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米有肉,黃久生回老家敬老院看望鄉親們

2020-12-15 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李黎祥 通訊員 蔡麗

1月17日一大早,潢川縣雙柳樹鎮久生敬老院裡熱鬧極了,幾百名老人歡聚一起,翹首以盼他們共同的「兒子」歸來。

老人們心心念念的「兒子」就是中共潢川縣委駐鄭州流動黨員工作委員會書記、河南省工會副主席黃久生。他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助人為樂類)、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當選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久生回來啦!」上午10點多,黃久生出現在院裡,老人們激動地圍了過去,拉手、問候,一時間,敬老院裡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過年啦,我給大家準備了些年貨!」在院子東邊,是5600斤豬肉、3.5萬多斤大米和700多套嶄新的羽絨服。

「冷不冷,快穿上!」黃久生幫晏崗村的倪家榮老人穿上羽絨服,送上了豬肉和大米。

「暖,真暖!今天真高興!」74歲的老人紅了眼圈,「20多年了,一年四季,你天天想著俺們!」

從1996年起,連續24年,每到春節前夕,黃久生都會回到家鄉,給全鎮老人送年貨、買新衣,為全鎮700多位孤寡老人盡孝。

「久生,我沒兒沒女,也沒有親人。是你帶我遊南灣、坐輪船,今年又帶著我們去北京、去武漢,坐高鐵、坐飛機,遊天安門、逛故宮、看長江大橋,讓我這個沒出過縣城的孤老婆子圓了夢。」肖瑞芳老人拉著黃久生的手,哽咽著說,「你在外那麼忙,還天天惦記著我們。」

「我小時候是吃百家飯長大的,鄉親們給我送的每碗飯、做的每雙布鞋,我一直記在心裡。那時候我就在想,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他們。這些年來,我為家鄉做的這些事還遠遠不夠,和鄉親們對我的養育之恩相比,根本算不上什麼!」黃久生的話樸實而真誠。

6歲那年,母親永遠離開了黃久生兄妹三人。生活難以為繼,父親只好把2歲的弟弟送給別人,自己挑著修鍋補盆的擔子,常年在外奔波。從此,黃久生就和妹妹相依為命,洗衣、做飯、餵豬、拾糞樣樣都幹。一到下雨天,黃久生家的草房不擋雨,外邊下大雨,屋裡下小雨……

黃久生兄妹生活上的困窘,鄉親們看在眼裡,掛在心裡。他們東家端來一碗米飯,西家拿來一個窩頭,南院大嬸送來半瓶煤油,北院大叔掂來一件半新不舊的褂子。特別是鄰居呂中秀大娘,常常把自己種的菜拔一些送給黃久生兄妹,有時候甚至是把菜炒熟了,盛上一碗送到家裡。有一次黃久生的鞋子爛了,呂大娘就把剛給兒子做的新鞋讓給了黃久生。黃久生非常珍惜,上學的路上把鞋子抱在懷裡,到了學校門口才把鞋子穿上。

在那困苦的日子裡,照顧黃久生兄妹的不光有相識的,也有不相識的;既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家裡沒有錢,黃久生只好走十幾公裡上山撿柴,再挑到鎮上賣給炸油條的,炸油條的見他肩膀上儘是血印子,二話不說就收下了。而且每送一次人家就給他兩角錢,有時候還外加兩根油條。黃久生知道,那點柴火在那個年代根本不值那麼多錢,人家是同情他、幫助他。

就是這默默無聲中的滴水之恩,讓黃久生從小就深深地感受到來自鄉親們的這份深情。每個幫助過他的人,他都暗暗記著,報恩的情懷從那時開始在黃久生的心中激蕩。

17歲那年黃久生外出到建築工地打工,在工友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自學下,取得了建築專業的大專文憑,完成從小工、組長、班長、隊長,到項目經理的蝶變。出來打工第三年,他拿出3000元錢,買了衣服、鞋子,還買了香蕉、大棗等水果,整整一車的禮物,讓鄰裡鄉親笑得合不攏嘴,他也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

