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龍」跑步IPO誰會成AI第一股?

2020-12-10 東方財富快訊

近日,人工智慧公司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成為科創板又一家公開招股的AI公司。

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AI行業逐步進入下半場競爭。之後,曠視科技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了招股書,正式打響第一槍。今年,依圖科技、雲從科技先後跟進,開啟上市進程。同時,商湯科技的上市傳聞也從未斷過。「AI 第一股」之爭變得異常火熱。

曠視、商湯、依圖、雲從曾被稱為「AI四小龍」,起始於四家創業團隊均已以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但五六年過去了,技術變遷、行業逐漸成熟,他們已經由以技術驅動業務的模式,進化為技術和產業雙輪驅動模式,在技術探索之外,也注重商業化發展。

 難解虧損「魔咒」

隨著模式和戰略的轉變,曾經的「AI四小龍」正在從狹義的人臉識別公司變成更綜合的公司,各自的業務也在逐漸拉開距離,向不同的方向演變。

啃下了不少硬骨頭,接了不少大單,但同所有做人工智慧的公司一樣,雲從科技依舊是靠資本輸血,虧損嚴重。

自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間,雲從獲得的收入分別為0.64億元、4.84億元、8.07億元以及2.2億元,過去三年半累計營收超過15.7億元,但歸屬於母公司淨虧損22.72億元,其中2019年一年就虧損了17億(招股書解釋稱,一部分原因是公司實施股權激勵),並且還會繼續虧損下去。招股書中寫道:「由於公司業務仍處於快速擴張期,研發費用將會持續增加,公司未來一定期間內存在無法盈利的風險。」

不過和其他兩家披露財務數據的AI友商相比,雲從虧損還算少的。

依圖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0.68億元、3.04億元、7.17億元、3.8億元。但三年半合計虧了72.62億元。

曠視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6780萬元、3.13億元、14.27億元以及9.49億元,三年半的時間裡虧了96.53億元。

必須承認的是,人工智慧行業技術研發難度大、研發投入高,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資金,這點從財務數據上也能看出:2017年至2019年三年間,雲從的研發費用累計超過6.6億元,其中2017年的研發費用佔營收的比例高達92.06%,而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為2.47億元,佔營收的比例為112%。

同時,人工智慧作為新興領域,產品非標,每服務一個新客戶,就得提供一套新的方案,成本不定,這點一定程度上體現在了毛利率上:雲從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別為36.12%、21.46%、38.89%和52.87%。據其招股書顯示,主營業務毛利率受收入結構、項目規模、外購材料和服務成本佔比變化的影響而波動。

不過雲從在成本控制方面確實稍顯遜色,綜合毛利率不及對手。依圖2020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70.99%,曠視2019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64.6%,而雲從近幾年中表現最好的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僅為52.87%。

差異化發展分割市場

商湯是AI平臺型公司、AI算法提供商;曠視則是人工智慧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通過專注物聯網等領域挖掘算法價值;依圖將晶片技術與算法技術結合,向AI算力技術及產品領域發力;雲從則聚焦人機協同戰略,主推作業系統,面向行業提供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與解決方案。

以雲從為例,2020年上半年,其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業務佔比提高到46.61%,解決方案業務佔比53.39%;而2019年佔比分別為23.48%、76.52%;2018年這一比例更是達到了6.41%、93.59%。

可見,在行業大方向的解決方案之外,雲從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業務佔比在大幅提升,同時,基於作業系統的軟硬體組合銷售佔比也從2017年的57.55%上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96.22%。其創始人周曦在前不久也曾指出,由於目前人工智慧存在不可解釋、不可復盤的缺陷,雲從科技將公司戰略聚焦在人機協同上。

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已然成為AI公司最基礎的底層技術,基於此各自探索出了差異化的發展道路。

進化後的AI企業們在商業化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但AI企業的主要的成本還在於技術研發投入,但技術本身的商業化空間和市場的打通,還需要持續很長時間。AI作為研發投入高、技術周期長的知識密集型產業,商業化仍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此外,上市只是第一步,前期的高估值可能只是暫時的,後期的發展還是要靠自身實力。上市之後,市場更關注企業本身的盈利能力。AI企業更為緊迫的是,如何更好完成商業化轉變、如何在技術和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這依然是日後面臨的重大挑戰。

(文章來源:青島財經日報)

