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德國的建議 國內的工業網際網路到底差在哪?

2020-12-2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來自德國的建議,國內的工業網際網路到底差在哪?

  近日,德國智庫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發布報告《中國數字平臺經濟:針對工業4.0的發展評估》,在報告中分析了當前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形勢,並表示中國網際網路缺乏三種核心能力,在關鍵領域缺乏國內解決方案。

  報告指出,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十分欠缺傳感器、設備連接以及軟體服務三種核心能力,這三個領域國內缺乏關鍵自主技術,基本上都依賴國外進口,這是阻礙中國工業網際網路進步的重要桎梏。

  三項核心能力究竟差在哪裡?

  上述所提及的三項核心能力,傳感器、設備連接以及軟體,正是當前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核心要素,這也是發展工業強國的必備屬性。而對於國內市場來說,上述三項有90%左右都是來源於進口,市場基本上都被美國、日本和德國佔據,一旦被國外企業扼住喉嚨,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將遭遇難題。

  報告指出,在國內的傳感器方面,需進口將近80%的先進傳感器和多達90%的晶片,才能滿足國內需求。當前全球的傳感器市場主要被美國、日本、德國的幾家領先企業佔據,三個國家佔全球傳感器市場的60%左右。雖然中國也佔據了11%的市場份額,但是整體技術含量較低,在傳感器感知信息和智能化方面的技術較為落後。

  同時國內由於並沒有足夠的生產技術水平,導致國內自主傳感器的技術水平低,但是價格卻並不便宜。而一些數位化、智能化的高新技術產品,根本達不到自主研發水平,雖然目前發展速度較快,但是與國際一流水平仍有著不小差距,並有擴張的趨勢。

  在設備連接方面,國內與世界一流同樣有不小差距。2019年,國內95%的PLC和CIP都來自進口,市場被美日德壟斷。以PLC為例,當前外資企業的市場佔有率為90%以上,在2020年第二季度中,西門子更是佔據了49.8%的市場佔有率。而國內企業僅能在中小型PLC市場發力,信捷電氣匯川技術等企業也逐漸突出重圍,在2020年第二季度中,信捷電氣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佔比達到7%。

  不僅如此,軟體方面,國內的劣勢更加明顯,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80%的研發設計軟體、60%的生產控制軟體被國外品牌佔領,尤其是在高端領域中,國內的90%的工業軟體都是來源於美日德等外資企業,SAP、通用電氣、西門子等公司始終主導著國內市場。國外已經具備近60年的發展歷史,儘管國內工業軟體市場發展迅速,總體數量已經突破30萬個,但是想要追趕上世界第一梯隊,仍然是杯水車薪。

  發展迅速,三大短板明顯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 年)》可知,2018 年、2019 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總體規模分別為1.42 萬億、2.13 萬億。而在2020 年,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總體規模約為3.1 萬億元,工業網際網路核心產業約為6520 億元,工業網際網路融合帶動的經濟影響約為2.49 萬億元。這些數據足以證明,我國的工業網際網路潛力巨大,近年來都以高速發展。

  儘管國內發展速度非常迅速,但是短板仍非常明顯。在報告中,針對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國家戰略,也表示當前國內工業網際網路存在三大短板,分別是中國製造業的總體數位化水平處於低位、在幾乎所有領域缺乏本土供應商、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不是用來做高價值創造。

  首先,得出我國製造業總體數位化水平處於低位這個結論並不意外,因為這確實是當前製造業的國情,並且早前工信部也發布過類似結果。正因為如此,我國才要大力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推動傳統企業進行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當前全國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研發設計數位化工具普及率71.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51.1%。還是有很多企業對於數位化的靈敏度不夠,相較於美國、日本等國家來說,仍有明顯差距。

  此外,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還列舉了邊緣計算、IaaS和SaaS等工業網際網路各個領域中國內供應商,稱中國本土供應商是將國外廠商的部件「集成」和「包裝」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並沒有任何核心競爭力。

