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鎧甲

2020-12-23 爸媽精讀

作者:柚子綠(爸媽進化論主筆)

近日,成都市的一位父親因為10歲的女兒小沁「沒有完成作業還撒謊頂撞他」, 就用藍色塑料跳繩折斷,抽打女兒重傷,後送院不治不幸離世。

看到這則新聞,真是無比痛心,親生父親竟然對自己的女兒下毒手,真是天理難容啊!

其實,小沁的成績優異,學習刻苦又懂事,孩子爸對她的要求近乎苛刻,學校老師稱一個學期,孩子被打傷了三四次。

可想而知,在一個暴力家庭裡長大的孩子,心靈創傷是有多大。

10歲,一個正處在爸媽懷抱撒嬌會鬧的年齡,小女孩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人生,生命就這樣戛然而止。

這位脾氣暴躁的父親是否會深深地反省過自己的所作所為呢?我相信他也會有過悔恨吧。

儘管,有的父母對孩子來說是魔鬼,但也不妨礙孩子依然愛他們父母。

育兒專家李玫瑾曾在一次採訪中表示:當孩子在沒有真正的生活能力之前,在他的認知裡,唯一能相信的就是父母。

所以在這個階段之前,無論父母怎麼打罵孩子,呵斥孩子,他都會對你不離不棄。所以當孩子感受到父母要離開自己時,他小小的內心裡只有恐懼。

孩子愛父母遠勝於父母愛孩子

其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孩子一定很愛自己的父母。

去年,西安有一名兒童叫小天,因長期遭受親媽的虐待,身上有多處淤青,特別是胸前,有一道很深的刀割傷口。

原來,小天媽媽很年輕,20多歲,因幾年前爸爸與媽媽離婚,小天便跟著媽媽一起生活,媽媽脾氣比較暴躁,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打他。

有護士姐姐問起小天的情況時,他「騙」說自己身上的傷是自己不小心弄的,與媽媽無關。

你是否有怨恨媽媽?他小聲地說,不太恨。

想不到,經常遭受親媽毆打的小天,還是對媽媽極力維護。

在小天眼裡,他覺得一定是自己調皮不聽話了,才會被媽媽教訓。

我為小天的「成熟」感到心疼。

一個7歲的孩子,缺乏父母的關愛,長期遭受親媽的虐待,但孩子還是這樣愛著自己的媽媽,可小天的媽媽呢?

虎毒不食子,這樣的狠心的人,真是枉為父母!

《爸爸去哪兒》裡有一集,陳小春和兒子發生了一點小矛盾,Jasper搖搖晃晃地走在陳小春的後面,陳小春回過頭有點嚴厲地看著他,讓兒子跟上自己的節奏。

Jasper突然停下來,心平氣靜地對爸爸說:「你可以不生氣了嗎?」

陳小春聽不到又很兇地讓兒子說一遍,兒子拿起小喇叭用英語說了一遍,這時陳小春有點感動,也意識到自己對兒子的態度不好,然後輕聲地對兒子說了聲,對不起。

有人問Jasper:「你想爸爸的時候,會不會打電話給他?」Jasper毫不猶豫地答:會。

在節目中,不管陳小春對兒子如何發脾氣,Jasper都是一副小甜椒的模樣,還會對爸爸說,我愛你。

孩子愛父母遠勝於父母愛孩子。然而,作為父母,怎能不愛自己的孩子呢?

在現實生活中,有人疼愛自己的孩子還來不及。可是,也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

像小沁這樣,她的生命就斷送在自己親生父親的手裡。

但,這樣的悲劇不單止這一起。

父母情緒不穩定,,對孩子是一種悲哀

拿破崙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同樣道理,身為父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孩子的好福氣。反之,父母情緒不穩定,是給孩子的毒藥,對孩子是一種悲哀!

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6歲的女孩,被父親用皮帶和衣架毆打了一個多小時,孩子他爸毆打了以後,剛開始以為孩子在裝沒有起來,後來看到她慢慢變弱,送去醫院已經沒有了心跳呼吸。

在爸爸毆打女孩後,女孩說:「爸爸,我已經起不來了!」

這是一句多麼令人疼到窒息的話啊!

