽子這麼小,這個小妹妹(指著我女兒)都沒哭啊。」但是奶奶的話顯然沒起作用。女孩還是扯著嗓子哭起來,一邊哭一邊喊:「疼!我不要打針!我不打針!」
  • 孩子打針別哄騙孩子說不疼,學會心理建設,孩子才會勇敢面對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恐懼打針的經歷,一說要打針,立馬就想落荒而逃,是聽不得也看不得,針頭還沒插進去呢,就開始嚎啕大哭,看見別的孩子哭,自己也會做個陪襯,嚎幾嗓子。孩子為什麼會那麼害怕打針呢每個孩子幾乎都有恐懼打針的經歷,孩子們害怕打針與這些情況有關:1、對未知的恐懼克拉夫特說:人類最古老而強烈的情感便是恐懼;最古老而強烈的恐懼,則源自未知。
  • 打針到底痛不痛?你知道嗎?你的回答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比如我的朋友上樓梯沒站穩摔了屁股墩,她剛開口說一聲「哎呀,痛死我了。」我會習慣性用父親的口吻立馬反擊她:「怎麼可能?摔一下不會痛死的。你就是矯情。」我承認這樣的自己真得很糟糕,情商低,變達能力也差勁。而且我朋友只是表達一下正常的感知,我就反應如此劇烈,甚至說她矯情。
  • 「媽媽,那些人沒脖子」,一句話嚇壞寶媽,孩子真能看見髒東西?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孩子在外面玩得太晚總會令做家長的擔心,尤其是很多老一輩的人,在他們眼中,孩子是有「天眼」的,「天眼」未閉合前,他們會看見許多大人看不見的東西,特別是在晚上,如果太晚回家,很有可能就被「髒東西」尾隨。
  • 孩子害怕打針,家長要關心孩子,要幫助孩子克服恐懼
    家長們最怕的事情 ,就是孩子生病了。當家長看著孩子難受的樣子,心裡會心疼孩子的。可是孩子的年齡小,身子很嬌貴。遇到換季或者著涼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感冒,生病。這時候孩子避免不了的就是需要打針。可是有個比較嚴重的事情就是孩子害怕打針。每次家長都會好好和孩子說,打針不疼。
  • 打針有多可怕?孩子因怕打針遠逃50公裡
    對於孩子的這番操作,網友紛紛表示: 「馬拉松沒你我不看」 「跑了50公裡可以送體校了」 「身體素質挺好的」 「然後還是被抓回去打針了」
  • 萌娃打針前請求護士把針頭剪短,哭著商量:太長了,我有點怕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小孩子似乎天生對打針感到害怕,不管懂不懂的小孩都是,看到打針的第一個反應是哭。以前打針你都是如何應對的呢?萌娃打針前請求護士把針頭剪短,哭著商量:太長了,我有點怕從小就不喜歡打針,小的時候覺得打針是超級疼痛的,每打一次針能哭個半天。雖然大人總是說打針就像被螞蟻咬了那樣而已,但是就是覺得很痛,因為那種疼痛感被放大了。長大了依舊不喜歡打針,當然沒有誰喜歡打針的,那一般代表生病了。
  • 孩子吃藥打針那些事——教會孩子堅強,相信孩子的忍耐力
    那些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為了孩子整天奔波,凡事親力親為的家長,的確很可敬,他們幾乎真的就是超人,攬下了孩子所有的事,只希望孩子可以盡情玩耍,盡情享受童年。而有些父母,看著孩子摔倒,也不知去扶一把,只是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繼續奔跑。孰是孰非這樣的話題,因為需要假設的前提條件太多了,今天我不打算展開討論。
  • 孩子聽說要去打針就大哭?你需要這套關於醫生的繪本
    橙子平時嬌滴滴的,日常口頭禪是「我要扮公主,我要做仙女」,但是我意外地發現,她對於去醫院看病、打針這件事情完全沒有害怕的感覺。第一次是今年7月,她感染肺炎,在醫院掛水一周。她從看醫生、做皮試、抽手指血、掛吊水,全程都沒有哭。抽手指血的時候,排在我們前面的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用盡全身力氣在掙扎嚎哭,要他媽媽按住全身,護士才能順利抽手指血。
  • 打針時孩子們的表現,讓人又心疼又好笑!