從那以後,黃久生每年都要回去看望村裡的老人。從全村到全鎮,從過年買禮物到捐建雙柳樹鎮敬老院,贍養老人、承擔他們生老病死的費用,他成了家鄉「700多位孤寡老人共同的兒子」。

2004年,信陽市委全面實施金橋工程,中共雙柳樹鎮駐鄭州農民工黨支部成立,他被推選為書記。2017年9月,中共潢川縣委成立了駐鄭州流動黨員工作委員會,任命黃久生為書記。黨組織成立後,散居在鄭州市的農民工黨員終於有了自己的「家」,這些流動黨員像石榴籽一樣聚在了一起。黨工委建立了多個勞務輸出基地,為家鄉農民工,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農民工提供轉移就業平臺,還開辦農民工夜校,組織開展勞動競賽、技術比武等活動,提高了農民工自身素質,開拓了就業門路。這些年,黨工委幫助大別山區1.5萬多名農民工兄弟端上了「金飯碗」,其中4800多名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每年可以為家鄉帶回5億多元的勞務收入,實現了「就業一人,脫貧一家;就業一群,脫貧一方」。

回饋家鄉,黃久生永不缺位。他捐建希望小學,修橋修路、安裝自來水……為家鄉捐款達1000多萬元。2016年起,他還在鎮上設立助學金,每年給優秀學生、優秀教師獎勵,並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先後資助近200名大學生完成學業。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信陽革命老區,指出『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我作為一名農民工黨員,更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總書記的囑託,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奉獻一份微薄的力量。」黃久生堅定地說。

一個榜樣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典型帶動整個社會風尚,在黃久生等先進典型的引領下,奉獻社會、孝老愛親,已經在潢川蔚然成風。在該縣正在進行的「溫暖冬天·孝老行動」中,不到20天的時間,70餘家企業和個人捐贈的款物達107.8萬元,這些愛心款物將在春節前全部發放到全縣特困老人、困難留守老人家中。