可是,孩子爸是這麼狠心,親手給女孩的生命劃上了句話,僅僅是因為女孩在寫作業時,爸爸不停地在責罵她,女孩忍不住頂了幾句嘴,激怒了爸爸。

孩子爸曾因搶劫入獄了5年,妻子離家出走,工作艱辛,收入微薄。生活和工作上的不如意情緒,慢慢積壓在他心裡。

女孩的頂嘴,便點燃了爸爸心中的怒火。爸爸一鞭又一鞭地抽打著她。

不管生活和工作多麼的糟糕或不容易,都不應該拿孩子當出氣筒,把自己的憤怒發洩到孩子身上。孩子是無辜的,成年人就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最讓人可怕的是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還停留在「棒打出孝子」的時代,最後釀成了一個悲劇。

你試想一下,一個孩子長期遭受家庭暴力,沒有愛,他會快樂嗎?

別說孩子,哪怕是成年人,經常遭受到暴力,恐怕早已要抑鬱輕生了吧。

更何況,他只是一個孩子,因愛而來到這個世上,卻是遭受父母的暴力而離開了這個世上。

是不是有點諷刺?

復旦心理學教授表示:發脾氣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天敵,家長越愛發脾氣,就很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家庭教育的效果就越差,甚至還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想起,有一個綜藝節目跟拍一對母子一天,這位媽媽老是控制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不管做什麼,她都要吼一下,比如孩子追著讓媽媽抱抱,她也會吼。

最後節目組拍攝完畢,就把整個短片發給這位媽媽。她看到自己子發脾氣的樣子和吼叫孩子的聲音,她害怕地抱著自己的頭痛哭了起來。

每一個父母都會愛著自己的孩子,當他們把憤怒發洩到孩子身上時,孩子也會感到恐懼,會想爸爸媽媽是否不愛自己了?父母對孩子的每一次傷害,都會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上。

羅伯懷特說過:「一個人,任何時候,都不應該做壞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自己的情緒。

那麼,父母情緒不穩定對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大呢?

孩子會變得叛逆,多疑,暴躁,愛抱怨,神經病人格,甚至可以毀掉孩子的一生。

父母情緒穩定,才是富養孩子的正確方式

在真人秀的一檔節目裡,我們看到多多是一個善良又懂事的女孩。多多憑藉著好性格,圈了不少粉。

黃磊在一次採訪中分享育兒心得:他喜歡和孩子做朋友,當父女倆發生一些矛盾衝突時,就會選擇用溫和的方式解決,不會強迫孩子,一切都會尊重她。

正是黃磊提倡的溫和平等教育方式,得以讓多多在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裡成長。

網上看到這樣的一個研究:爸爸對女兒笑1次,比媽媽對女兒笑10次都管用。這個研究是想告訴我們,爸爸對孩子、特別女兒的情緒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

想起有一次,兒子吵著要我給他做珍珠奶茶,我答應了他。由於手頭事情特別多,也為了省事,我就沒有做珍珠,就只給兒子做了奶茶。

結果,孩子發現奶茶裡沒有珍珠,突然他躺在地上撒潑打滾,任憑我怎麼哄他都不行。

我對兒子怒吼道:你不喝就拉倒!以後我也不給你做了!

我發完脾氣後,發現兒子眼神裡充滿了害怕,變得唯唯諾諾起來。自此,我學會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跟孩子好好說話。兒子也變得大膽自信了。

英國著名作家威·赫茲裡特說過:好脾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

確實,一個人的脾氣決定著他的性格,而性格則是決定人生的關鍵。

可見,父母的情緒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和命運。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他們更多的時候是需要父母的疼愛和尊重。

據美國學者研究,在某一交往過程中,35%的社會信息是通過語言傳遞,其餘65%的信息是由非語言手段傳遞的。

所以,好好說話的能力也包括了家長的肢體語言,比如表情、眼神、形體動作、身體姿勢等。

只要我們溫和有耐心地跟孩子好好說話,孩子是會感受到我們與他同在,是真心愛他的,孩子才能聽得進去父母的教導。

父母情緒穩定,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的關鍵,更是富養孩子的正確方式。

作者簡介:柚子綠,富書專欄作者,富書第8期親子營基礎班6班,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相關焦點