相關焦點

  • 四小龍跑步IPO,巨虧23億的雲從科技會成AI第一股嗎?
    沒有造血能力的AI四小龍,如今的較量逐漸從技術競爭、資本廝殺,轉為搶奪上市第一股。毫無疑問,「AI第一股」花落誰家,就意味著它將在整個行業掌握更多的話語權。最年輕的AI小龍:三年半虧損23億啃下了不少硬骨頭,接了不少大單,但同所有做人工智慧的公司一樣,雲從科技依舊是靠資本輸血,虧損嚴重。
  • 「AI四小龍」 誰會先在A股「舞」起來?
    原標題:「AI四小龍」,誰會先在A股「舞」起來? 摘要 【「AI四小龍」 誰會先在A股「舞」起來?】
  • 曠視上市夭折一年後:依圖、雲從爭相IPO,誰能成為AI第一股?
    不過,雲知聲近日遭遇質疑或會拖累其上市進程,AI第一股大概率將花落依圖,或將於明年1月或2月見分曉。但上市不是終點,這些獨角獸們依然會面臨技術和商業化上的競爭,燒錢大戰也不會停止,同時也將真正接受大眾的檢驗,如何消化存在泡沫的估值是一大壓力。
  • 最年輕的「AI四小龍」,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
    在文章開頭提到的正在排隊的公司中,讓投資者最為期待的,無疑是在四小龍之列的依圖科技和雲從科技。在人工智慧的大年,我們該怎麼看? 撥雲見日:雲從科技的商業本質 一級市場炒作風氣驟停,人工智慧的投資,正在逐步回復理智。在當前情況下,在二級市場根據概念熱炒,可能會陷入較大風險;看清前途才是要緊事。
  • 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2021年元旦假期前最後一個工作日,雲從科技的科創板IPO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問詢」,標誌著其上市進程進入了實質性審核階段。
  • 「AI四小龍」難解虧損「魔咒」
    之後,曠視科技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了招股書,正式打響第一槍。今年,依圖科技、雲從科技先後跟進,開啟上市進程。同時,商湯科技的上市傳聞也從未斷過。「AI第一股」之爭變得異常火熱。雲從科技此次公開披露招股書,意味著在經歷3個多月的輔導期後,將面對二級市場的考驗。此次公開募股,融資規模預計為37.50億元。
  • 最年輕AI四小龍衝刺科創板!拆解雲從IPO文件:三年半淨虧23億
    智東西12月4日報導,幾小時前,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招股書,成為繼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後第三家披露上市文件的國內「AI四小龍」之一,目前僅商湯科技還未公布確鑿的上市計劃。雲從科技成立於2015年,是AI頭部企業中成立時間最晚的一家,核心創業團隊來自中科大及中科院,結合其全內資與政府基金背景,有國內「AI四小龍」中的「國家隊」之稱。
  • 雲從科技IPO上市,AI四小龍同路不同歸
    在雲從科技IPO上市節奏明確、招股書披露後,當初外界因AI視覺而並稱的「AI四小龍」,現在已有3家走向公眾市場。而且果不其然,首先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財務數據,集中於營收、淨利和盈利。對於AI技術公司的營收難、盈利水平不高,喜聞樂見。
  • AI四小龍:從「貼身肉搏」到各走一邊
    來源:第一財經網文/邱智麗 近日,「AI四小龍」最年輕的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了招股書。在業界,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並稱為計算機視覺的「AI四小龍」。過去幾年,四家公司在計算機視覺領域高歌猛進,但因為算法瓶頸以及應用場景同質化問題,「AI四小龍」開始踏上不同的徵程,伴隨曠視、依圖、雲從招股書對外披露,外界得以一窺它們的AI版圖。
  • 「亞洲四小龍」落寞?中國大陸已經崛起,現在亞洲誰最強?
    可能大家也都能發現,這些年關於亞洲四小龍的消息已經越來越少,甚至連這個稱呼都很少能聽到了,以致於很多人都不知道亞洲四小龍到底是哪四小龍。這裡先來普及一下,亞洲四小龍是上世紀60—90年代亞洲幾個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主要包括韓國、新加坡和我國的臺灣及香港地區。
  • 小龍連續100天跑步50公裡,是朝聖,還是吃撐了?
    ,今天跑步女神小編分享: 鐵嶺跑友小龍,為圓西藏夢,要連續跑步100天,每天跑步 50 公裡,需要跑步5000公裡去西藏,今天跑第六天了!消息一出,跑圈譁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有人吃瓜。東北80後跑友小龍,名叫王新龍,喜歡跑步,跑步4年了。
  • 一季度臺灣省GDP增速與韓國相差0.11%,那全年誰會領跑四小龍?