編輯:王向前

相關焦點

  • 【公益】重陽節舞陽公益順風車協會看望姜店敬老院老人
    舞陽公益順風車協會在28日(農曆九月初九)星期六到姜店敬老院給95位老人們送上豐富精彩的戲曲、歌舞等節目。幫助老人整理內務,打掃衛生,給老人們理髮、陪老人聊天,給老人帶去歡樂。到達敬老院,愛心家人們幫忙卸下物資
  • 2020港姐冠軍素顏回老家,獲得東莞鄉親們的熱情接待
    2020港姐冠軍素顏回老家,獲得東莞鄉親們的熱情接待 2020年的香港小姐冠軍是謝嘉怡,同時她還獲得了最上鏡小姐。
  • 奧運女排冠軍林莉回到江陰老家,鄉親們夾道歡迎(附照片)
    今天上午天氣格外晴朗,奧運會女排冠軍國家隊隊員林莉回到了江陰老家。得知這個消息後,鄉親們早早就守在村路上。十點左右,林莉和車隊一行到來,大家放起鞭炮,敲起鑼鼓,夾道歡迎林莉回家。在裡約奧運會上,林莉表現出色,幫助中國女排時隔12年後重新站到冠軍領獎臺上,為國爭得榮譽,為家鄉添彩。
  • 隆回:善行敬老院 益路「粽」是情
    桃花坪敬老院黃奶奶:「真心感謝共產黨!」紅網時刻6月23日訊(通訊員 肖鶴洲)在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隆回縣關愛「一老一小」志願服務隊自6月20日至6月25日(端午節),陸續走進敬老院,開展了「關愛特困老人,濃情端午益路行」志願服務活動。
  • 老家有種肉叫豬尿包肉
    在不發達的年代,我們的前輩用智慧戰勝了落後;就拿我們老家的豬尿包肉來說,這種老工藝的製作技巧和方法,就代替了現在的冰箱。記憶中,老家家家戶戶都有豬尿包肉,有的掛在堂屋山頭牆上,有的掛在廚房,媽媽灌的豬尿包肉我記得最清。
  • 國羽世界冠軍回老家看望奶奶,祖孫情深令人感動,溫馨有愛獲稱讚
    北京時間8月8日消息,有網友在國內羽毛球論壇中曬出了世界冠軍黃雅瓊回到老家與奶奶團聚的照片,引起了不少球迷的關注。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黃雅瓊坐在老家的沙發上,膚白貌美,非常的有氣質,她緊緊拉著奶奶的手,可以看出與奶奶的關係可好了,溫馨有愛的畫面也讓網友們紛紛點讚:「人美心善的小姐姐,誰能不愛呢?
  • 志願者陳彩娟:敬老院老人的好「女兒」
    陳彩娟說:「我擔心志願者去晚了,敬老院的老人們會惦記,所以我都會給志願者們再打個電話確認一下。」陳彩娟去過義烏所有的敬老院,每半個月就去敬老院看望一次老人。她還特意買了理髮工具,自己學著給老人理髮。對她來說,能為老人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陳彩娟曾任某幼兒園的園長,周末她經常會組織家長和孩子一起開展公益活動。
  • 膠州:遠家阿洛小學走進敬老院孝敬老人
    為弘揚敬老、愛老、助老傳統美德,10月24日,遠家阿洛小學部40多名學生代表在校長和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膠州市裡岔鎮敬老院看望老人,為那裡的孤寡老人帶去了節日的問候。     魯網青島10月26日訊(記者 孫強 馬雲帥 通訊員 趙啟卓) 為弘揚敬老、愛老、助老傳統美德,10月24日,遠家阿洛小學部40多名學生代表在校長和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膠州市裡岔鎮敬老院看望老人
  • 【身邊的榜樣】金昌企業家張禎飲水思源造福桑梓,鄉親們得到實實在...
    12月1日早上,伴著料峭寒風,永昌縣朱王堡鎮又開始飄起雪來,但清河敬老院的老人們卻別有一番興致,三五成群聚在溫暖如春的活動室裡,下起象棋來。活動室裡光是8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三四個,老人們面色紅潤、精神矍鑠、腰板硬朗。大家說起張禎都讚不絕口,「咱們清河人能獲得全國勞動模範,這不僅是他的榮譽,更是全市人民的榮譽。」
  • 喜來健慰問敬老院 傳遞愛心顯真情
    近日,喜來健公司總經理朱進植、本部長金鎮章等一行走進位於朝陽區的仁愛敬老院,看望這裡的老人,並送來了兩臺CGM-RHV多功能溫熱理療床。... 近日,喜來健公司總經理朱進植、本部長金鎮章等一行走進位於朝陽區的仁愛敬老院,看望這裡的老人,並送來了兩臺CGM-RHV多功能溫熱理療床。此次捐贈活動,得到了仁愛敬老院的院長及其他領導的熱情接待。
  • 在外打拼的鄉親們!最「中」河南有話給你說
    信中表示,老家河南正用最熱情的懷抱,呼喚更多有識之士返鄉創業。各級政府也已經做好準備,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優惠的政策和優質的服務。希望返鄉者成為創業致富帶頭人,積極參與村「兩委」班子建設,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奔小康。下附全文:親愛的外出務工返鄉朋友們:你們好!
  • 源健9福卡倍多羊奶粉愛心奉獻阜陽這4家鄉鎮敬老院
