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法西斯政權為什麼能維持到1975年

2020-12-09 鴻鵠高飛翔九天

1492年西班牙船隊在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的率領下率先率先發現了美洲新大陸。1521年8月西班牙殖民者埃爾南多·科爾蒂斯徵服了位於今天墨西哥和中美洲的阿茲特克帝國,在這裡建立了新西班牙殖民地;1533年11月15日另一位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薩羅攻入印加帝國都城庫斯科。在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之後僅僅過去了50年西班牙就完全佔領了南起合恩角、北至今日美國和加拿大邊界的南北美洲絕大部分土地。

1565年來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佔領了宿霧島,開始在菲律賓建立起殖民統治。1580年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趁葡萄牙新敗之機兼併了葡萄牙,消滅了這個一直和自己競爭世界海上霸權的對手。16世紀的西班牙被當時的人們稱之為日不落帝國,這時西班牙本土及其在全球各地的屬地加起來高達19215000平方公裡,統治著4700多萬人口,西班牙從美洲殖民地獲得的黃金、白銀等貴金屬佔當時全世界總開採量的83%。

西班牙為保障自己的海上交通線及海外利益而建立了一支擁有100多艘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的士兵的海軍,時人謂之「無敵艦隊」。然而從17世紀開始西班牙就走上了持續衰敗的道路,最終被新興的英、法、美、俄、德等國譏笑為「歐洲病夫」。19世紀初西班牙被拿破崙佔領,拉美西屬殖民地紛紛掀起獨立運動,儘管拿破崙戰爭結束後西班牙恢復了獨立,但已喪失絕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1898年爆發的美西戰爭中西班牙又失去了菲律賓、古巴、波多黎各等地,從而徹底淪為殖民國家中的破落戶。當西班牙在海外屢屢敗於新興列強之際西班牙國內的封建專制王朝統治也越來越飽受詬病:1873年西班牙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西班牙王室被推翻,隨即成立了西班牙第一共和國,然而1874年12月24日短命的第一共和國就壽終正寢,舊王朝得以復闢。

美西戰爭後西班牙幾乎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徹底跌入谷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西班牙成功扮演了背景板的角色,國際外交的話語權已徹底與其無緣了。1931年4月12日西班牙王室再次被推翻,第二共和國由此建立。同年12月西班牙通過了新的《憲法》,新政府開始著手進行農業、教育、區域自治等方面的改革和立法。1936年2月西班牙成立了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的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

1936年7月17日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為首的右翼集團在西屬摩洛哥發動軍事政變,此後以朗哥為首的右翼集團同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之間展開了三年內戰。西班牙內戰中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獲得了蘇聯和墨西哥支持的第二共和國政府軍及共產國際縱隊的支持;而佛朗哥則獲得了納粹德國和法西斯義大利的支持:德、意不僅協助佛朗哥將非洲外籍軍團空運到本土參戰,後來更是直接介入到西班牙內戰中。

1939年1月26日佛朗哥佔領巴塞隆納,佛朗哥在西班牙的獨裁統治以此為標誌正式確立。由於佛朗哥政權在西班牙內戰期間是得到德國和義大利這兩個法西斯國家支持的,所以佛朗哥政權也被視為是一個法西斯政權。西班牙內戰也因此在很多國家的歷史教科書中被稱為反法西斯戰爭。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歷史學家開始質疑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權究竟是不是一個法西斯政權。

佛朗哥儘管在內戰期間得到了德國和義大利這兩個當時的法西斯國家支持,然而佛朗哥本人和他治下的西班牙似乎都沒明確標榜過法西斯主義。希特勒和墨索裡尼都對社會抱有強烈的「革命性」改造目的:希特勒和墨索裡尼的目標就是要推翻當時既定的國際秩序,然而佛朗哥則更傾向於傳統與天主教。佛朗哥政權的性質似乎更類似於拉美國家的考迪羅政權。

