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方志來團隊在p型氧化鎵深紫外日盲探測器研究中...

2020-12-23 復旦大學

近日,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方志來研究團隊在高質量p型β-氧化鎵薄膜與高性能MSM型深紫外日盲光電探測器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5月15日,相關研究結果以「P-type β-Ga2O3 metal-semiconductor-metal solar-blind photodetectors with extremely high responsivity and gain-bandwidth product」為題,在線發表於Materials Today Physics(https://doi.org/10.1016/j.mtphys.2020.100226)。

超寬禁帶半導體氧化鎵在紫外透明電極、高溫氣敏傳感、深紫外探測以及高壓功率器件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潛力,其材料生長與器件製備技術備受關注。

目前,氧化鎵的p型摻雜仍面臨巨大挑戰。然而,這是高性能的氧化鎵光電器件和電子器件應用必須面對和解決的核心科學問題。P型氧化鎵製備困難主要源於其價帶組成(深受主能級與空穴自陷等)、生長技術(材料缺陷引入自補償效應)與摻雜技術(摻雜劑溶解度低)等問題。目前國際上尚未能製備出p型氧化鎵薄膜材料。實現高質量的p型氧化鎵薄膜材料製備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不僅可為寬禁帶氧化物半導體的p型摻雜提供新思路,還將極大地推動氧化鎵基光電器件和電子器件的應用進展。

最近,方志來團隊採用固-固相變原位摻雜技術,同時實現了高摻雜濃度、高晶體質量與能帶工程,從而部分解決了氧化鎵的p型摻雜困難問題,在國際上首次成功製備了藍寶石襯底上的p型摻雜-氧化鎵薄膜:室溫霍爾載流子遷移率41.4 cm2/V·s,室溫霍爾空穴濃度2.86×1015 cm-3,霍爾電阻率52.6 Ωcm。獲得的p型-氧化鎵薄膜與器件的電學特性在5個月測試周期內保持穩定。

由於缺乏p型氧化鎵材料,p型氧化鎵基深紫外光電探測器鮮有報導。方志來團隊基於p型氧化鎵薄膜製備的MSM型深紫外日盲光電探測器具有極高響應度(9.5×103 A/W)、外量子效率(4.7×106 %)、探測率(1.5×1015 Jones)與增益帶寬積(106)(如圖1和圖2所示),這歸因於高質量的氮摻雜p型氧化鎵薄膜與其特有的激子集體激發效應,這對p型寬禁帶氧化物半導體深紫外光電探測器研究具有借鑑意義。高質量的p型氧化鎵材料與高性能的深紫外日盲光電探測器的成功製備可望推動氧化鎵材料在光電器件與電子器件領域的應用進展。

圖1 不同薄膜材料製備的深紫外光電探測器的響應度和探測率

圖2 不同薄膜材料製備的深紫外光電探測器的響應度、響應速度與增益帶寬積

碳化矽、氮化鎵、氧化鎵等第三代(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具有耐高壓、耐高溫、高頻、抗輻射能力強等特點,是支撐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減排和智能製造的核心材料,在固態照明、新一代移動通信、智能電網、高鐵、新能源汽車、消費類電子領域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該工作是由方志來團隊同上海大學張統一院士、廈門大學康俊勇教授、南京大學葉建東教授、復旦大學張國旗教授和張浩副教授等團隊合作完成的。復旦大學為論文的第一單位,蔣卓汛和吳徵遠為共同第一作者,方志來為通訊作者。蔣卓汛為方志來在復旦大學指導的第一位碩士生,已以第一作者發表影響因子大於10的期刊論文2篇,申請氧化鎵發明專利多項。吳徵遠博士(博士生導師為方志來)入選了2019年度「博新計劃」,博士後合作導師為張國旗和方志來。