  •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陰影
    或許你當時發洩了脾氣自己舒服了,卻不知道在孩子心裡已經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而這陰影將會伴隨著她的一生,永遠無法治癒。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就是整個世界的中心。孩子的自我評價是不是積極、正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對他的評價是怎樣的。
  • 父母情緒失控,是孩子一生陰影;父母情緒平和,讓孩子一生幸運
    而在女孩仰望媽媽的時候,她看到的只有情緒失控的媽媽。 孩子從小就生活在「動蕩」與「不安」中,內心會感到莫名的緊張、焦慮、壓抑,而這種恐懼會伴隨著孩子長大,甚至是一生都無法改變。情緒平和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運一個小女孩從倒數第一考到倒數第二的視頻在網上非常火。 四川一位媽媽去接女兒放學,女孩一蹦一跳,非常開心地跑到媽媽面前,興奮地對對媽媽說,自己從倒數第一考到倒數第二,可惜沒有及格。
  • 夫妻吵架,丈夫刀劈女兒的作業: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災難!
    父母的肆意發火,對孩子來說就是天塌地陷的感覺,父母帶著情緒的那張臉,是孩子內心最深的恐懼。 在父母情緒暴力下長大的孩子,終其一生,都不一定能擺脫內心的陰影。
  •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你的情緒,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在這樣家庭下長大的孩子,變得如履薄冰,生怕犯錯,討好父母,學會小心翼翼地避免父母情緒爆炸。 父母大概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壞脾氣,究竟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 你的易怒情緒,強大到足以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 安全教育平臺登錄入口|心理安全新聞|父母情緒穩定孩子更有安全感
    孩子常常通過父母的情緒和行為來觀察和體驗這個世界,父母情緒穩定是一種內在和外在的影響力,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安全教育平臺,全面掌握學校安全工作狀況,制定學校安全工作考核目標,加強對學校安全工作的檢查指導,督促學校建立健全並落實安全管理制度。
  • 孩子哭鬧,媽媽先崩潰了,怎麼才能做情緒穩定的父母呢?
    面對這樣的場景,要如何才能做個情緒穩定的父母呢?很多文章都告訴我們,當我們的情緒要爆發時,可以先深呼吸、調整心態,讓自己冷靜下來;或者請家人幫個手,自己單獨待一會兒;要接納自己有情緒等等。這些方式都是讓我們在情緒中保有理智,喚醒我們有意識的部分。
  • 孩子哭泣時,父母用6句話代替「寶貝別哭了」,改變孩子一生
    英國心理專家說:「嬰兒和孩子的哭聲,會給父母的大腦帶來特殊的刺激,讓父母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感覺難受。」父母覺得心煩意亂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制止孩子的哭聲,於是在孩子哭時,父母通常最愛說的話大概就是:寶貝,別哭了!孩子為什麼會哭?
  • 父母情緒控制好,孩子成績才能好!
    這樣的案例實在太多了…… 孩子犯錯,大人生氣很正常。養個孩子能一路風平浪靜的父母真的少之又少。心情被孩子搞得有所起伏,確實是為人父母的常態。 情緒波動可以有。但情緒一上來,就任由其發展,並對孩子施以暴力,卻不是一個成年人該有的情緒控制。孩子幼小的心靈,也實在是招架不住父母這樣的波濤洶湧。
  •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成長型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那些被溫柔對待長大的人,不論個人成就如何,身上永遠有一種無法抗衡的陽光、自信和渾然天成的自尊。 我們想要培養成長型思維的孩子,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讓自己先改變思維模式以及看待孩子的方式,並不斷陪伴孩子去實踐成長型思維。
  • 穩定的情緒,是最好的教養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明明知道自己情緒不好,遇到一點小事就會煩躁,但就是控制不住情緒。拿破崙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做不了情緒的主人,就會成為它的奴隸。學會控制情緒,是我們人生路上要修行的一門課;穩定的情緒,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好情緒源於好的家庭教養。
  • 父母的四種教養方式,容易讓孩子自卑,父母要警覺
