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李黎祥 通訊員 蔡麗
1月17日一大早,潢川縣雙柳樹鎮久生敬老院裡熱鬧極了,幾百名老人歡聚一起,翹首以盼他們共同的「兒子」歸來。
老人們心心念念的「兒子」就是中共潢川縣委駐鄭州流動黨員工作委員會書記、河南省工會副主席黃久生。他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助人為樂類)、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當選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久生回來啦!」上午10點多,黃久生出現在院裡,老人們激動地圍了過去,拉手、問候,一時間,敬老院裡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過年啦,我給大家準備了些年貨!」在院子東邊,是5600斤豬肉、3.5萬多斤大米和700多套嶄新的羽絨服。
「冷不冷,快穿上!」黃久生幫晏崗村的倪家榮老人穿上羽絨服,送上了豬肉和大米。
「暖,真暖!今天真高興!」74歲的老人紅了眼圈,「20多年了,一年四季,你天天想著俺們!」
從1996年起,連續24年,每到春節前夕,黃久生都會回到家鄉,給全鎮老人送年貨、買新衣,為全鎮700多位孤寡老人盡孝。
「久生,我沒兒沒女,也沒有親人。是你帶我遊南灣、坐輪船,今年又帶著我們去北京、去武漢,坐高鐵、坐飛機,遊天安門、逛故宮、看長江大橋,讓我這個沒出過縣城的孤老婆子圓了夢。」肖瑞芳老人拉著黃久生的手,哽咽著說,「你在外那麼忙,還天天惦記著我們。」
「我小時候是吃百家飯長大的,鄉親們給我送的每碗飯、做的每雙布鞋,我一直記在心裡。那時候我就在想,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他們。這些年來,我為家鄉做的這些事還遠遠不夠,和鄉親們對我的養育之恩相比,根本算不上什麼!」黃久生的話樸實而真誠。
6歲那年,母親永遠離開了黃久生兄妹三人。生活難以為繼,父親只好把2歲的弟弟送給別人,自己挑著修鍋補盆的擔子,常年在外奔波。從此,黃久生就和妹妹相依為命,洗衣、做飯、餵豬、拾糞樣樣都幹。一到下雨天,黃久生家的草房不擋雨,外邊下大雨,屋裡下小雨……
黃久生兄妹生活上的困窘,鄉親們看在眼裡,掛在心裡。他們東家端來一碗米飯,西家拿來一個窩頭,南院大嬸送來半瓶煤油,北院大叔掂來一件半新不舊的褂子。特別是鄰居呂中秀大娘,常常把自己種的菜拔一些送給黃久生兄妹,有時候甚至是把菜炒熟了,盛上一碗送到家裡。有一次黃久生的鞋子爛了,呂大娘就把剛給兒子做的新鞋讓給了黃久生。黃久生非常珍惜,上學的路上把鞋子抱在懷裡,到了學校門口才把鞋子穿上。
在那困苦的日子裡,照顧黃久生兄妹的不光有相識的,也有不相識的;既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家裡沒有錢,黃久生只好走十幾公裡上山撿柴,再挑到鎮上賣給炸油條的,炸油條的見他肩膀上儘是血印子,二話不說就收下了。而且每送一次人家就給他兩角錢,有時候還外加兩根油條。黃久生知道,那點柴火在那個年代根本不值那麼多錢,人家是同情他、幫助他。
就是這默默無聲中的滴水之恩,讓黃久生從小就深深地感受到來自鄉親們的這份深情。每個幫助過他的人,他都暗暗記著,報恩的情懷從那時開始在黃久生的心中激蕩。
17歲那年黃久生外出到建築工地打工,在工友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自學下,取得了建築專業的大專文憑,完成從小工、組長、班長、隊長,到項目經理的蝶變。出來打工第三年,他拿出3000元錢,買了衣服、鞋子,還買了香蕉、大棗等水果,整整一車的禮物,讓鄰裡鄉親笑得合不攏嘴,他也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
從那以後,黃久生每年都要回去看望村裡的老人。從全村到全鎮,從過年買禮物到捐建雙柳樹鎮敬老院,贍養老人、承擔他們生老病死的費用,他成了家鄉「700多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兒子」。
2004年,信陽市委全面實施金橋工程,中共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成立,他被推選為書記。2017年9月,中共潢川縣委成立了駐鄭州流動黨員工作委員會,任命黃久生為書記。黨組織成立後,散居在鄭州市的農民工黨員終於有了自己的「家」,這些流動黨員像石榴籽一樣聚在了一起。黨工委建立了多個勞務輸出基地,為家鄉農民工,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農民工提供轉移就業平臺,還開辦農民工夜校,組織開展勞動競賽、技術比武等活動,提高了農民工自身素質,開拓了就業門路。這些年,黨工委幫助大別山區1.5萬多名農民工兄弟端上了「金飯碗」,其中4800多名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每年可以為家鄉帶回5億多元的勞務收入,實現了「就業一人,脫貧一家;就業一群,脫貧一方」。
回饋家鄉,黃久生永不缺位。他捐建希望小學,修橋修路、安裝自來水……為家鄉捐款達1000多萬元。2016年起,他還在鎮上設立助學金,每年給優秀學生、優秀教師獎勵,並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先後資助近200名大學生完成學業。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信陽革命老區,指出『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我作為一名農民工黨員,更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總書記的囑託,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奉獻一份微薄的力量。」黃久生堅定地說。
一個榜樣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典型帶動整個社會風尚,在黃久生等先進典型的引領下,奉獻社會、孝老愛親,已經在潢川蔚然成風。在該縣正在進行的「溫暖冬天·孝老行動」中,不到20天的時間,70餘家企業和個人捐贈的款物達107.8萬元,這些愛心款物將在春節前全部發放到全縣特困老人、困難留守老人家中。
編輯: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