佛朗哥領導下的長槍黨並不是一個有著明確意識形態和綱領的政黨,而是由各種反蘇反共的保守派政治勢力組成的大雜燴。內戰期間共和派出於政治宣傳的需要把佛朗哥描繪為法西斯,佛朗哥為取得德國和義大利這兩個法西斯國家的支持也一度默認過自己的法西斯身份,然而在1962年12月20日一次與人閒話家常時他卻說:「我之所以依靠法西斯國家是因為只有這些法西斯國家能為我們提供援助」。

這句話實際上揭示了佛朗哥的真實意圖:他本人未必真信奉法西斯主義,也壓根不想把自己捆綁在法西斯國家的戰車上,他當年所作所為只是為了在內戰中得到法西斯國家的支持。1939年4月1日在西班牙內戰中勝出的佛朗哥宣布成立新的西班牙政府,然而五個月後納粹德國以閃電戰的形式突襲波蘭,由此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局的序幕。然而在西班牙佛朗哥政權卻沒在二戰中給予希特勒和墨索裡尼足夠的支持。

佛朗哥上臺後就把自己的首要任務確定為恢復國民經濟。二戰爆發後佛朗哥鑑於西班牙自身國力有限的現實局面,同時也是為了避免自己淪為德、意控制下的附庸傀儡,所以始終小心翼翼地周旋於軸心國和同盟國兩大集團之間,利用英、美與德、意之間的矛盾使西班牙的國家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實現。當時同盟國為防止西班牙向軸心國靠近就不斷對西班牙提供經濟援助。

在大戰初期西班牙甚至一度有意疏遠軸心國。然而隨著德國的「閃電戰」席捲整個歐洲,甚至就連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都在很短的時間內戰敗投降,這讓佛朗哥看到了機會——他想利用戰爭的機會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1940年6月17日西班牙官方宣布「非交戰狀態」並可以強調所謂「非交戰狀態」指的是準備參戰的意思。接下來圍繞西班牙參戰的問題德國、義大利與西班牙進行了長期的談判。

10月希特勒與佛朗哥在法國昂代舉行會談。在會談中佛朗哥大談西班牙參戰所面臨的困難:西班牙缺乏糧食、燃料、重武器,因此德國需要提供大量武器、汽油、糧食。同時佛朗哥還給希特勒開出了一個條件:西班牙要在戰後獲得法國在非洲廣大屬地的大部分地區。在和義大利的談判中佛朗哥故技重施地大談西班牙方面的困難。希特勒和墨索裡尼對佛朗哥這種獅子大開口的做派極為不滿。

在看清佛朗哥的真面目後德國不僅不再對西班牙參戰抱任何希望,甚至試圖先發制人佔領伊比利亞半島。佛朗哥自然知道自己得罪不起希特勒,於是他委婉地給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寫了一封長信,意思是說如果德國能拿出一個德、意必勝的證據來,西班牙馬上加入德、意集團。此後西班牙的外交政策由有意同德、意保持距離調整為以中立國身份游離於戰爭之外,時而靠近德、意,時而為英、法叫好。

1940年上半年佛朗哥面對德國橫掃西歐的勢如破竹之勢曾一度試圖收回被英國佔領的直布羅陀:當年6月佛朗哥出兵佔領了由德、意、英、法四國共管的丹吉爾,而在事先佛朗哥只通知了德、意,而沒有通知英、法,隨後他又提出收回直布羅陀的口號。1941年6月納粹德國入侵蘇聯,在戰爭初期德軍一路勢如破竹,佛朗哥被希特勒的勝利所鼓舞,於是請求德國允許西班牙長槍黨志願軍參加對蘇戰爭。

