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輕AI四小龍衝刺科創板,拆解雲從IPO文件:三年半淨虧23億

2020-12-23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智東西」(ID:zhidxcom),作者:心緣,36氪經授權發布。

又一家人工智慧(AI)獨角獸衝刺科創板IPO。

智東西12月4日報導,幾小時前,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招股書,成為繼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後第三家披露上市文件的國內「AI四小龍」之一,目前僅商湯科技還未公布確鑿的上市計劃。

雲從科技成立於2015年,是AI頭部企業中成立時間最晚的一家,核心創業團隊來自中科大及中科院,結合其全內資與政府基金背景,有國內「AI四小龍」中的「國家隊」之稱。

此次公開募股,雲從科技擬發行不超過1.1243億股,融資規模預計為37.50億元,募資資金所得淨額將全部圍繞其AI技術的研發展開,用於如下項目:

自成立以來,雲從科技累計融資總額近30億人民幣,其創始人周曦控股的常州雲從在雲從科技的股權佔比合計達到了23.2%。最新一輪18億人民幣融資在今年5月完成,投資方包括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上海國企改革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廣州南沙金控、長三角產業創新基金、工商銀行、海爾金控等。

當前雲從科技主要布局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業務線,核心業務客戶包括中國聯通、聯想等企業及數家通信運營商,並服務於國家海關總署等政府部門,以及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機構。

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將發行A、B兩類股票份,周曦是其最大股東,擁有64.6%表決權。此外,中國國新、廣州產業投資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佳都科技均是該公司股東。

01.三年半營收逾15億元,去年淨虧損17億元

根據招股書,雲從科技在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收入分別為6453.37萬元、4.84億元和8.07億元,2020年上半年收入約為2.21億元,過去三年半累計營收逾15.7億元。

▲2017-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營收及淨利潤變化(單位:億元)

儘管處於虧損階段,雲從的增長率在過去三年半內保持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達358.47%。

2017-2019年,雲從科技的經營虧損分別是-6789.25萬元、-2.71億元、-5.06億元,2020年上半年其經營虧損達-4.05億元。

經過調整後的虧損淨額,2017年、2018、2019年雲從科技分別淨虧損-1.06億元、-1.8億元、-17億元,2020年上半年其淨虧損達-2.86億元,過去三年半累計淨虧損23.78億元。

其中出現大額虧損的主要原因與公允價值變動有關。

由於公司估值快速增長,會帶來公允價值變動而產生的收益或虧損,是非現金科目的調整,並不掛鈎真實的業務情況。

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影響也曾在小米、美團、美圖等科技公司及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等AI公司的招股書上出現。

▲三家AI公司業務部分財務數據對比

從三家AI公司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雲從今年上半年營收略低於依圖,但淨虧損更少,毛利率相對偏低。

按招股書披露、考慮到按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雲從科技在2019年分別通過釋天投資、大昊創業、呂申創業、高叢創業、和德創業等持股平臺對員工進行股權激勵,確認股份支付費用達到13.03億元左右,致使2019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遠高於淨利潤。

▲報告期內雲從科技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與淨利潤的匹配關係

按區域劃分,其主營業務收入主要分布在華北、華東、華南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

從產品分類來看,雲從的收入來源主要分為軟硬體組合、技術開發,其中軟硬體組合在2018年、今年上半年的營收佔比均超過96%。

從項目分類來看,雲從主要包含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兩類,後者佔比偏高。

其中,雲從人機協同作業系統(CWOS)是雲從立足於人機協同理念,自主研發的集合AI應用設計、開發、訓練、運行和管理而構建的智能作業系統,可通過對雲-邊-端一體的設備、AI 應用和資源的統 一管理,實現從設備接入、感知、存儲、計算、理解到決策的作業系統底層系統平臺。

▲雲從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的技術架構

雲從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主要基於自主研發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及其應用產品和 AIoT 硬體設備,面向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四個領域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在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業務方面,2018年、2019年的收入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了74.81%、491.92%,增速較快;完成的項目數量由2017年的145個,增加至2019年的374個,單個合同收入金額超過100萬元的項目由2017年的3個增加至2019年的31個,均明顯增加;基於此業務開發的應用產品類型也進一步豐富。

同時,基於作業系統的軟硬體組合銷售佔比也從2017年的57.55%上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96.22%。

▲各業務毛利情況

從毛利情況來看,因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業務配套軟硬體成本佔比較高,因此該業務毛利佔比偏低。