  雖然用詞激進,但是確實當前國內製造業現在的體現。在核心技術方面,國內自主技術並不多,而且這些並不是能夠通過「錢」來解決的,再加上國內對於人才流失以及依賴國外企業的現狀,總體來說,我國在工業網際網路方面,世界上的核心競爭力確實非常小。

  最後指出,國內的工業網際網路大部分應用場景仍是將工業設備進行聯網,對其進行數據採集,並且將數據放到雲平臺內。而墨卡託認為,這並不是高價值創造領域,尤其是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這種類型的數位化轉型並不能解決實質問題以及痛點。

  憑什麼來「指點江山」?

  德國智庫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號稱「歐洲最大的中國問題研究機構」,成立於2013年,其官網宣稱,「希望以此展現中國不同側面的風貌,推動公眾討論,並深化德國乃至歐洲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

  不過這家專門研究中國問題的智庫並不簡單,事實與口頭上能夠帶來中國多方面的研究不盡相同。德國學者萊希貝格對於它的評價是,「研究某國的歐美機構通常會努力展示該國的多元面貌,但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例外,它發表的各類中國研究文章基本是批判性的,帶有很強的主觀性。」

  作為中國的研究中心,中心內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有自己的中文名字,這也是親近他們所研究對象的一個步驟。不過令人奇怪的是,該組織曾在中國媒體多次邀請採訪後,給出以下回復。「我不得不非常遺憾地告訴你,我們不能接受採訪,因為我們從根本上拒絕國家媒體的採訪。」這一回復再次說明,它們所研究中國的目的並不單純。

  儘管德國智庫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對中國的研究多以負面為主,但是此次報告所提及的三項短板確實存在,也正是政府和企業當前正在解決的問題。中國工業網際網路想要快速發展,這些都是必須要直面面對的,只要努力填上這些「坑」,日後在核心技術方面才可能不再依賴國外企業,達到自主創新的新局面。

(文章來源:OFweek)

(責任編輯:DF387)