不過西班牙仍拒絕以軸心國成員的身份參戰,而僅僅只是派出以個人名義參戰的志願軍。後來佛朗哥組織了一個由長槍黨員組成的「藍色師團」,穿上德國軍隊的服裝,開赴蘇聯作戰。1943年眼見軸心國取勝渺茫的佛朗哥又召回了在蘇聯戰場的西班牙長槍黨志願軍「藍色師團」。整個二戰期間西班牙其實就只在反蘇這點上與德國立場一致,但西班牙始終拒絕把自己捆綁在德意志戰車上。

1942年佛朗哥曾向美國總統羅斯福表示:二戰其實是由三場戰爭組成的。西班牙在英美對德意的戰爭中保持中立;在美日太平洋戰爭中站在美國一邊;在對抗共產主義的戰爭中西班牙站在波蘭、芬蘭一邊。二戰末期佛朗哥甚至準備以日本在菲律賓屠殺天主教徒為由向太平洋戰場派出藍色師團。事實上整個二戰期間西班牙一直在同盟國與軸心國之間左右逢源。

西班牙內戰結束後英、法、美等國就已正式承認佛朗哥政權。地處地中海和北大西洋之間的西班牙具備獨特的戰略地位。邱吉爾認為:西班牙只要在山上假設十餘尊重炮或讓希特勒的軍隊穿越半島就能讓直布羅陀的海空軍基地無法使用。西班牙掌握著英國在地中海一切活動的鑰匙,所以二戰期間英、美等國對西班牙多有拉攏。1940年3月籤訂的《英西貿易協定》規定:英國將向西班牙提供貸款。

1942年11月盟軍發起北非登陸戰役時佛朗哥並未干涉,與此同時佛朗哥還拒絕了德軍穿越伊比利亞半島的要求,甚至還未防止德軍入境而加強了庇里牛斯山脈的防禦。1942年11月至1944年7月間西班牙政府和盟軍合作救援、轉移了一千餘名被擊落的美國飛行員。當時逃脫的盟軍戰俘只要從義大利或德國佔領下的法國逃入西班牙就意味著進入了安全區域,佛朗哥還承諾讓盟軍用巴塞隆納港運輸傷員、物資。

佛朗哥憑藉他左右逢源的圓滑外交手段使勢力相對弱小的西班牙熬過了二戰,然而他在西班牙內戰期間與法西斯國家的合作以及在德國侵蘇問題上的立場還是使西班牙在二戰結束後一度被打入秋後算帳的另冊。戰後蘇聯方面強烈要求清算佛朗哥政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新教國家則對佛朗哥政權對待新教徒的態度頗有微詞。1945年12月美國大使撤離馬德裡時並沒任命新的大使接任。

同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呼籲各成員國撤回駐西班牙大使。一時間西班牙被蘇聯、西方國家、第三世界國家一致認為是繼德、意、日之後最後一個應當被清算的法西斯國家。1947年7月美國啟動了援助西歐各國戰後重建的馬歇爾計劃。西班牙儘管在二戰期間是中立國,然而在此之前的西班牙內戰導致60萬人死亡,戰前的黃金儲備、外匯儲備也消耗殆盡,不過美國並未因此把西班牙納入馬歇爾計劃。

隨著戰後美蘇冷戰格局的日漸形成使美國開始重新衡量西班牙的戰略價值。1949年4月4日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葡萄牙、丹麥、挪威和冰島在華盛頓籤署了《北大西洋公約》。北約是以蘇聯為假想敵成立的政治軍事組織,所以北約成立後對蘇聯陣營可能發動的軍事打擊進行過諸多假設。在當時北約預想的對蘇作戰方案中西德、法國和低地國家很可能是守不住的。

北約所制訂的對蘇作戰方案中盟軍幾乎無一例外會一路退守到庇里牛斯山脈,直到海運和空運而來的美國援軍在西班牙登陸後才開始展開戰略反擊。西班牙因此被視為是北約在歐洲大陸的最後一道防線,然而這時的西班牙卻並不是北約成員國。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美國對西班牙確立了以下目標:開發西班牙的軍事潛力、討論建立海空軍基地......而最終的長期目標則是讓西班牙加入北約。