▲主營業務毛利率

雲從在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分別為36.12%、21.46%、38.89%和52.87%,其中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業務毛利率相對較高。

同行業務毛利率表現對比如下:

其中,雲從綜合毛利率相對低於平均水平,一方面是因為具體業務類型和結構存在差異,另一方面跟按需外購部分配套設備或服務整體毛利相對較低有關。

報告期內,雲從科技費用分別為1.53億元、3.38億元、21.36億元和4.16億元,佔營收比例分別為237.30%、69.79%、264.54%和188.42%。

02.主攻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落地四大智慧場景

雲從招股書顯示,目前AI領域正演化為AI晶片、AI平臺建設、AI解決方案、AIoT 產品等主要賽道。

2020年11月23日,剛剛舉行的第七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雲從科技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CWOS)獲得專家推薦委員會中外主任特別推薦,入選 「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

招股書寫道,雲從科技最核心的能力是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及其針對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與產品。

▲雲從科技主要產品及服務圖譜

雲從科技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有三個特性:

(1)作業系統具備生態聚集效應:是硬體、軟體、應用之間的核心樞紐。

(2)作業系統具備行業特徵:針對不同行業可部署不同行業平臺,置入不同行業知識與業務流。

(3)作業系統具備跨界融合能力:單點技術無法實現專家知識結構化,需要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算法-方案-行業的閉環,需實現複製頂級專家的核心能力、實現普通從業者到資深專家的能力迭代、將結構化勞作交由機器完成三點。

▲雲從科技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技術架構

雲從科技立足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推出了以「輕舟平臺」為代表的通用服務平臺和以「千帆計劃」命名的生態體系合作夥伴計劃。

「輕舟平臺」融合了自主研發的AI技術和戰略客戶服務經驗,集合了自動化算法訓練、開源的標準應用解決方案等通用的能力模型、場景應用和行業應用。

「千帆計劃」以「輕舟平臺」提供的開源AI核心技術底座為基礎,合作夥伴可以基於「輕舟平臺」自主搭建服務於廣泛應用場景的AIoT設備、獨立AI應用以及配套的SaaS服務。 

在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方面,根據招股書,雲從科技主要落地於智慧金融、智慧商業、智慧出行、智慧治理四大領域。

其中智慧金融領域公司已覆蓋六大國有銀行在內超過400家金融機構;智慧治理領域產品及技術已服務於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政法、學校、景區等多類型應用場景;智慧出行領域產品和解決方案已在包括中國十大機場中的九座在內的105座民用樞紐機場部署上線,日均服務旅客達百萬人次;智慧商業領域產品和解決方案已輻射汽車展廳、購物中心、品牌門店等眾多應用場景。

03.近三年半累計研發投入逾9億元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雲從擁有專利142項,其中發明專利44項、實用新型40項和外觀設計專利58項。 

過去三年半,雲從科技累計研發投入合計超過9億元。2017-2019年及2020年1-6月,雲從科技研發費用分別為5940.65萬元、1.48億元、4.54億元、2.47億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2.06%、30.61%、56.25%和112.00%。

雲從科技目前有核心技術人員3名,包括周曦、李繼偉、姜迅。

其中,周曦為雲從科技創始人,1981年出生,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博士學歷,現任雲從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

▲雲從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周曦

李繼偉1981年出生,中科大碩士學歷,現任雲從科技董事、副總經理、感知研究院院長;姜迅1979 年出生,浙大本科學歷,現任雲從科技副總經理、首席架構師、數據研究院院長 。

截至今年6月,其員工人數為1746人,研發技術人員佔比50%,其中有54.75%的年齡分布在20-30歲區間。

目前雲從科技構建了「三大聯合實驗室及五大研發中心」的研發架構,與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等合作單位分別成立聯合實驗室,旨在提升公司AI基礎核心技術的研究能力。 

04.聯通是今年上半年最大客戶

報告期內,雲從科技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合計 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9.77%、62.26%、51.83%和31.23%,客戶集中度總體較高,但今年上半年明顯下降,且不存在向單個客戶銷售比例超過50%的情形。

其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合計佔當期採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59.24%、66.65%、37.36%和29.04%,供應商集中度較高。 

05.常州雲從、佳都科技為兩大股東

截至招股書籤署日,雲從科技股權結構如下:

其組織結構設置情況如下:

當前雲從科技旗下有9家全資子公司,1家控股子 公司,4家全資孫公司。

發行前,雲從科技前十名股東持股情況如下:

可以看到,常州雲從持有雲從科技23.32%股權,根據特別表決權設置,常州雲從在公司股東大會擁有64.60%表決權,而周曦持有常州雲從99.88%的股權,且擁有公司30%以上的表決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此外,A股上市公司佳都科技持股7.82%,為第二大股東。投資大鱷劉益謙為第五大股東,持股3.86%。

雲從科技共有4名國有股東,分別是南沙金控、國新資本、上海聯升、廣東創投,它們的持股情況如下:

最近一年新增股東均系增資進入:

雲從科技董事會由9名董事組成,其中獨立董事3名,任期三年。現任9名董事情況如下:

06.其他重要合同

截至招股書籤售日,雲從科技已籤署的銷售合同中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業務合同金額3000萬元以上(含稅),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業務合同金額500萬元以上(含稅),或對公司生產經營、未來發展或財務狀況有重要影響已履行和正在履行的合同如下: 

採購合同中金額2000萬元以上(含稅)或對公司生產經營、未來發展或財務狀況有重要影響已履行和正在履行的合同如下: 

已籤署的借款合同和擔保合同中貸款金額或擔保金額3000萬元以上已履行和正在履行的合同如下: 

07.結語:AI創企上市潮來襲

自去年曠視科技掀起AI獨角獸上市序幕以來,AI創業潮逐漸走到了商業落地和IPO的關鍵節點。

繼手機視覺AI第一股虹軟、AI晶片明星企業寒武紀成功科創板上市後,近期雲知聲、依圖科技、雲從科技的科創板IPO招股書已先後披露。

總體來看,多數AI創企在起步階段處於虧損狀態,上市將有助於這些企業藉助資本力量快速推動AI技術成熟與落地商用。

毫無疑問,能夠持續輸出商業價值的公司更有希望走得更遠,每家企業都希望搶先IPO,而誰會先一步敲開科創板上市的大門,值得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最年輕AI四小龍衝刺科創板!拆解雲從IPO文件:三年半淨虧23億
    智東西12月4日報導,幾小時前,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招股書,成為繼曠視科技、依圖科技後第三家披露上市文件的國內「AI四小龍」之一,目前僅商湯科技還未公布確鑿的上市計劃。雲從科技成立於2015年,是AI頭部企業中成立時間最晚的一家,核心創業團隊來自中科大及中科院,結合其全內資與政府基金背景,有國內「AI四小龍」中的「國家隊」之稱。
  • 四小龍跑步IPO,巨虧23億的雲從科技會成AI第一股嗎?
    12月3日,「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了。李開復在2020年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出,「不少AI公司割了不少投資人的韭菜……」成立於2015年的雲從科技在招股書中也暴露了行業問題——三年半虧損23億,並且還準備持續虧損下去,此次IPO準備募資37.5億元,將用於AI技術的研發。沒有造血能力的AI四小龍,如今的較量逐漸從技術競爭、資本廝殺,轉為搶奪上市第一股。
  • 最年輕的「AI四小龍」,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
    11月底,海天瑞聲獲科創板上市委會議通過,12月以來,依圖科技、雲知聲先後進入科創板上市問詢階段,而雲從科技、雲天勵飛均進入科創板上市受理階段。 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第一季度,人工智慧的上市潮即將到來。 風口落地 2016年和2017年的AlphaGo兩次圍棋勝利,加速了人工智慧風口的到來。
  • 雲從衝刺科創板IPO,3年營收15.77億淨虧23億,中科大校友創辦
    原創 關注前沿科技 量子位楊淨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那一個,現在也要IPO上市衝刺科創板了。沒錯,雲從科技。
  • 最年輕的「AI四小龍」雲從科技流血上市
    日前,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在AI產業中,曠視科技、依圖均披露上市文件,曠視科技的港股IPO已經被擱置,商湯科技的上市計劃還未見雛形。
  • 去年虧了17億,還會繼續虧下去:最年輕的「AI四小龍」雲從衝刺科創板
    原創 洪雨晗 資本偵探©️資本偵探原創作者 | 洪雨晗繼去年奔赴港交所的曠視和上個月衝刺科創板的依圖後,AI賽道獨角獸雲從也正式踏上了自己的上市之路。12月3日,雲從科技向上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申報稿),「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僅成立五年,是AI頭部企業中最年輕的一家。孵化自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天生帶有「國家隊」基因的雲從科技,獲得各類國家基金支持,收穫了近十輪股權融資。
  • 巨虧23億,雲從流血上市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周繼鳳 蘇琦來源:深燃 (ID:shenrancaijing)12月3日,「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了
  • 科創板日報: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 尚處虧損狀態
    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 擬募資37.5億元  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開啟衝擊科創板上市。
  • 威馬汽車衝刺科創板 造車「四小龍」會師資本市場
