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哭!給我閉嘴!」那個不被允許哭泣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2021-01-12 譚談兒童心理

有一次我帶兒子去打預防針,在大廳等候之際,突然從打針室傳來一陣尖銳的哭叫聲:一個大約五六歲的男孩因為害怕打針,所以使出了渾身解數想逃脫:他扑打、尖叫、撕心裂肺地哭著。旁邊是他一臉嚴肅的媽媽命令道:「不許哭!給我閉嘴!」於是那個孩子哭得更兇了。這時打針的護士也發了話:「如果你再哭的話,我就給你多打幾針哦!」等孩子終於被按著打完了針,心中的氣無處可撒,於是他就衝著外婆拍打哭鬧。孩子媽媽看了,氣更是不打一處來,她拿起孩子的長杆玩具就打了下去,還邊打邊罵:「你還敢打人!叫你打,我叫你打。」這一幕吸引了所有人駐足圍觀。

中國人自古情感就是內斂、含蓄的。集體文化中,我們很少被鼓勵去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當我們哭泣的時候,我們會聽見:「閉嘴!不許哭!」「哭了對身體不好!」「哭泣會讓家裡倒黴。」甚至就連至親去世,我們常常都會聽見:「請節哀順變。」

而面對孩子的哭鬧,好多父母的第一反應是想去禁止。除了社會文化的原因,還有就是很有可能,在父母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也是這樣被禁止表露負面情緒長大的,所以等他們長大做了父母,也不知如何去應對孩子的負面情緒。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河合隼雄在他的《愛哭鬼小隼》裡面以他自己為原型,向我們描述了一個叫小隼的孩子,他愛哭又敏感。他感動時會哭,傷心時也會流淚。每當周圍的朋友、兄弟姐妹笑話他是愛哭鬼時,他的媽媽卻總是跟他講:「沒關係,男孩子也是可以哭的啊!」是啊,在聽到這一句話的瞬間,小隼的心立刻就被一種濃濃的愛意包圍了,他感受到了被理解,被愛。而我們呢,我們從小聽得最多的就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流血不流淚」。我們總是被告訴應該表現得堅強有力,脆弱是不被允許去表露的。

那個在打針室裡不被允許哭泣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呢?後來,他心中的恐懼和害怕被媽媽的打壓抑制了下去,但他卻是滿臉恨恨的表情。可以想見,他和媽媽的親子關係一定會大打折扣。

所以我想說的是,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想要去表達時,做父母的需要去接住孩子的情緒。想像孩子的負面情緒就是一盆水,而你就是一個巨型容器。當他要將壞情緒潑向你的時候,你需要去安穩地接住它們。你可以講:「嗯,媽媽知道你很害怕,對不對?沒關係,媽媽會陪著你的!」「看見你這麼害怕,媽媽心裡也很難受。」當我們感受著孩子的感受,跟他站在一起時,孩子心中的痛苦、難過便會減半。而一個能在家裡很好地釋放情緒的孩子,他會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是容易被別人接納的,他也將以更強的心理韌性去面對明天未知的旅程。