1953年9月艾森豪就任美國總統後籤署了《美西共同防衛援助協定》。美國就此在西班牙領土上有了8個空軍基地和2個海軍基地。在雙方的秘密換文中約定:美軍可以使用上述基地展開對蘇聯的軍事行動,與此同時西班牙還將與美國互通情報。1954財年到1961財年美國以無償贈予的方式為西班牙提供了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同一時期美國隊韓國的軍援力為平均每年1億美元。

韓國畢竟處於冷戰最前線,而西班牙只是北約預想中的最後防線,所以美國隊西班牙的援助力度其實是相當大的。在1962財年到1982財年美國又分別以貸款和贈予的方式向西班牙提供了7.27億和5.11億美元的援助。西班牙儘管一開始並沒被美國納入到扶持西歐盟國戰後復興的馬歇爾計劃中,然而後來西班牙從美國得到的援助絲毫不遜色於其他西歐國家。

如果西班牙像波蘭、捷克等國一樣位於東歐,那麼西班牙在戰後恐怕就難逃蘇聯的清算。然而西班牙位於歐洲大陸西南部,是歐洲所有國家中同蘇聯的地緣距離極為疏遠的一個國家。在冷戰時期美蘇爭霸這一特殊的兩極格局之下具備獨特地緣戰略價值的西班牙成為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拉攏的對象。佛朗哥政權在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扶持之後實際上就已得到了護身符。

西班牙成為美國盟友之後實際上已不大可能被外部力量所顛覆,然而佛朗哥政權被內部力量推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伊朗的巴列維政權也是美國的盟友,可最終還是在國內反對力量的打擊下被推翻。上世紀50年代後西班牙儘管成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外交上競相拉攏的對象,然而在聯合國、北約、歐共體等國際組織中仍受到排擠,在意識形態上處於一種被全世界孤立的狀態。

西班牙內戰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和巨額的經濟損失,同時也在精神上撕裂了西班牙社會。內戰結束後佛朗哥政權對支持第二共和國的左翼人士進行的迫害使這些人對佛朗哥政權恨之入骨。佛朗哥執政時期他的反對者們只是在高壓統治之下被迫轉入地下狀態,然而反對派的政治勢力其實從來就沒真正消失過。內戰的終結並沒結束兩派政治勢力之間的仇恨,只是使這種仇恨由公開層面傳入了地下層面。

短缺、黑市、貨幣貶值都成為了內憂外患之下西班牙社會的普遍現象。50年代早期西班牙的人均GDP只有西歐國家平均水平的四成左右,直到1958年西班牙的工農業才恢復到內戰前的生產水平。經濟發展滯後導致民眾的生活水平遲遲無法得到改善,久而久之人民就會積壓太多的負面情緒。民眾對生活的不滿很容易與內戰帶來的社會撕裂結合起來形成對佛朗哥政權的反對思潮。

隨著佛朗哥政權與美國越走越近之後被外部力量清算的可能性已越來越小,事實上反而是來自西班牙內部的反對力量成為了佛朗哥政權的心腹大患。從1959年起佛朗哥開始起用技術官僚取代長槍黨元老。這些受過專業訓練的技術官僚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幫助下減少公共開支、吸引外國投資,一時間外國投資、旅遊收入、移民匯款滾滾而來。

從1960年起西班牙實行了4個四年計劃:放開私營經濟活動;取消價格、工資限制;調整工業結構;實行農業改造政策......1958年到1972年期間西班牙汽車工業年均增長21.7%。1946年西班牙只有72000輛小汽車,20年後已有超過100萬輛。美國福特、德國大眾、法國雷諾、義大利菲亞特、日本豐田等世界著名的汽車公司紛紛在西班牙投資辦廠。到1972年西班牙已基本建成遍布全國的高速公路和鐵路網絡。