    而此前韓國也公布了相關的數據,第一季度環比下跌了1.4%,同比2019年增長了1.3%。同樣是環比下跌,韓國下跌的幅度更小一些,臺灣省與韓國相差0.11%,基本上非常接近。亞洲四小龍其它的兩個經濟體中,新加坡的GDP增速為-2.2%,香港目前尚未公布數據。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韓國下跌的幅度最小,其次是臺灣省,新加坡。那麼全年來看,究竟誰能領跑四小龍?
  • AI四小龍穿越周期:黃金時代、集體困境、賽道突圍
    「AI四小龍」進入了新的一波競賽——上市。 近十年前,中國計算機視覺(CV)時代拉開序幕,之後曠視、商湯、雲從和依圖共同踏上了這條賽道。 如今,他們又幾乎同時開始了上市的進程。 至此,「AI四小龍」正式聚齊。因為共同從計算機視覺(CV)的賽道成長起來,「四小龍」也被稱為「CV四小龍」。
  • AI獨角獸雲從科技IPO,上海灘富豪劉益謙持股3.86%
    CV賽道經過輪輪廝殺後,如今存留下的賽道玩家無論是論渠道能力、還是論技術能力、或是論資本積累,皆不可小覷,其中以「CV四小龍」頗受關注,據悉四家企業佔超過60%的計算機視覺應用市場份額。
  • 最年輕AI四小龍衝刺科創板,拆解雲從IPO文件:三年半淨虧23億
    智東西12月4日報導,幾小時前,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招股書,成為繼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後第三家披露上市文件的國內「AI四小龍」之一,目前僅商湯科技還未公布確鑿的上市計劃。 雲從科技成立於2015年,是AI頭部企業中成立時間最晚的一家,核心創業團隊來自中科大及中科院,結合其全內資與政府基金背景,有國內「AI四小龍」中的「國家隊」之稱。
  • 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網友批臺當局「講幹話第一」
    中新網5月20日電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20世紀70年代,臺灣是「亞洲四小龍」裡經濟表現最好的,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近日表示,根據預測,臺灣2019年經濟成長率將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新聞一出,網友紛紛留言批駁道,「經濟成長四小龍之首,平均薪資卻是四小龍之末,這樣說得通?」
  • 蔡英文「報喜」:臺灣經濟增長率居「亞洲四小龍」第一,網友:都2020...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1日)又在臉書「報喜」:臺灣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居「亞洲四小龍」第一。對此,島內網友諷刺她,「還四小龍,果然還活在20年前」。蔡英文去年也曾熱炒臺灣經濟重返「亞洲四小龍第一」話題,國臺辦發言人當時對此表示,臺灣經濟民生的狀況怎麼樣,臺灣民眾的切身感受才最有說服力。
  • 基建四小龍是誰?
    可你們知道嗎,除了中建還有幾個基建大牛,他們就是基建四小龍。1、中鐵中鐵集團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髮型建築企業,承擔著國內鐵路的建設。這些年中國高鐵發展迅猛,中鐵功不可沒,現在高鐵都成為了中國的名片。
  • 重回四小龍之首?網友酸蘇貞昌「幹話王」
    (蘇貞昌LINE)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1970年代臺灣是四小龍裡經濟表現最好的,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昨天表示,根據預測,臺灣2019經濟成長率將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新聞一出,FB網友留言迅速破千,但幾乎句句酸爆蘇貞昌,「經濟成長四小龍之首,平均薪資卻是四小龍之末,這樣說得通?」、「今年最好笑的笑話!」
  • 臺灣重回四小龍之首? 網友酸蘇貞昌「幹話王」
    (蘇貞昌LINE)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1970年代臺灣是四小龍裡經濟表現最好的,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昨天表示,根據預測,臺灣2019經濟成長率將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新聞一出,FB網友留言迅速破千,但幾乎句句酸爆蘇貞昌,「經濟成長四小龍之首,平均薪資卻是四小龍之末,這樣說得通?」、「今年最好笑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