相關焦點

  • 德國智庫稱中國工業網際網路有三大短板
    在撰寫《數字孿生體報告(2021)》的時候,工業4.0研究院對德國工業4.0平臺、工業數字孿生體協會和德國智庫研究報告等做了分析,深感德國對中國產業政策跟蹤非常仔細,及時把相關內容做成公開報告,幫助德國企業更好判斷中國形勢。
  • 德國智庫列出中國工業網際網路三大短板,一針見血,值得反思
    最近知名的德國智庫機構墨卡託發布了一份關於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的調研評估報告,報告中指出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缺乏三大核心能力,在關鍵領域沒有核心技術,缺乏國內替代解決方案。而這些短板將可能成為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前景中最大的制約因素,也是德國公司切入中國市場的最佳入口。
  • 國內首次工業網際網路安全防護演練在滬舉行
    工業網際網路安全防護  東方網記者解敏7月11日報導:為提升工業網際網路安全防護水平,工業網際網路安全防護演練活動在滬舉行,這是國內首次針對在用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的演練活動。  工業網際網路具有開放、互聯、跨域、融合等特點,這是工業網際網路的獨特優勢,但同時也帶來了安全的難題,因為它打破了以往相對清晰的安全邊界。與網際網路相連後,既面臨來自網際網路的外部威脅,又與工業生產等內部安全問題相互交織,是融合發展網絡安全新威脅。
  • 打造工業網際網路「黃埔軍校」 青島工業網際網路學院落戶青島科技大學
    為全面助力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7月15日上午,「青島工業網際網路學院」在青島科技大學嶗山校區揭牌。王清憲說,青島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就是要形成包括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晶片、傳感器、區塊鏈、產業數字金融、細分產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網絡安全技術、工業網際網路科技應用服務等產業在內的工業網際網路全產業生態,這離不開強有力的人才隊伍支撐。
  •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新拐點:始於「智能」強於「互聯」
    另一方面,工業網際網路當下仍處在行業發展初期,找對方向和模式、制定各行業的發展標準,仍是當下行業發展的關鍵。一、從工廠思維到生態思維,工業網際網路始於「智能」強於「互聯」無論是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位造夥伴戰略」,還是中國的「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全球各國目前都在探索工業網際網路的最優解。
  • 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初探
    在產業發展策略方面,建議採取大力發展新興領域、布局關鍵支撐環節、逐步追趕傳統部分的分類施策原則;在重點發展方向方面,建議突破核心必爭領域,搶抓新興機遇領域,追平替代可控領域。構築各類主體充分參與協同的產業生態,強化人才造血功能,加快技術突破向商業成功轉變,支撐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並為工業轉型升級提供基礎保障。
  • 打響平臺「混戰」,工業網際網路的「新五年」
    那麼,當前中國工業網際網路行業中具備影響力的平臺都有哪些?「十四五」期間,誰又能帶領中國的平臺提供商站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潮頭浪尖,扛起更多時代重任?10月23日,Gartner發布的《2020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魔力象限報告》顯示,有來自9個國家的18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最終入選。
  • 從GE工業網際網路到中國工業網際網路!
    彭慧  2019-05-07 00:00:00   數位化企業 工業網際網路自2017年起已成為國內科技界最為火爆的詞彙之一。 工業網際網路自2017年起已成為國內科技界最為火爆的詞彙之一。學者、供應商、投資商、企業家、媒體、政府官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解讀。一、背景冠名為工業網際網路的學術會議此起彼伏,有世界大會、世界峰會、全球峰會、國際論壇、高際高端論壇等。
  • 2020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圓滿落幕
    2020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圓滿落幕  10月19日下午,2020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大會在遼寧瀋陽圓滿落幕。  群英薈萃,產學研聯動推進工業網際網路生態體系打造  大會在主旨報告階段特別邀請到了倪光南、高金吉、柴天佑、李培根、黃維等5位「兩院」院士,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DFKI)執行長及科學董事沃夫岡·瓦爾斯特、中歐數字協會主席魯乙己、俄羅斯物聯網協會理事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等外籍專家學者,以及來自東軟集團、華晨寶馬、華為、航天雲網、用友網絡、紫光集團、中科院沈自所、奇安信
  • 獨家|未來工業新十年,未來智造如何擁抱工業網際網路?