    本網訊 (鞏彬 薛良 文/攝)12月11日——12日,源健9福卡倍多羊奶粉每年一度的12·12愛心公益行動走進我市4家鄉鎮敬老院:臨泉霞光老年公寓陳集分院、太和三塔鎮敬老院、潁州區九龍鎮敬老院、阜南曹集鎮敬老院,為老人們送上了價值4萬多元的愛心物資和慰問品。
  • 別樣婦女節:北京豐臺消防支隊女幹部走進敬老院
    三八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北京豐臺消防支隊女幹部來到敬老院看望慰問老人,詳細了解了敬老院的生活情況、老人們的身體狀況等相關情況,並為老人們查找火災隱患,向老人們宣傳消防安全常識,給老人們送去溫暖的同時也送去了平安。
  • 新蔡縣明德實驗學校:愛心慰問敬老院 傳遞溫暖感人心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馬彬 通訊員 徐文建)9月22日上午,新蔡縣蔡州明德實驗學校20多名少先隊員在校長王輝、教務主任陳俊豪的帶領下帶著慰問品到澗頭鄉敬老院看望慰問老人,為他們送上美好祝福。明德學校的師生們一到敬老院,便立即行動起來。他們有的陪老人聊天,詢問老人們的身體和生活狀況;有的打掃院子,為老人們整理內務;有的則為老人們捏捏肩、捶捶背;有的為老人梳梳頭、剪剪指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同學們純真的表情,親切的話語,使得老人們樂不可支,現場其樂融融。
  • 草野·宇下:老家盼脫貧
    ■草野·宇下  李連和  我的老家地處遼西貧困山區,這裡十年九旱。近幾年,村裡的貧困戶和一些老人每年都能領到國家發的幾百到上千元的扶貧款,但這些錢對村民整體現狀改善不大。鄉親們每次從電視和報紙上看到別的地方的脫貧致富的消息,心裡都很著急,他們也想儘快告別窮日子。  上周末,我驅車190公裡,回家看望年邁的父母。走進村裡,看到地裡的莊稼長得很不景氣,我也跟著鬧心起來。由於家鄉連續4年乾旱,加之抗旱井大多都成了擺設,許多靠種地吃飯的村民,生活都成了問題。  當我和父親一起來到村東頭的大樹下,這裡早已集聚了10多位乘涼的老人。
  • 情滿中秋|林華醫療中秋節敬老院慰問
    為進一步踐行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9月28日上午,中秋佳節即將來臨之際,林華醫療董事吳文燕女士及公司志願者前往橫塘、木瀆、東山等多家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為老人們送去慰問品和節日的問候。吳文燕女士詳細詢問老人們的健康狀況,囑咐老人們要照顧好自己、保重身體。老人們緊緊握著吳文燕女士的雙手連聲道謝,爬滿皺紋的臉上洋溢著笑容。
  • 馬文申:鄉親們的「當家人」
    ,做起了鄉親們的「當家人」。按照「發展茶葉主導產業,謀求村企聯營」思路,對接了安徽祁鄉園紅茶有限公司,通過「加工廠+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動員茶農積極參加茶葉栽培技術培訓,擴大茶園規模,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目前已帶動全村15名剩餘勞動力就業、20戶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讓全村的鄉親們持續增收,有了收益。
  • 隆冬時節,赫章縣這家企業為敬老院老人送去「溫暖」
    12月11日,赫章縣結構鄉敬老院駛來了一輛裝滿煤炭的貨車。「老人們,冬天越來越冷了,我來給你們送點煤炭。」貴州齊誠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寶亮下車後,急忙拉住一個老人的手說道。張寶亮介紹,此次為貴州齊誠礦業有限公司敬老院送去5噸燃煤、5包大米、2箱土雞蛋和2桶植物油,讓敬老院的老人們在感受冬天的溫暖。「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關心與幫助,我們企業應該責無旁貸的履行社會責任,力所能及的回饋社會、幫扶弱勢群體。」張寶亮說。
  • 桃江:一群紅馬甲「紅」了敬老院
    紅網時刻益陽12月12日訊(通訊員 胡衛紅)12月12日上午,桃江縣松木塘鎮敬老院裡來了一群穿著紅馬甲的志願者,他們的到來,給冬日裡的敬老院帶來了歡樂與笑聲。松木塘鎮敬老院離縣城50多公裡,交通不便,是桃江縣最遠的鄉鎮敬老院之一。
  • 中國30個脫貧故事|90後許風岸:我幫鄉親們創收,鄉親們助我成長
    許風岸是來自江蘇省溧陽市的一位90後基層人大代表,現在經營著一家農業科技公司,是江蘇省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說起扶貧經歷,他打開了話匣子:「這兩年借著消費扶貧的機會和鄉親們一起做了不少事,鄉親們實實在在拿到了收益,我和企業真真切切有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