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泣時,父母用6句話代替「寶貝別哭了」,改變孩子一生

2020-12-22 智慧早教經

有了孩子,你最怕的是什麼?首先是害怕孩子生病,其次是怕孩子哭。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哭泣時會感到心煩意亂,其實,這種情況是難以避免的。英國心理專家說:「嬰兒和孩子的哭聲,會給父母的大腦帶來特殊的刺激,讓父母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覺難受。

父母覺得心煩意亂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制止孩子的哭聲,於是在孩子哭時,父母通常最愛說的話大概就是:寶貝,別哭了!

孩子為什麼會哭?

美國心理學家大衛·蘇珊在《情緒敏感力》一書中提出:「一個人的情商低,究其根本是由於他的情緒感知力不足。」 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情商高的人不一定愛哭,但是,愛哭的人大多數情商都高。要知道,一個高情商的人往往會更加容易成功。

孩子哭是因為對某件事感到不公平、不舒服,某件事沒有讓自己滿意,或面對問題有自己的想法,但卻無法得到滿足而哭泣。而家長是否允許孩子哭,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感知力。

哭和笑一樣,它是合理存在的生理反應,是孩子的天性和本能,父母面對孩子的天性,強制讓哭停止或者不發生,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它會讓孩子學會隱藏眼淚,會讓孩子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健康的影響。

美國發展心理學阿爾黛·索爾特博士說:「哭泣是機體在進行重新構建時所做的努力,它是進行自我療愈的一個過程。」

我們看到孩子哭,其實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因為孩子的每一次哭泣都是一個自愈的過程,它是孩子不斷成長的標誌。

我們成年以後,遇到挫折、不開心的事情也會傷心地哭泣,是不是每一次哭完都舒服了很多,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呢?這就是成長的過程,孩子同樣要經歷這個過程。

孩子哭泣時,父母試試用這6句話代替「別哭了」

孩子的心,是柔軟、單純的,感受到一點點快樂會笑個不停,感受到一點點難過也會淚如雨下。孩子哭的時候,父母能陪著他理解他,孩子的情緒被完全接納,內心才會有安全感,長大後才會有面對失敗和挫折的勇氣。

第一句:我知道你很想哭,想哭就哭吧!

第二句:我知道你因為這件事很難過,媽媽同樣也感到傷心。

第三句:我知道,這件事看起來的確不公平/不合理。

第四句:你的不開心可以跟媽媽說嗎?媽媽很想聽。

第五句:你需要媽媽幫忙嗎?

第六句:沒關係,想哭就哭吧,媽媽一直在你身邊!

孩子在難過和哭泣的時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當父母能與他「共情」時,孩子會感覺自己的情緒被理解和接納了,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支持,知道父母是和他站在一起的,所以他很快就會穩定自己的情緒。

作為一位母親,我特別能理解養育一個愛哭鬧的孩子的辛苦,因為我家孩子小時候就屬於特別愛哭鬧的那種孩子,因此我每天都會感覺疲憊不堪。但是,我想說的是,即使再覺得煩躁,也應該正確對待孩子的哭泣(孩子身體不舒服的除外),因為這對孩子一生的性格養成都至關重要。

所以,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不要再一聽到孩子哭就說「寶貝別哭了」,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允許他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吧!

