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珠海市民兵應急分隊集訓引入水上智能救生裝備

2020-12-17 瀟湘晨報

「以前3、4個人才能完成的救援工作,現在1個人攜帶智能救生裝備就能完成,而且響應速度更快。」民兵應急分隊骨幹葉維春第一次進行「水上飛」救生擔架床訓練,就被這套水上智能裝備的高效智能所吸引。

參與本次集訓的民兵應急分隊

珠海警備區2020年度珠海市民兵應急分隊集中訓練於近日拉開序幕,來自珠海市各區的50名民兵骨幹成員參加了此次集中訓練。

今年,警備區將民兵應急分隊集訓課堂搬到了香山海洋科技港(國內首個無人船研發測試基地),首次將水上智能救生裝備引入民兵應急分隊訓練。雲洲「水上飛」救生擔架床、「海豚1號」水面救生機器人等智能救生產品均成為本次訓練的重要裝備。

課堂上,技術人員首先對兩款產品進行了具體的介紹。據了解,「水上飛」救生擔架床救助功能強大,可在床身趴伏1人,同時拖拉3—4人,同時還具有在寒冷的水中床身自動升溫的人性化設置,提升有效救援率。

「海豚1號」水面救生機器人則小巧便攜,單手可控,可以代替救援人員快速到達落水者身邊進行救援,易操控、高效率、低風險,完美解決水上應急救援中的痛點問題。

民兵代表練習操作該新裝備

「在應急救援、搶險救災等工作中,響應速度和救援效率是關鍵。水上智能救生裝備能極大縮短救援時間,提高救援質量與水平,而且大大降低了極端天氣、惡劣環境對應急救援工作的影響,值得在應急工作中推廣應用。」珠海警備區戰備建設處處長潘新宇稱。

