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簇葉生如蓮辦,差差綠意隨水漾。恁知一朵不佔春,群處密匝滿池塘。」這首小詩描述的是水生觀葉植物大薸。據《本草綱目》記載,大薸由於其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營養價值於明末被引入中國。大薸的葉片寬大肥厚,又生長在水中,所以被叫做水白菜。莖很短,通常不足1cm,十餘張葉片圍生在莖上,就像一朵漂浮在水面上的荷花,因此又有水蓮花、水芙蓉的美稱。
【形態特徵】大薸又名水荷蓮、大萍、水蓮、肥豬草、水芙蓉、水白菜等,為天南星科大薸屬多年生浮水草本。根鬚髮達呈羽狀,垂懸於水中。主莖短縮而葉簇生於其上呈蓮座狀,從葉腋間向四周分出匍匐莖,莖頂端發出新植株,有白色成束的鬚根。葉簇生呈蓮座狀;葉片因發育的不同階段而不同,通常倒卵狀楔形,頂端鈍圓而呈微波狀,兩面都有白色細毛。花序生葉腋間,有短的總花梗,佛焰苞小,白色,外被絨毛,下部管狀,上部張開;肉穗花序背面2/3與佛焰苞合生,雄花2~8朵生於上部,雌花單生於下部。果為漿果,種子橢圓形,黃褐色。大薸開花結實不一致,在夏季高溫多雨季節,陸續開花結實,江浙一帶7月開花。
【生態習性】大薸原產巴西,性喜高溫、高溼,不耐寒,一般於15–45℃之間都能生活,10℃以下常常發生爛根掉葉,低於5℃時則枯萎死亡。適宜生長溫度為23-35℃。長江流域4–10月份可以露天放養。喜氮肥,在肥水中生長發育快,分株多,產量高,肥料不足時,葉發黃,根變長,產量也低。多生於河流、湖泊、池塘,水渠等水質肥沃的靜水或緩流的水面中。
【我園用途】大薸葉色翠綠,葉形奇特,是園林水景中水面綠化的良好觀葉植物,宜河流、池塘、水渠等水質肥沃的靜水或緩流水面中,或缸養觀賞。庭院小池,植上幾從大薸,再放養數條鯉魚,使之環境優雅自然,別具風趣。因為有發達的根系,直接從汙水中吸收有害物質和過剩營養物質,可淨化水體。此外,大薸亦可作為豬、魚的飼料;葉可作藥用。具有發汗散溼,利尿消腫,通經功效。
【植物文化】大薸的名字雖然很土,但卻是實實在在的萌物一枚,其株型似蓮,身帶軟毛,可謂美貌軟萌。水面上那大薸一朵一朵挨個長著一副喜人的樣子,摸一把,表面還毛絨絨的,柔軟富有彈性,就象海綿一樣,十分有趣。大薸的葉片內部結構疏鬆,裡面裝滿了空氣,這不但可以產生足夠的浮力使它們立於水面上,還能夠貯備氧氣供不時之需。
大薸由於其強大的繁殖力和適應性,成為了一種強大的水域殺手,但大薸能直接從汙水中吸收有害物質和過剩營養物質,又是淨化園林水體的一大利器。甚至,大薸還能吸收水中的金屬離子,用於治理受到重金屬汙染的廢水也是極好的,只是在利用時不能讓它們「越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