    「智能新能源車企的發展格局已初步確立,窗口期正在縮小,如果上市順利,威馬汽車將是造車新勢力『四小龍』中唯一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汽車行業觀察人士日前表示,智能新能源汽車已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行業也形成了「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
  • 「四小龍」跑步IPO誰會成AI第一股?
    近日,人工智慧公司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成為科創板又一家公開招股的AI公司。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AI行業逐步進入下半場競爭。之後,曠視科技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了招股書,正式打響第一槍。今年,依圖科技、雲從科技先後跟進,開啟上市進程。同時,商湯科技的上市傳聞也從未斷過。「AI 第一股」之爭變得異常火熱。
  • 「AI四小龍」難解虧損「魔咒」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 楊雪梅12月1日,人工智慧公司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成為科創板又一家公開招股的AI公司。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AI行業逐步進入下半場競爭。之後,曠視科技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了招股書,正式打響第一槍。
  • 「獨角獸」企業曠視科技擬登陸科創板 號稱「AI四小龍」之一
    天目新聞 記者 甘居鵬圖源:證監會網站1月12日晚,北京證監局備案公告顯示,曠視科技正在接受中信證券上市輔導,擬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曠視科技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企業,與商湯、依圖、雲從並稱AI計算機視覺領域「四小龍」。
  • 周曦科創板掘金:雲從科技核心技術營收佔比不足50% 盈利無期
    12月3日,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作為「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成員,雲從科技此次遞表,給「AI第一股」花落誰家增添了更多想像空間。但事實上,相較於同行而言,較低的毛利率空間、遙遙無期的盈利時間表,雲從科技流血上市背後到底還有多少待解難題?
  • 雲從科技IPO上市,AI四小龍同路不同歸
    在雲從科技IPO上市節奏明確、招股書披露後,當初外界因AI視覺而並稱的「AI四小龍」,現在已有3家走向公眾市場。而且果不其然,首先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財務數據,集中於營收、淨利和盈利。對於AI技術公司的營收難、盈利水平不高,喜聞樂見。
  • AI「國家隊」衝刺科創板:3年虧20億元,股權激勵發了13億
    在國內的人工智慧領域中,依圖科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以及雲從科技並稱為「AI四小龍」,曾經是資本熱捧的對象。如今,隨著資本熱情的退潮,「AI四小龍」不約而同地鎖定IPO。 除商湯科技還未公布確鑿的上市計劃外,曠視科技和依圖科技都已經披露了上市文件,12月3日,「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雲從科技,也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了。
  • AI獨角獸排隊上市,盈利「遙遙無期」
    原創 深燃團隊 深燃 收錄於話題#硬科技14個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作者 | 周繼鳳 蘇琦編輯 | 金璵璠12月3日,「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了。
  • 雲從科技IPO募資「輸血」 預計三年內盈虧平衡
    針對這一疑問,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率先給出了時間表。日前,雲從科技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公司雖然處於虧損階段,但營收年均增長率達到358.47%,仍在高增長階段,預計未來兩三年將觸及盈虧平衡點。」12月3日,雲從科技在上交所首次公開了招股說明書,成為科創板又一家衝擊上市的AI公司。
  • AI獨角獸雲從科技IPO,上海灘富豪劉益謙持股3.86%
    繼依圖科技之後,科創板又將迎來一家AI獨角獸。 12月3日,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根據招股書,此次雲從科技擬募資37.5億元,將用在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 寒武紀要登陸科創板了 科大AI圈誰會是下一個種子選手
    來源:上海證券報北京證監局網站披露,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寒武紀」)已進入科創板上市輔導。寒武紀被視為最有價值的AI晶片創業公司之一,科大訊飛和馬雲都投了錢。隨著寒武紀衝刺科創板,科大AI圈的魅影浮現在資本市場,商湯科技、雲從科技、雲知聲……誰會是下一個科創板種子選手?寒武紀衝刺科創板據北京證監局網站披露的上市輔導基本情況表,寒武紀和中信證券於2019年12月5日籤署了上市輔導協議。
  • 衝刺科創板,天士力生物提交「上市輔導備案文件」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天士力最新資訊 > 正文 衝刺科創板,天士力生物提交「上市輔導備案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