相關焦點

  • 孩子哭鬧只會吼「別哭了」?高智商家長用這句話代替,趕快學起來
    直到有一次孩子受傷住院了,老師的電話打到家裡,劉女士匆匆趕到醫院,才抱著兒子抱頭痛哭:「傻孩子,你都被人打到醫院來了,平時那麼大委屈,你怎麼不跟媽媽說呀?」當時孩子哭泣的時候,想要傾訴的時候,自己用不耐煩的態度制止孩子。等到孩子不敢說了,不願意說了,又埋怨孩子為什麼不跟父母訴苦,有多少這樣的同款父母?
  • 寶寶跌倒哭泣時,比起「別哭了」,家長用這3句話安慰孩子更管用
    一、引言今天林路帶著寶寶出門散步的時候,因為他沒有一直盯著孩子,所以寶寶摔了一跤,聽見寶寶的哭聲的時候,林路腦子一下懵了,過了幾秒才反應過來去抱孩子。把摔倒的孩子抱在懷中,林路的嘴裡一直說著"對不起寶貝,是爸爸沒注意,別哭了好嗎?"
  • 「別哭了」或許是一種安慰方式,但聰明的父母更喜歡用這些話代替
    孩子在哭鬧時,家長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什麼?無非就是「別哭了」。一些脾氣沒那麼好,也沒什麼耐心的父母,甚至沒安慰幾句,就變得十分不耐煩,眼看著還要動手打孩子。實際上,聰明的父母既不會打孩子,也不會只對孩子說「別哭了」,因為他們知道,這些都沒什麼用。
  • 哭泣是孩子自我釋放的過程,父母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允許孩子哭泣
    這個時候,不同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哭泣也會有不同的反應,有的父母根本就見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心疼,就會立馬滿足孩子的要求;有的父母可以說是討厭孩子哭,孩子一哭就會很生氣並且大聲喝止孩子,讓孩子閉嘴不要哭;還有一種家長則是對孩子進行鼓勵,說孩子是一個勇敢堅強的寶寶,讓孩子儘快停止哭泣。
  • 當孩子哭的時候,有智慧的家長從不說「別哭了」,而會說這兩句話
    「別哭了!」面對孩子哭泣時,有多少家長說過這句話?但大家可知,就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句子,有可能會毀掉一個孩子。 「哭什麼哭,別哭了,閉嘴!」簡簡單單一句話,究竟害了多少孩子?
  • 《小豬,別哭了》:如何和孩子共情,理解接納和包容的意義
    共情應該如何做1.完全接納情緒很多時候家長看到孩子哭泣,都會試圖去安慰,但效果大多不好,一個最常見的場景,比如媽媽看到孩子哭了,上前安慰孩子說「別哭了」。大多數家長下意識的反應就是這樣,但實際效果如何呢?
  •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第一句回應很重要!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如果家長選擇忽視孩子的需要,不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孩子會通過各種方式吸引家長的注意,而發脾氣是最常見的一種。那麼,家長如何正確處理這種情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階段呢?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第一句回應很重要!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 孩子哭鬧只會勸「別哭」?懂得3個止哭小技巧,孩子頃刻大雨轉晴
    /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為人父母的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孩子哭鬧現場」!而有些家長,遇到孩子哭鬧,一時之間,就不知道該如何做,只會嚴肅的要求孩子「不要哭」,不過呢,往往沒有什麼效果,還會讓孩子更加的委屈。
  • 「媽媽我好難過」,孩子一寫作業就哭,不妨先問一個問題
    有些"寬容"的父母,見到孩子被作業所愁,都會柔聲地說:"別哭,先不寫了,明天再寫。也有性格暴躁的家長會大聲訓斥:"哭什麼哭!寫完作業再哭!真是沒出息!"為何有些孩子寫作業喜歡哭泣呢?主要有這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缺乏獨自完成的能力。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同,寫作業的進度也各有差異。當父母督促他們寫作業時,單獨面對各種習題,會使其產生焦慮和急躁。
  • 李玫瑾教授:孩子頂嘴時,父母要會說這3句話,勝過打罵懲罰
    李玫瑾教授:孩子頂嘴時,父母要會說這3句話,勝過打罵懲罰要說孩子長大以後家長最煩心的事情,頂嘴一定是其中之一。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在家頂嘴特別厲害,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懟得自己無言以對,這讓家長們非常苦惱。
  • 父母情緒失控,是孩子一生陰影;父母情緒平和,讓孩子一生幸運
    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動蕩」與「不安」中,內心會感到莫名的緊張、焦慮、壓抑,而這種恐懼會伴隨著孩子長大,甚至是一生都無法改變。情緒平和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一個小女孩從倒數第一考到倒數第二的視頻在網上非常火。
