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餘名學生到閬中市天宮鎮 感受農耕文化魅力

2020-12-23 瀟湘晨報

近日,南充市實驗中學、廣安友誼中學實驗學校共1000餘名學生來到閬中市天宮鎮,開展農耕文化勞動實踐活動。

當地有農耕文化博物館、菜園、素質拓展園等研學場所。其中,農耕文化博物館分農耕工具館、絲綢文化館、書房、鐵匠石匠鋪、農家廚房等12個展區,展出物品5000餘件,還有篾編、女紅、青瓦製作等傳統手工藝體驗項目,再現了川東北地區農村生產生活場景。研學活動中,學生們不僅觀看館內陳列的各類農耕工具,還參與體驗了古法榨油、製作玉米餅、種菜等農事活動。

學生們紛紛表示,在遊中學、學中遊,十分生動有趣,讓他們加深了對農耕文化的了解,增強了愛勞動的意識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來源: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一下來了廣安南充的1000餘名學生,咋回事
    天宮鎮的五龍村,隸屬於四川省閬中市。2019年,成功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近年來,五龍村還相繼獲得了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國家森林鄉村、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示範村等榮譽。近日,五龍村一下子從廣安、南充來了1000多名學生,到底是怎麼回事?學生跑到農村裡幹啥呢?純粹是為了旅遊嗎?隨著人們腰包逐漸鼓起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在城市裡買房。在孩子們的印象裡,傳統的農耕文化已經越來越模糊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勞逸結合,深入地了解了農耕文化。
  • ...放飛夢想——閬中市天宮鎮中心學校一二九運動會暨少年宮社團...
    12月8日至9日,閬中市天宮鎮中心學校舉辦了為期兩天的以"舞動青春,放飛夢想"為主題的"一二·九運動會暨少年宮社團展演活動"。活動分為四個篇章:一是大課間操和隊形隊列比賽,二是競技體育兼趣味運動項目比賽,三是129篝火晚會,四是少年宮社團活動展演。
  • 【調研】民政部《鄉鎮論壇》雜誌社走進天宮鎮,他們……
    民政部《鄉鎮論壇》雜誌社領導到天宮鎮調研鎮、村改革及「後半篇」文章推進情況 11月26日,民政部《鄉鎮論壇》雜誌社社長陳日發一行6人,深入到天宮鎮就鎮、村改革及「後半篇」文章推進情況進行實地調研採訪。
  • 視頻|閬中市天宮鎮五龍村:柑橘掛滿枝頭 一派豐收景象
    四川在線記者 李強 趙丹 盧春陽 陳旻翔10月20日,第三季掌上蜀show·兩岸新媒體體驗採風活動採風團成員來到閬中市天宮鎮五龍村,走進五龍村醉美果園,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的山坡上一棵棵翠綠的柑橘樹生機盎然,沉甸甸的愛媛果掛滿枝頭,果農們露出豐收的喜悅
  • 河南省中牟一高:走進農耕文化遺產搶救館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河南省中牟一高:走進農耕文化遺產搶救館 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2020-12-15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織密黨群「微關係網」 閬中天宮鎮鄉村治理更精細
    四川在線記者 蒲南溪11月15日,陽光燦爛,閬中市天宮鎮楊寺埡村村民何文賢和老伴在院壩裡閒坐聊天。而就在一年前,何文賢還是一名「空巢老人」,兒子一家都在廣東打工。今年一月,結對黨員何正杰為他介紹了一位本村老伴,並且做通了何文賢子女的思想工作,讓兩位老人能夠相依為伴。
  • 《落下閎傳》誦讀活動在閬中市圖書館舉行!
    2020年天府書展如約而至 為擴大書展影響力,進一步推進我省公共圖書館行業與書店「館店融合」發展戰略,10月16日,閬中市圖書館、閬中市新華文軒在圖書館文淵閣書吧舉辦了「巴蜀多嬌子,一脈耀千秋」《落下閎傳》誦讀活動。
  • 臺灣6所高校50餘名學生在無錫感受傳統民俗
    臺灣6所高校50餘名學生在無錫感受傳統民俗 2018年09月04日 16:19: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古城的魅力,閬中國慶秀央視
    《音樂公開課》錄製組還相繼走進了閬中市民族小學、天宮鎮五龍村,為鄉親們演唱了《邊寨喜訊》《圓夢》等歌曲,並和王素清、杜雲珍兩位網紅奶奶一起手磨咖啡,共唱閬中民歌《好玩好耍就到閬中來》,用歌聲唱出閬中百姓脫貧奔康的喜悅之情。讓音樂文化走進基層、走進一線音樂工作者中間,感受當地發展變化,體驗音樂文化氛圍,分享藝術知識。