這一時期西班牙的經濟增長速度超過歐共體平均速度的兩倍。當時西班牙的經濟增長速度在全球範圍內位居第二,與此同時西班牙的外匯儲備也已躍居西方世界第二位。1972年的西班牙已成為僅次於僅次於美國、蘇聯、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的世界第九大經濟體。至此從拿破崙時代起就被譏笑為「歐洲病夫」的西班牙終於得以與躋身發達國家俱樂部。

當西班牙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時西班牙的政治轉型也逐漸被提上議事日程。早在1947年7月8日佛朗哥頒布的《國家元首繼承法》就已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制國家,但與此同時佛朗哥以攝政王的名義繼續實際執掌國家軍政大權,由樞密院幫助他處理政事和選擇繼承人。這一法案實際上並未觸動佛朗哥在西班牙的獨裁統治,但佛朗哥卻以此透露出自己有意在身後「大政奉還」。

1969年佛朗哥迎回了流亡國外的波旁王朝的胡安·卡洛斯王子並將其指定為王位繼承人。佛朗哥為未來的國王親自製定了培養課程:先去軍事學院學習數學,再去軍官總校、海軍學院、空軍學院學習。這樣安排是為了讓王子熟悉未來的軍官,同時也樹立了王子在軍隊中的威信。西班牙歷史上曾頻頻發生軍事政變,佛朗哥時代以鐵腕獨裁的高壓手段掌控軍隊,那麼政治轉型以後如何防止軍事政變的再度發生呢?

佛朗哥認為讓未來的國家元首樹立在軍隊中的權威至關重要。當王子在軍隊中擁有足夠的威望之後佛朗哥又安排王子學習專業的文理科知識,與此同時還對其進行宗教教育,從而使王子獲得教會的認可。佛朗哥認為未來的西班牙國家元首必須同時得到軍隊、教會、民眾等各方的支持認可。佛朗哥曾說過:「王子不需要得到某種文憑,因此他不能只選擇某一個具體的專業,而應當儘可能多接受各領域的高等教育」。

胡安·卡洛斯的教育不以在某專業獲得文憑資歷為目的,而是儘可能多接觸數學、物理、化學、文學、哲學、軍事、經濟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所以胡安·卡洛斯是一個相當博學的人。當然這種教育方式如果放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可能是行不通的:胡安·卡洛斯儘管各方面的知識都有所了解,然而估計要在任何一個專業取得學位都不容易,因為他學的東西實在是太雜了。

佛朗哥為什麼要這樣培養小王子呢?因為他認為國王並不需要凡事親力親為,所以國王並不需要掌握特別高深的專業技能。國王需要做的是把各方面的專業人才聚合在一起,所以國王有必要掌握能與各種專業人才對話的基礎知識。國王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有必要與各種專業人才接觸,所以胡安·卡洛斯從小在學習之外還一直被要求儘可能多地走入到人民中間去。

這樣培養起來的胡安·卡洛斯成為了新一代西班牙人的象徵。佛朗哥試圖把小王子培養成為溝通兩種政治制度之間的橋梁,從而化解西班牙民族因為內戰而積累的恩恩怨怨。佛朗哥並沒把所有希望寄託於未來的胡安·卡洛斯國王,事實上他早在1965年就公開表態:「沒刑事罪行而流亡海外的西班牙人隨時都可以返回西班牙。他們不會遇到任何麻煩,還可以經商或私人開業來賺錢」。

1966年11月西班牙正式頒布法令赦免內戰中的政治犯。1972年西班牙與過去的死敵蘇聯籤訂了貿易協定。次年3月西班牙與社會主義中國建交。這一切都表明西班牙正試圖通過淡化意識形態色彩彌合內戰造成的民族創傷,同時也以此打破西班牙在國際上的孤立狀態。1975年11月佛朗哥在病危之際對胡安·卡洛斯留下的遺言是:「陛下,我對您唯一的請求是維持西班牙的團結」。

