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實驗測定酸鹼滴定曲線
一、實驗目的:
①練習使用pH計測量溶液pH值;
②學習以圖示處理科學實驗數據的方法;
③探究酸鹼反應中pH值變化特點;
④體會定量實驗在化學研究中的作用。
二、實驗原理:
酸鹼滴定曲線是以酸鹼中和滴定過程中滴加酸(或鹼)的量為橫坐標,以溶液pH為縱坐標繪出的一條溶液pH隨酸(或鹼)的滴加量而變化的曲線。它描繪了酸鹼中和滴定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情況,其中酸鹼滴定終點附近的pH突變情況,對於酸鹼滴定中如何選擇合適的酸鹼指示劑具有重要意義。
三、實驗用品:
pH計、酸式滴定管、鹼式滴定管、燒杯、錐形瓶、鐵架臺、滴定管夾。
0.1000mol/L氫氧化鈉、0.1000mol/L鹽酸溶液、酚酞溶液、蒸餾水。
四、實驗步聚:用已知濃度的0.1000mol/L鹽酸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氫氧化鈉為例。
(1)量取待測鹽酸溶液20.00mL於錐形瓶中,滴入2-3滴酚酞,振蕩。
(2)把錐形瓶放在鹼式滴定管的下面,並在瓶子底墊一塊白瓷磚,小心滴入鹼液,邊滴邊搖動錐形瓶,直到因加入一滴鹼液後,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並在半分鐘內不褪去為止,滴定結束。
(3)參考實驗記錄表,每隔一定體積,記錄並測pH:
向20.00mL 0.1000mol/L鹽酸中滴加0.1000mol/L氫氧化鈉過程中pH的變化如下:
V(NaOH)/mL
0.00
10.00
15.00
18.00
19.00
19.96
20.00
20.04
21.00
22.00
30.00
pH
1
1.48
1.85
2.28
2.59
4.00
7.00
10.30
11.39
11.68
12.30
(4)根據實驗數據,以氫氧化鈉體積為橫坐標,以所測的pH為縱坐標繪製中和反應曲線:
①0.100mol/LNaOH滴定20.00mL0.100mol/LHCl過程中的pH變化曲線:
②0.100mol/LHCl滴定20.00mL0.100mol/LNaOH過程中的pH變化曲線:
注意:強酸與強鹼完全中和時,溶液的pH就為7,但指示劑變色時,溶液的pH不等於7,為什麼可將滴定終點當成完全中和的點?
分析:根據滴定曲線圖進行分析(結合滴定曲線說明)強酸強鹼完全中和時溶液的pH就為7,而滴定的終點則是通過指示劑顏色的變化來觀察,此時溶液的pH往往不是7,但由滴定曲線可知:在滴定過程中開始一段時間溶液的pH變化不大,處於量變過程中,而在接近完全中和時,滴入0.02的鹼溶液時,溶液的pH變化很大,溶液由酸性變中性再變成鹼性發生了突變,往事後再滴入鹼溶液,溶液的pH變化又比較緩慢,說明滴定過程中,溶液的酸鹼性變化經過了由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有一段發生了pH突變的過程,完全中和和酚酞或甲基橙指示劑變色的pH雖不同,但只相差半滴,即只有0.02左右,這種誤差是在許可的範圍之內。
(練習)
1.下圖是用0.100 0 mol·L-1的鹽酸滴定某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的示意圖和某次滴定前、後盛放鹽酸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___。
(2)鹽酸的體積讀數:滴定前讀數為________mL,滴定後讀數為________mL。
(3)某實驗小組同學的三次實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根據表中數據計算出的待測NaOH溶液的平均濃度是________mol·L-1(保留四位有效數字)。
實驗編號
待測NaOH溶液的體積/mL
滴定前鹽酸的體積讀數/mL
滴定後鹽酸的體積讀數/mL
1
20.00
1.20
23.22
2
20.00
1.21
29.21
3
20.00
1.50
23.48
(4)對下列幾種假定情況進行討論(填「無影響」「偏高」或「偏低」):
①取待測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氣泡,滴定後氣泡消失,對測定結果的影響是________;
②若滴定前錐形瓶未用待測液潤洗,對測定結果的影響是________;
③標準液讀數時,若滴定前俯視,滴定後仰視,對測定結果的影響是________。
答案:(1)酸式滴定管 (2)0.80 22.80 (3)0.110 0 (4)①偏低 ②無影響 ③偏高
分析:(1)儀器A為酸式滴定管。(2)滴定管的刻度由上到下逐漸增大,精確度為0.01 mL,因此滴定前的讀數為0.80 mL,滴定後為22.80 mL。(3)第2組讀數與其他兩組差別較大,屬異常值,應捨去,c(NaOH)=0.020 00 L(0.100 0 mol·L-1×0.022 00 L)=0.110 0 mol·L-1。(4)①會使V(HCl)偏小,c(NaOH)偏低;②對測定結果無影響;③會使V(HCl)偏大,c(NaOH)偏高。
2.(2019·欽州期末)乙二酸俗名草酸,下面是化學學習小組的同學對草酸晶體(H2C2O4·xH2O)進行的探究性學習過程,請你參與並協助他們完成相關學習任務。該組同學的研究課題是測定草酸晶體(H2C2O4·xH2O)中的x值。通過查閱資料和查尋網絡得,草酸易溶於水,其水溶液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進行滴定: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測定x值:
①稱取1.260 g純草酸晶體,將其配成100.00 mL溶液作為待測液;
②取25.00 mL待測液放入錐形瓶中,再加入適量的稀H2SO4;
③用濃度為0.100 0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進行滴定,達到終點時消耗標準液10.00 mL。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滴定時,將酸性KMnO4標準液裝在圖中的________(填「甲」或「乙」)滴定管中。
(2)本實驗滴定達到終點的標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過上述數據,求得x=________。討論:
①若滴定至終點時俯視滴定管讀數,則由此測得的x值會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下同)。
②若滴定時所用的酸性KMnO4溶液因久置而導致濃度變小,則由此測得的x值會________。
答案:(1)甲
(2)當滴入最後一滴酸性KMnO4標準溶液時,溶液由無色變為紫紅色,且半分鐘內不褪色
(3)2 ①偏大 ②偏小
分析:(1)因為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強氧化性,會腐蝕橡膠管,故應用酸式滴定管盛裝。(2)可利用MnO4(-)~Mn2+的顏色變化判斷滴定終點,當達到滴定終點時,溶液將由無色變為紫紅色。(3)由題給離子方程式及數據可知,1.260 g純草酸晶體中所含H2C2O4的物質的量為0.100 0 mol·L-1×10.00 mL×10-3 L·mL-1×2(5)×25.00 mL(100.00 mL)=0.010 0 mol,則1.260 g H2C2O4·xH2O中所含H2O的物質的量為18 g·mol-1(1.260 g-0.010 0 mol×90 g·mol-1)=0.020 0 mol,則x=2。①若滴定至終點時俯視滴定管讀數,則所得的消耗的酸性KMnO4標準溶液的體積偏小,測得的n(H2C2O4)偏小,則n(H2O)偏大,x值偏大。②若酸性KMnO4溶液濃度偏小,則消耗的體積偏大,測得x值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