  • 南雅中學千名師生走進瀏陽田螺小鎮 體驗趣味農耕
    長沙南雅中學高二年級1000多名師生來到瀏陽田螺小鎮開展勞動實踐活動。體驗用獨輪車運糧。紅網時刻12月1日訊(記者 何超 通訊員 藍天)近日,長沙南雅中學高二年級1000多名師生來到瀏陽田螺小鎮開展勞動實踐活動。課程中,同學們拾稻穗、運糧、做稻草人,體會農耕活動的收穫與喜悅,感受農耕文化,培養珍惜糧食的觀念。
  • 500名師生拿出 「古董」,建了個農耕文化館
    「米鬥、風車、石磨、菜罈……」數百件農耕時代陳舊的老物件,在桐梓縣堯龍山鎮農耕館擺放得滿滿當當,讓人仿佛又回到以前的農耕生活時代,吸引許多人去參觀。據了解,這個農耕文化館是堯龍中學黨支部帶領500多名師生、家長「捐」物而籌成。
  • 走,到戰旗村逛農耕文化博物館
    農耕文化,是人們在長期農業生產中形成的一種風俗文化,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文化之一。天府農耕文化博物館在哪裡?這座博物館在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緊鄰鄉村十八坊。基本情況天府農耕文化博物館佔地面積約8畝,總建築面積約4000平米,展陳面積約3000平米,共分為三層,依次按照歷史時代將三個部分貫穿起來:第一部分介紹的是農耕文化的源頭,以及漢代農耕的文化的發展;第二部分空間設計提取川西林盤建築元素,以典型巴蜀農耕生產生活為主,呈現出「天下糧倉」「海納百川」的天府文化氣質;第三部分主要以影像形式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巴蜀地區農業取得的巨大成就
  • 山西農耕文化:千年文明的守望與傳承
    家住太原的餘小靜女士自駕車去了一趟榆次後溝古村,由於非常時期遊客不是太多,卻能更多地體會到悠閒中的靜謐。回來後,在朋友圈裡分享了一大堆出遊體會,層窯疊院、祠堂、黃土嶺、石板路、吊橋院……學歷史專業的小餘出遊喜歡選擇遊覽名勝古蹟,她覺得古老文化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社會關係和當時的生態環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等特殊時期過去,我要遊遍山西的名勝古蹟。」小餘憧憬道。
  • 60餘名師生走進圖書館感受中華文化
    為進一步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認知、文化自覺、文化實踐和文化創新能力,近日。虎臺中學初二(12)班的60餘名師生前往青海省圖書館開展「走進文化場所、培育文化自信」活動。活動當天,測溫進入場館後,學生們們被館內豐富的藏書量、寬敞舒適的閱讀環境、貼心多元化的服務所吸引。
  • 感受貝雕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感受貝雕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2020-12-15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農耕主題教育 | 人文與發展學院舉辦農耕文化調研活動
    本網訊 9月21至22日,為慶祝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我校人發學院社會學與人類學系何慧麗教授帶領7位同學組隊赴河南省蘭考縣進行集體化與合作化經濟調研,開展農耕文化調研活動,並舉辦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農耕文化研學基地」揭牌儀式。
  • 閬中市:文創助殘創新業 攜手奔康譜新篇
    公司由殘疾人領辦經營,採取「公司+基地+殘疾人」模式,專職從事文創產業的殘疾人達15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戶30多人,有10名殘疾人專職從事網上網下銷售。我們聘請省內專家對願意從事文創產品生產的殘疾人進行鉤針、竹編、棕編等專門技能培訓,對能夠到基地的人員採取統一培訓,對不能來的人員採取上門「一對一」單獨培訓指導。目前,基地的10餘名骨幹學員經過考試,取得編織合格證書。
  • 劉斌:讓農耕文化教育成為錘鍊學生品質的重要方式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和教育部辦公廳聯合發布《關於開展中國農民豐收節農耕文化教育主題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力爭用3到5年時間,打造一批中國農民豐收節農耕文化實踐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實踐教育活動品牌。