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逝於馬德裡,兩天後胡安·卡洛斯王子正式升級成為胡安·卡洛斯國王。1977年6月15日西班牙進行了獨裁統治結束後第一次大選:由蘇亞雷斯領導的民主中央聯盟取得了相對多數,贏得了118個席位的社會主義工人黨成為了議會第二大黨,西班牙共產黨以及加泰隆尼亞、巴斯克等地的民族主義政黨也在議會中獲得了一定的席位。

1977年10月底西班牙各政黨籤訂了《蒙克洛亞協定》。1978年12月6日西班牙的新憲法由全民公決通過。西班牙就這樣以不流血的方式實現了從獨裁統治向議會君主制的過渡。在各政黨、各階層通過協商達成一致後西班牙建立了多黨議會制,政黨和工會的社會角色得以確定,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問題也被捋順。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約。1986年西班牙加入歐共體。

政治轉型後的西班牙仍延續著佛朗哥統治後期的經濟高速增長形勢:20世紀80年代西班牙建築業的發展超過了過去30年的總和。到了20世紀90年代西班牙年產汽車100多萬輛,僅次於日本、美國、德國和法國。西班牙的能源工業開始呈現水電、火電、核電三足鼎立的態勢:如今西班牙的核電站數量已達到歐洲第五位。在經濟穩步發展的同時西班牙也終於告別了歷史上頻繁出現的軍事政變現象。