相關焦點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萬景團隊在新型半導體光電和圖像傳感器領域...
    近日,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萬景團隊在光電探測領域的核心半導體器件研發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只對波長敏感的光電探測萬景與微電子學院研究員包文中合作,將新穎的半導體器件機理與新型二維材料結合,研發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多種新型半導體光電探測器。成果發表於《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傳統光電探測器對光強敏感,輸出電流或電壓受光強調控。
  • 山東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創新求發展」的辦學理念,發揮理工科教育的綜合優勢,通過多元化、特色化、差異化教學,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大學是獨立人生的開始,是走向社會新的起點、新的徵程。它像一個豐富多彩的舞臺,上演不同的角色,成就不同的結局。
  • 蔡端俊:氯離子局域場驅動的快速除氫p型增強技術及UVLED效率提升
    但跟成熟的GaN基器件相比,目前AlGaN基的深紫外LED效率仍舊較低(<10%)。高導電性的p型AlGaN材料製作困難是制約深紫外LED電學、光學特性,以至效率進步的最為關鍵瓶頸之一。在氮化物材料體系外延過程中,氫雜質(H)容易與p型摻雜的鎂受主(Mg)結合形成中性的Mg-H絡合物,進而鈍化Mg的受主活性,抑制器件的光電性能。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召開行政領導班子換屆宣布大會
    7月16日下午,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下簡稱「信息學院」)行政領導班子換屆宣布大會召開。復旦大學常委、常務副校長金力,副校長徐雷出席會議。信息學院全體教職工參加會議,會議由唐曉林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威琪、中國科學院院士金亞秋帶領電磁波信息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圖團隊,信息學院原黨委書記朱建藝、周立志、汪源源分別錄製了視頻向上一屆行政班子表達感謝,對新班子寄語希望。
  • 新視野號:第一顆飛越冥王星的探測器
    其首要任務是在2015年完成冥王星系統的成功飛掠,其次則是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對一個或多個柯伊伯帶天體實現飛掠和探測,該項任務目前已轉為對柯伊伯帶小行星486956天空(Arrokoth)的研究。新視野號是第五顆獲得太陽系逃逸速度的空間探測器。
  • 科學家研發出系列深紫外雙折射晶體
    為了在硼酸鹽中探索高性能的深紫外雙折射晶體材料,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新型光電功能晶體研究室科研人員基於經典的偶極-偶極相互作用模型對B-O基團進行了系統的理論研究,首次提出了[BO2]∞無限鏈是產生大雙折射率的最佳B-O功能基元。並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篩選出了既具有大的雙折射率又具有短的紫外截止邊的雙折射晶體Ca(BO2)2。
  • 張弛教授研究團隊在二階非線性光學氧化物晶體方面取得系列重要...
    張弛教授研究團隊在二階非線性光學氧化物晶體方面取得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成果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
  • 復旦《Nano Lett》:首次報導一種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
    編輯推薦:本文首次報導了二維(2D)鈣鈦礦型Ca2Nb3O10紫外光電探測器,它是通過簡單的煅燒-剝離法製備的。該方法為基於大量層狀鈮酸鹽尋找新的紫外PDs提供了一般策略。Ca2Nb3O10納米片可能是下一代高性能紫外光電探測器的最佳半導體材料之一。
  • 2014.10.11 【消防百科】火焰探測器的應用及原理
    若繼續向燃燒器提供煤粉,會引起煤粉在爐膛內的堆積進而產生爆燃現象,這將嚴重威脅鍋爐爐膛設備的安全和使用壽命。為了防止爆燃現象發生,必須對爐膛內的火焰進行切實有效的檢測。 火焰探測器是爐膛安全監視系統(FSSS)的「眼睛」,用來觀察爐膛是否有火焰。目前,火焰探測器已從普通光學檢測器(紫外火焰探測器、可見光火焰探測器和紅外火焰探測器)發展到了火焰圖像檢測器。
  •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成果:大數據和超算揭秘古生代海洋生物...
    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的生物中99%以上已經滅絕,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保存為化石,如何通過不完整的化石記錄重建地球歷史生物多樣性的變化規律是一個重大科學難題。此外,在地球歷史中,曾經發生過重大的生態系統和環境的突變,導致了多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利用古生物資料庫重建地質歷史全球生物多樣性模式,揭示地球生命的演化歷史,以及與環境變化之間的關係,可以為了解當前的地球生物多樣性危機提供重要啟示。
