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AI四小龍」,誰會先在A股「舞」起來?
摘要
【「AI四小龍」 誰會先在A股「舞」起來?】根據IDC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商湯、曠視、雲從、依圖都佔據著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前四位,合計佔據了超過60%的市場份額。這4家頭部企業基本可代表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尖端,「AI四小龍」之稱也由此而來。(上海證券報)
「AI四小龍」裡,誰會先在A股「舞」起來?
從最新動作來看,依圖科技的「意圖」已然浮現——目標直指科創板!
11月4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依圖科技首次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
「紅籌」「未盈利」「特殊表決權」,還有潛在的「人工智慧第一股」名號,對於A股而言,依圖科技真是哪兒哪兒都「新鮮」。
做AI的也琢磨晶片
招股書申報稿裡介紹,依圖科技是一家世界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以人工智慧晶片技術和算法技術為核心,研發及銷售包含人工智慧算力硬體和軟體在內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其中,在人工智慧晶片技術領域,公司創新晶片架構,通過融合通用計算和深度學習計算實現端到端處理能力,具備高性能及低功耗的產品優勢。
在人工智慧算法技術領域,公司直接表示:公司在計算機視覺技術、語音技術和自然語言理解技術等多個技術領域,已經屬於世界前列了。
底氣何來?依圖科技在材料裡解釋了:雖然人工智慧的概念大家都來蹭,但人工智慧晶片配套的開發套件可不是誰都能做的。
除了NVIDIA、華為等幾位業內大佬外,依圖科技於去年5月發布了求索晶片,並在後續發布基於求索晶片的原石系列伺服器、前沿系列邊緣計算設備。
這款在名字裡自帶「探索」之意的晶片,在設計中考慮了使用場景和開發的便捷性,支持雲端和邊緣計算場景,支持Linux 作業系統和硬體虛擬化,具有優秀的可擴展性,晶片配套的算法開發工具鏈和運行引擎支持TensorFlow、PyTorch、Caffe、MXNet 等主流機器學習框架,支持C/C++、Python、Java等程式語言,能夠高效運行常見深度學習模型。
不過,公司在報告期內尚未對求索晶片進行單獨銷售,而是基於求索晶片研發智能伺服器及智能邊緣計算設備並對外銷售。目前已有多家算法公司將自有的人臉識別模型、車輛識別模型遷移到基於求索晶片的智能伺服器上,且運行良好。
沒盈利也要上市
在從新銳公司成為公眾公司的路上,依圖科技率先曬出了自己的「成績單」。
從營收規模來看,依圖這幾年的表現堪稱「優秀」——從2017年的6871.89萬元一下躍升至2019年的7.17億元。這一勢頭在今年上半年繼續保持,實現營收3.81億元。
不過,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卻一直未能轉正。報告期內,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1.66億元、-11.61億元、-36.42億元和-12.99億元。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為72.2億元。
對此,依圖科技表示,主要原因是優先股以公允價值計量導致的帳面虧損,以及公司正處於創業期,投入大量資源用於研究創新及市場開拓。
公司坦言,未來一段時間將可能持續虧損。同時,公司也進行了相應的風險提示,如未來一定期間無法盈利或無法進行利潤分配的風險,甚至無法保證未來一定期間內實現盈利,上市後亦可能面臨退市風險等。
年輕卻有「三高」
申報稿顯示,依圖科技設立於2013年2月,註冊地位於開曼群島。
雖年紀輕輕,卻已「三高」(高研發、高學歷、高科技)兼具。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億元、2.91億元、6.57億元和3.81億元,佔各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46.94%、95.77%、91.69%和100.1%。
同時,依圖還擁有強大的研發團隊。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研發人員837人,佔員工總數為55.54%。
就拿公司董事長、執行長朱瓏的「閃耀人生」舉例,1978年出生的他,擁有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統計學博士,主要從事計算機視覺的統計建模和人工智慧的研究。2008年至2011年,曾先後於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任博士後研究員,於紐約大學數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員。
2012年,朱瓏回國創立了依圖科技,並在此後全面負責公司整體的戰略發展方向、技術演進方向和業務拓展方向,奠定了公司以人工智慧算力為核心的戰略方向,並負責制定人工智慧的總體技術路線。
目前,朱瓏的持股比例為41%,與公司首席架構師林晨曦同為公司實控人。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採用特別表決權結構。根據相關章程安排,朱瓏、林晨曦合計控制公司69.81%的投票權,對提名和選舉公司董事、經營管理等決策事項擁有重大影響,能夠影響公司股東大會表決的結果。
誰是競爭對手?