  • 孩子不信任父母,與常說不信任孩子的10句話有關,該說信任18句話
    導語:當父母會轉化自己的情緒和思維時,在解決問題上自然就會轉化,從壞情緒轉化好情緒,從反對到接受,問題才會從無效轉化為有效的行為和語言,對孩子的學習才會有所幫助。首先能夠想到向父母老師求助的人,加起來竟然還不到7%,孩子不相信父母,比想像中更可怕。很多的家庭悲劇也是來源於孩子對父母的不信任。孩子為何不相信自己的父母,我們來反思:信任是互相的,你不信任孩子,孩子自然也不會相信父母。
  • 好父母守望孩子,孩子主動成長,壞父母代替孩子,讓孩子被動成長
    文:惜朝身為父母,恨不得為孩子披荊斬棘,排除萬難。但若父母代替了孩子成長,孩子如何能夠長大?一、一直被保護的孩子,不會主動長大中國的父母,總是覺得孩子長不大。三、愛不是控制的武器,該放手時要放手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家裡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有時候,父母以愛為名義控制孩子,那不是愛,而是傷害。愛孩子,不是佔有孩子,不是控制孩子,而是該放手時就放手。
  • 孩子的一生有4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作為父母,為孩子抓住一次也好
    孩子的未來是充滿未知的,所以孩子才是父母的希望。在孩子的一生中,有無數大大小小的機會,大致有4次關鍵的機會,是能夠改變命運的。作為父母,要做到心中有數。★馬雲的經歷告訴我們:作為父母,要努力為孩子抓住改變命運的機會★馬雲在創業之前,對自己的未來也是充滿茫然和不知所措的,但他為了充實自己,決定去給外國人做導遊,一邊工作一邊練口語,他提出要去國外參觀遊玩的時候,父母沒有反對,這才使得他擴展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有了不同於同齡人的眼光和遠見。
  • 怎樣養出快樂又成功的孩子?父母多說這5句話,孩子一生受益
    因為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我們也不可能用同一種方式去教育不同的孩子。需要講究的是因材施教,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教育一個孩子,而在這個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說話的」藝術「是很重要的。有些話說了很養孩子,而有些話說了則會害了孩子。
  • 斯坦福教授:誇孩子就用這8句話,不要只誇孩子「你真棒」
    斯坦福教授:誇孩子就用這8句話,不要只誇孩子"你真棒"!我家兒子得到最多的誇獎就是 "你真棒!" 可是我漸漸發現,他做計算題只用心算,不願動筆,記生字、英語單詞也是看幾眼,不肯動手寫。前段時間的英語考試,他錯很多,為了鼓勵他,我說:"你這麼聰明,多背幾遍就會了。"
  •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你的情緒,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來源 | 網絡 有人說,幸福的童年會治癒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則需要用一生去治癒。 在這樣家庭下長大的孩子,變得如履薄冰,生怕犯錯,討好父母,學會小心翼翼地避免父母情緒爆炸。 父母大概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壞脾氣,究竟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 你的易怒情緒,強大到足以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 如何讓孩子更自信:讓孩子更自信的4句話,打擊孩子自信的3句話
    孩子到了活潑好動的年紀會經常惹得家長頭疼,許多家長的耐心也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有時候對孩子說出的話已經打壓了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家長卻毫無意識,以至於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在兒童教育發展的調查中發現,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有99%的可能性是平凡而普通的度過一生。
  • 情緒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鎧甲
    所以當孩子感受到父母要離開自己時,他小小的內心裡只有恐懼。孩子愛父母遠勝於父母愛孩子其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孩子一定很愛自己的父母。去年,西安有一名兒童叫小天,因長期遭受親媽的虐待,身上有多處淤青,特別是胸前,有一道很深的刀割傷口。
  • 別再吼罵孩子了!孩子犯錯後,父母只需說這1句話,比打罵更管用
    只剩下無助的母親看著跳下去的孩子,跪地哭泣。如果這位母親能心平氣和的和兒子說話,給兒子一個擁抱,孩子怎麼可能走上這條絕路?有很多家父母在發現孩子犯了錯誤,就直接對孩子大發雷霆甚至動手。看似是在教育孩子,其實就是在宣洩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