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村孩子撐起一片天
——記市人大代表、烏拉特前旗竹林學校校長劉秀珍
她治學嚴謹、愛生如子;她放棄安逸生活,毅然回鄉辦學;她紮根教育一線26個春秋……她就是市人大代表、烏拉特前旗竹林學校校長劉秀珍。
1994年大學畢業後,劉秀珍先後在烏拉特前旗新安中學、第六中學任教。2002年,一次回家鄉烏拉特前旗新安鎮龐山村探親時,當了解到自從本村小學撤併後,孩子們到城裡讀書很不方便時,劉秀珍萌發了回鄉辦學的念頭。她說服丈夫,夫妻二人放棄城裡舒適安逸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懷揣著與單位籤訂的提前離崗合同和多年積攢下來的存款,回到龐山村,開始圓他們的教育興鄉之夢。
2003年春天,劉秀珍用籌來的4萬多元錢租下了原龐山村小學校舍,進行了徹底維修,後又通過向親友借款5萬元把這裡買了下來。之後,在烏拉特前旗教育局和新安鎮政府等的扶持下,辦理了報批手續,購置了教學設備,聘請了教師。2003年9月1日,擁有6個教學班、147名學生、9名教師的竹林小學終於開學了。
為了讓孩子家長相信自己辦學的決心,劉秀珍將在城裡學校上學的女兒也轉到了竹林小學。學校嚴格的管理、科學的制度,贏得了學生的認可和家長的好評。
可是,學校基礎及配套設施薄弱依然是劉秀珍的一塊「心病」。為了改善師生學習生活環境,2010年9月,劉秀珍又借貸1600多萬元,建成了擁有5360平方米綜合教學樓、1000平方米學生餐廳的新校區。2012年9月1日,新校區正式投入使用,並增設了初中部,將校名更名為竹林學校。2016年3月,為了改善住校生的住宿條件,劉秀珍再次籌措資金1000多萬元,新建了4000平方米的宿舍大樓和幼兒園、550平方米的彩鋼板活動室。
雖然教學條件改善了,但與旗直中小學相比,竹林學校在師資和生源方面仍然差距不小。為此,劉秀珍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採取「封閉式、小班化、全方位」管理模式;大膽引入競爭激勵機制,實行教師薪資制度改革,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016年,竹林學校初二年級會考成績A+生佔考生比例全市第一,綜合排名全市第一;2013年、2016年,學校先後兩次被評為「自治區民辦教育示範學校」,2017年被評為「全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成績和榮譽的背後,是劉秀珍不辭辛勞的付出和努力。2008年,劉秀珍當選為烏拉特前旗人大代表;2009年,被評為自治區「三八紅旗手標兵」;2013年,當選為市人大代表;2018年,再次當選為市人大代表。
每年學校開學,凡是家庭生活困難或家中兄弟姐妹多的孩子,劉秀珍都會給予減免學雜費。連續7年,她每年都會拿出2萬餘元資助家庭貧困的學生。一位多年受到劉秀珍資助的學生家長深有感觸地說:「別人辦學是為了賺錢,劉校長卻自己花上錢讓我們的孩子上學。」劉秀珍無私地幫助著貧困家庭的孩子們,自己一家卻一直住在出租屋裡。
在教師們的眼中,劉秀珍是一位治校嚴謹又充滿愛心的好校長;在孩子們眼中,她是一位親切和藹的「好媽媽」。這就是劉秀珍,在追逐自己「讓農村孩子享受優質教育」的夢想中,用滿腔熱血把教師和校長這兩個平凡的崗位演繹得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