    雖然孩子們哭成一片,全部都很崩潰,但是還是乖乖地在隊伍中等待被扎,看見這群傷心的小可愛們簡直是又心疼又好笑。孩子們的哭泣就是一場連鎖反應,最前面的小女孩正在被採血的過程中,疼得哇哇大哭。緊接著站在後面的第二個小朋友就被此情此景感染到,直接嚇哭了,邊啜泣嘴裡邊喊著媽媽,可是小朋友媽媽也救不了你啊。
  • 多麼痛的回憶!舅舅假裝打針戳寶寶手臂,沒想到下一秒……
    近日,一段網友上傳的舅舅假裝給寶寶打針的視頻逗笑了一眾網友。視頻中,舅舅假裝打針的樣子,把手指放在寶寶的胳膊上,做出打針的動作。寶寶愣了一下後,估計想起了打針的往事,立刻大哭起來。網友評論網友:太可愛了!
  • 熊孩子怕打針,十幾個小時狂跑50公裡,網友:馬拉松預備員!
    說起來我們童年往事那打針就是我們最害怕接觸的,有的小孩對於打針那簡直就相當於看到了世界的盡頭,哭著拽動自己身體,總之就是不會讓醫生的針碰到自己身體,最近就有一個搞笑男孩,在奶奶的帶領下去打針,但沒想到他為了逃離打針直接來了一個長跑。
  • 一年級孩子寫給媽媽的信,看哭所有人!當媽的該怎麼辦?
    我想,看到這條朋友圈的人,都會覺得孩子還這麼小就住校,真的很可憐。可是,我想誰作為孩子媽媽,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這麼小就住校,若真的有一點點辦法,哪個母親會捨得呢?不過都是被迫無奈,在與生活做抗爭的路上,選擇了一個最「優」的辦法。
  • 離婚後,不要孩子的媽媽就是「自私鬼」?
    很多離婚後不要孩子的媽媽會說出各種「身不由己」的理由。但事實上真的有那麼多「身不由己」嗎?前幾天我轉發了一個小女孩唱歌給離婚出走的媽媽聽的視頻,標題我就寫的:不要孩子的媽媽都是自私鬼。隨後我一個離婚的堂姐就在下面評論了一堆,主要意思就是不要孩子的媽媽是有苦衷的。苦衷?也許會有,但苦到不能養活自己的孩子的不多見。
  • 孩子怕打針逃離醫院50公裡,網友:體校快來搶人,馬拉松沒你我不看
    9月5日,安徽阜陽,一名10歲男孩因為害怕打針從醫院「逃」走,奶奶找不到他,哭著到派出所求助。民警一邊調取天網視頻追蹤,一邊沿路尋找。據阜陽公安在線 ,民警發現孩子一路往西到了河南地界,最終在孩子失蹤十幾個小時後,在50公裡外的河南平輿縣找到了他。
  • 孩子怕做噩夢、哭,別再說:沒事,別哭了,夢是假的
    可孩子依然哭,一會哭得更大聲了。我只好抱她起來,把她搖醒,然後告訴她:不用怕,夢都是假的。醒了就好了。睜開眼的孩子並沒有止住哭,而是雙手緊緊地抱著我:我怕~有怪獸在追我~我一直安慰著,直到快2個小時後,她才在困頓中睡去。
  • 「不許哭!給我閉嘴!」那個不被允許哭泣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有一次我帶兒子去打預防針,在大廳等候之際,突然從打針室傳來一陣尖銳的哭叫聲:一個大約五六歲的男孩因為害怕打針,所以使出了渾身解數想逃脫:他扑打、尖叫、撕心裂肺地哭著。旁邊是他一臉嚴肅的媽媽命令道:「不許哭!給我閉嘴!」於是那個孩子哭得更兇了。
  • 長輩「逗孩子哭」是什麼心理?竇文濤:企圖控制孩子的哭、笑、怕
    文|福林媽咪長輩十分喜歡逗娃,除了逗娃笑,就連逗娃哭都佔了一部分。比如說,跟孩子說「你媽只要弟弟,不要你了」,看到孩子哭,所有人都圍著笑。再比如,用筷子戳一點酒餵孩子,孩子被辣哭,所有人都圍著孩子笑。本來孩子需要好好愛護,讓他笑、讓他快樂才是逗孩子的方式,為什麼有人就是喜歡把孩子逗哭呢?對於這種心理,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父母、長輩:就是逗逗孩子,覺得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