相關焦點

  • 二戰結束後,佛朗哥領導的政權為什麼能在西班牙維持到1975年?
    西班牙納粹統治,就是西班牙國家元首佛朗哥在1936年發動西班牙內戰時,投靠德國法西斯後,自1939年開始到1975年獨裁統治西班牙長達30年的事。那麼首先看一下,佛朗哥為什麼要投靠法西斯呢?那麼二戰結束後,佛朗哥領導的政權為什麼能在西班牙維持到1975年?一,史達林的幫忙。二戰結束後,西班牙一度被打入秋後算帳的另冊。
  • 納粹統治為何在西班牙,維持到了1975年
    納粹就是法西斯,是獨裁和暴政,是反人類的,曾經給全世界帶來了巨大災難。1945年夏天,隨著納粹頭子希特勒自焚,德國戰敗,納粹也被掃進歷史垃圾堆。可是在戰爭結束後,法西斯還在一個國家陰魂不散,大行其道,非常猖獗,這個國家就是西班牙。
  • 二戰後西班牙的獨裁者佛朗哥政權為何能延續30年之久?
    題/二戰後西班牙的獨裁者佛朗哥政權為何能延續30年之久?文/金色明月,一位熱愛歷史的,喜歡寫點東西的小人物圖片聲明/本文內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文章摘要:西班牙佛朗哥自掌握政權後,隨即靈活利用國內外各種有利因素,與各方勢力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憑藉著靈活多樣的外交政策,嚴密而有效的國內統治措施,拉緊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的關係,及時改善自己的執政困境,使得政權一直延續到了1975年,實現了政權的長壽。
  • 同樣是法西斯國家,為什麼在二戰爆發後,西班牙沒有加入軸心國?
    西班牙是歐洲唯一一個沒有參加二戰的法西斯國家,其統治者佛朗哥在75年去世,也是2個壽終正寢的法西斯領導人中的一個(另一個是隔壁的裕仁)。 如果都不是,那他為什麼不帶領西班牙加入同為法西斯的德意陣營,保持中立呢? 西班牙無力加入 1936年,西班牙的左翼贏得了大選上臺,這讓以佛朗哥為首的右翼十分不滿,他們發動軍事政變企圖推翻左翼,但沒想到左翼早有準備,西班牙內戰爆發。
  • 二戰爆發後,法西斯統治下的西班牙為何選擇中立,沒加入軸心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西斯統治下的西班牙為什麼選擇中立,沒有加入德意日軸心國陣營對同盟國作戰?這的確是一個值得二戰歷史愛好者討論的話題。 這和1936年爆發的西班牙內戰有著很直接的關係。 1936年,西班牙左翼勢力贏得共和國大選重新執政。西班牙右翼勢力對左翼力量的上臺非常不滿。為了顛覆西班牙左翼勢力領導下的共和國政權,右翼勢力在德國、義大利等法西斯國家的支持下發動武裝叛亂。叛軍很快和西班牙共和國的政府軍展開激戰,西班牙內戰全面爆發。
  • 為什麼說蘇聯不是法西斯國家,而是反法西斯國家?
    不僅如此,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與日寇狼狽為奸,聯手肢解中國,蘇聯獲得傀儡蒙古(156萬平方公裡),日本獲得偽滿洲國(113.34萬平方公裡),蘇聯與日寇相互公開承認彼此侵佔的中國領土,27個江蘇省沒了!1944年,蘇聯變本加厲,吞併中國唐努烏梁海地區,面積達17萬平方公裡,相當於1.5個江蘇省!
  • 二戰後法西斯國家紛紛遭到清算,為何獨裁的佛朗哥仍能執政30年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一個西班牙歷史上傳奇性的人物,其33歲就當上了將軍,隨後又通過內戰當上了西班牙的領袖,從1939年開始,在西班牙實行獨裁統治達30年之久。1936年,西班牙的左派政黨贏得總統大選,但是新政府卻無力改變國內社會和經濟崩壞的大環境。而佛朗哥雖從不屬於左派,也從不屬於右派,但還是在次年的7月17日在本土和北非的摩納哥領地發動叛亂,由此也標誌著西班牙內戰的爆發。
  • 二戰時,親納粹的西班牙佛朗哥政府為什麼不參戰?
    李三萬摘要:二戰時,西班牙佛朗哥政府和納粹德國關係密切,納粹德國還曾派出「禿鷹軍團」支援佛朗哥取得了西班牙內戰的勝利,這樣鐵的關係,為什麼佛朗哥政府卻沒有加入軸心國陣營參戰?西班牙能派出去的部隊,從兵員素質到裝備,連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資格都沒有,無論投靠哪一方,都只是炮灰消耗品,所以只在德國進攻蘇聯後,派了一個志願者組成的師,也算是還了當年情。這個好理解,畢竟內戰時佛朗哥就是向希特勒求援,而蘇聯正好是支持共和軍的大後臺。戰爭的發展,義大利早已經深刻地給希特勒上過一課——盟友未必越多越好,有些盟友真心想送給對手去消受!
  • 西班牙故事:講講西班牙內戰
    1939年4月1日),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發生的一場內戰,由共和國總統曼努埃爾·阿扎尼亞的共和政府軍與人民陣線左翼聯盟對抗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為中心的西班牙國民軍和長槍黨等右翼集團;反法西斯的人民陣線和共和政府有蘇聯、墨西哥和美國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國民軍則有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和葡萄牙的支持,因為西班牙意識形態的衝突和軸心國集團與共產勢力的代理戰爭,使西班牙內戰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前奏