近年來,珠海警備區在長期的民兵訓練摸索中,不斷提高科技元素,增強應急救援力量,努力打造「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戰」的民兵應急隊伍。不久前,該警備區已購置了6臺水上智能救生裝備,用於開展水上智能裝備應急救生訓練。下一步,珠海警備區還將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裝備民兵新質力量,助力民兵應急分隊提升裝備水平,提高應急救援行動的時效性、準確性和科學性。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首次!珠海市民兵應急分隊引入水上智能救生裝備
    「以前3、4個人才能完成的救援工作,現在1個人攜帶智能救生裝備就能完成,而且響應速度更快。」民兵應急分隊骨幹葉維春第一次進行「水上飛」救生擔架床訓練時,就被這套水上智能裝備的強大功能、高效智能所吸引。廣東省珠海警備區首次將水上智能救生裝備引入民兵應急分隊訓練,有效提升水上應急救援的速度與效率。近期,珠海警備區組織開展2020年度珠海市民兵應急分隊集中訓練,來自珠海市各區的50名民兵骨幹成員參加了此次集中訓練。
  • 首次使用水上救生機器人
    首次使用水上救生機器人金羊網  作者:餘寶珠  2020-10-13 10月12日上午,東莞市水上搜救分中心在東莞港立沙島作業區中海油碼頭舉行
  • 中山坦洲:開展防汛應急救援知識培訓及水上救援演練
    為提升防汛應急搶險和水上救援能力,切實做好今年防汛應急搶險各項工作。5月8日,中山市坦洲鎮武裝部組織民兵應急分隊開展防汛應急救援知識培訓及水上救援演練。開訓儀式上,坦洲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黃文波出席並做動員講話。
  • 陸良縣165名民兵圓滿完成基幹民兵專業分隊集訓
    掌上曲靖訊 12月16日,陸良縣舉辦基幹民兵專業分隊集訓總結大會,165名民兵圓滿完成基幹民兵專業分隊集訓,縣委常委、縣人武部長荊佔軍,副縣長高芳出席會議。荊佔軍在會上要求,全體參訓民兵要堅定理想信念,為練就過硬本領、能打勝仗匯聚源源不斷的動力;要把集訓期間培養的良好作風帶到工作及生活中去,樹立基幹民兵隊伍良好形象;要依託崗位勤學苦練,積蓄過硬本領素質;要始終堅定不移的看齊追隨,不斷強化學習,提升個人能力,適應形勢變化,認真履職盡責,努力開創民兵工作新局面。
  • 大慶水上救援添置高科技「神器」!遙控救生機器人今日首次亮相...
    「立刻出動水上遙控救援機器人!」……上午9點,隨著大慶海事局海巡執法大隊隊長劉亮救援命令的下達,水上救援演練正式開始。高科技水上救援設備首次亮相第一名「落水者」距離岸邊較近,救援隊員將遠程遙控式救生機器人投放到湖面上。
  • 一大波智能化裝備加入重慶水上應急救援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張質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4日20時45分訊(記者 劉豔)江中有人遇險,水情複雜,無人船不僅可拖帶救援落水者,還加載了攝像頭、可視頻採集,實時回傳現場畫面,讓後方了解水域、救援情況……今(24)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市港航海事事務中心了解到,為進一步提升我市水上應急救援力量,一批智能化水上應急救援裝備將陸續投用。
  • 青島水上救援隊集體亮相 智能無人救生快艇搶眼
    原標題:神器助陣,海岸警察有了水上救援隊本報8月5日訊 啟動衝鋒舟、接近落水者、救援落水者上岸、展開醫療救護……8月5日上午,青島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隊水上救援演練在奧帆基地港池舉行,海岸警察支隊水上救援隊首次集體亮相。
  • 雲洲「海豚1號」水面救生機器人,水上救援智能化利器
    落水事故大多是突發性的,水上救援就是跟時間賽跑。目前,普通水上救援主要採用輕式救生裝備,如救生圈、救生衣、水上救生擔架、救生筏等傳統浮物類救生工具,或衝鋒舟/救生艇機動性較強的救生設備。傳統浮物類救生工具,在救援過程中,需要通過人工投擲,範圍有限,且準確度不高,易耽誤救援時間。
  • 「多圖」北京凌天:水上救生遙控機器人、動力救生圈等裝備詳解
    以下列舉了水域救援裝備自身的一些問題:1.水域救援裝備從船上、岸上、或者飛機上投擲到水面,可能會發生側翻的現象,一些水域救援裝備沒有自動翻轉到正面的功能,這就使得救援行動拖延。而且抗風浪能力不佳,如果遇到超過兩米的海浪,救生裝備會被拍到水下,可能造成生命和財產的損失。2.
  • 重慶市舉辦今年來最大的一次水上交通應急救援綜合演練
    無人機、智能救生器緊急救助落水人員;消防指揮船全力搶險失火船舶、「渝救援112」輪開展沉箱打撈起吊作業……11月27日上午,2020年重慶市水上交通應急救援綜合演練在嘉陵江化龍橋水域精彩上演。
  • 應急「小巨人」,能量有多大?