相關焦點

  • 「不許哭,憋回去」那些從小就不被允許哭的孩子,被剝奪了什麼
    在玩耍的時候,不小心把桌上的飲料倒在了地上,同事非常生氣,直接罵了孩子幾句。孩子覺得非常委屈,大哭起來:"我不是故意的",看到孩子沒有意識到錯誤反而還狡辯,同事直接呵斥:"犯錯了還哭,不許哭,給我憋回去。"其實在我們周圍,像這樣的事情是非常多的,孩子一犯錯,免不了要被爸爸媽媽批評。
  • 哭泣是孩子自我釋放的過程,父母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允許孩子哭泣
    這個時候,不同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哭泣也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父母根本就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心疼,就會立馬滿足孩子的要求;有的父母可以說是討厭孩子哭,孩子一哭就會很生氣並且大聲喝止孩子,讓孩子閉嘴不要哭;還有一種家長則是對孩子進行鼓勵,說孩子是一個勇敢堅強的寶寶,讓孩子儘快停止哭泣。
  • 孩子愛哭怎麼辦?不說「不許哭」,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世上有兩類完全相反的孩子,一類孩子特別活潑好動,也比較粗神經。另一類孩子,是比較敏感的,遇到一些事情就愛哭,容易多想。當你們的孩子是第二種,比較敏感愛哭的孩子時,當他們哭的時候,會怎麼對待他們呢?有些家長往往缺乏耐心,不勝其煩,會呵斥他們「不許哭」,威脅他們再哭就「收拾你」。
  • 楊爍節目中怒斥7歲兒子不許哭,也許你根本不知道孩子哭是為什麼
    後來楊爍的小女兒也參與到節目中,楊爍讓兒子在家帶妹妹玩,自己出去做任務,結果妹妹根本不聽哥哥的話,時刻跟哥哥對著幹。楊雨辰怕完不成爸爸交代的任務,又說服不了妹妹,委屈地哭了起來,一邊哭還一邊控訴:「沒有你這樣當妹妹的。」
  •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和「忍著不哭」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看出差距
    愛哭的孩子和忍住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愛哭是小孩子的特質,相比平時總是忍著不哭的孩子,經常哭鼻子的孩子看起來有些脆弱,實際上有很多優勢。★ 愛「哭鼻子」的孩子心理壓力小心理學家克皮爾曾做過「哭泣的調查」,他人在情緒壓抑,體內會產生「有害物質」。痛快哭泣時,有害成分會隨著淚液排出,且能緩解緊張情緒。
  • 孩子哭泣時,父母用6句話代替「寶貝別哭了」,改變孩子一生
    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情商高的人不一定愛哭,但是,愛哭的人大多數情商都高。要知道,一個高情商的人往往會更加容易成功。孩子哭是因為對某件事感到不公平、不舒服,某件事沒有讓自己滿意,或面對問題有自己的想法,但卻無法得到滿足而哭泣。而家長是否允許孩子哭,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感知力。
  • 從小愛哭的孩子長大後更出色,哭與不哭真的有差距,家長別不信
    但是,孩子慢慢地長大之後,家長們也開始討厭聽到他們的哭聲。一些小時候特別愛哭的孩子,遇到一點點小事情,就會哭個不停,讓父母非常煩躁。無論何時,當孩子開始哭泣時,父母都會感到不安,但是,孩子哭真的是一件壞事嗎?每一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有的孩子遇到難題只能用哭來解決,有的孩子卻從不喜歡哭。調查顯示,那些從小就愛哭和從來不愛哭的孩子在長大後,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 從小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們別不信
    對於6歲時的福原愛來說,哭一場其實是釋放了她的負面情緒。而到長大後進行比賽,哭泣是一種「解放」身心的方法,能幫助她在短時間內調整好心態與身體狀態。很多時候,不愛哭的孩子經常將負面情緒憋在心裡,拒絕釋放出來,這也會導致他們對自身的情緒過度壓制,缺乏豐富的情感表達。
  • 大冰:不許哭
    我走啊走啊走啊走,途經一個個城市一個個村莊。走到拉薩的時候,我停了下來,心說:就是這兒了。我留了下來,吃飯、睡覺、喝酒、唱歌。 然後我遇見了一個奇妙的世界。然後我還遇見了一群族人,一些家人,以及一個故鄉。後來我失去了那個世界和那些族人。只剩下一點兒鄉愁和一點兒舊時光。
  • 寶寶動不動就哭,家長煩得不行?了解娃的需求,比讓他閉嘴更有效
    網友小馬說她的寶寶自從2歲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以前不哭不鬧的小淑女變得動不動就炸毛,眼淚說來就來,一旦不如意就立馬開嚎。 要想寶寶不哭首先要搞清楚他在想什麼? 1、寶寶越大越認死理,很難像小時候那樣容易轉移當下的注意力。 2、沒有足夠的耐心,這個階段的小寶寶要想做一件事幾乎不能等。 3、具有敏感的情緒感知力,但是又經常陷入自己的情緒裡崩潰。