  • 《世界歷史》87 西班牙內戰
    甚至到1936年,在許多城鎮,工人的失業率仍然高達30%,失業者有100萬人之多,而且,失業者缺乏救濟、物價居高不下,西班牙社會和政治動蕩不安。1931年,西班牙爆發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制度,迫使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亡命法國。新的共和政府開始推行民主改革,宣布言論、出版和集會自由、政教分離,在局部地區開始推行土地改革和降低地租。
  • 西班牙做了什麼,為什麼二戰後美蘇都一心想要收拾他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海瑟諾爾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與北約盟友西班牙有著偉大的友誼和持久的夥伴關係。」可以看出,美國和西班牙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不過兩國關係在二戰結束時可不是這個樣子,當時美國都有心思幹掉西班牙。而美國的老對手蘇聯也和美國一樣,恨不得吃了西班牙。那麼西班牙做了什麼,為什麼美蘇兩大強國都想收拾他?對於美蘇兩大強國要收拾他,西班牙表示很無奈,也很委屈。
  • 義大利法西斯黨
    ——布朗基」 「革命是一種理想,需要刀槍維持。——拿破崙墨索裡尼曾說:「我所以成為一個政治家,一個新聞學家,一個主戰派,一個法西斯黨的領袖,都與這張報紙有關。」《義大利人民報》就是在墨索裡尼的悉心呵護下,成為他發言的工具。1915年5月23日,義大利向奧地利宣戰,正式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 殉難谷與十字架|佛朗哥不是西班牙最好的選擇,但也並非是最差的
    ▲1975年11月20日,西班牙政府宣布領袖佛朗哥逝世,據說這個消息一公布,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和巴斯克地區的香檳銷售一空。▲這場內戰有著它獨特的「西班牙特色」,如果說佛朗哥是法西斯,另一方更像是反法西斯的法西斯。自始至終,左翼都沒有停止內部的政治鬥爭。
  • 深度懂球|佛朗哥政權當初真的威脅巴塞隆納輸球嗎?
    (圖)佛朗哥檢閱軍隊內戰前夕,西班牙政治體制在民主共和與王權專職之間搖擺,貴族地主、高級神職人員、舊軍人組成的右翼保守勢力佔主導地位,佛朗哥傾向於保守勢力。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二戰後,佛朗哥統治的西班牙被認為是法西斯政權的最後堡壘,而足球成為他和西歐和解的工具、融入歐洲的敲門磚。
  • 西班牙國王「流亡」,民主之父的「悲劇」
    胡安卡洛斯一世於1975年即位,當時正處在社會發展轉型的關鍵年代,而最後得以成功,還有賴於貴人相助。一個至少是在中文網絡界流傳廣泛的說法是,佛朗哥培養了自由主義卡洛斯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從而間接實現了還政於民。在某些中文資料對佛朗哥的介紹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他(佛朗哥)既冷酷鎮壓左翼,也鎮壓要求接回流亡國王的極右保皇派。
  • 1975年葡萄牙主動歸還澳門,中國為什麼拒絕?!
    1975年,當時的葡萄牙政府撤出在澳門的駐軍,主動找到我國,要求提前歸還澳門,但是我國直接拒絕了。人家主動提前歸還,我們咋還拒絕呢,有什麼原因呢?為什麼葡萄牙要提出提前歸還澳門呢?一是自身實力確實很衰弱了。二戰後,葡萄牙的勢力大幅削弱,逐步淪為二三流國家。在面對中國這樣的龐然大物,葡萄牙人當然是心裡沒底的。
  • 西班牙內戰:發生在西班牙土地上的國際戰爭!
    「半個西班牙死掉了」世界各地的人,在西班牙的國土上,進行國際勢力和意識形態的對決。而每一顆炸彈,都是掉在西班牙的土地上。最後,大家扔下西班牙,留下滿目瘡痍,無數屍骨。沒有人確切知道,在1936年7月到1939年4月的內戰中,死了多少西班牙人。
  • 泰國國王權力大幾乎是「真正的皇帝」,為什麼美國不推翻其政權?
    美國需要維持霸權地位,有危害美國安全的就需要打擊或者毀滅。美國需要維持科技領先的老大位置,有危機到美國科技領域的國家就需要打擊或者毀滅。所以很多人都猜測美國會動伊朗,只是伊朗過於強硬,美國沒有底氣不傷及筋骨的情況下推翻伊朗政權。關於泰國,泰國能在二戰中存在,並在二戰後高速發展有他獨特的生存法則,推翻泰國對於美國沒有什麼資源可圖,只會徒增麻煩,所以泰國並不符合任何一條能讓美國以出動武力來推翻政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