  • 同濟化學費泓涵團隊在光催化分解水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
    近日,國際頂尖學術雜誌《Nature Catalysis》在線發表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費泓涵教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Overall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by an organolead iodide crystalline material」,費泓涵為唯一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宋雪玲與副教授韋廣豐老師為共同第一作者,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為唯一通訊單位
  • 人類探測火星曆經兩次高潮,今年各火星探測器的科學目標是什麼
    2020年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是26個月一遇的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中國、美國和阿聯都計劃在此期間發射各自的火星探測器,其中阿聯已於20日率先實施了發射。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且距離第二近的行星,所以成為目前除地球以外人類研究程度最高的行星,人類用空間探測器對火星進行探測的歷史幾乎貫穿整個人類的航天史。
  • 科學頂刊南大團隊再下一城
    表S5中顯示了模型性能和結果。 根據葉中的N或P濃度,將數據分類到50個箱中,以便清晰顯示。 紅點代表每個倉位的均值,藍線代表均值的SD。 灰色點代表原始的單個樣本,黑色線代表這些灰色點的線性回歸。 相關係數(r)和p值是根據原始數據(n = 3846)計算得出的。
  • 黑矽光電探測器突破了100%的效率極限
    光電探測器,英文:photodetector,又稱光感測器、光電感測器等,是可以感測光或是其他電磁能量的感測器,具有一個p–n結,可將光子轉換成電流。被吸收的光子形成電子-空穴對。光電二極體和光電電晶體是光感測器的一些示例。太陽能電池將吸收的一些光能轉換為電能。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舉行2020迎新大會
    日前,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下簡稱信息學院)在逸夫科技樓一樓報告廳舉行2020迎新大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電磁波信息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金亞秋,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遲楠,副院長趙海斌、詹義強、徐豐,黨委副書記郭翌等學院黨政領導,各系主任,教務老師,2019級本科生班導師,2019
  • 深空探測器飛行過程中都在幹什麼?
    深空探測任務通常能夠逃離地球引力束縛,對地外天體甚至宇宙深處開展科學研究。從地球出發後,這些探測器往往需要飛行數萬乃至數億千米的旅程,探測周期長達數年。 然而,宇宙是極其空曠的,一個深空探測器的任務即便歷時數年也僅能探測極其有限的天體,大部分時間飛行在茫茫深空中。
  • 固體紫外測試/紫外-可見漫反射/(UV260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在各種定量和定性分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島津的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產品線非常豐富,從最普通的單光束分光光度計到測量範圍可以擴展到深紫外、近紅外區域的UV-VIS-NIR分光光度計。適用領域廣泛應用於教學研究、衛生防疫、環境監測、農林牧漁業、製造業等領域,用於各種物料中微量、超微量和常量的無機和有機物質的測定樣品要求粉末樣品量要求1.5ml以上(或可以壓成直徑15mm,
  • 北京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研究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神經科學...
    IEM將腦磁圖信號分解為一系列朝向信息通道(orientation information channel)響應的線性和,並通過估計各通道的線性權重,還原信息通道的響應(圖2)。在實驗過程中,被試同時注意兩個朝向(45度和135度)。與此同時,研究團隊逐時間點還原各信息通道的瞬時響應並進行分析。
  • 2019江蘇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招聘研究系列崗位擬聘任公示
    根據工作需要,並經相應的選拔程序,我校擬確定下列人員為研究系列聘任人選。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現將本次擬聘任人員的基本情況公示如下:見附件各單位或個人如對上述聘任人選存在疑問,可在2020年4月1日之前向人力資源處人事服務辦公室反映。凡以單位名義反映情況的要在材料上加蓋公章;以個人名義反映情況需署名,以便我們核實和反饋,我們將嚴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