依圖科技的競爭對手有哪些?申報稿可見,共有三類公司入選依圖的「同業可比」:
第一類是Google、華為等國內外領先的覆蓋多個人工智慧技術領域並實現產業化的公司;
第二類是NVIDIA、寒武紀等專業人工智慧晶片設計公司;
第三類是海康威視、科大訊飛、商湯、曠視等為智能公共服務及智能商業業務領域提供人工智慧行業解決方案的公司。
比較來看,依圖科技在人工智慧晶片創業企業中是少數已實現產品流片且規模化應用的公司之一,但市場份額相對於行業領先企業較小。
在面向城市管理場景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市場中,目前市場份額主要由海康威視為代表的視頻解決方案供應商和華為為代表的基礎設施供應商所佔據。
在智能醫療領域,依圖是業內少數具有以多模態人工智慧技術解析多源異構醫療大數據能力,並具有自研醫療知識圖譜的企業之一。
在面向商業經營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市場中,市場集中度較低。依圖主要依託人工智慧晶片及算法技術,聚焦在智能價值高的商業通用場景來構建市場競爭力。
總體而言,依圖從技術、行業理解、創新機制、研發團隊和客戶品牌等幾方面闡釋了自己的長處。而對於自身劣勢,公司主要歸結為資金實力、研發投入和業務規模都比較小。
誰早早潛伏?誰火線搶籌?
還沒盈利的依圖,卻已成功吸引到了一眾創投大佬搶著投錢。
雲鋒、高瓴、紅杉、真格、上海科創投等皆在公司股東榜上有名。其中,阿里系中的雲鋒創投和雲鋒新呈持股比例分別為8.4%和3.4%。
事實上,依圖與阿里的「羈絆」還不止於此。履歷顯示,作為公司實控人之一的林晨曦,在聯合創立依圖之前,就曾在阿里雲計算擔任過資深專家(技術總監)。
從入局時間來看,雲鋒最早於公司B輪融資時便已躋身公司股東,高瓴、紅杉最早也分別在C輪、D輪時進入。
近一年來,依圖的新增股東則包括上海科創投、張江火炬、東方明珠傳媒產業基金等。
從估值來看,依圖科技今年6月進行的E3輪融資中,預計市值已超過100億元。因此,公司此次選擇了《上市規則》中衡量市值的第2.1.3的第一套標準及2.1.4的第一套標準。
「AI四小龍」爭相謀求上市
根據IDC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上半年,商湯、曠視、雲從、依圖都佔據著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前四位,合計佔據了超過60%的市場份額。這4家頭部企業基本可代表我國人工智慧領域的尖端,「AI四小龍」之稱也由此而來。
競爭上力求差異化,上市這件事上,「四小龍」卻是不謀而合。
除依圖科技的上市路徑已經明朗外,8月19日,廣東證監局披露,雲從科技已辦理了上市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為中信建投。公告中,並未透露雲從科技具體上市地點。
更早之前,曠視科技曾於去年向港交所遞交IPO招股書,吹響了AI行業上市的衝鋒號。但受市場變化和疫情影響等因素,曠視的港股上市之路出現「卡殼」。目前,公司招股書狀態為「失效」。
另一AI巨子商湯科技雖未披露出明確上市計劃,但坊間亦有不少其準備上市的傳聞。
對於當下正積極謀求登陸資本市場的「AI四小龍」而言,若IPO成功,大量新鮮湧入的資本血液無疑將繼續給它們更多試錯機會和成長空間:持續切入應用場景,摸索短期變現機會,並打磨系統能力,直至發現長期的商業模式,推動整個行業邁向成熟期。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DF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