    創造奇蹟的,是10名應急專職骨幹。去年以來,天津警備區所屬各人武部和預備役團,均建起一支10人規模的應急專職骨幹隊伍。每次開展應急演練或參加應急搶險行動,各單位以他們為基礎,可迅速擴編動員,出動百餘人的民兵預備役應急分隊。
  • 區人武部組織開展民兵應急拉動點驗
    9月27日下午及夜間,區人武部分批對轄區擔任專項行動分隊、戰備值班分隊和應急分隊的民兵,進行節前戰備緊急拉動點驗,為即將到來的國慶中秋佳節增添一支強有力的應急力量。下午3點半,來自百官、曹娥、東關、道墟、崧廈等5個街道的專項任務行動分隊,來自小越街道的擔任戰備值班任務的分隊,在區人武部緊急集合,民兵們以高昂的熱情,飽滿的精神接受點驗,匯報各支隊伍人員、裝備攜帶情況。
  • 北京舉行暑期水上防恐救生應急演練
    新華網北京6月28日電(記者 殷麗娟)針對暑假到來水域遊客增多的情況,北京市交通委運輸局28日在頤和園昆明湖、什剎海等舉行水上防恐救生及消防綜合演練,16各區縣海事部門負責人和公園遊船單位觀摩交流。北京市交通委運輸局負責人介紹,隨著暑假到來,到公園划船的遊客尤其是中小學生越來越多,而夏季雷雨、大風等惡劣天氣頻繁光臨。
  • 重慶舉行今年最大規模水上應急救援演練
    包括人命救助、失控船舶攔截拖帶、溢油處置、潛水打撈等六個項目,20多艘先進救援船舶,100多名專業水上救援人員聯動,無人機、遙控救生器、多波束水下掃測系統等一系列新型救援裝備亮相。這是重慶今年規模最大的一次水上應急救援演習,也是對地方水上應急體系建設成果的「大考」。
  • 遙控救生器、拋投槍……一批水上應急救援智能化裝備亮相
    救援人員介紹說,這是一種最新的水上救援裝備:對於落水者,傳統救援辦法是拋去救生圈,然而,救生圈不一定能準確落在落水者的身邊,而這樣的救生器相當於一個「遙控救生圈」,救援人員不用下水,可以對它進行遙控,控制前、後、左、右,讓這個能承載200公斤的大傢伙徑直「開」到落水者身旁,輕鬆將其拖上岸。遙控救生器前部還附有微型對講機,落水者可以與岸上的救援人員對話。
  • 市地方水上應急救援中心展示智能化救援裝備作業,完善水上應急體系
    11月24日,市地方水上應急救援中心在嘉陵江重慶段化龍橋水域進行無人船、無人機、多波束掃測設備等智能化救援裝備作業展示。一系列智能化新裝備的引入,進一步增強了重慶市水上應急救援力量,完善了重慶市地方水上應急體系。
  • 水上救生遙控機器人,最快距離3000米,海事救援都在用
    現有技術  市場上的水上救生遙控機器人種類很多,可水上救生遙控機器人還是有一些缺點尚未攻克。機器人造價和維修費用高,在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應急部門的機器人數量很少,如若發生洪澇災害,很難單靠機器人的力量進行救援。  除了成本,其自身的硬體和軟體方面也存在著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 銅仁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民兵應急分隊參加銅仁市「消防達人...
    銅仁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民兵應急分隊的七名隊員參加本次比賽,並順利拿到學校組團體第一名。  消防安全,人人有責。銅仁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在接到「消防達人」比賽的邀請後,校黨委委員、副校長張選明高度重視,來到現場指導工作。校保衛處副處長謝宣明根據學校實地情況,組織校民兵應急分隊的同學們利用校內場地、消防設施等處進行訓練,提高參賽選手的消防應急處置能力。
  • 中國5支新質民兵分隊亮相 一批格鬥運動員加入西藏軍區民兵
    來源:中國國防報西藏軍區加強新型後備力量建設提升應急應戰能力5支民兵新質隊伍嵌入保障鏈條中國國防報訊蒲津攝回眸西藏後備力量發展歷程,民兵隊伍歷經解放西藏、保衛邊疆、建設高原等不同時期的摔打磨礪,書寫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壯麗篇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西藏軍區黨委「一班人」結合履行固邊穩藏使命,積極吸納區內優質人才裝備資源進入後備方陣,邁開了藉助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優化後備力量體系的精兵之路。
  • 視頻|直擊重慶水上應急救援綜合演練 一大波「黑科技」亮相
    重慶水上交通應急救援綜合演練啟動儀式現場。應急演練現場的救援船隻。市港航海事事務中心立即通知水上救援中心出動船艇開展人命救助。無人機搭載救生浮板,先期趕往現場,採用空投的方式,將救生浮板投送給落水人員,同時智能救生器投入水中,快速靠近落水者,為救援爭取更多時間。不久,快速衝鋒舟趕到,將6名落水者先後救起。智能救生器可稱之為水上搜救利器,裝備融入了最新的水上機器人救生技術、GPS和北鬥雙定位技術,可載重120公斤,空載速度可達6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