  • 孩子想哭別阻止,哭出來的孩子更快樂,更善於表達感情
    我的朋友小王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她家孩子剛剛5歲,長得十分好看,特別惹人喜愛。也正是因為這樣,孩子就是家中的掌上明珠,這也造成了小王孩子逐漸變得很自私。如果家長稍微不滿足她的要求,孩子就會開始大聲哭泣。在這個時候,小王本來打算順著孩子,可是一想到如果不嚴加管教,孩子以後只會越來越無法無天,所以小王果斷阻止孩子哭泣。
  • 男孩子憑什麼不能哭?家長這麼教育孩子,可能會害了他!
    許多家長往往會鼓勵、教育甚至責罵他:哭什麼哭?虧你還是男孩子,這麼哭不丟人麼?相信大部分男孩子小時候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可是為什麼男孩不能哭?不能哭的男孩一定比女孩堅強?其實這些都是謬論,甚至有相應的科學研究顯示,不哭的男孩往往會比許多女孩更加脆弱。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男孩哭泣的權利。
  • 父母對眼淚的最大誤解,就是把它當成了負面情緒,讓孩子哭很重要
    然後早上群裡聊天,有人說到這個事,結果跟我同單元的樂樂媽主動承認,昨晚那個「鬼哭神嚎」正是她兒子樂樂發出來的。昨天因為一些小事,樂樂爸批評了孩子一頓,結果樂樂覺得委屈,就開始嚎啕大哭,一家人因此忙活的雞飛狗跳,氣的樂樂爸差點兒動手打人。
  • 那個在世界盃上一哭成名,「撞臉郭德綱」的鄭大世,後來怎麼樣
    我們今天要說的是2010年,那個在世界盃上一哭成名,又撞臉「郭德綱」的鄭大世,後來怎麼樣了呢?2010年朝鮮隊挺進了世界盃,這對於朝鮮球迷來說是一件非常值得慶祝的事情,因為朝鮮隊能夠進入世界盃足球賽,是不容易的,當時朝鮮隊的對手是巴西隊,剛在場地上奏起了朝鮮國歌的時候,鄭大世流下了淚水,而這一幕也被攝像機拍到,成為了這一屆世界盃最難忘的時刻,同時鄭大世的哭相特別像郭德綱,也就讓很多中國球迷記住了他。
  • 老公去世半月後我懷孕,爸媽讓我生下孩子,公婆卻不許我改嫁
    老公去世沒多久,我懷孕了。在爸媽的支持下,我決定生下孩子,可公婆卻提出奇葩要求。老公是我大學同學,當初我倆因為一場籃球比賽成為好朋友,後來在同學的撮合下,我倆戀愛了。大學時代,在同學們眼裡,我們是恩愛的情侶,不管從自身條件還是從家庭背景,我們倆非常般配,可以說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 父母離世時,孩子不哭也不悲是正常的,聽聽心理學的解釋
    如果父母離世孩子不哭也不悲,十有八九是不孝順、沒良心。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我才知道其實父母離世,孩子不哭也不悲是正常的,心理學早已給出了解釋。父母離世時,孩子不哭也不悲,可能和心理學上的「情感隔離」有關根據我們的常識判斷,父母離世孩子表現得悲痛才是正常的情感反應。
  • 孩子上幼兒園一直哭怎麼辦?父母一味制止,不如讓孩子哭夠
    所以前幾天有媽媽詢問我,孩子9月上幼兒園如果一直哭個不停怎麼辦時,我忍不住給她講述我的心路歷程,為了幫助更多父母們,所以我把自己的心路歷程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所以最初的一個月,為了不讓她哭,安撫她情緒,每天從她睜眼我和爸爸就輪流著哄她逗她,希望她可以保持好心情去上幼兒園。但我和爸爸無論怎麼做,她只要一走到幼兒園門口,就會開始哭,最初哭得撕心裂肺,後來慢慢開始嚶嚶地哭,總之就是哭個不停。
  • 「媽媽我好難過」,孩子一寫作業就哭,不妨先問一個問題
    我大聲提醒正在看電視的女兒。已經玩耍了數天,我擔心她會將學過的知識拋在腦後。女兒卻面露不悅,"放假了就應該玩,誰要寫作業啊!"看到她如此態度,我關掉電視,呵斥她先完成每日規定的作業。當我去她房間檢查作業進度時,沒想到她獨自哭了起來。"怎麼了寶貝?"我感到疑惑。她卻眼神委屈地望著我說:"媽媽,我好難過!我想看電視放鬆心情。"
  • 那個撿來的孩子,被她的弟弟保護著
    村裡的二丫頭很小就知道一件事情:自己是撿來的孩子,因為媽媽不會生小孩。周圍的人並不避諱二丫頭是撿來的這個事實,二丫頭也習以為常,二丫頭跟村裡其他的孩子一樣調皮好動,並沒有受這件事情的影響。可是不久媽媽和爸爸不知道因為什麼事情離婚了,他們兩個人都不願意要二丫頭,媽媽去了鄰村找了一個男人並很快再婚了。爸爸沒辦法,繼續讓二丫頭留在家裡。二丫頭這才知道自己是個沒人要的孩子,可是她並不灰心,依舊樂觀的生活著。
  • 孩子總是哭?家長這種做法是錯誤的,不要輕易阻止孩子的情緒釋放
    很多人只知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卻不知道「只因未到傷心處」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家長用「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來安慰正在哭泣或想哭的孩子,這句話的出處是崑劇《林衝夜奔》,對應的後一句是「只因未到傷心處」,這句話在當時的意境中充滿了男性的堅韌有擔當,不到極度悲傷的時候不會輕易流下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