    父母如果不能及時發現自己對孩子教育的缺失,而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無異於是毀了孩子的一生。正如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所說:一旦孩子內心有自卑感,孩子的生活就會充滿衝突。而隨之出現的膽怯、退縮等不良個性,則會與孩子形影不離。父母的四種不當教養方式,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
  • 孩子出現消極情緒,父母別無所謂,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孩子之所以產生消極情緒主要有三個原因:害怕父母訓斥很多孩子在生活中都很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他們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認可自己能夠讚揚自己。但是如果父母經常性責罵孩子,孩子就會產生負面情緒,甚至在以後的生活中特別害怕父母的訓斥,從而導致自己在消極的情緒中無法自拔。
  • 孩子如何學會情緒管理?試試這3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而是直接的說「我很害怕」,這就是正確的表達情緒,也合理的控制了情緒。在生活中,當孩子不聽話時,我們會「拉長臉」或者不理他,或者吼叫,這都是通過情緒表達出來我們感覺,並不是真正的控制情緒。這些是由於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引起的,和無法控制情緒一樣,都是情商低的表現。
  • 「我不會在你哭時抱起你」,聰明的父母,從不被孩子的情緒挾持
    孩子捕捉父母的情緒,比父母捕捉他們的情緒更敏感。他們「人小鬼大」,總是會一次次地挑戰父母的邊界,一次次試探父母的反應。只要嘗到一次甜頭,他們就會發現,原來只要哭鬧,就能逼父母就範,就能輕易地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 孩子有負面情緒,父母該怎麼安撫?嘗試用「情緒容器」來解決問題
    有研究調查表明,很多家長都不知如何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絕大部分家長在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都會選擇安慰孩子,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儘快脫離負面情緒,可是這種做法在應用起來效果並不是特別好。對此育兒專家表示,孩子深陷負面情緒時,需要的是發洩而不是規勸,父母可以做孩子的情緒容器。什麼是情緒容器?
  • 父母對眼淚的最大誤解,就是把它當成了負面情緒,讓孩子哭很重要
    在大多數父母眼中,孩子的「哭」是一種不良情緒,笑才是好情緒。所以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儘快擺脫「壞情緒」。才會阻止孩子哭。但事實上,在小孩子的世界裡,哭和笑是一樣的,都是一種情緒而已,並沒有好壞之分。好壞情緒之分只是我們成年人打的標籤而已。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和孩子溝通前,父母該怎么正確管理情緒?
    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拿破崙 為什麼大部分時候,父母說的話孩子都不聽呢?孩子不聽,父母就會忍不住發脾氣。父母越發脾氣,孩子就越不聽。惡性循環就開始了。
  • 情緒管理繪本《生氣王子》:孩子的壞情緒裡,藏著父母的影子
    10年前在我做「父母效能」講座的時候,大部分父母關心的就是如何讓自己育兒的時候不吼不叫。最近我在媽媽社群裡做了一個調查,父母們最感興趣的依然是不吼不叫。當年我剛剛成為媽媽,還不能體會父母的辛苦,我很奇怪,怎麼可能有父母對待孩子的時候會發火,會管不住自己的情緒呢?
  • 孩子情緒起伏大,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學會「情商管理」是重點
    孩子情緒起伏大,就是眾多家長面臨的一個難題。有的父母抱怨自家孩子陰晴不定,前一秒還在哈哈大笑,後一秒可能就在哇哇大哭,帶孩子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對於那些情緒起伏大的孩子,需要父母及時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教會他們自我"情商管理"。
  • 幼兒的性格養成來自父母的教育,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應謹言慎行
    孩子的性格養成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這一輩的自我認識都和父母有關係。父母是孩子最開始的領路人,也是孩子最早的導師,父母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所以在孩子幼兒階段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謹言慎行,以免給孩子帶來一生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