    讀懂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大勢工業網際網路浪潮來襲,你準備好了嗎?每一次技術浪潮,伴隨著技術向工業領域的滲透,都會帶來工業的變革,由此引發社會進步。>2011年,德國科研部門和企業在內的50個機構聯合向政府提出了工業4.0的建議,接下來的2013年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德國工業4.0戰略」隨著這場全球工業展會的擴散而聲名遠揚,引爆全球工業界。
  • 工業網際網路百家爭鳴隆力奇「奇雲大腦」表現亮眼
    從2012年「工業網際網路」概念被提出,到2019年「工業網際網路」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國的工業網際網路建設正在進入快車道。從全球來看,工業網際網路都被視為工業發展下一個突破口,國內企業紛紛入局,搭建屬於自己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巨頭搶奪「蛋糕」的競爭已經逐漸白熱化,一場革命正在悄然展開。從「本土日化品牌」到「健康產業的領軍企業」,已過而立之年的隆力奇也在不斷轉型升級,搶灘工業網際網路。
  • 工業網際網路的『軍備競賽』
    這場『軍備競賽』會如何影響國內工業網際網路行業的當今走向?圍繞工業網際網路,國際巨頭、雙跨平臺廠商,以及更多後來者他們有哪些致勝市場的輕、重武器?近期雷鋒網採訪了相關的企業,並梳理了西門子、PTC、海爾、阿里、樹根互聯等平臺廠商是如何布局工業網際網路的,一起去看看吧。
  • 工業網際網路的「軍備競賽」
    這場『軍備競賽』會如何影響國內工業網際網路行業的當今走向?圍繞工業網際網路,國際巨頭、雙跨平臺廠商,以及更多後來者他們有哪些致勝市場的輕、重武器?近期雷鋒網採訪了相關的企業,並梳理了西門子、PTC、海爾、阿里、樹根互聯等平臺廠商是如何布局工業網際網路的,一起去看看吧。
  • 德國工業戰略2030:背景、內容及爭議
    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缺失導致新興產業領域增值鏈受損,《德國工業戰略2030》指出,「創新型碳纖維材料主要在德國境外生產」。在自動駕駛領域,德國增值鏈缺損更為嚴重,電池主要來自於亞洲,汽車智能系統主要來自於美國,德國和歐洲在這一領域的損失達到50%以上。第二,傳統產業挑戰重重。
  • 第二屆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大賽全國總決賽餘杭開賽 上演工業網際網路巔峰...
    參賽作品涵蓋原材料、消費品、裝備、電子等近三十個工業行業,來自高鐵、航空、航天、船舶、核電等國之重器領域的龍頭企業也紛紛拿出了中國方案參賽。大賽四個賽區區域賽獎金池為215萬元,全國賽獎金池高達500萬元,通過更大力度的獎項激勵和雙層賽制,惠及更大範圍與更多方案,提供政策支持、落地扶持、資本對接等深度服務。
  • 青島工業網際網路學院發布首套自編和翻譯教材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1月8日,記者從青島科技大學了解到,青島工業網際網路學院首套自編和翻譯教材,在工業網際網路高級經理人-中國銀行青島地區總裁(行長)培訓班開班儀式上發布。教材分《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青島》和《全球背景下的工業4.0》,吹響了青島工業網際網路學院向高質量課程體系建設進軍新號角,開啟了工業網際網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新階段。其中,《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青島》一書,由青島科技大學青島工業網際網路學院李慶黨教授、青島社科院宋立清、高善武擔任主編,聯合青島市產學研各界精英力量參與編撰,經過近半年緊鑼密鼓的籌備推出的一部專業工具書。
  • 工業網際網路給連接器行業帶來的深刻變革
    工業4.0推動全球工業體系加速往智能化、數位化發展,在工業4.0的大背景下,工業網際網路成為數位化轉型中心舞臺的一部分。同時,今年政府也將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新基建的七大產業之一,這一舉動正在新一輪的工業升級的潮流。
  • 攻防新「戰場」:360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安全大腦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董事長兼CEO 周鴻禕就圍繞「加快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安全保障」話題,提出了三點實質性建議:鼓勵工業企業部署第三方網絡安全系統和服務;推進工業企業和網絡安全企業間的深度合作;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安全大腦,提升持續對抗能力。
  • 「金融之水」澆灌「工業網際網路」之林!青島工業網際網路學院第二期
    此次培訓班充分發揮金融與先進位造業、資本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疊加效應,有利於提高銀行高級管理人員對工業網際網路的認識,提升引「金融之水」澆灌「工業網際網路」之林的能力。開班式上,發布了全國同類城市首部工業網際網路集成之作、青島工業網際網路學院首部自編教材《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青島》和首部翻譯教材《全球背景下的工業4.0》。
  • 德國工業4.0發展如何?政府喊破嗓子,多數企業並不買帳
    德國製造業一直以來都是歐洲翹楚,從汽車發動機到飛機機身,「德國製造」就是質量的代名詞。為了保持這種優勢,德國總理默克爾一直大力敦促德國大公司以及那些組成德國工業支柱的中小型機械和工具製造商,要接受他們舒適區之外的環境:網際網路。「我們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時刻,一個數位化與工業生產相互融合的關鍵點,」默克爾不止一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